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为曾是"汉字文化圈"的一员而羞愧,对汉字文化不认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ac打开终端权限怎么打开 越南人:为曾是"汉字文化圈"的一员而羞愧,对汉字文化不认可

越南人:为曾是"汉字文化圈"的一员而羞愧,对汉字文化不认可

#越南人:为曾是"汉字文化圈"的一员而羞愧,对汉字文化不认可|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对越南而言,1945年9月2日是个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胡志明身着卡其服,戴着硬帽走到了河内巴亭广场的讲台上。

这位时年55岁的越南主席用响亮的声音向世界宣布了越南的独立。

6天后,平民学务令从他手中发布,往后时光,唯有使用国语字的人方可参与竞选,曾作为越南官方书写语的汉字就此隐入烟尘。

可历史总有辙痕,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汉字记录了越南的一切。

两千年的传承

汉字传入越南是在公元前214年。

那一年,秦将任嚣、赵佗南下,岭南平。

秦设三郡,越南北部就此纳入华夏版图。

11年后,秦朝乱,赵佗自立建南越国,号南越武王。

这11年间,有超过50万人在朝廷一纸调令下从中原远徙岭南“与越杂处”,中华文化在岭南就此遍地开花。

割据自立后,赵佗将中华文化视作维护统治的瑰宝,在他的有意引领下,汉字带着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与文化在南越成为风潮,奠定了日后汉字成为越族历史上的第一种书写文字的基础。

史书评定赵佗道:“武功慑乎蚕丛,文教振乎象郡。以诗书而化训国俗,以仁义而固结人。”

而当时间来到两汉,汉字则在一群群被贬文人的携带下,用礼教文化的方式在越南推广。

公元前 112年,汉武帝平南越,设交趾、日南、九真三郡,随后 “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

王莽篡权后,大批中原士子南下避难为越南地区带去了文化基因。

待到东汉时节,则是交阯、九真官员广推文教,耕稼、冠履、媒娉等中原文化方在越南地区推行。

当学校在越南地区首兴“导之礼义”之时,汉字便彻底在此地扎下了根。

士燮等人则在东汉末年大兴文教,“取中夏经传,翻译音义,教本国人,始知习学之业”, 被越南史家尊为“南交学祖 ”。

越南本地则在这样的传经下,逐步将本地语言与汉字结合,开始吸收向汉语借词。

当我国封建王朝迈入隋唐时期,当时号为安南的边陲地文教已经日渐盛隆,朝廷甚至允许当地人参与科举入朝为官。

虽然朝廷做出限制 “举格节文,安南所送进士不得过八人,明经不得过十人”,可这小部分人中确实诞生了不少人才。

家乡为如今越南清化的姜公辅登进士第,录入翰林院,最后官至相位,号为“南安四贤”之一。

交耻名士廖有方虽然仕途不显,但文名闻于交耻,与柳宗元相交甚厚,被赞为有“大雅之道”,获赠《送诗人廖有方序》、《答贡士廖有方论文书》等文。

科举的兴起为汉字在越南地区的进一步推广立下了大功,并使汉字成为了交陆地区正式通用文字。

而在民间传播上,安南都护府下不少汉人士兵在驻扎期间与当地人联姻,客观上扩展了汉字在越南地区的发展。

当时大批的流放官员也永居安南,如今属于越南地区的峰州、爱州的流放罪人高居岭南道流放人数之首,占整个唐代流放人数的十分之一,如唐初四杰之一王勃之父王福畴便被贬交耻令。

也正是这一时期,越南地区开始仿照汉字制作本民族的语言——喃字。

不过因为其超过五成都属照搬,更多是对汉语的补充,在实际上流行并不广泛,不过日后仍旧出现了《征妇吟曲》喃文本、《宫怨吟曲》、胡春香喃文诗等优秀作品。

汉字则因为屡屡出现在官方书文中而被称为“儒字”,意为“儒家的文字”。

汉字的独尊

当丁部领在968年建立丁朝,定下了越南第一个正式国号“大瞿越”后,越南正式迈入了自主封建时期。

建国两年后,宋朝皇帝承认越南不再是中华直辖领土,而是自治藩属国。

这一时期,虽然越南在政治上与中华疏远,但在文化上反倒联系更为密切。

因为缺乏底蕴,越南历代统治者几乎都照搬了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来维护统治,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载体自然进入了一代代新生政权中心。

9世纪初,李朝在升龙建立文庙、修国子监,为皇家子弟提供汉化教育,之后天资出众的民间孩子也能入院学习。

这一时期,越南汉字、汉语教育和汉文化学习的先后顺序基本与《三字经》所述一致,即小学、四书、五经、诸子、诸史,与中原教育区别只在于会使用喃字解释汉字没有的发音。

当时间来到1075年,越南首开科举,汉字便直接奠定了在越南地区的独尊地位。

往后800多年的越南科举史里,第进士者多达2818人。

在这一选士机制下,作为科目的汉字甚至在农村也开始盛行,诸多私学在民间广泛教授汉字、汉语和汉学。

曾多在官方发文时使用的汉字,开始在修撰国史、吟诗作赋、签订契约,甚至宗教活动中广泛使用。

在明朝时期,越南地区曾再度回归华夏版图,在陈朝遗臣的请求,明朝军队出兵越南,推翻胡氏政权,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度实施直接统治,史称“安南属明时期”。

这一时期,明朝在越南各地广设学校,建立了161所官方学校,其中府学14所,州学 34所,县学 131所,这些学校进一步强化了汉字的独尊地位,汉字甚至被当地人称为“chuta”,即 “自己的文字”。

大量汉字诗词著作在此时的越南问世,如李公蕴的《迁都诏》、陈国峻的 《檄将士文》,阮蔫的《平吴大告》、吴士连的《大越史记全书》等。

到了18世纪,哪怕未获得中原正统王朝认可的阮朝依旧自觉以汉字为纲。

在清廷拒绝册封后,阮主阮福淍依旧自铸汉字印信,号“大越国阮主永镇之宝”。

喃字虽然也在发展,可依托于汉字的实质注定了它与汉字命运的绑定,不可能超过寄主。

被当地知识分子称为“土字”“俗字”“不正之父”的喃字因其“难登大雅之堂”而难以获得精英阶层认可,更多时候是以填补汉字当地发音空缺,补充汉字的形象出现。

汉字的绝对统治地位在越南维持了数百年,直到西方传教士走入越南。

16世纪时,拉丁文在传教士的传播下向汉字发起了挑战。

为了传教方便,西方传教士用拉丁文记录越南当地口语发音,虽然初时各个传教士记录皆有不同,可随着时间发展,这种拉丁文编纂的拼音文字逐渐统一。

在17世纪,《越葡词典》《葡越词典》相继出世,随着越南拼音之父法国人罗德在1651年正式出版《越葡拉丁词典》,越南就此有了日后的正统文字“国语字”。

这一时期,已在越南传承近2000年的汉字依旧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无法解决“准确记录越音”的问题,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完全够用。

而更符合当地发音规则的国语字则借着汉字无法顾及的空隙开始突破宗教领域,在民间传播。

鬼子来了

法国人罗德为越南带来了国语字,可法国军队却为越南带来了殖民统治。

随着1958年越南岘港的枪响,法国入侵越南,汉字统治地位就此迎来巨大挑战。

3年后,在法国的推动下,《法越、越法双向词典》出版,国语字冲破宗教领域,在越南各个方面开始流行。

1865年,越南第一份国语字报纸《嘉定报》在南圻发行,创办者仍是法国人。

同期,出身天主教家庭的越南人阮长祚则向朝廷上书《济急八条》倡导进国音汉字改革,认为国语改革关系国家存亡。

“将吾国音分门别类,编为词典,先颁行于行政机关及学校,令学之,当为便利也。当汉字读成国音之后,凡记录公务私事,无论何人皆应使用所颁行之字,勿得更改。”

越南官员也开始将国语字视作正统,在1878年,南圻总督颁布规定,从 1882年 1月 1日起,所有政府公文必须使用国语字,所有公开张贴的文书都要使用国语字,只有懂得国语字的人才能到政府机关任职。

等到1884年《顺化条约》签订,越南彻底沦为法国殖民地后,汉字丧失了官方文字地位,被法文取而代之,亲近西方的国语字也在法国人的推行下继续流行。

南圻殖民当局规定从1886年1月1日起,所有行政官员必须懂得国语字,涉及南圻本地的行政系统更是强制所有人使用国语字。

当时间进入20世纪,北圻统使Simoni签发文件,将国语字列为对北圻本地人的正式行政文字。

在《教育科举总规》的要求下,汉字与汉文化几乎再无存身之处,随着1918年 12月 28日阮朝废除科举,曾在官方大兴的汉字成为了历史。

这一时期反倒是民间的汉学兴旺“每乡有三五所私塾,或在家教,或富豪之家供养塾师,让其子弟和邻近之家的子弟前来学习”,甚至在法国殖民当局试图废除汉字汉学时,当地民众还进行了抵制。

这种民间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汉字在越南的生命。

为了维护统治,法国当局改变了对越文化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汉字等汉文化存在。

1910年时,越南从小学到高中仍旧开有汉字课,不过此时的汉字教育已经少得可怜。

在小学前3年里,越南小学生前三年每周汉字课仅有0.5节,到了四年级才增为一周2节课,教授内容多为识汉字与读短文。

来到初中阶段,汉字课程增为每周八节课,可这便是越南民众能接受最多的韩语教育了,升入高中后,汉语课再度减少,一周仅有3节,内容比小学更深入,但主要还是教授儒学经典的摘要与简约本,并未如过去那般深入学习。

更大的变化则在于,当初以汉字为主,喃字补充的课本变为了汉字、喃字和拉丁国语字三元一体的混合读本。

与其说越南学生是在学习汉字,倒不如说法国殖民当局在利用儒学经典传播国语字。

在法国殖民统治期间,无数越南人试图夺得民族独立与国家解放,在一次次失败中,他们开始反思是什么让越南落后。

而此时恰逢清朝腐朽,神州陆沉,代表华夏文明的汉字便成了越南知识分子的眼中钉,几乎独尊2000多年的汉字与汉文化变作了落后的象征。

近代兴起的民族意识也让这些精英分子们渴望拥有自己民族的文化符号,否则越南永远只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边区样本。

同时,这些知识分子们也发现,国语字因为契合越南本地发音所以更易传播,于是为了进行更大规模的动员,他们放弃了汉字宣传方针,转而使用国语字在民间传播革命思想。

在《越南文化提纲》中,他们认为“应把越南文字改革作为印度支那马克思主义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来抓,以便引导大城市的工作者和文艺分子加入进来以弥补城市革命运动中的薄弱环节”。

可以说,汉字在此时越南已经丧失了最后的生存空间。

当八月革命成功,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与越南北部独立几乎同期发生的便是平民学务令的颁布。

在这份文件下,汉字彻底废除,拉丁国语字成为法定文字。

至此,汉字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正统地位终结。

汉字的兴衰史背后其实是一个个统治者的利益考量。

在初时推广中原文化,目的是引入先进技术与知识,后续将汉字奉为官方语言,也是困于本国缺乏底蕴,需要照搬一套,科举制对汉字的推广则完全是因为当地统治者招揽人才,维护统治的需要。

当时间来到近代,当精英阶层渴望拥有自己的民族叙事时,汉字便成为了碍眼的绊脚石,自然要踢开。

可汉字所代表的华夏文化圈在过往2000多年历史里绽放的光辉并不会因此而磨灭。

信息来源:东南亚纵横《越南汉字兴衰史述略》外语学刊《从独尊到废除:汉字在越南的命运考》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汉字文化圈”刍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