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电子灯箱简单制作教程汇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led广告屏制作方法视频教程 led电子灯箱简单制作教程汇总

led电子灯箱简单制作教程汇总

2024-07-18 07: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led电子灯箱简单制作教程(一)

  1、制作:使用亚克力板、塑料板、或者其他绝缘材料,用黑色2.5mm双层铝塑板时居多。将要做的字先用单面胶的纸刻好,贴在裁好尺寸的铝塑板上,用电钻或者雕刻机打出孔(间距根据字的大小,一般距离10-15mm一个),孔的大小直径5mm不能太大。用F5聚光灯做字是孔距最好要大于15mm,原因大家一试便知。若是用546椭圆灯,孔距可以控制在20-10mm之间,距离越近效果越好。

  2、串联连接:把LED按+-、+-、。。。。。.+-、+-串联焊接,产生一个正极(作个标记A+)和一个负极(作个标记K-)。灯腿的连接需要用锡焊接,也可以拧在一起然后焊接。千万记住:一定要焊接。因为LED的腿是铁镀银,有电流通过时一旦受潮会很快锈蚀的,会给灯箱造成隐患,也会给售后带来不小的麻烦。现在的连体灯很多,用连体灯可以省不少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但每排只有20个灯,焊接是避免不了的。

  注:发光二极管长管脚为“+”(正)极,短管脚为“-”(负)极。

  3、分组(串):按照不大于附表中各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所能串联的最大数量进行分串,如每一串红色LED不应多于120只。原因很简单,控制器的输出是直流210V左右,红灯的工作电压是2V左右,就是说每经过一颗LED灯会降压2V,如果LED数量太多,那么控制器的输出电压达不到灯串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时,灯串就会不亮,或亮度太低。

  注:附表中加“*”号的不推荐选用,当串联LED个数接近或超过带“*”号的个数时,易引起电路不稳定,宜分作两串或更多串作并联连接为一组。

  4、串入电阻:按附表数量将适当数量的电阻串入每串发光二极管中,电阻无正负极之分,且可串入于该串发光管中任意两个发光管之间。串在需要导线连接处省时省力省导线。

  注:由于产品的批次和型号不同,具体的个数和串电阻的数值要看工作电流,以上的参数仅供参考。

  发光二极管每个支路的电流最好调整在19ma±1ma,电阻选用1k/2w,如5k,可以用5个阻值为1千欧姆,功率为2W的电阻串入连接。

  5、连接控制器:将每一串LED的正极接入控制器的正极(红线)端,每组发光管的负极接入控制器的负极(绿线)控制端。三条黄线是流水边灯的输出线,分别接三组边灯的负极。边灯的三个正极和主字的正极焊接在一起。一般控制器都有直亮输出线,在没有常亮要求的的情况下,灯箱的常亮输出线要剪断或者用胶棒粘好,防止与正极断路损坏控制器。

  6、调试:连接无误,通电后会亮起来,简单测量电流的方法,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其中一个1K/2W电阻上的电压约在15-20V(最好小于18V),超出20V再增加一个电阻后再测量,直至正常。

  为便于调试测量,可将控制器花样设置于调试状态和长延时间隔状态,此时控制器输出为大比例长亮、短灭状态。现在控制器有直亮输出,电流恒定有利于准确测量出电阻的电压。

  7、维修:如果不亮,用万用表直流250V档,黑表笔接绿线,红表笔接红线,如果指示跳动或在200-220V,说明控制器正常;黑表笔不动,红表笔依次测量每个led两端的电压,如果某个LED两个脚电压差别非常大或无电压,说明这个LED损坏,更换。后再试。

  8、灯箱的组装:介绍的是一种物美价廉的方法,用铝型材固然美观但是成本较高本人没有使用。材料:2*.mm的木龙骨和2.*mm的铝角(90°),这些材料一般装饰材料市场都有。具体的制作方法不用细说,

  9、注意事项:经常有新入门的客户问为什么绿灯和蓝灯很容易坏,其实大多数的原因不是灯的质量有问题,而是新手焊接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焊接不顺利,时间太长而造成LED灯的损坏,这就需要提高焊接技术和速度来避免了。还有就是静电的原因,绿灯和蓝灯很怕静电的,我们身体和烙铁都存在静电,所以需要带防静电手腕,有条件的可以用防静电烙铁。再有就是所选购的LED灯的质量太次的原因了。所有购买LED灯箱配件,需要选择大厂家的货,选择合作伙伴要选择口碑好的销售商。

  led电子灯箱简单制作教程(二)

  制作工具:电钻、尖嘴钳、烙铁、万用表、壁纸刀、钩刀、钢板直尺、小剪子、小锤子、热胶枪。

  制作材料:LED控制器、有机板或工业塑料板、单面铝塑板、发光二极管、4W、1K~2K水泥电阻、热胶棒、焊锡、导线、木条、小钉子、合页、螺丝。

  1、先用木条钉一个外观宽80cm、高40cm、厚5cm的木框。

  2、在一个平整的工作台上,用钩刀和钢尺裁割一块80cm×40cm的有机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