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 学习总结3.2 SRAM存储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dram存储器为什么要进行刷新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 学习总结3.2 SRAM存储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 学习总结3.2 SRAM存储器

2024-06-29 00: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2 SRAM存储器 主存储器的构成

静态RAM(SRAM) 由MOS电路构成的双稳触发器保存二进制信息; 优点:访问速度快,只要不掉电可以永久保存信息; 缺点:集成度低,功耗大,价格高; 动态RAM(DRAM) 由MOS电路中的栅极电容保存二进制信息; 优点:集成度高,功耗约为SRAM的1/6,价格低; 缺点:访问速度慢,电容的放电作用会使信息丢失,要长期保存数据必须定期刷新存储单元; 主要种类有:SDRAM、DDR SDRAM

基本的静态存储元阵列

基本存储元 6个MOS管形成一位存储元; 64×4位的SRAM结构图 存储体排列成存储元阵列,不一定以存储单元形式组织; 芯片封装后,3种外部信号线 地址线:2n个单元,对应有n根地址线; 地址信号经过译码电路,产生每个单元的字线选通信号; 数据线:每个单元m位,对应有m根数据线; 控制线: 读写控制信号 :1——读,0——写; 片选控制信号 :1——未选通,0——选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SRAM存储器逻辑结构

存储体 存储单元的集合,按位将各存储元组织成一个存储矩阵; 不同的存储器采用不同的译码方式来选择存储单元。 地址译码器 将CPU发出的地址信息转换成存储元选通信号的电路。 译码驱动器 用于增强译码输出选择线的驱动能力。 I/O控制电路 一般包括读写电路和放大电路。

RAM的译码驱动方式

方法1:单译码 被选单元由字线直接选定; 适用容量较小的存储芯片。 方法2:双译码 被选单元由X、Y两个方向的地址决定。

静态RAM芯片举例——Intel 2114

Intel 2114静态RAM芯片是1K×4的存储器 外部结构 地址总线10根(A0~A9) 数据总线4根(D0~D3) 片选信号/CS,写允许信号/WE 0—写,1—读 内部存储矩阵结构 64×64方阵,共有4096个六管存储元电路; 采用双译码方式 A3~A8(6根)用于行译码→64行选择线; A0~A2,A9用于列译码→16条列选择线; 每条列选择线同时接4个存储元(共16×4=64列)

读、写周期波形图

存储器读/写的原则 读/写信号要在地址和片选均起作用,并经过一段时间后有效; 读写信号有效期间不允许地址、数据发生变化; 地址、数据要维持整个周期内有效; 读周期时间(tRC)、写周期时间(tWC) 存储器进行两次连续的读/写操作所必须的间隔时间; 大于实际的读出/写入时间;

SRAM存储器的读周期

读周期操作过程 CPU发出有效的地址信号  译码电路延迟产生有效的片选信号  在读信号控制下,从存储单元中读出数据  各控制信号撤销(地址信号稍晚),数据维持一段时间 读出时间(tAQ) 从地址有效到外部数据总线上的数据信息稳定所经历的时间 片选有效时间(tEQ)、读控制有效时间(tGQ) 片选信号、读控制信号所需要维持的最短时间,二者相等; 从地址译码后,到数据稳定的时间间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RAM存储器的写周期

写周期操作过程 CPU发出有效的地址信号,并提供所要写入的数据 译码电路延迟产生有效的片选信号 在写信号控制下,将数据写入存储单元中 各控制信号撤销(地址信号稍晚),数据维持一段时间 写入时间(tWD) 地址控制信号稳定后,到数据写入存储器所经历的时间; 维持时间(thD) 读控制信号失效后的数据维持时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