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毕业歌》人教新课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daysofmypast学唱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毕业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毕业歌》人教新课标

2024-07-10 12: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毕业歌》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材分析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创作于1934年,是电影《桃李劫》的主题曲,同时也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桃李劫》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是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时所唱,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在影片中起到了提示影片主旨的作用,表达了在国土沦丧的情况下,青年学生日益高涨的爱国热情和担负天下兴亡重任的决心,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歌曲身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喜爱,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曾产生巨大的影响。《毕业歌》采用核心音调贯穿发展的手法将全曲分为四个乐段。第一乐段的旋律是铿锵有力号召性的,第二乐段的旋律是坚毅果敢宣誓性的,第三乐段旋律奔放、高昂,带有一定的抒情性,与前段的坚毅果敢形成对比,第四乐段更具有号召性,“巨浪,巨浪”强音的运用使号召性更加鲜明,旋律变为更强烈、深切的呼号,使全曲在雄壮的战斗气氛中结束。二、教学目标1. 准确演唱《毕业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体验作品的情感内涵。2. 通过学唱歌曲,建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乐观信念。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毕业歌》。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音符、切分音及三连音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即将面临毕业,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将时间退回到“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国土沦丧,人民生活在战乱之中,国不成国,家不成家,在那个年代,学生毕业时又是怎样的心情? (二)初听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毕业歌》,请你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总结:歌曲表达了在国土沦丧的情况下,青年学生日益高涨的爱国热情和担负起天下兴亡重任的决心。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三)学唱歌曲1.学唱歌曲第一乐段(1)聆听思考音乐特点:像声声警钟,具有号召性。(2)识读第一乐段歌谱,感受节奏特点。 总结:以附点、切分、休止符为主,使旋律铿锵有力,更具有号召性。(3)填歌词演唱,注意力度记号。2. 学唱歌曲第二乐段(1)聆听思考音乐特点:坚毅果敢宣誓性的,展现青年们的志向和抱负。(2)识读乐谱,思考与第一段节奏有什么相似之处。总结:以附点音符、切分音为主(3)加入歌词演唱,思考休止符的作用。总结:休止符的运用突出了“战”“降”,增加了问句的气势,号召大家翻身做主人。3. 学唱歌曲第三乐段(1)聆听思考音乐特点:旋律奔放、高昂,带有一定的抒情性,与前段的坚毅果敢形成对比。(2)识读乐谱:认识三连音,熟悉三连音唱法。(3)加入歌词演唱。4. 学唱歌曲第四乐段(1)聆听思考音乐特点:“巨浪,巨浪”强音的运用使号召性更加鲜明。(2)识读乐谱:注意重音记号的演唱。(3)加入歌词演唱。5.完整演唱歌曲(四)拓展延伸歌曲创作于1934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电影《桃李劫》的主题曲,《桃李劫》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是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时所唱(观看电影片段)总结:歌曲表现了青年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感,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歌曲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喜爱,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曾产生巨大的影响。(五)课堂小结《毕业歌》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时代不同,我们又如何认识今天的“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