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 MagicOS 7.0 和鸿蒙 HarmonyOS 3 能算“嫡系”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funtouchos和鸿蒙 荣耀 MagicOS 7.0 和鸿蒙 HarmonyOS 3 能算“嫡系”吗?

荣耀 MagicOS 7.0 和鸿蒙 HarmonyOS 3 能算“嫡系”吗?

2023-03-14 02: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PingWest品玩 

  趁着今年大部分手机厂商们还没 " 开卷 " 自家旗舰机之前,有必要聊聊现阶段手机市场的一个现象,从近期市面曝光消息来看,在早已形成稳定格局的手机市场中,仍有一些新旧玩家 " 冲破脑袋 " 要入场,这本身是好事儿,万一能打破 " 参数至上 " 这条厂商们的不成文规定,带来一些有意思的创新思路来颠覆现有手机趋于同质化境况,绝对是值得关注的。

  但问题是,头部手机品牌依旧在追逐更高规格的硬件道路上苦思冥想、披荆斩棘。这些手机厂商们可能本身对产品理念不同,在自家生态上的布局也不同,面对的消费人群也不尽相同,但对于处理器、镜头、手感似乎都有一致取向:

  全部在追求更快的处理速度、更高的镜头规格、更强的手感表现。

  2022年手机份额占有率表格华为不见踪影荣耀反而扛起大旗是个挺有意思现象图源:网络

  对于极致手游爱好者和摄影玩家来讲,这显然是最能感受到的提升,但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不是每个人都追求那十几万的性能提升,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拍出摄影大片,这种 " 感官 " 上的表象其实往往意味着,对于手机这种 " 组合型 " 产品,只能通过不断提升硬件表现来达到吸引 " 参数党 " 关注,这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情。

  安卓阵营是这样,苹果阵营同样如此。

  硬件的创新已经逐步停滞,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规格提升。

  不过在万物互联这个大背景下,手机移动厂商对于自家软件系统,那就是截然不同场面了,国内手机移动操纵系统远比硬件要有意思的多,而且就目前来看,依然是一幅 " 百家争鸣 " 局面。

  目前移动操作系统按照 " 互联性 " 能分为三派,一派是华为主导的鸿蒙 HarmonyOS 3 操作系统(以下简称鸿蒙 3),追求的是 " 一套系统打天下 " 的独立系统;一派是苹果为主导的闭环生态系统,追求的是 " 不同系统打天下 " 的系统独立设计;最后一派是属于 OV 小米的 " 独立派 ",自家手机和平板、笔记本的互联操作性感知并没有前两家强。

  对于华为鸿蒙和苹果的系统这里不再多言,感兴趣读者可以前去《华为和苹果的 " 全家桶 " 究竟有什么不同?》和《大厂在推的 " 多屏协同 " 究竟都有啥不同?》进行查看。

  而目前华为和苹果这两个品牌已经逐步把注意力集中在了 " 新能源电动车 " 和 "MR 眼镜 " 上,至于鸿蒙 4.0 以及 iOS 17 究竟是否还能给我们眼前一亮的功能还真不得而知。

  就在这不确定间隙,有一只异军突起,这就是荣耀的 MagicOS 7.0 操作系统(以下简称 MagicOS 7.0),它给出了不一样的系统 " 联动 " 解决思路。

  初次接触的用户可能一看这熟悉的界面和操作方式有一种似曾相识感,确实 MagicOS 7.0 和鸿蒙 3 在用户操作界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底层系统部分,有 " 天壤之别 " 区别。

MagicRing信任环可以看作是MagicOS的"灵魂"图源:网络

  不管 MagicOS 7.0 在用户操作连接上带来多便捷的交互设计,其实这套系统底层归根到底仍然是安卓。大家都知道因为环境问题,国内安卓厂商的系统底层都是依托于 AOSP 搭建的,这部分代码虽然足够用,但并没有利用手机调用平板、笔记本的核心底层唤起链路,原因就在于,谷歌自家都没有一套完整的手机、平板、笔记本互联方式,就更别提开源代码了。

  如果在安卓底层上进行重构,对于荣耀来讲虽然不是问题,但整个工程量非常巨大,而随着系统更新就需要重新部署,费时费力还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对于手机厂商来讲,显然效率才是关键。

  如何在底层系统之上建立一套机制,来连接到服务层资源,从而形成设备间互联?

  MagicOS 7.0 的核心做法其实就是通过 "AI 系统学习 " 来加强手机、平板、笔记本之间的互联,简而言之,就是让系统去学习用户意图,从而给出最优操作,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 隐性 " 连接就是 MagicRing 信任环起到的作用。

  荣耀提出的 MagicRing 信任环概念其实非常抽象,但这却是荣耀 MagicOS 系统中最不能忽视的关键连接要素,它通过一条环线来连接系统底层和服务层资源,之后要在网络状态一致情况下,通过独家协议发现同账号设备,进行组网,之后通过蓝牙、WLAN、P2P 等多种通道来实现流转。

  这是一套基于身份认证体系实现跨系统多设备可信互联,使服务在设备间智慧流转和共享的技术解决方案,最终是为了通过 " 跨系统可信互联 " 来建立连接。

  因此在连接稳定性和安全性上,要比目前市面上的跨设备连接方式要更安全。

  而鸿蒙 3.0 不管是底层还是设备间连接思路,都和 MagicOS 7.0 完全不一样。前者实际上是在让硬件设备 " 去中心化 ",鸿蒙系统从底层到设备之间是从系统底层减负,这样才能在目前传输条件下,实现高传输低延迟,当然对硬件系统的资源占有也不能过高,还又能运行安卓软件。

荣耀和华为系统的发展方向完全不一样,反映到产品端也有不一样的体验图源:网络

  为了实现更为高效连接,鸿蒙的方舟编译器是用 C、C++ 语言编写 app,取消 ART 虚拟机,直接编译为二进制机器码,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再跑一遍虚拟机,执行效率会得到提升。此外,因为本身架构中的微内核包括了操作系统必要的功能模块并有最高权限,如果其他模块出现问题,其实对于整个系统运行是没有影响的。

  解决了软件运行效率,再借助微内核的低延迟效率,其实就为应用 " 流转 " 提供很好的驱动环境,华为在对 " 分布式软总线 " 中是这样描述的:

分布式软总线图示图源:网络

  "HarmonyOS 系统的使命和目标是将不同的设备串联,成为设备的万能语言 , 让一个系统连接起所有上网的智能设备,实现万物互联的终极目标。其核心能力之一,分布式软总线让多设备融合为一个设备 , 带来设备内和设备间高吞吐、低时延、高可靠的流畅连接体验。"

  通过极简协议的高带宽、低延时以及高安全特性,就能解决在不同设备间的互联 " 响应 " 问题。

  其实不难看出,荣耀通过 MagicRing 信任环技术,最终要实现不同平台连接融合,这样就能连接安卓、微软、甚至是苹果系统,从而打破异构系统之间隔阂。

  而华为鸿蒙 3 以鸿蒙为主,打破系统设备的界限,把设备选择权交给用户,让使用者自己来选择。

可以看到华为更希望借助其他设备来完成鸿蒙系统发展图源:华为

  当然这样的理念其实还延伸到了第三方品牌,比如第三方设备通常是有自己系统,如果想加入荣耀 MagicOS 系统,只需要加入全场景连接协议下的信任环即可,而如果加入鸿蒙系统,就需要调用不同 KIT 接口,同时适配鸿蒙协议。

  这就不难看出两家的不同发展方向理念,MagicOS 7.0 是要 " 以人为本 " 通过自动化连接来降低用户选择困难症,而华为是要 " 去中心 ",通过鸿蒙系统调度来连通设备,让用户去选择不同设备。

荣耀则更为注重"个人"使用体验图源:荣耀

  虽然 MagicOS 7.0 和华为鸿蒙 3 在底层逻辑和最终实现的发展方向并不一样,但其实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两者在互联功能的用户 UI 界面和实际操作中,还是会有一些共通设计,这也是让第一次使用的用户觉得两者差不多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深入使用,就能发现两者在体验上还是会有明显差距。

  MagicOS 7.0 其实是提供了一套非常 " 智能 " 的连接逻辑,只要在荣耀手机、平板、电脑中登录同一账号,这些设备就能在不打扰用户使用的情况下进行连接,不需要提前设置,比如通过启动键鼠共享功能,就能使用笔记本中的键鼠来直接操控制手机和平板。

  当然在使用荣耀 Magic VS 和平板时我发现,如果在我使用手机查看文件时有呼入电话进来,那这时只有手机响,平板虽然就在眼前,但也只在屏幕上有呼入提示,这种借助超声波位置感知技术实现功能确实更加人性化,要比使用设备时所有呼入电话都响要更智能、安静。此外,用户也可以通过应用共享和通知共享功能来方便进行应用 " 接力 ",以及在平板和电脑端查看应用通知。

来电话时,拿在手里的荣耀手机会响铃声,而荣耀平板只会进行提醒,并不会响铃图源:品玩lzh摄

  相比于鸿蒙 3.0 而言,荣耀这套 MagicOS 系统最为方便的一点,是能够快速进行应用 " 流转 "。

  比如我在某软件上看到了一则新闻,想使用平板电脑快速搜寻,这时候只需要三指向上滑动,就能快速进入到智能互联界面,只需要把这个软件和平板 " 小球 " 设备图标拖动 " 贴贴 " 操作,就能把软件 " 流转 " 到平板中,显然这样能够快速打开应用。这和鸿蒙 3.0 的 " 应用流转 " 还不太一样,荣耀这套流转是通过多屏协同实现的,而后者则借助分布式系统实现,在稳定性和延迟控制上要更好。

注意看,平板和手机并没有连接,但仍可以把手机中APP"流转"到平板中图源:品玩lzh摄

  当然在 MagicOS 7.0 中,除了 MagicRing 信任环外,荣耀还通过 MagicGuard 在既有广度又有速度的复杂环境下,为系统带来安全保障,这是守护整个互联体系和系统底层非常重要的一环。

  除此以外,荣耀 MagicOS 也支持和华为鸿蒙 3.0 操作系统一样的多屏协同,从操作逻辑来看,几乎一致,上手难度也不大。

在荣耀笔记本端,手机和笔记本之间互联操作和鸿蒙3.0的多屏协同并无明显差异图源:品玩lzh摄

  而鸿蒙 3.0 操作系统除了把在鸿蒙 2.0 上就已经非常成熟的多屏协同、应用流转功能发扬光大,让用户在使用这些功能有更稳定的连接和更多应用 APP 支持外,在鸿蒙 3.0 后期系统更新中,加入了一项更为黑科技的技术,这项技术在我看来是要比 MagicOS 的 MagicRing 信任环对用户在交互使用层面的感知要更强。

  这就是通信共享功能。

  使用了这项功能后,带给我感官上的刺激丝毫不亚于第一次看到多屏协同时候的震惊感。

  简单来讲,通过这项功能能够让不支持通信功能的 WiFi 设备,比如平板获得和手机一致的接打电话、接收短信和上网功能,就像把手机中的通信能力转移到平板中。

我这台是华为12.6英寸WiFi平板,但仍可以通过通信共享获得5G上网能力图源:品玩lzh摄

  这不就相当于热点共享功能吗?形式一样,但并不能相提并论。

在开启通信共享后,华为平板下方会出现电话和短信APP图源:品玩lzh摄

  我在使用华为 Mate 40 RS 开启 5G 并打开通信共享功能给平板并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了四个值得注意的不同:

  其一,如果手机上使用的是 5G 网络,那么转移到平板中在状态栏中就会显示 5G 网络,会出现信号强度状态,而热点分享功能只会显示 WiFi 信号。

  其二,手机中的电话和通信功能会 " 转移 " 到平板中,这样就赋予了平板打电话和发短信功能,这也是热点分享不能实现的。

  其三,通信共享要比热点分享发热更小,似乎也更省电。

  其四,也是最为重要一点,华为 Mate 40 RS 5G 下载速度也会随着通信共享功能转移到平板,为平板带来和 5G 手机一样的下载上传链接速度,我使用测速软件来测速,下行可以达到 958Mbps,这要远高于热点分享速度。

通信共享延迟还是要比热点共享延迟高一些图源:品玩lzh摄

  在我看来,这项技术是突破热点共享这种只能为设备带来发热费电等系列问题的 " 革新者 "。但问题是,目前华为因为众所周知原因,在使用蜂窝数据连接的速度方面已经不具有优势,另外在数据流量方面,也只适合包月不缺流量的用户。

左侧为开启通信共享右侧为常规热点速度可以看到下行下载速率能够有10倍差距图源:品玩lzh摄

  在这次测速过程中,5G 制式一眨眼功夫就消耗了 1GB 流量,虽然在手机端可以设置流量阈值,但从我个人感觉,通讯共享消耗的流量速度要更快。

  整体来看,MagicOS 7 和鸿蒙 3.0 方向完全不一样,荣耀显然通过 MagicOS 7 实现了边织网边组网,而华为鸿蒙 3.0 其实早已拥有一张网,只不过因为各种限制,没了再次织网的工具。如果没有限制阻力,这两个操作系统如果未来能够合并互相取长补短进行融合,那真的就有了能颠覆安卓操作系统的实力。

  不管怎样,虽然现阶段荣耀能够引吭高歌一路无阻碍前行,但其在生态圈中的 " 周边 " 建设以及对于已有生态圈产品功能的二次挖掘显然还缺少更为细致的打磨,记得在 MagicOS 7 发布之际,荣耀就表示:

  " 我们价值观中有传承,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这是传承性的,但其实我们后面有简单高效、开放创新、追求卓越。开放创新,从新荣耀成立第一天就写在荣耀的创新观里。"

  我们能够看到荣耀前行的决心和动力,也期待今年 MagicOS 8 能够提供更为优秀的互联整合技术。而至于华为鸿蒙 4.0,我还真的好奇,在这样受到严重封锁后,华为还能带给用户哪些奇迹般功能体验?

  让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