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对地铁“板凳族”,堵不如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iu颜值分析 马上评|对地铁“板凳族”,堵不如疏

马上评|对地铁“板凳族”,堵不如疏

2024-05-28 13: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网民拍到的地铁9号线上的“板凳族”

近期,有网民发现上海地铁里的“板凳族”出现回潮,甚至有扩大趋势,并表示多次拍到9号线早高峰期间乘客坐着小板凳拥挤在一起的画面。

从社交媒体上的图片看,场面确实有些夸张。地铁车厢里密密麻麻坐着一大片“板凳族”,周围的乘客已经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而且,小板凳并非固定座位,存在滑动风险,确实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据上海地铁介绍,今年10月共发现“乘客携带小板凳乘车”相关事件76起,反映投诉也较多。

对此,上海地铁的官方微博、微信已多次发布相关提醒,地铁广播里有“请勿使用自带小板凳”的语音提示,车厢内也贴上了“请勿使用自带小板凳”的警示标语。但目前,劝阻似乎并没有起到足够的作用。

表面上看,这是因为携带小板凳并没有被相关法规纳入明令禁止的行为,地铁工作人员也没有执法权。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乘客确有需求。一来,上海地铁9号线、11号线等线路从郊区通往市中心,距离远,不少乘客单程可能就要花费一个多小时;二来,广大上班族工作节奏快、压力大,通勤路上也确实疲惫不堪,希望能休息休息也无可厚非。

有网友留言,“我来回坐地铁四个小时,而且还得背着重重的电脑,经常一个位子都抢不到,腿痛腰也痛。”“有些朋友感受一周长距离上班过再说吧,偶尔一次,谁都可以克服,但天天这样确实累。”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打工人的生活不易。再说了,虽然小板凳确实有一些安全风险,但还没有大到需要被一律禁止的地步。因此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真要完全拒绝乘客携带小板凳,未免也有些不近人情。

既然如此,堵不如疏,用更好的引导方式让劳累了一天的打工人歇歇脚,减少对他人的影响。比方说,能否让“板凳族”们尽量靠近车头车尾或车厢连接处,不要集中堵在车门或扶手处?还可以加强安检、巡查,对携带体积较大的板凳的乘客进行劝阻。

其实,“板凳族”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就受到广泛关注,而且这一现象也不只上海有。随着地铁不断向郊区延伸,沿线居民越来越多,通勤距离越来越远,这或许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直面的一个长期课题。

车厢内贴上了“请勿使用自带小板凳”的警示标语。

目前,地铁9号线在早高峰时段已全运力投放,最小行车间隔已缩短至1分50秒。上海地铁也根据不同区域乘客出行需求,一直对潜在客流进行科学研判。所以,在不断提升城市“硬件”的同时,恐怕也还要不断挖掘“软件”的潜力。

一方面,地铁方面可以多多提醒与调节,当真有乘客因为小板凳发生冲突或者发生危险时,该有这方面的应急准备,以免被打个措手不及;另一方面,地铁车厢也是个公共空间,它的和谐离不开所有市民的共同维护。携带小板凳的乘客,应该尽量坐到无人的角落,如果车厢真的拥挤到一定程度,就不该再“一坐了之”。一句话,还是需要相互体谅、相互理解。

上海一直坚持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其重要内涵就是给城市的公共空间留有适度的中间地带,不用过度僵硬的规则“一刀切”。而如何在地铁车厢内挥舞好那根“绣花针”,不妨让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来出出主意,看看能不能想出更多好办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