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TV版)的意识流、爱与真实主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va电视版 EVA(TV版)的意识流、爱与真实主题

EVA(TV版)的意识流、爱与真实主题

2024-07-16 03: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一篇随感其实完成于2023年9月。虽然我弄丢了一个朋友(小声),但还是很感谢推荐我入坑这部剧的那个朋友,这种疯批的艺术手法我还挺喜欢的。本来因为他的缘故这篇文章我打算雪藏,但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消息记录莫名其妙自动弹到这一段了。怀着不同的心情回顾了一下当时的内容,觉得还是挺有分享意义的(觉得自己写的挺好的),故又发出。在那之后也有思考相关的问题,因为心态的变化,和当时有了不同的理解,会补充在其中。

看完这部番剧之后,我去看了许多影评,但还是……没找到互联网嘴替。感慨果然还是只有我手能写我心,所以就自己动手写了。因为感兴趣,后来我也补充了一些心理学相关的背景知识,能更好地方便理解其中看似荒诞不经的情节。翻了主流网站的影评,竟然没有发现与心理学相关的整合,感觉还是挺遗憾的。因为时间的原因,可能以后有空会补上(我一直以为自己会有空,然而事实是一直没空,晕)。

对于没有看过这部番的朋友,如果你最近心情不好,那我十分不推荐看,因为这部番确实会加重抑郁和沮丧。它像是动漫版的《忏悔录》,制作人把人所有的软弱、冲突、复杂的感情交织都毫无遮拦赤裸裸地摆在你面前,告诉你,我是这样的人,说不定你还会发现,原来你自己也是碇真嗣,或者一部分是。被人戳痛处是不会好受的,所以不要自讨苦吃(摆手)

我一度怀疑阉野秀明创作时的精神状态,后来去查证相关消息,确实看到他有得抑郁症的相关新闻,证实了我的猜想。这部番里一些看似混乱的镜头,其实和心理学疗法息息相关,例如沙盘疗法、绘画投射、塔式治疗法——空椅子技术、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精神分析等等(具体详见第二篇),有一定的人格解离倾向,对于精神状态不佳的人,极有可能会加重病情(确信)。

下面进入正题。先上目录,方便了解主要内容,对标题不感兴趣可以直接退出了。

1.全剧的精华——TV版EVA最意识流的最后两集

2.我最想探讨的:EVA中没有真正的爱——对爱的理解

3.EVA的真实主题:披着战斗外壳的成长番(从被动接受外界,到自我的觉醒)

4.EVA vs. 进击的巨人——宏大叙事和个体成长

【全剧的精华——TV版EVA最意识流的最后两集】最后两集是我首先想写的,因为我觉得这是全剧的精华。eva最后的两集意识流其实都在解决一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我是谁”。碇真嗣是一个自我价值感缺失的小孩,他从被动接受不可能的任务开始,就一直在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先是认为自己只要完成驾驶eva的任务,就是有价值的;再是认为得到别人的喜欢,就是有价值的;到最后两集精神面临崩溃,仍然在追问“我”存在的意义。

所以对自我的追问包含了三层,为此作者进行了三重思考,一是认为“我做的事构成了我的意义”,也即片中“我必须驾驶eva战斗”,对应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工作、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等塑造我们个人价值感的事物;二是认为“我对他人的意义,构成我自己的意义”,剧中多次提到“豪猪困境”,以及多个主角所缺乏的、渴望的“他人的认同”,对应现实生活中我们与他人的社交,社会关系、社会地位带来的自我价值感;最后一重,是回归本真的一重思考,“我就是我”,不是别的。不是我所做的事赋予了我意义,也不是他人的想法赋予了我意义,而是,我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哪怕这样的我是胆小、软弱、狭隘、自私、面目可憎的,我也是有存在意义的。当接受了这些阴暗面的自己,更悦纳自己,我就完成了“人类补全计划”,更好地和自己相处、和这个世界相处。由于“我”悦纳了自己,所以悦纳了世界,不再和世界对抗。

当然,这是阉野秀明的答案,每个人可能对“我是谁”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答案。如果是我,我会回答,“我”是天地间无数因果交织的偶然,是自然的过客(笑)。看后两集觉得很懵的人,大概是因为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当你在不断地追问、逼问甚至拷问自我中,否定自己、否认现有的一切,但还是继续追问意义,再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调整前进的动力,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时,在对自己进行不断的逼问中,大脑信息量爆炸,却仍然痛苦着不停地寻找出路和慰藉,最后终于发现,眼前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答案,那些烟火气才是最打动你的时刻。此时平淡的生活对于你而言就不再是平淡的生活,而是别有一番生趣。

看后两集觉得痛苦的人,有两种可能。一是为自己看不懂而自责,二是看到了一种真实的力量:虽然自己在平常的生活中略有察觉,但从来不曾真正面对过。看番时被动接受这样鞭辟入里、直击灵魂的拷问,尤其是在各个角色身上都能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阴影,代入情感与自身经历较多,于是觉得内心痛苦。但是后面几集确实是全作的高度升华和作者最想表达的。争议产生于此,有些人因为看不懂表达的内容所以觉得这是烂尾,阉野秀明被叫疯子其实也很好理解了:这样痛苦的心路历程,其实只适合一个人,在黑不见底的深夜苦苦挣扎、求索、渐渐领悟之后,再来产生“原来不是我一个人”的欣喜和共鸣,而不适合拿出来让所有大众一起品尝。将这种痛苦的精神折磨施加于观众,是他认为的好意,但大部分人无福消受。(小声:我还挺喜欢这种疯批的意识流表达手法,贴几张图)

【我最想探讨的:EVA中没有真正的爱——对爱的理解】之所以想写这部分,是因为我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一定要争论“谁是官配”这种东西。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宝贵感情只有“爱情”吗?人的复杂性决定了很多感情根本无法被命名——它们可能是各种矛盾感情的混合,就连人们自己也不清楚怎样定义。但是很清楚的一件事是,主角团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但有一个例外,加持对美里是真爱没错)。爱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是否真正走进彼此的内心。主角之间麻木于时刻处在生死线中的战斗,根本无暇顾忌他人,都只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创人或者利用别人),谁也没有真正对彼此放下心防的时刻。客观上来讲,这种客观环境就无法诞生“爱”。碇真嗣对绫波丽不是什么爱,只是一种同类相吸、同病相怜,甚至夹杂着一些嫉妒(碇真嗣无法得到父亲温柔的一面)。人会对同类有好感,这是很正常的事。真嗣见到绫波丽的第一眼就把她归到“同类”里了,因为他们有太多相似:相同的沉默寡言,相同的难以接近,相同的使命,相同但又不太相同的微妙的和司令的关系……你甚至可以说她有点像他母亲,但不是爱情。

碇真嗣对明日香也不是什么爱。一方面,主角自己没有回应的能力,尚且在和自己作斗争;另一方面,明日香对碇真嗣也非真爱。碇真嗣只是她想要获得证明的一个工具(在最后两集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可以窥见),这个人无论是谁,其实对她来说意义都一样:我只要得到他人的喜欢和接纳,就可以向自己证明,我是很棒的、有存在意义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她在被拒绝之后精神状态越来越不稳定,因为他人的认可才是她内心安全感的来源。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她一面对真嗣示好,一面又念着加持、表现出对加持的依恋。如果在加持那里得不到她想要的认可,那就换个简单的(男主看起来最单纯可欺),结果她以为好攻略的真嗣也没有回应,所以非常受挫以至于自闭。但她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自我证明的机会,所以无论加持还是碇真嗣,她都不放弃这种可能性。其实是在碇真嗣身上投射了自己的需求。

碇真嗣和美里之间更不是爱情。美里的一段台词很能说明她对碇真嗣的态度:“我把对未来的希望、我的目的……全都押在了你身上”。她对男主有最开始的利用(人类救赎的唯一寄托)、有相似经历而产生的同情理解和想要接近,有基于能力的欣赏而产生的接纳,也有基于长时间的相处而产生的类似于亲情的东西。

就她对自己感情的觉知程度而言,她对碇真嗣是不会有什么爱的。一个能把自己对恋人的爱,剖析、解构和追溯出“对父亲的依恋”,也就是心理学上的俄狄浦斯情结,从而自责到清醒地逃离的女人,是绝对不可能混淆爱情的界限的。为什么她可以对别人乱性,而偏偏在八年前推开了加持?这是因为她爱加持,同时她明白,所谓的性只是服务于自己的一种消遣,他人是满足她内心需求的工具。她正是因为害怕自己对加持也是出于对父爱的缺失,怕把他当工具人伤害了他,怕对他不是真感情,所以才推开他。这正应了一句话:“真正的喜欢会让一个人变得异常”,例如缄默的人变得话多,话痨的人变得拘谨,无所谓的人变得有所谓。因此,这一对是我觉得最接近于真爱的。

渚薰和碇真嗣……我觉得更难解释(因为喜欢的人太多所以容易被揍,狗头保命)。因为渚薰本身是一个接近于神的存在,对于完美的人,谁会不心动?人爱神,神爱世人,这种感情能认定为是人类之间的感情吗?有一些其他资料记载,渚薰和碇真嗣就是同性之爱。我个人觉得很难定义。从动漫的表现来看,渚薰对碇真嗣更像是“神爱世人”那种普遍的爱,他的主动放弃其实是一种怜悯……毕竟碇真嗣是人类剩下的唯一希望了。他对碇真嗣心理拿捏之准以至于迅速攻心,让真嗣觉得可以信任,其实是降维打击,真的是上帝视角可以轻易做到的事。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拿捏任何一个人,不过他是作为使徒来和作为eva零号驾驶员的碇真嗣接触了。这种……你们爱磕就磕吧(反正我也管不着,怕被骂[doge]我个人不会觉得差好几个层次降维打击的感情是感情,我只会觉得太完美的人出现在你身边,八成是别有所图[doge],事实上渚薰也确实)

渚薰美照

所以,eva里很少有真正的爱。自我的需求投射到他人身上不是爱,因为寂寞所以接近而产生的感觉不是爱,由于自恋而产生的对他人的附带性要求和证明不是爱……真正的爱是两个完满的、心智成熟的的人,基于对方,而不是自己的需求,所产生的纯粹的对彼此的欣赏和接纳。形象的比喻是,两个“圆”在一起合成一个大圆。我们中的绝大部分遇不到这样理想的爱,找到一块适合自己的拼图,也算是不错了。现实中,eva式让人觉得错乱的爱,也不在少数,只不过动漫表现得更有张力、更富冲突和戏剧性,以至于人们可能以为,这种错乱的感情离自己很远。大多数的人声称“爱对方”,其实是因为对方有价值,或者对方能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生理也好、心理也好。但是,我个人始终无法把需求投射和自我认同认定为爱情。

————————————————————

后续:去年的我是这样认为的,eva里每个人的爱似乎都带有“私货”,所以我觉得这些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爱。可是后面看到碇真嗣和明日香在陷入危难时首先想到的都是对方,这种生死时刻的相依为命,真的很难不说是爱了。事实上,这种看法和我个人的完美主义理想主义有很大关系,直到现在我也一直在克服理想化的毛病,总觉得有缺陷的东西就不能称为爱情,我个人的爱憎分明也可以说有种非黑即白的意味。但随着生活经历的增加,我发觉这种观念实在是太理想了,现实中的爱就是那样复杂和充满情欲、充斥着自私与自我的,残缺的爱当然也是爱,理想只存在于彼岸。

【EVA的真实主题:披着战斗外壳的成长番(从被动接受外界,到自我的觉醒)】这部番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乍一看你以为是无脑热血战斗番,其实是相当有深度的番剧。我称之为披着战斗外壳的成长番。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不能用正常人的眼光来审视主角团。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正常成长的社会环境——没有接受过正常的教育,一直处于高危高压的状态,除了能力外心智发展几乎为0。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反抗中努力挣扎、寻找答案——这也是能引起大众共鸣的部分。为什么主角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阴影?那是因为,工具需要。作为实现他人梦想的人形武器(这个设定和艾伦主角团一样),他们最不应该有的就是个人的感情。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主角团陷入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之后,和eva的连接度立马就会下降;为什么绫波丽是一个“载具”,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把战力发挥到最大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什么战斗番的主角反而是小孩子居多呢?因为纯粹的恶是最好控制的——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听话和盲从。思考会消耗精力、影响发挥效果,因此幼稚、思想干净的小孩,正是想要效果最大化的理性人的最佳选择。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的道理都和这一点相通。做任何事,最简单、效率最高的反而是什么也不想,简单明了地解决问题。但人类最擅长的就是,赋予客观的东西以各种花里胡哨的意义,“如果不做我就会……”,于是在意义和未知的未来中纠缠不清,把自己绕进去,先置了很难的驱动程序。

这一点的原理,和佛教区分物的本体和人脑的观念认识,并倡导人们挣脱一切外界赋予人的概念很相通(简单理解,概念越多框框越多,就越限制发挥),和“保持正念”、心理学中的“限制性信念”也非常相同。越是本真,做一件事的力量越是能发挥到最大。实际上让小孩进行“完全不思考的战斗”这个设定在进击的巨人里也有,但这一点却是eva和进巨最大的不同。eva中的主角团其实是对自己所为之事的意义进行了思考的,并且是痛苦的思考。eva非常注重个人的内心刻画,并且在最后,意识流的心理活动占据了主要剧情。所以,我个人认为主角团从一种工具式的生活,到自我意识觉察的转变,才是这部番的主题。主角碇真嗣的转变尤其明显,从刚开始的被动接受(因为想要讨好父亲所以不得不战斗),到后来意识到自己所做之事对身边人的意义(经过加持的点拨),变得主动并且不再自怨自艾,就是一个被动接受外界安排,到主动觉醒的过程。(这一转变又何尝不是你我在讨厌繁琐的日常,想尽办法逃离之后,却又发现他们是组成我们的主要意义,完成主动的转变的过程……

绫波丽二号的转变是“从容器到有情感”,原本被作为工具使用的她,因为和他人的相处产生了思考和感情,并选择为主角牺牲,这就是她的觉醒,也是不能留她的原因——不好控制、不再好使用(感情会影响行动执行,增加不确定性)。

美里的转变也很明显,从一个只知道执行任务的工具人,变得对真相产生探索欲,不再盲从、盲目听信和信任他人;她对感情的挣扎,从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完成了辩证之否定(串台了喂)。

主角团基本上全都经过了蜕一层皮的转变,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的补完”吧。所以,个人觉得这才是eva真正想关心的——对个人成长困境的探索、深层次心理问题成因的思考、对存在的意义的追寻。甚至越到后面,越觉得作者专门接触过精神分析、心理学、宗教等等内容,希图以此找到自己困境的出路——毕竟作品其实是在表达自己。

【EVA vs. 进击的巨人——宏大叙事和个体成长】在观看eva的过程中,我忍不住把它和之前喜欢的《进击的巨人》反复比较。因为在世界观设定上很相似:相似的末日设定,相似的主角团设定,两部番探讨的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同样是为了人类生存制造军事机器,巨人的生存环境更严酷惨烈,并且更偏向于宏大叙事,代入的更多是一些现实中的历史事件,探讨的是种族冲突、代际仇恨的问题,更关心整个人类的命运,希望通过惨烈的牺牲、“无正义”的战争、无法控制的结局走向,唤醒人们的反战思想。eva相对来说,对主角团更友好一些(好歹他们还有学上,可以接触到正常的同学,稍微中和缓冲一下主角的性格),更加关心的是在末日背景下,微观、个体的人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认识自己的过往伤痛、解读自己的经历,了解自己创伤和性格的成因,在面对个体意义迷失后,如何在痛苦中破茧成蝶。但是相比于艾伦,我更喜欢碇真嗣。因为他更真实,更接地气,切切实实地在成长。他把一个人成长的痛苦迷茫掰开了揉碎了给你看。艾伦则是由于“战争机器”的培养方式,从十几岁就没有周全理性思考的能力,仅有被人为植入的热血、力量和信仰。一方面这有时很感人,另一方面,仅停留在一种感性的驱动中, 没有发展自己的理性,也造就他的致命缺陷(艾伦对于追求的“自由”其实从未有过自己的思考,而一直是阿尔敏的植入,所以当他发现现实如此不同时,直接暴走而毫无冷静思考的能力),导致悲剧结尾。(我对任何主角都没有光环,但是我确实觉得艾伦是巨婴(溜~

【不同的视角】

和巨人一样,这部番可以有很多视角来代入观看和解读。宏观角度,人类之恶和悲剧的轮回——一个讨论烂了的话题;中观角度讲——崩坏的家庭必然造就崩坏的社会;微观角度讲——个人内在的觉醒和成长。每个人基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立场,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以上所有观点仅做娱乐,不代表任何立场,不引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