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丑开花的军用飞机!地勤一不小心就会被吸入发动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f8战斗机和a7攻击机 美国丑开花的军用飞机!地勤一不小心就会被吸入发动机!

美国丑开花的军用飞机!地勤一不小心就会被吸入发动机!

2024-07-05 19: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曾几何时,美国的航母可以算是世界上最为热闹的军舰,拥有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飞机,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美国航母上最后一种纯粹的舰载攻击机,来自沃特的A7攻击机。

上一集讲到A6攻击机的时候,提到过格鲁曼希望用一种在A6的基础上衍生的单座轻型攻击机来和后来问世的A7攻击机竞争。其实这个计划是美国1963年展开的VAL计划,取代的正是 A字家族的A4攻击机,可以说是希望有一种豪华版的A4攻击机。

道格拉斯的设计诚意不够

既然要取代A4攻击机,那么A4的老东家道格拉斯自然不乐意,道格拉斯给出的方案是A4D6型,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放大版的A4攻击机,格鲁曼就是前面说到的A6单座版。沃特公司比较聪明,他们想到了自己的F8十字军战斗机,在这架飞机的基础上开发了Model V-463型验证机,由于前面几架飞机缺乏足够的诚意,因此沃特的方案最终被美国海军看上,给了A7的大名。

V463已经和A7没有多少差别

既然衍生自F8十字军战斗机,那么就来先简单了解一下F8战斗机的技术和服役历史。 F8战斗机拥有不少名号,这架飞机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前期,随后便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架超音速舰载机。由于处在两个时代的交界,因此它也是最后一架以机炮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舰载机。

F8战斗机特殊的机翼设计

F8战斗机的设计也处于两个时代之间,采用了下颌式进气道,是一种介于机头进气和机腹进气之间的设计,但是更接近机头进气。整架飞机的气动布局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亮点,加上性能也非常有限,因此当先进的F4战斗机服役之后,F8战斗机便退居二线。

F8服役期内的事故率也比较高,以F14为例,F14已经算是一架事故率相当高的海军战斗机,但是F8的事故率是F14的4倍左右。法国曾经购买了42架F8战斗机当做舰载机,直到阵风服役才将这些飞机替换掉。这42架飞机当中居然有25架飞机因为意外而损失,堪称是那个时代经典的寡妇制造者。

F8战斗机也有优点,整体的结构比较简单,无论是维护保养还是采购费用都是比较低的。如果在这架飞机上进一步简化结构,那么优点就会被进一步放大,而这一点也是美国最为看重的,可以说是A4攻击机的完美替代者。

沃特在F8战斗机的基础之上缩短了机身,同时改变了F8战斗机修长的外形,机身的剖面面积更大,同时取消了F8战斗机比较复杂的机翼设计,变成了传统的固定翼结构。值得注意的是两架飞机虽然看起来有些类似,而且的确是F8战斗机的衍生产品,但两者之间的区别也非常大,算是一架全新研制的飞机。

挂载减速炸弹的A7

A7攻击机的外形非常丑,飞机的进气结构和F8战斗机比较类似,但是进气口的开口面积更大,结构也非常简单。机头则有一个钝圆的小型雷达罩,座舱的位置非常靠前,视野还算不错,然后机身就这么一直向后延伸。主翼为上单翼结构,主起落架收放于机腹中间的位置。机尾则是一个高大的单片垂尾和两片水平尾翼,外加一台发动机。和同样比较丑的A6攻击机相比,A6好歹看起来比较舒展一些,而A7攻击机看起来非常的短粗,实在是美国A字号攻击机家族当中最丑的一架。

F8战斗机诞生的比较早,所以安装了一台普惠的J57涡喷发动机。我们之前在讲A10攻击机的时候说到过,攻击机并不适合使用涡喷发动机,使用涡喷发动机会造成飞机的油耗量增加,进而缩短航程。于是A7便选择了一台来自普惠公司的TF30-P-6型涡扇发动机,原先就是F111和早期F14战斗机所使用的TF30发动机,最大的区别就是取消了加力燃烧室,最大推力达到了50千牛。

由于飞机对速度要求不高,因此进气口的设计也非常简单,而且粗暴,谁要是不小心,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进气口很容易将附近的人吸进去。不过飞机为了保持简洁的设计,并没有在进气口和进气道上过多折腾,大家注意点就行。

我们以A7E型为例来简单看一下它的技术指标,飞机的长度约为14米,翼展11.8米。机翼面积比较大,达到了34.83平方米,空重为8.68吨,最大起飞重量更是达到了19吨,和F16为同一级别。其实到了A7攻击机服役的时候,轻型攻击机和轻型战斗机的定义已经和之前大不一样,这个重量放在之前可以算是中型甚至重型战斗机。由于飞机的气动外形针对低速飞行设计,所以它的最高飞行速度并没有超过音速,但好处是发动机很省油,在使用机身内部燃料的时候拥有接近2000公里的最大航程。武器挂载方面,8个挂架可以挂载多达6.8吨的武器,攻击能力堪比之前的轻型轰炸机。

挂载小牛导弹的A7

早期型号的固定武器为两门20毫米机炮,后来空军的A7D换装了一门M61A1型火神机炮,备弹量明显更多,从500发增加到了1000多发,是F16的两倍左右。除了机炮之外,飞机还可以使用多种火箭弹发射巢以及各种常规炸弹。使用美国标准的MK82炸弹的时候,最多可以携带30枚,来上一次小的地毯式轰炸。除了这些非制导武器之外,还可以携带包括AGM65小牛导弹在内的多种对地导弹,也可以使用先进的激光制导炸弹,甚至可以使用包括B61在内的多种核炸弹,所以这架飞机的攻击力是非常恐怖的,也足以见识到,那个核武器至上的年代是多么的疯狂。

飞机的主要航电系统就是安装在机头的AN/APQ-116雷达,后期则更换成了AN/APQ-126。除此之外,飞机还有比较完善的数据链以及其他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整体的先进性是之前的A4攻击机无法相提并论的。不过即便拥有如此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它的整体可靠性依旧不错,因为在这个时候,美国飞机的整体设计已经趋于完善,同样有能力设计出便宜好用而且性能出色的飞机。

A7攻击机的机身结构以及战斗性能都不是重点,它的亮点在于几乎完美的服役历史以及逆袭到在空军服役,因为这架飞机可以算是历史上性能优秀的同时还最为成功的一架纯粹攻击机。

我们之前在讲A10和苏25以及强五的时候,表示这三位是正宗的强击机。而A6A7这些飞机相比于A10和苏25在飞行速度上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更接近于之前所使用的轻型轰炸机,并没有像A10以及苏25那样特殊针对防护能力进行设计。

A7攻击机的第1种服役型号被称作A7A型,服役没多久就参加了越南战争。在越南当中,美国对A7的优秀性能赞不绝口,因为它比之前的老式飞机几乎拥有全方位的优势,航程远的优势被进一步发挥出来,可以执行很多原本应该由轰炸机执行的任务。

大家都知道,美国海军和空军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两者的主力飞机基本都是不同,互相瞧不上眼。当然,这当中也有例外,要么是对方军种的飞机太好了,要么是为了省钱,比如F35。F4原本是专为海军研制的先进战斗机,但是后来空军也大批量采购,成为主力飞机之一。

A7在战争当中的表现很出色,空军也经不住诱惑,购买了改良的A7攻击机。到空军的A7攻击机将发动机换成的更为先进的艾里逊TF41-A-1型涡扇发动机,其实就是美国版的斯贝发动机。海军看到空军使用A7还用了更好的发动机,在后来也将自己的A7攻击机换成了斯贝。

首架空军的A7D

空军A7不但性能更为出色,可靠性也更高,空军独有的硬管加油装置也被应用在A7身上,加油口位于机身背部和其他的空军飞机比较类似。空军在使用的A7之后,发现这种飞机的表现出人意外的好,于是进一步改进A7,这一机型就是后来诞生的YA7F型。

YA7F尾部明显不一样

1985年的时候,美国空军表示自己需要一种优秀的过渡型攻击机,沃特便在之前A7D型攻击机的基础上大幅度改进,而这个新飞机最初的名字居然被叫做A7 plus,也不知道奥迪听了这个名字会有何想法。

A7 plus的改进方面非常多,首先改进了机头的雷达罩,以便容纳新的雷达的机载设备。机翼前的机身位置加长了75厘米,机翼后的位置则增加了46厘米,轴距和机身的加长明显增加了空间表现,在增加一排座位都没问题。空间的增加也增加了油箱的容积,缓解了续航焦虑症。此外,额外的空间可以选择更多的先进豪华配置,让这辆A7 plus有了跨级的表现,堪称同级别的标杆。

尾部的改进也是显而易见的,垂直尾翼更加高大,水平尾翼更是全新设计,用料更加厚道。为了容纳新的发动机,后机身也是全新制造的,因为新发动机有攻击机和强击机梦寐以求的加力燃烧室,所以我们对A7 plus的加速能力和极速表现抱有更高的期望,后续我们也会看看它在测试当中的表现。

由A7D改来的YA7F

A7 plus的主机翼经过改进,加强了机翼的结构并且对襟翼和扰流板进行了改动,动态表现好于老款的A7。经过实测,A7 plus最大的载弹量接近8吨,这个数据已经接近双发战斗轰炸机,越级的表现非常出色,我们有理由相信,A7 plus将会成为同级别最有性价比的一款。

俗话说,改车不改发动机,等于买军火不买战斗机。A7 plus一改同级别都使用的老旧涡喷或者非加力涡扇发动机,换装了应用在更高级型号上的F100-PW-220发动机,装机对象可是著名的F16以及F15的改进型号。新发动机相比于之前的F100-PW-200进行了改进,压气机和风扇都是新的,控制系统更为先进,寿命也更出色。发动机的最大推力高达63.9千牛,基本上和之前的发动机相当,但是这台新发动机来自美军的主力战斗机,打开加力后,推力增加至惊人的105.7千牛,比A10两台发动机加一起的推力还大,论推力数据,它仅次于更大更快的A5攻击机。

打开加力的YA7F

当然,这台发动机仅仅是试飞时的发动机,量产版本要换的是F110-GE-100发动机,加力推力高达124千牛。在使用F100测试的时候,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接近21吨,快持平A10了,但是飞行性能吊打全部A字家族,一万两千米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1.2马赫,升限一万七千米。

不过这还没完,相比于A10攻击机,A7 plus安装了大量先进设备,比如全自动地形跟踪系统还有包括铺路便士在内的各种先进吊舱,已经可以算是一种相当不错的中轻型轰炸机。A7 plus的原型机问世之后,这架飞机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YA7F。

翻开美国的所有攻击机,甚至算上苏联的一些定位相似的战斗轰炸机或者前线轰炸机。 YA7F的性能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和A4相比它更大更重更先进,和A3相比也是更为先进,飞行速度更快,同时载弹量也毫不逊色。和A5相比,虽然没有那么快的飞行速度,但它在实用性方面完全碾压。即便和重型的A6相比,YA7F又以一种超音速小型轰炸机的姿态碾压了A6。

和A10以及苏25这两种更接近强击机的攻击机相比,YA7F的载弹量更大,飞行速度更快,航电设备也更为先进,似乎更像是攻击机对比战斗轰炸机,历史上的战斗轰炸机可没有一个是好惹的。也正因为此,当时美国认为YA7F是一种最接近完美的攻击机,它几乎没有任何缺陷,很难想象这架诞生在美国军事实力位于巅峰时期的飞机,居然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攻击机。

YA7F改动示意图

美国明明知道YA7F的性能非常出色,而且可以将老旧的 A7系列攻击机升级为YA7F的标准。但是美国在当时可能追求更新的作战思路和武器发展方向,YA7F可能太过于传统,得玩点花的才行。

思考再三后,美国决定推行他们的通用战斗机,也就是后来如日中天的F16战斗机。美国一直相信F16这种多用途战斗机可以很大限度地取代YA7F这种专用的攻击机。既然能够做到一机多用,而且又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那么为何要采购全新的YA7F或者花费大量的资金去改进老旧的A7攻击机呢?不过,这一改进计划的故事并没有完,反而让美国对通用飞机产生了怀疑。

A7参加了自诞生以来的多场战争,在越战的时候,A7攻击机和F111一样是当时美国投入的最为先进的作战飞机,但是有别于复杂而先进的F111,A7攻击机的可靠性其实比F111高上不少,A7攻击机也在越南战争当中很快成长起来。

我们在以往的节目当中讲过,美国在越战当中投入了不少用来对地攻击的机型,比如F5和F4以及各种A字号攻击机和F字号的战斗轰炸机,这当中表现最好的就是A7攻击机。相比于A6和A3以及A4这些飞机,它的飞行速度更高,载弹量也很出色。和F打头的战斗机或者战斗轰炸机相比,它速度更低的优点使得攻击精度更高。同时,它所使用的涡扇发动机续航时间长而且航程远,效率很高,以至于后来美国士兵认为这架飞机的唯一缺点就是长得很丑。

F16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多用途先进战斗机

到了海湾战争,A7攻击机再一次大显身手。其实在那个时候,A7攻击机已经面临退役,算是一种老飞机。但这种老飞机在战争当中的表现依旧非常亮眼,毕竟它是一款专门设计的对地攻击机,取向非常明显。而且在这场90年代初的现代化战争当中,这架老飞机居然没有一架被敌方击毁。

比较有意思的是,美国当时寄予厚望的F16战斗机在对地攻击方面的表现丝毫不如A7攻击机,多用途战机似乎被画了一个大问号。F16看起来拥有非常不错的低速飞行能力以及巨大的载弹量,但速度太快对地攻击并不那么得心应手。如果当时空军研制的A7F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话,那么美国空军会有一种相当不错的廉价攻击机,甚至会减少F16这类飞机的采购数量,孰好孰坏还真不一定。

希腊的A7

进入90年代之后,美国各种老派的飞机都开始退役,大的有F111系列,小的有各种A字号家族。A7虽然是这些A字号飞机当中比较新的一种,但在F16和F18面前,这些飞机都逃不掉被取代的命运。两个军种的A7攻击机很快退出现役,空军取代A7攻击机的自然就是F16,再加上皮糙肉厚的A10,总体来说还是相当可以的。海军这边则用大黄蜂系列飞机完全取代了各种A字家族,甚至干掉了F14,堪称逆袭的典范。

在A7的家族当中,A5和A7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对立面,一个很大很快,颜值高但是没卵用,产量还少得可怜,另一个小巧灵活飞得慢,研制太低但是用处很大,产量超过1500架。A7的退役之后,A字家族正统的传人只剩下A10,A字家族的辉煌也成为过往,而我们也用这期节目当作是美国攻击机的最后一章,那么就下期再见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