【蘑菇的分类】5.鬼伞类真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ood和小鬼什么关系 【蘑菇的分类】5.鬼伞类真菌

【蘑菇的分类】5.鬼伞类真菌

2024-01-02 18: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同步更新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

*本文配合此视频食用更佳

*本文会出现一些堆肥图片(我尽量说的委婉了)建议不要在饭点阅读(视频也是,别在饭点看!)

*下文中所有的拉丁学名请手动斜体一下~

鬼伞类真菌——这是一类十分广布,生命力顽强的蘑菇。它们可以说是除了食用菌以外和人类关系最接近的蘑菇之一了,甚至曾上过多次新闻。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这是一类黑暗而诡异的蘑菇类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真正走近这一类,与我们关系最“密切”,而又最“陌生”的类群。

多数新闻媒体都宣称这种蘑菇为叫“墨汁鬼伞”。猜一猜,这里面哪一个是真正的“墨汁鬼伞”?

鬼伞类的特点

鬼伞鬼伞,鬼在何处?

首先是行踪“鬼”。鬼伞类真菌的生长速度快,雨后能很快长出来,但一般都比较脆弱,没过几个小时就会腐败消失,来无影去无踪。少数物种,如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的个体较大,能留存几天,因而也成为了最常见的鬼伞类物种之一。

纤弱的心孢鬼伞Narcissea cordispora / 来源:mykologie.net

鬼伞类真菌是腐生菌,它们能生长在各种环境中,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钻出来。毛头鬼伞是典型的土生菌。而诸如墨汁拟鬼伞Coprinopsis atramentaria、晶粒小鬼伞Coprinellus micaceus等物种,它们通常生长在腐烂的木头上,包括掩埋在地下的那些木头(此时它们看上去就像长在土壤里一样),偶尔它们也能在墙角、拖把上长出来。费赖斯拟鬼伞Coprinopsis friesii则喜欢生长在草本落叶上。更多的物种,则偏爱食草动物粪便环境——coprinus这个单词的拉丁原意就是粪便的意思,仔细看看上图的心孢鬼伞生长在什么上面~~~

生长在半掩埋的木头上的墨汁拟鬼伞 / 来源:fvlmedia.dk

其次,许多鬼伞类还有一种特性:自融。鬼伞类的孢子都是深色的(但不带有锈色调),部分鬼伞类物种成熟后会分泌几丁质酶融化菌肉(真菌的细胞壁由几丁质酶构成)。这一现象目前仅在鬼伞类真菌,和部分粪锈伞属、白鬼伞属等类群中发现,且鬼伞类的自融现象最明显,它们的液化菌肉和深色孢子混杂在一起,形成黑色粘稠的“墨汁”,十分诡异。

自融现象可能可以帮助鬼伞类更快传播孢子,缩短生命周期。一些鬼伞类有精确的计时器,它们的孢子从菌褶的外侧向内成熟,并且同一区域的孢子成熟程度相同,一处孢子成熟后那一处的菌肉掐着时间立即开始融化,自融的浪潮紧接着孢子成熟的浪潮从外之内席卷整个菌褶,以最高的效率完成生命周期。

从外向内融化成墨汁的毛头鬼伞 / 来源:filtrends.com部分鬼伞类有很精确的计时器,用来控制孢子成熟和菌肉自融的时间 / 原图:aphotofungi.com,图片由作者制作

概括来说,鬼伞类真菌有如下特点:

腐生,长在木头、粪便或地面上

成熟菌褶为褐色、灰色或黑色。幼年时,菌褶可能呈现白色或粉色。

某种鬼伞的菌褶,呈褐色 / 作者拍摄

孢子印(大量孢子堆积)黑色,显微镜下的单个孢子则呈现深色,如棕色、灰褐色、紫褐色、黑褐色等,但不会带有锈色调

显微镜下,在菌褶上往往能找到很多膨大的细胞,称作囊状体,鬼伞类的囊状体很丰富

菇体一般比较脆弱,菌肉容易碎裂

部分物种成熟后会自融

白绒拟鬼伞Coprinopsis lagopus / 来源:mykoweb.com

鬼伞科?蘑菇科?小脆柄菇科?

以前,由于这一类蘑菇在形态学上的相似性(都很鬼),被菌物学家们归在了同一个属中,即鬼伞属Coprinus,隶属于鬼伞科Coprinaceae。后来人们才意识到一个简单的事实:长得像不一定代表是兄弟。

对鬼伞类进行系统发育学研究后,菌物学家发现鬼伞类应该被拆分成两类:绝大多数的物种和小脆柄菇属关系比较近;而少数物种,包含鬼伞属模式种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在内,应该归入蘑菇科Agaricaceae。这下可好,毛头鬼伞当了114年*的鬼伞属属长,到头来发现叛军竟是我自己()

*毛头鬼伞在1909年被Earle“任命”为鬼伞属属长,今年2023,全部减起来,结果算出来,正好114年(喜)

最早发现事情不对劲的学者是Hopple和Vilgalys,这是他们在1994年所建立的系统发育树,红框中为鬼伞类真菌。可以发现,鬼伞类真菌并不聚成一支,而是散落开来 / 来源:Hopple, J. S., & Vilgalys, R. 1994

2001年Redhead基于系统发育学的结论对鬼伞类做出如下的改动:撤销鬼伞科,原本的广义鬼伞属成员拆分成4个支系,其中1个隶属于蘑菇科,剩下3个和小脆柄菇类成为一个新科,即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虽然被归入蘑菇科的那一个支系是少数派,但由于原本的属长毛头鬼伞也在这个支系中,依据《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中的相关规定,这个“少数派”支系得以保留最正宗的学名——鬼伞属Coprinus。而剩下的三个支系必须各自命名,Redhead分别将其命名为Coprinopsis(拟鬼伞属)、Coprinellus(小鬼伞属)和Parasola(近地伞属)。

后来的菌物学家们在这个大框架上继续添砖加瓦,将一些以前归入小脆柄菇属的物种重新划分到拟鬼伞中,成立新属霍氏鬼伞属Hausknechtia,并从广义的小鬼伞属中再额外拆分出3个类群:刺毛鬼伞属Tulosesus、心孢鬼伞属Narcissea和旁遮普鬼伞属Punjabia。至此,鬼伞类真菌的大体框架已经明晰:

蒙塔假菇属Montagnea和轴灰包属Podaxis是和狭义鬼伞属密切相关的类群,可能应该归入鬼伞类 / 图片作者制作

当然,目前鬼伞类的分类并非完美。在“鬼伞科”还被接受的那个时期,所有的鬼伞类真菌几乎都归入鬼伞属中,结果现在有大量遗留在鬼伞属中的疑难杂症物种。它们的模式标本可能已经丢失(或者暂时还没有人研究),当时发表时的描述又不够详尽,因而现在我们无法确定鬼伞类被拆分后,它们应该归入以上哪一个类群。例如,竹生鬼伞Coprinus bambusicola,这个名字是由臧穆先生于2001年发表的,个人认为它很可能不属于狭义的鬼伞属,但是否如此还需要有人去进一步研究其模式标本(如果还留着的话)。

分属介绍

鬼伞属(狭义)Coprinus sensu stricto

现在的“少数派”鬼伞属,除了一些遗留在内的疑难杂症种,剩下真正被广泛承认的物种很少,在我国目前仅发现两种: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和粪生鬼伞Coprinus sterquilinus。这两个物种很容易识别,都有白色的菌盖,盖表有眼睫毛状的、白色至黄褐色的鳞片,菌柄上有一个容易脱落的菌环。两者区别是粪生鬼伞比毛头鬼伞小一号,且生活在粪便上。

毛头鬼伞 / 来源:eattheplanet.org

粪生鬼伞 / 来源:mykoweb.com

以上是国内有分布的两个物种的特点,如果推广到国外的鬼伞属物种,综合来看,狭义鬼伞属的特点如下:菌柄空心,内有几根悬挂的纤维;担孢子成熟后菌肉带有红色调;盖表鳞片由盖皮菌丝组成。

小鬼伞属Coprinellus

各个鬼伞属的核心特征常常是其盖皮类型(构成菌盖皮层的细胞,在显微镜下排列方式属于哪种类型)和菌幕结构(显微镜下,菌盖上鳞片的构造)。例如,小鬼伞类的核心特征是Paraderm型的盖皮(显微镜下,其菌盖表皮由球形、近球形或圆角多边形细胞构成),且盖表的菌幕(鳞片)内多少存在球形或近球形细胞。

宏观上来看,许多(但不是所有)小鬼伞属物种都有黄色调的菌盖,这是野外遇到它们时比较容易的识别方法。以下是几个例子:

晶粒小鬼伞(复合群)C.micaceus / mykoweb.com辐毛小鬼伞C.radians / Mushroom Observer金粒小鬼伞C.aureogranulatus / Huang M. & Bau T. 2018

小鬼伞属物种的菌盖上都有鳞片,这种鳞片本质上是菌幕残余。鳞片可以分为两类:明显呈颗粒状的鳞片,这种鳞片很容易脱落;和呈小簇状聚集在一起的鳞片,这种鳞片不容易脱落,显微镜下由链状排列的细胞组成。如没有观察到任何鳞片,很可能是颗粒状鳞片脱落了。

颗粒状鳞片 / 见水印簇状鳞片 / 123pilze.de

部分小鬼伞物种会在生长基物上产生大量的橙色菌丝束,例如上图中的辐毛小鬼伞。因为菌丝束能在恶劣环境中休眠并留存很久,在野外经常能见到没有长蘑菇的菌丝束。辐毛小鬼伞是最常见的能产生菌丝束的小鬼伞物种。

在植物园温室里找到的辐毛小鬼伞菌丝束 / 作者拍摄

另外,在显微镜下,部分小鬼伞物种在菌柄上存在膨大细胞,称为柄生囊状体。以上都是区分不同小鬼伞物种的重要特征。

naturamalta.com

除了以上介绍的,大多数带黄色调的小鬼伞,还有另外一种十分广布的小鬼伞物种:白小鬼伞C.disseminatus。它的体型很小,菌盖一般偏白色,经常大量聚集生长,完全成熟后不会自融,与其他的小鬼伞物种差异很大。它的菌盖仅在幼时会有不明显的细鳞片,本质上是菌盖上膨大的细胞,称为盖生囊状体。白小鬼伞是唯一具有盖生囊状体的小鬼伞物种。

白小鬼伞 / mykoweb.com

在我国,还有一些待发表的菌盖白色的小鬼伞物种,但它们更像是黄色类型小鬼伞的一种颜色变体,并没有不会自融、拥有盖生囊状体等本质性的区别。

综上,我国有分布的小鬼伞物种的特征表如下图:

图片作者制作

拟鬼伞属Coprinopsis

拟鬼伞属是一类形态变化非常大的属,里面的物种有的比小臂高,有的比硬币还矮,甚至有些物种并不会自融。这个属的核心特征是盖皮呈表皮型cutis,且和同样盖皮表皮型的心孢鬼伞属Narcissea不同,拟鬼伞没有心形或圆角五边形的担孢子。由于很难用寥寥几句把这个属的特征概括起来,我们下面将从大到小介绍几个代表性的物种。

我们先从体型最大的物种看起:以 墨汁拟鬼伞(复合群)C.atramentaria和 施氏拟鬼伞C.strossmayeri为代表的这一系列拟鬼伞,它们的体型较大,菌盖一般在6cm左右,高度则可能达到15cm或更高。它们的肉质厚,自融时会形成很明显的“墨汁”。

墨汁拟鬼伞是鬼伞类中“大名鼎鼎”的一个物种,它的分布很广泛而且十分常见。墨汁鬼伞是其曾用名。曾有很多人误将其他的鬼伞类真菌误认为此种,文章开头提到的新闻报道便是一例。

墨汁拟鬼伞C.atramentaria。这个种(复合群)相对比较常见,曾被放在鬼伞属而被称为墨汁鬼伞。它的菌盖上除了一点点隐约的褐色纤维,和偶尔菌盖开裂形成的裂口外,几乎没有任何鳞片。这个种因为比较著名而被称为墨汁拟鬼伞,并不是说只有它会产生墨汁 / 来源:sanamyan.com

这可不是拟鬼伞哦...拟鬼伞属中很少有明显带黄色调的物种,这更可能是某种小鬼伞,建议仔细观察菌盖上是否有颗粒状鳞片 / 科学网-刘伟博客

另一个可能同样常见但更鲜为人知的物种是施氏拟鬼伞,它的菌盖上有块状的鳞片。拟鬼伞在我国已经发表的物种中只有这一种的鳞片是块状的(此前有网友拍摄到疑似新物种的块状鳞片的拟鬼伞)。

施氏拟鬼伞(施特罗斯迈耶拟鬼伞)C.strossmayeri。这个种也是在我国广布且较为常见的种,它的体型也较大,特点是喜欢大量簇生(赶尾人描述“和豆芽菜一样密集”)以及菌盖上非常明显的块状鳞片 / 作者拍摄

将视角缩小一个量级,这里的拟鬼伞菌盖宽度一般在3-4cm之间,菌肉变得更薄,菌盖上常常布满了许多易脱落的鳞片;这些鳞片脱落后,菌盖上明显的条纹显露出来。

钟孢拟鬼伞C.mitraespora,盖表明显白色鳞片,边缘有条纹 / nahuby.sk

这个大小下比较代表性的物种有白绒拟鬼伞C.lagopus。它的菌盖完全展开后也就4cm宽。菌盖上的条纹非常明显,幼年时,其菌盖上满是羊毛状的鳞片(菌幕残余)。

白绒拟鬼伞C.lagopus。到这里,这些物种的样子已经和墨汁拟鬼伞之类的差异很大了,它们的菌盖上满是羊毛状的菌幕,其下则是一个“沟壑纵纵”的菌盖(“沟壑纵纵”指的是其菌盖沟纹都是放射状排列的) / asergeev.com白绒拟鬼伞C.lagopus幼年和成年个体 / mykoweb.com图鉴里是毛头鬼伞,而手机照片是白绒拟鬼伞。虽然看起来像,实际两者差别很大啦:毛头鬼伞的体型大得多,盖表鳞片不容易脱落,有真正菌环;白绒拟鬼伞的鳞片能用手撸下来,没有真正菌环。另外,毛头鬼伞的鳞片呈大块丛毛状,白绒拟鬼伞则呈羊毛状,仔细看能看出区别。图片来源:1818黄金眼

另一个代表性的物种是灰盖拟鬼伞C.cinerea,也叫长根拟鬼伞。它的整体样貌和白绒拟鬼伞基本大差不差。两者的区别在于,白绒拟鬼伞的菌盖很薄,膜质;而灰盖拟鬼伞菌盖肉厚,新鲜时有一种湿滑感,且有时存在假根。正是因为它有肉可吃,有些地方将其作为食用菌,称为“稻杆菌”。但这稻杆菌可不仅仅喜欢稻草,混杂了稻草的粪便它也喜欢(yue)...

灰盖拟鬼伞 / wikigrib.ru完全成熟的灰盖拟鬼伞 / alchetron.com

此外,再介绍一种拟鬼伞:雪白拟鬼伞C.nivea。它喜欢长在牛粪马粪上,虽然出“淤泥”,但其浑身上下都是容易脱落的洁白鳞片,颇有反差。

雪白拟鬼伞 / mycoweb雪白拟鬼伞 / wastemagazine.es

将视角再缩小一级,此时的拟鬼伞物种已经不过硬币大小。典型的代表物种是美丽拟鬼伞C.bellula、费赖斯拟鬼伞C.friesii等。

美丽拟鬼伞 / mykologie.net费赖斯拟鬼伞(鳞片被雨水冲掉了) / mykoweb.com麻醉拟鬼伞C.narcotica,也是一种小型拟鬼伞 / svampe.databasen.org

这一类拟鬼伞容易和其他小型鬼伞(如下文会介绍的近地伞、刺毛鬼伞、心孢鬼伞等)混淆,这几个属的对比我会放在文末。概括来说,近地伞浑身没有任何鳞片,刺毛鬼伞菌盖和菌柄有短绒毛,心孢鬼伞菌盖和菌柄有少量半透明鳞片且菌柄半透明状,拟鬼伞菌盖和菌柄有大量鳞片且菌柄一般不透明。

一些特殊的拟鬼伞物种

有一些拟鬼伞不会自溶,它们看上去和小脆柄菇很像,一般只能通过分子手段来确认它们是否拟鬼伞属物种。

吉林拟鬼伞C.jilinensis / 来源:Two new psathyrelloid species of Coprinopsis (Agaricales, Psathyrellaceae) from China细小拟鬼伞C.pusilla / 来源:Two new psathyrelloid species of Coprinopsis (Agaricales, Psathyrellaceae) from China易萎拟鬼伞C.marcescibilis / 来源:amfb.eu

养甲虫的发酵木屑中偶尔会长出一种样貌怪异的紫色蘑菇:粒褶拟鬼伞Coprinopsis cf. clastophylla(这个种我在剪辑视频时忘加进去了)。

几乎所有的蘑菇种类,在其生活史中都有有性型和无性型之分,大多数蘑菇种类的有性型就是我们能看到的蘑菇,而其无性型只是一些不起眼的菌丝或者其他微小的结构。但粒褶拟鬼伞的无性型也是一整朵完整的蘑菇,并且无性型比有性型常见的多,其有性型特别少见。

无性型呈紫色,菌盖一直保持闭合,永远不会开伞;它的菌褶成熟后会变成细小颗粒状,菌褶表面没有任何担子,仅锁状联合的存在昭示着它是一种担子菌,样貌非常特别。

粒褶拟鬼伞 / 来源:mycoportal粒褶拟鬼伞,可见其颗粒状的菌褶 / 来源:mushroom observer

来源:Rhacophyllus lilacinus- a remarkable fungal morph from Western Ghats of Kerala, India.

由于无性型的样貌和一般的蘑菇差异太大,早期的菌物学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鬼伞,并将其命名为了Rhacophyllus lilacinus。1960年,菌物学家将这种小小的紫色蘑菇分离提纯菌种,其中一份培养物长出了一支褐色的,会融化成黑色墨汁的鬼伞(有性型),这才确认了它的鬼伞身份。2001年,Redhead et al.将它转移到拟鬼伞属。

粒褶拟鬼伞的有性型和无性型 / 毛竹粒褶拟鬼伞的有性型(上)和无性型(下) / 毛竹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粒褶拟鬼伞”在基因上和模式标本有一定差异,可能代表了一个单独的亚种或复合群,因此上文我将我国的粒褶拟鬼伞学名写为Coprinopsis cf. clastophylla,其中cf.便表示近似种的意思。

近地伞属Parasola

近地伞属是一类体型很纤弱的鬼伞,显微镜下,其菌盖表皮呈特殊的膜皮型hymeniderm。这个属大多数物种菌盖薄,表面有深深的沟纹,中部往往有一块边界明显的下凹处(称为disc,尤其是菌盖完全开展后,这块下凹尤为明显),如同一把小小的阳伞。除了少数物种外,大多数近地伞都是如此的画风。

来源:naturespot.org.uk来源:healing-mushrooms.net来源:mykoweb.com

近地伞没有任何形式的菌幕,换句话说,它绝对不会有鳞片。近地伞也不像下文的刺毛鬼伞属Tulosesus一样浑身布满着细小的绒毛(但一些近地伞物种会有稀疏的褐色刚毛),通过这两点便可将近地伞属和大多数相似的属区分开来。即便一些情况下,鳞片可能被雨水冲刷掉,也可通过近地伞菌盖中央那特征性的下凹区域来识别。

这不是近地伞!虽然它的菌盖上也有深沟纹,但菌盖上的鳞片和没有下凹的菌盖中心表明它不是近地伞。综合菌盖鳞片和菌柄上的细小绒毛,这应该是刺毛鬼伞属Tulosesus物种(疑似T.heterothrix)。其他一些鬼伞经常被误认为是近地伞,可以通过上面所述的方式区分 / 来源:asergeev.com

目前,近地伞属有两种不同的分组方式。两个系统都不约而同地将其划分成了两个组。第一种,是根据菌盖上是否存在一种褐色的刚毛(也被认为是囊状体的一种,称为sclerocystidia),将近地伞分为有刚毛的金毛近地伞组sect. Auricomi和无刚毛的近地伞组sect. Parasola(=sect. Glabri)。

刚毛 / 来源:funghiitaliani.it

但近年来发现金毛近地伞组在系统学上是一个并系群,因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分组方式:锥盖近地伞组sect. Conopilea和近地伞组sect. Parasola。

金毛近地伞组(Auricomi)是并系群 / 来源:Parasola malakandensis sp. nov. (Psathyrellaceae; Basidiomycota) from Malakand, Pakistan

锥盖近地伞P.conopilea是近地伞中一个形态比较特殊的种,它的菌盖是锥形的,没有明显的深沟纹,比其他的近地伞也壮上那么一圈。事实上,在系统发育学坐实它在近地伞属里的位子之前,它一直被归在小脆柄菇属。

来源:mushroom observer

一直以来菌物学家对这个种也没太在意,以为这只是个比较特殊的种,将其暂且扔在金毛近地伞组中。一直到进一步的系统发育学研究发现金毛近地伞组是并系群,以及更多的锥盖物种被发现,这才将其独立成一个单独的组。

另一种锥盖物种:小脆柄菇状近地伞P.psathyrelloides / 来源:Parasola psathyrelloides (Psathyrell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Kerala State, India

锥盖组的特征是菌盖锥形,菌盖上没有深沟纹(有些物种有浅条纹)。

刺毛鬼伞属Tulosesus

刺毛鬼伞属是由原先小鬼伞的一个组(Coprinellus sect. Setulosi)提拔而来,其特点是菌盖和菌柄上都布满了细小的绒毛(本质上是囊状体)。Setulosi即“有刺毛”的意思,指的就是这些细小的绒毛,而Tulosesus是它的变位词(菌物学家可能懒得想一个新名字吧)

刺毛鬼伞属一些物种会有鳞片(菌幕),但往往很不明显,在菌盖边缘偶尔能见到一些非常细小的丝状菌幕。这些菌幕的特殊点在于其中没有球形或近球形细胞,而小鬼伞的菌幕有。

多数刺毛鬼伞菌盖上都有较明显的沟纹。刺毛鬼伞也有Paraderm型的盖皮,一些刺毛鬼伞也有小鬼伞那样标志性的黄色调。

这个属在系统学上并非单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T.hiascens / funghiitaliani.it

T.sclerocystidiosus / danskesvampe.dk

T.ephemerus / 123pilze.de

T.callinus / 3000pilze.de

T.hiascens / ultimate-mushroom

心孢鬼伞属Narcissea

心孢鬼伞是一类小型的鬼伞,它们的菌盖表皮为cutis型,且孢子在显微镜下呈心形或圆角五边形。宏观上,它们的体型很纤弱,菌盖上布满了细小的鳞片,半透明的菌柄上也覆盖着半透明的细鳞片,菌盖边缘波浪状,像小花一般。

myco-vaud.ch

mykologie.net

“心形”至“圆角五边形”的孢子 / pilzforum.eu

大多数心孢鬼伞喜欢长在粪便或者堆肥上。

naturalist.fr

心孢鬼伞容易和小型拟鬼伞混淆,但总体上心孢鬼伞鳞片更少,菌柄半透明状;显微镜下,两者的孢子形状很容易区分开。

心孢鬼伞属 / 来源:老虎

美丽拟鬼伞,比较可发现其菌柄鳞片明显更多 / 来源:asturnatura.com

该属在我国目前发现三个种,其中有一个是有菌环的(速亡型心孢鬼伞N. ephemeroides,目前分类地位有一定争议),另外两个物种最好通过显微特征区分。

mykoweb

discoverlife.org

霍氏鬼伞属Hausknechtia

霍氏鬼伞属一共仅有2个物种,在我国发现了一个物种:白斑霍氏鬼伞H.leucosticta。在亚洲地区,这是一个颇为常见的物种,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在越南被发现和命名了(当时置于鬼伞属),但由于原始描述的不完整性以及一直以来对这个“疑难名称”的忽视,直到去年,这个种在我国的分布才被确认。

拍摄者:姬朱雀

这个种的主要特征是:菌盖淡黄色至黄褐色,表面有深的刻痕状沟纹;菌盖中央有少量不太明显,容易脱落的白色菌幕(鳞片);菌褶灰色。

拍摄者:薏芢

该属的另外一个物种为Hausknechtia floriformis,暂时在我国没有发现。如果没有系统学的支撑,很难想到这两个是同属的物种:H.floriformis的菌褶锈色,孢子也是锈色调;菌盖沟纹很深,且老后会顺着沟纹裂开来,一条一条地散在菌柄的末端。

H. floriformis / Wächter D, Melzer A 2020H. floriformis / Mattbarrett from Inaturalist

总结

鬼伞类的共同特征是:

腐生,木生、粪生或地生

幼年菌褶可能为白色或粉色,成熟的菌褶黑色或灰褐色;孢子印黑色;显微镜下的孢子色深(如棕色、灰褐色、紫褐色、黑褐色等颜色,但不会带有锈色调)

部分物种老后会自溶

菌褶上通常有丰富的囊状体

菇体比较脆弱,菌肉容易碎裂

不同的鬼伞类群之间要严格区分,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菌盖菌幕、盖皮的特征。宏观上,可以大致进行区分:

下面是不同鬼伞类群的特征表:

高清图见动态

鬼伞类中,有很多物种都拥有沟纹(例如 近地伞属、心孢鬼伞属、拟鬼伞属、刺毛鬼伞属等),很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高清图见动态

测试:下面是哪一个属的鬼伞?

来源:naturespot.org.uk

A、近地伞属

B、拟鬼伞属

C、刺毛鬼伞属

D、心孢鬼伞属

解析

A.近地伞属(Parasola)

近地伞属(近地伞组)的特征是无任何鳞片,菌盖中部有一颜色不同的下凹处。

拟鬼伞属的菌盖和菌柄上被有大量鳞片。心孢鬼伞的菌盖和菌柄上有少量半透明鳞片。刺毛鬼伞的菌盖和菌柄上有细绒毛。另外,它们的菌盖中部一般不凹下。

参考资料

朱力扬、黄梅、图力古尔. 2022. 菌物学报41(6):878-89。中国鬼伞类真菌的分类

Hopple, J. S., & Vilgalys, R. (1994).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Coprinoid Taxa and Allies Based on Data from Restriction Site Mapping of Nuclear rDNA. Mycologia, 86(1), 96.

HUANG, M., & BAU, T. (2018). New findings of Coprinellus species (Psathyrellaceae, Agaricales) in China. Phytotaxa, 374(2), 

Vrinda K.B., C.K. Pradeep. 2012. Rhacophyllus lilacinus- a remarkable fungal morph from Western Ghats of Kerala, India.

Maniotis, J. (1964). THE COPRINOID STATE OF RHACOPHYLLUS LILACINU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51(5), 485–494.

Shah Hussain et al. Parasola malakandensis sp. nov. (Psathyrellaceae; Basidiomycota) from Malakand, Pakistan. Mycoscience 58(2):69-76

Padamsee, M. et al. 2008.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46(2), 415–429.The mushroom family Psathyrellaceae: Evidence for large-scale polyphyly of the genus Psathyrella.

Shah Hussainet al. 2015. MycoKeys 39(3).The genus Coprinellus (Basidiomycota; Agaricales) in Pakistan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four new species.

Derek Schafer. 2010. Field Mycology 11(2):44-51. Keys to sections of Parasola, Coprinellus, Coprinopsis and Coprinus in Britain.

Dieter Wachter & Andreas Melzer. 2020. Proposal for a subdivision of the family Psathyrellaceae based on a taxon-rich phylogenetic analysis with iterative multigene guide tree

Scott A. Redhead et al. 2001. Taxon 50. Coprinus Pers. And the disposition of Coprinus species sensu lato.

Felipe Wartchow.Sydowia 66(2). Coprinellus arenicola, a new species from Paraíba, Brazil

YKOLA P. PRYDIUK*, MARGARITA L. LOMBERG. CZECH MYCOLOGY 73(1): 45–58. First record of Coprinopsis strossmayeri (Psathyrellaceae) in Ukraine: morphological and cultural features

Gu Rao, et al. MycoKeys 83: 85–103 (2021). Two new psathyrelloid species of Coprinopsis (Agaricales, Psathyrellaceae) from China

Greeshma Ganga, Patinjareveettil Manimohan. Phytotaxa 405(5):255–262. 2019. Parasola psathyrelloides (Psathyrell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Kerala State, India

Cornell University - Cornell Mushroom Blog. 2008. The Dish on Deliquescence in Coprinus Species.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