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拍出电影,只差一部 iPhone 13 ?|选题会开小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iphone电影模式12会更新吗 距离拍出电影,只差一部 iPhone 13 ?|选题会开小差

距离拍出电影,只差一部 iPhone 13 ?|选题会开小差

2024-07-17 23: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爱范儿读者 JOUKO.

电影模式,让普通人能够拍出媲美电影的视频,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电影制作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望尘莫及的。

但是现在,我们不需要花大价钱去买专业设备,也不需要普通的相机,仅仅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拍出电影般惊艳的效果。在这个全民创作的时代,无疑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创作成本,让每个人都有尽情挥洒自己创意的机会,而不用去担心设备对自己成片质量的影响(虽然还是比不上专业设备,但对于普通人和普通创作者来说,无疑已经够用了),而这只要一部 iPhone。

电影模式还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毕竟谁希望自己的手机中充满了洗脑的魔性音乐和各种粗制滥造的画面呢?

人类毕竟还是审美的,我们可以发现,在各个短视频平台,以往「粗制滥造的内容,配上洗脑的笑声」的模式是主流,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情况正在改善,越来越多精心拍摄的短视频的热度越来越高,电影模式的出现,更是推波助澜,让人们懂得拍好视频,愿意拍好视频,观众也享受到了高质量内容,推动「良币驱逐劣币」的反格雷欣法则局面的出现。

电影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源于苹果的长期技术积累,如果没有之前的积淀,电影模式也不会来到我们面前,好比 1 和 0 的关系,苹果在摄影方面的实力是 1,电影模式是后面的好几个 0,没有其他技术的支撑,电影模式它什么也不是。

苹果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创新精神,就像文中所言,电影模式并不是功能导向,而是摄影技术团队对电影制作感兴趣,才捣鼓出来的一个功能。

我想,这一点在其他厂商中几乎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无疑是苹果值得它们学习的地方。

对于不是苹果用户的我来说,无疑又多了一条选择 iPhone 的理由,不仅是因为这是苹果自研的独占功能,也是因为苹果的创新,更是因为同样的功能,苹果往往在用户体验和细节上做到了最好,哪怕功能质量上没其他厂商好。

会被我遗忘到角落里吃灰

@杜沅傧

抛开一些高深的概念,和「电影」更适合讲述故事等等说辞,「电影效果模式」归咎到底就是模拟大底大光圈的一个效果。

来自 1960 年佳能 50mm F0.95 镜头呈现(aka Dream Lens)

与静态照片类似,「大光圈」、「浅景深」更容易引起普通用户的喜爱,无脑虚化,总没有错。iPhone 13 系列的电影效果模式无疑让普通人感受到了大光圈的魅力。

这就好像苹果人机界面设计师 Johnnie Manzari 说的,当普通人随手一拍就能得到效果不差的照片/视频后,他会有一种满足感与自豪感,也会更愿意分享,而「电影效果模式」就是扮演的这种角色。让更多人享受记录的乐趣,算是 iPhone 近些年疯狂堆影像功能的一个初衷。

而 Johnnie 也透露「电影效果模式」的开发过程与 iPhone X 上的「摄影室效果灯光」效果类似,基本上都是脑暴后,再利用苹果的影响力去与全球的摄影师合作,再去落地到产品上。

所以,它并非是提前洞察到了用户的需求,而只是在 iPhone 13 的影像系统上加入了一个额外的功能。

只是这个功能,在我这里可能只会因为好奇去拍几段,最后就抛诸脑后,被遗忘在角落。这就好似瑞士军刀,其实常用的只有刀具,其余的更像是个添头,偶尔用几次就足够了。

苹果没有帮你上完「电影课」

@黄智健

无论是更强的处理器、更好的摄像头还是传闻许久的高刷屏,iPhone 13 系列的更新基本都在情理之中,但在发布会上还是有一个功能让我小小地惊呼了一下,没错,就是能用焦点叙事的电影效果模式。

焦点转移是电影重要的镜头语言,因此在拿到 iPhone 13 后,我第一时间用它拍了段电影模式视频,幻想自己因为握着 iPhone 成为了王家卫,然而成片效果一下把我打回现实——和宣传片差太多了!

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用上电影模式的第一感觉,它不像人像模式那样效果立竿见影,如果你觉得电影模式是帮助你随手一拍就能拍出大片,那我劝你尽早打消这个念头,苹果说电影模式替你上了「电影课」,但它只学习了拍摄部分,构图、节奏、剧情都需要你自己思考。

所以想要用好电影效果模式,你需要先思考到底需要观众关注什么,是人脸还是背后的图画,然后根据「注意力」布置画面的前后景,让画面尽可能地简洁,把握人物入画和出画的节奏,拍摄前最好还要想好辅助画面的 BGM……

是的,电影效果模式并没有使你的拍摄变得更简单,相反还要更加「复杂」。但当你拍摄完一个效果不错的短片后你会发现,你的镜头感、画面审美都会有所进步。

电影效果模式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尽可能降低电影拍摄的门槛,让更多的人领略电影镜头的美,如果你也入手了新 iPhone,不妨现在就开始构思属于你的大片剧本。

我可以把「老婆们」拍得更有趣了!

@陆新宇

看发布会时,我并没有觉着电影效果模式有多惊艳,看起来确实不错,但八成是一个新手机到手玩两天就会放下的功能,毕竟「两个人互相扭头看」这种视频拍摄场景在生活中并不多见。苹果自己也知道,不然为什么不叫「日常生活」模式?相比之下,iPhone 13 Pro 系列的 120Hz 高刷明显更具有吸引力。

可实际上手不久后我就解锁了电影效果模式的新玩法——拍「老婆」。作为一个二次元宅男,每天都会琢磨如何把手办拍得更好看,而电影效果模式就给我提供了新思路:在焦点变化之中,让手办自己讲故事(虽然算法还有待优化)。

有许多网友对电影效果模式仅仅 1080p,30fps 的画质不满意,在我看来大可不必。这本就不是一个给专业人士用的功能,甚至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它也不会多常用。但电影效果模式就像人像模式、百倍望远、多机联录、动话表情等手机影像创新功能一样,让作为摄影门外汉的普通用户,能用手机拍摄到曾经只有专业设备才能达到的效果。

这些影像创意玩法存在的本身要比它们能达到的效果更重要。手机摄影就是用来记录分享生活的,我们可能不需要用一亿像素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但我们可以用更有趣的摄影方法来记录生活。

艺术性大于实用性的功能

@换新言

「普通人也能拍出电影感」,「这是 iPhone 13 最具创新性的功能」,「口袋里的好莱坞」......

我相信你已经看过诸多类似的言论。但电影效果模式的意义有那么大吗?

我持保守的态度。

它并不能以一己之力实现所谓的「电影感」。苹果发布会上展示的样片,背后有着工业级的打光、调色、配乐等等。对焦点的智能转换,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功劳。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要想拍出有看头的视频,依然有不低的门槛。更不必说,它模拟的景深效果、焦点转换的智能程度,都还都有待提升。

在我看来,这种艺术性大于实用性的功能,并非主打记录生活。相比之下,iPhone 13 全系都支持 4K,60fps 的视频记录,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有意义。毕竟拍得清晰、流畅,才是主流需求。

当新鲜感褪去,电影效果模式或许就像慢动作、延时摄影一样,虽对拍摄特定题材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多数时候会被人「遗忘」在角落。

这一模式在不同用户眼里,有着不同的价值

@王志劭

从静态摄影中的「人像模式」,延展至动态影像中的「电影效果模式」,无论苹果怎么称呼这功能,其原理依旧是模拟景深,达到以往在相机上用大光圈镜头才能实现的虚化效果。

借助这一模式,摄影师可以在叙事影像中,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不动声色地让观众跟随镜头切换视角,很专业也很有好用。

当然,这个所谓的「电影效果模式」在小白用户手里,稍显复杂。普通用户(包括我)用手机拍视频,只是想记录下某一瞬间,我们对景深、运镜没那么讲究。

所以即便苹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电影效果模式」有多厉害,我都觉得感知不强,毕竟我的专业度不够,但在专业人士手中,这一新功能可以幻化出多种玩法,为他们的手机摄影作品提供更多可能性,对他们而言,iPhone 13 就是一次重大更新。

电影模式的价值,在专业和入门中间

@周宇

iPhone 13 系列发布后,苹果人机界面设计师约翰(Johnnie Manzari)接受了外媒 TechCrunch 的采访,文章中最让我感兴趣的部分是「电影模式」的由来。

据设计师介绍,电影模式来自于他们和大量世界级摄像师探讨,以及观看电影时发现的一个洞察:电影在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截图

电影模式的焦点转移功能,说到底都是为了让观众随着焦点转移注意力,进而沉浸到电影所描述的故事当中,以往这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摄像师才能掌握的技能,现在 iPhone 让这个门槛更低了一点。

我不认为电影模式可能让普通人一夜之间成为专业的摄像师,入门和专业之间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

但对于业余爱好者而言,工具的进步不仅仅扩大了他们影像表达的空间,也让他们有机会从工具当中了解专业的电影理论——用焦点引导观众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以 iPhone 的普及度而言,业余影像爱好者也有着大量机会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或许今年过年回家时,你会看到平常沉迷摄影的父亲,用 iPhone 的电影模式,拍了一连串家庭故事,画面焦点在为做饭忙碌的母亲,和站在母亲旁牙牙学语的小孩反复跳动。

视频可能不是很精致,但电影模式让生活记录更有趣了一点,不是吗。

栏目介绍

选题会开小差——如果没有选题,那就让选题会成为选题。

爱范儿编辑部里各位风格迥异、想法奇特的作者,常常会在选题会中天南地北离题千里,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些「不保证理性」的聊天记录下来,并在每周日刊发出来。

欢迎大家加入讨论,和我们一起开小差(摸鱼)。

往期精选

第一话:东京奥运会真的那么糟糕吗?这次我们想和你聊点不一样的

第二话:超前点播越来越离谱了,谁给了他们勇气?

第三话:主编说我在捡垃圾,因为我写文章用了「绝绝子」和 YYDS

第四话: 我们重回「未成年」,看看童年如何防沉迷

第五话: 宁愿吃「腹泻」也不要双黄白莲蓉,这届年轻人都在吃什么月饼?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这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