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CICI|郭军: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如何增强指引导管支撑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onvey导管 2017 CICI|郭军: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如何增强指引导管支撑力

2017 CICI|郭军: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如何增强指引导管支撑力

2023-11-09 20: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2017 CICI|郭军: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如何增强指引导管支撑力

2017 CICI

中国 北京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复杂病变介入治疗对指引导管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良好支撑力的指引导管是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2017年7月2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第十四届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大会(2017 CICI)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郭军教授从影响指引导管支撑力的因素、常用指引导管选择及增强指引导管支撑力的方法三个方面分享了如何增强指引导管支撑力的经验。

决定指引导管支撑力的因素

郭教授强调决定指引导管支撑力的因素有三点:1. 导管的直径,直径越大支撑力越强。2. 导管与主动脉壁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支撑力越强。且与主动脉夹角越接近90°,支撑力越强。3. 入路造成角度的差别。4. 主动支撑与被动支撑。

如何选择指引导管?

常用的左冠指引导管有:1. Judkins Left(JL)导管,用于简单病变或左冠开口病变;较常用的LCA形状,适用于大多数普通病变;“Self-seeking”导管可在同轴状况下小幅操作,但提供的支撑力不够充足;JL4是最常用的尺寸。2. EBU导管,支撑力卓越,可灵活控制支撑力和入冠深度,可用于绝大多数病变。3. Extra Backup(XB)导管,型号选择较标准JL导管小0.5,如JL4=XB3.5;可嵌入LCX与LAD;较标准JL导管支撑力增加67%,应用于桡动脉介入时支撑力较JL强。4. XBC导管,与EBU弯形相似;XBC3.5为处理左冠病变提供了额外的支撑力,可用于正常开口或开口向上、向下的病变,也可应用于桡动脉介入。5. Amplatz Left(AL)导管,第二弯曲部分比较宽;支撑力来自于冠脉窦底和/或对侧壁;是回旋支的理想选择,也常用于右冠;AL1或AL2是取决于第二弯曲的半径。6. Barbeau导管,具有2个弯度设计;第一个弯形弧度135°,与头端的联合设计增强导管对冠状动脉的嵌入能力,适用于开口向上或水平的病变,可嵌入左右冠状动脉。

适用于右冠状动脉的指引导管较适于左冠的少,主要有以下几种:1. JR4导管,操作方法简便且相对安全,但支撑力不足,更换指引导管比例较高,且桡动脉路径不宜深插。2. XBRCA导管,通过对侧壁提供额外的支撑力,适用于开口向上的RCA,相比Amplatz而言操作更加安全。但可能造成主动深插,不推荐用于主动脉根部狭小的病变。3. XBR导管,通过对侧壁提供额外的后座力,非常适用于开口向下的RCA。XBR与BSC的Voda Right 或MDT的ECR相似。由于可造成主动深插的倾向,不推荐用于主动脉根部狭小的病变。4. AL导管,依靠窦底和对侧壁提供支撑,用于需要强支撑力的复杂病变,是RCA强支撑指引导管,具有安全柔顺的头端,可减少并发症,最常用的型号为AL.75/1.0。AL导管的缺点是头部长,操作时易损伤靶血管或者主动脉窦。到位后,入冠太深,容易造成嵌顿,操作技术要求高,到位耗时,部分情况下无法到位,有时即使到位,同轴性也比较差。

展开全文

如何增强指引导管支撑力?

增强指引导管支撑力的方法:第一,术前有预见性的选用强支撑力的指引导管,当应对入径、主动脉及冠脉开口、特殊病变(钙化、迂曲、CTO等)情况时,选择特殊形状的强支撑指引导管、大直径指引导管,或股动脉入路等针对性策略。第二,在术中通过操作及器械增强使用中的指引导管支撑力:1. JR指引导管深插技术,将指引导管沿导丝、球囊或支架杆往前推送,同时顺/逆时针旋转。深插时要注意与冠脉的同轴关系,当深插导引导管送入球囊或支架达病变远端后,应迅速回撤导管深插部分,避免造成长时间血管缺血。除此之外,指引导管深插的同时也增加了损伤冠脉近端的风险。2. 深坐窦底,对于上翘开口的右冠,使JR指引导管坐到窦底,从而获得额外支撑,同时改善同轴。3. 边支锚定与主支锚定技术。4. 子母导管,如5进6指引导管,伸出5毫米即可提高70%的支撑力。5. 延长导管,如guidezilla与guideliner。但Guidezilla主要是延长导管,支撑力的增强仍有赖于母管足够的后座力。第三,换用强支撑的指引导管,如JR4.0换为JL4.0+双导丝、JR4换为XBRCA、JR换为AL0.75等。

郭教授最后总结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了解影响指引导管支撑力的因素后,掌握各种常用指引导管的特点,针对不同情况做出最佳选择,实施最适宜的策略,即向复杂病变介入手术迈出了关键一步。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