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ndtable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harles男装夹克 Roundtable

Roundtable

2023-12-23 02: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初心

江闻清 :首先还是让Ian来开场吧,因为大家都想知道为 什么你要做男装?

Ian Hylton:其实我觉得到了这个时间节点,做男装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Ms MIN的衣服设计融合了男性化的硬朗和女性化的柔美,一些男性经常表示也想要买这样的衣服。

这个过程中,对我来说有趣的部分是我会问自己:相对于我个人的设计渴望,我的设计表达对于品牌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项目我已经开始了三次,前两次我最终都觉得时机不对而没有继续。前两次我也做了设计,甚至制作了样衣、产品的比例分配,但是,我始终还是觉得没有准备好。但这一次,我感知到了它是一个对的时间点去实践和检验,让大家去穿它,感受它,理解它真正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Bohan Qiu:我与Ms MIN团队工作已经有蛮长的一段时间,同时我也是Ms MIN的粉丝,也多次和Ian谈论过做男装的事情。几年前谈论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们都很兴奋,但那时候还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什么是具有现代风格的男装?社会感知是如何影响男士的着装?都希望可以向在座的各位了解。

首先我们想知道,你们的衣橱里有没有这样一件衣服 : 在你很忙碌的时候出门,第一时间会想要穿它? 因为它在任何时候让你感到很舒适。

郭濮源:一般会比较休闲一点,像是T恤或者类似的短袖和衬衫,家里有很多这样很舒服的款式,因为每天都很忙,随意拿一件就出门了,其实没有时间多想。

Bohan:虽然说是很忙碌,但你在选择这些T恤或是衬衫的时候是有考量的吗?比如你今天穿的这件衬衫有点oversize,但条纹又有点正式的感觉。有什么原因会让你挑选这件单品?

郭濮源:我是个穿衣服相对保守的人,我不会穿太多颜色的那种(衣服)。

Bohan: 其实大部分男性穿衣都挺保守的。即使家里有很多五颜六色的东西,平时也不大会穿到,每天也不会想要穿得很夸张地在街上走。男性在很多生活场合中也不大适合穿得太花枝招展。

Karchun Leung:因为家里面的很多衣服都是黑色的,所以当我想要买其他东西的时候会觉得“其实这个也蛮好看的”。然后在店里面试的时候觉得很不错,但是一回到家感觉就不一样了,一穿就觉得出不了门,就会觉得了。

Bohan: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店里面有音乐、气味、陈列来营造整个氛围。当你在店里试穿的时候,就觉得这件衣服在我身上太合适了。但是把它带回家之后,就会觉得我能什么时候穿呢?这个情况发生在很多人身上。所有男人都可能有一个认为很完美的单品,可能是一件很简单、很基础的款式,但是穿着很舒服。对于我来说,当我在找寻一件单品的时候,我会想“我可以长期穿吗”、“它的使用频率”、“我能不能在很多不同的场合穿到它”。我会考虑它的搭配以及实穿性。

闻清 :如果你有个为期3天的旅行,旅游的地点没有很冷,也没有很热,你有一些商务任务,也会有一些休闲活动,那你的行李箱会带些什么?

Ian: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我最终决定开始做男装的原因。去年秋天,我和Min去了日本东京呆了一周,城市很美,我们住的酒店也非常好看。我是个整理行李非常认真的人,经常要花很久来准备我的穿着。后来到了酒店,我打开行李,把箱子里的衣服依次挂进衣柜,看着他们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我为这次旅行带来的所有衣服,就是我整个秋天需要的衣服,其他我没有带来的,我完全可以扔掉他们。我给这些衣服拍了照片 : 它们能够参加一些活动,适合休闲,见一些很久没见的朋友。我带了最喜欢的羊绒外套,一件黑的和一件 藏蓝色,一条牛仔裤和一些衬衫,他们如此完美!

当时我很确定其实这些衣服已经构成了我对穿衣这件事的所有诉求,拥有了他们我就不再需要其他的衣服了。这也是我再次开始设计男装的一个原因: 不仅仅因为我是一个设计师,更多的在于当我买这些衣服的时候,我思考的不是这件衣服是这季流行的,而是它是我需要的。我需要在心里确定“那就是我的衣服”。

构筑

闻清:Ian有提到过一个很重要的词——“Build”(构筑),也就是衣橱不是累积叠加而成的,是用心建造起来的。

Karchun: 你随时都会购入新的东西,你就会不断地更新你的衣橱,这在年轻的时候时常发生。而现在,你购入新的是为了去代替旧的,这就是我们所构筑的衣橱。当你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你会需要更适合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你想要尝试去规整你的衣橱。对于我来说,如果我需要出行4天,我就会带一周的衣服,就算是一个很大的箱子,因为如果少带了什么会觉得没有安全感。

Ritchie Chan: 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看成是一种进化。比如当你拥有一件你认为完美的T恤,但当你看到有更好的选择,比如设计上或是细节上或是面料剪裁上的一些优化,即使就是“那么一点点更为到位”,你也会选择买下这件产品。

闻清: 人们经常说,你老了,买的东西越来越一个样,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觉得这是消费习惯成熟的标志,就是你会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可能购买物品的外形是相似的,但在各种细节和品质上也是不断更新的。所以我觉得一个成功男装系列,其实不需要频繁地更新它的形象,而是保持精简到位。

Karchun:之前男装的风格更多的取决于设计师的风格,但是现在男装的风格更多的源于生活方式的诉求。生活方式就包括职业,你是谁,什么身份,这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风格。十多年里我衣服买来买去都是同一个样子,现在我会去尝试别的,因为我的生活方式变了,我这两年开始经常骑车了。你会发现最近很多人会购买登山服、机能装,因为他们需要衣服的功能性,然后“功能性”就成为了“风格”,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Bohan:这个和人们如今生活的多样性非常相关。我们没有时间一直回家换衣服,当我离开家,我需要就穿好适合今天行程的服装——它需要去工作室、适合晚上去吃饭或是酒吧。还要能够遛狗,以及方便我弯腰捡起狗狗的大便。现在我靴子也很少穿了,换成了轻便的球鞋。也不太背包,因为双手不够用。以前心爱的西装都静静地躺在我的衣橱里……

形成

闻清: 如今特别是男士穿衣特别有一种打破边界的感觉,高与低的融合,但又没有层级的定义。

包一峰:就我而言,我经常会参加一些活动,不能每次都穿成“Black Tie”,这太夸张,但也需要比较正式。我喜欢选择一些亮眼的夹克,可以平衡这两者。但如今我更倾向于轻便简约的衣服,我经常去画廊,去看展览,实在不想走了很久之后被自己身上沉重的夹克所累。

一些我熟识的艺术家,平时他们就穿得很有辨识度,但如果有一些开幕式特意要求他们穿得正式些,他们反倒不爱特意去买,就只穿自己有的,他们不会去买不属于他们自己的衣服。

郭濮源:我白天开工,晚上也要继续开工。我需要一些舒适、简单但又有一些特别的衣服。我早上去工作室呆上一天,然后晚上可能会直接去Club,所以我没什么时间换衣服,工作占据了我一整天的时间。我的衣服必须让我可以很方便地行动。

闻清:我发现简约、便利和功能性是如今每个人都需要的着衣风格。

Bohan:什么样的单品会让你们有购买欲呢?是细节、材质……?男性在选择一件单品时是不同于女性的,他们更为理性。男性不需要一些天花乱坠的噱头,而只是单纯、明确地想要拥有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直觉告诉我就是它了。也有当下不是很确定,但是回家后发现自己还是一直想着,再回头去购买。

闻清:那你觉得第二种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

Bohan:一般是我不大确定什么时候能穿到它。如果我穿上它的效果很惊艳,但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比较难穿到。后来想想,又不愿错失这么好看且适合我的衣服,就会再去购买。

Karchun:我觉得会让我犹豫的购买原因可能是价格,就是这件衣服我很喜欢,但是价格不是那么友好,我就会思考一下,直到我觉得“不行,我还是需要它”。当自己决定回头购买的时候,会先在网上搜索有没有别的渠道或者折扣。当然也有的时候,当下不买,我再回头的时候,已经没有了。

Ritchie: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提气”的感觉。当我试穿一些单品时,我更追求这些给我带来的“精气神”。我觉得我是个比较理性的消费者。每个时装季,我都会浏览数不清的品牌,然后从这些品牌中筛选出几个系列,选好了之后其实只有很少量的单品可以在我的店里陈列。所以经过这么久的“训练”之后,我就没有很冲动的购买欲了。但是当然我也很想念那种凭着“冲动”的感觉消费的时候。

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在学生时期。在我毕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买手了,每买下的单品的都是一个“冲动”的产物。但是我每个冲动的决定摆放在店里,都没有卖得很好…… 当你拥有一家自己的店,很多因素都会使你有更多的考量,所以比起作为一个消费者的时候,(如今)就会更加理性一点。这件单品需要能够给你带来很强烈的感受和体验,即使它的设计或许很简单。

Bohan:你有没有觉得男性在店里购物的时候,能够比较快地作出决定。

Ritchie:男性的购物都是比较有目的性的,比如你是为了购买衬衫去购物的,就算其他单品都很不错,但你最后还是只会买衬衫。女性就比较不一样,就会为了逛街而逛街。因为我的职业性质需要,所以我会喜欢一间间店逛过去。

Bohan:我同意。男性对于服装的兴趣不是很大,就是和男性在谈论衣服的时候,他们其实不是很在乎,所以只能从其他的切入点来打开这个话题,先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开始,然后告诉对方你喜欢的这种生活方式会需要这样的一件单品,这件衣服就是专门为这个而设计的。他们很少会谈论到时尚、材质、面料,他们没有那么重视这些方面。可能只有从事时尚行业的男士会比较重视。对于男士来说,生活方式上对于单品的需求更重要。

Ritchie:从一个销售的角度来讲,“生活方式”可以作为产品介绍的一个入门槛。在产品培训的时候,一开始所学的就是关于面料的知识,如何很好地表述品牌。因为你需要在短时间内去抓住你的客人,你需要很明确地知道品牌带给人是怎么样的感觉,尽可能把信息表述清楚。在这些基础之上,我认为可以适当地讲一些关于面料和细节的内容。因为基于对品牌背景的了解,顾客才会有兴趣去了解更多关于产品的细节。

Karchun:很多人去购物其实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希望被人打扰,直到自己想去试穿一下时才会主动询问。所以与顾客交流需要用合适的方式。

包一峰:这也是需要训练的,知道哪些人是需要上前为对方提供服务和讲解的,哪些人就只是想要自己逛逛。因为有些人逛街就是希望有自己的空间。

Ritchie:如何给予空间,但又不是真的不去管他们,要在适当的时候说一些适当的话语,让顾客了解产品和这家店,这是矛盾又有趣的一个挑战。

包一峰:所以我有时候很难在国内购物,一进商店店员就喜欢跟着你,这个平衡总是把握不到位。

感知

闻清:那你们现在的购物习惯是什么?线上或者线下 ? 以及你们购物所在乎的是什么?

Karchun:因为我们很常去旅游,国内很多品牌的价格也比较高,选择性也相对少一些,这就是线下购物比较少的原因。当你外出的时候,你就觉得一定要买点什么,这就是一个循环。不过如果我去厦门旅游,我倒是可能会买点什么。

包一峰:我很少在网上购物,因为无法感受到实物,看不出材质或者面料,很多单品也需要去试穿。

Bohan:我以前是在电商Mr Porter工作的。在那里的时候,我只在网上购物。离职了之后,我一次也没有再买过……因为以前我们有优惠政策,并且退换货很方便。但我搬来上海之后,在这里联系快递填表单之类的都很复杂,我就停止网购了。所以简单直接的购买方式真的很重要。

Ritchie:我只会在网上买运动鞋和T恤。我还是更偏向线下,因为可以真实地在店感受和体验。实体店的消费体验更为整体。

闻清:但你们大部分人在实体店的态度又是“不要来管我”……所以到底什么样的在店体验是你们想要的?

Karchun:如果你愿意好好地逛一家店,意味着你对于这家店的品位是认可的。比如Dover Street Market,我每次都会去看看,就算什么都没有买,也能够享受这个环境和它的陈列。它也能让我感受到品牌的不同层次。有的单品很夸张惹眼,风格独一无二,虽然我不会去买,但是我也很享受欣赏他们。然后我会选择入手比较基础的款式,对我来说这个逛店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回忆。

闻清:所以你认为去实体店这件事和逛店者的身份或者所寻求的体感密切相关吗?

Karchun:我去实体店是因为我喜欢实体店,我喜欢那种兴奋的感受,去看看它们想要展现的东西。我觉得这和我的专业背景视觉陈列(Visual Merchandising)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看见他们把所有东西组合在一起,就会觉得那就是需要展示和呈现的,这真的很棒。你可能会被橱窗吸引进入这家店,在踏入实体店的时候你可能会有惊喜的感觉,但是在线上商店我没办法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在线上购物你没有参与感。

Bohan: 所以我一直觉得线上购物的体验是需要线下实体店体验来支持的,以前Mr Porter一直坚持在做线下活动,因为那可以让人们真正地去感受,享受和那个时刻所联系在一起的环境、气味、音乐,装潢等等在空间里的所有元素。这些都是很难通过图片来传达的。在购物网站上,就算有打折,但还是没有办法给我带来很多感受、灵感,产品就只是产品而已。

闻清:在线上购物其实也蛮多限制的,因为你只能根据一个线性的顺序去浏览,第一页、第二页,放大图片、缩小图片……这很难像你进入一家店,你可以(多维地)去感受,可以去看它的细节。

但是我认为在未来一定是将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我曾经和一个做零售的朋友聊过,为什么不适当削减一些商店,因为现在你每开一家店,就得确保一家店的充足库存。如果选择开得更精简,但是更精彩,就能把所有店铺的库存整合起来,然后提供配送的服务,这样顾客可以进一家体验很好的店铺试穿、买单,哪怕隔日也能收到产品。

Ian:我觉得新系列按每6个月来划分是很滑稽的。我一直坚信将男装定位在风格比定位在时尚更重要。所以对于我来说,目标就是剥离掉一些附加的东西。我在宝姿工作的十年里,一直在观察中国消费者的成长与变化,中国顾客的成长在短时间真的很迅速。基于这一点我时常会思考,这样的发展趋势是为什么呢?后来我觉得这和感官享受(sensuality)有关。

另外,我觉得很多品牌在做的一件事情是,会试着将他们的价值观强加于个人。邓超之前和我分享过,“很多(造型师)只会把他们觉得合适的衣服扔给我,却从不考虑这件衣服是不是真的适合我的身份、我的风格。”

我们的第一个新春胶囊系列虽然很小,只有12件衣服,但对我来说这个系列就是一个精简的过程,我只想把最经典、最实用、最为必要的东西呈现出来。这是我的穿衣哲学,也是之前你们当中很多人提到的化繁为简。

指引

闻清:我的很多男性朋友都曾表示,即便他们能飞去全世界任何角落,但仍然无法买到合心意的衣服,最终他们只好转头去了优衣库。我作为一个女性,很好奇到底中国的男装市场缺失的部分在哪里。

Ritchie:当西方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他们认为中国的消费者能够无障碍地直接接受他们的品牌所代表得身份特质,但以我在中国时尚零售行业10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实际上,只有在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且非常少的一部分人群能够完全地理解和接受。事实上,主流人群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慢慢理解和挖掘自我的风格。

因此,在Triple Major里,我们使用的策略是,将YMC或者NANAMICA这类适合大众日常穿着的基础的品牌放到店铺的最前面,因此当消费者路过的时候,他们会被这些基础款吸引。这样先走进了店铺后,也许他们就会注意到放到店铺中后方更有设计感的品牌吸引。他们见得越多,越会逐渐接受更时髦和有设计感的款式。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逐渐接受和成长的过程。但我发现很多品牌没有给消费者提供这样一个过程,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中国的消费者对时尚的认知度远不及他们在巴黎、纽约或伦敦的消费者。其实作为一个品牌,真的需要放下身段去感知和认识他们的消费者,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表现出对本土市场的真诚,迎合本土市场的风格,不要给人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Karchun:当我为I.T工作的时候,我们时常引进新的品牌,这是I.T非常擅长的。因为可以有很多新的“故事”讲述给消费者。一些老品牌的故事会让人非常厌倦,他们不断重复他们的历史悠久,有海外的基因,有天才的设计等等,但对于时髦的人来说,他们更渴望接触新的东西,即使是一些他们并不十分了解的新事物。在中国市场,时尚的历史并不久。人们并不会从父母那里得到任何关于时尚的知识,因此人们往往从网络媒体等逐渐对时尚有了认知。最初的阶段,绝大多数人会觉得所谓的“大品牌”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就是时尚。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人们才能逐渐积累和拓展对时尚与风格的认知。

闻清:你们很多人都提到了,中国男装市场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事实上Ms MIN很多女性顾客的丈夫也都表示他们想要穿得时髦得体,但是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我感觉如今,人们对用衣装来表达自我的渴望愈发强烈。然而我的疑惑是,有没有一个最适合的方式来指引和教育大众呢?

Karchun: 尝试买更多,穿更多,戴更多……事实上这需要从穿衣经验里来积累,你穿久了才知道这个面料、这个工艺到底好在哪里。你没办法直接“教育”。风格是一种不断尝试的积累。日本的媒体拥有很多关于时尚的教育,但事实上,日本也经过了20多年的累积,才像西方一样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时尚风格。针对时尚品牌的教育是一件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对话与交流。当然,这样的对话也必须在能听懂并了解你的人之间才能发生。

Sima Bibi:你印象里是否有在“教育”上做得非常好的品牌呢?他们的“教育”是怎么做的?除了面对面的和消费者沟通交流之外,有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的形式或者吸引人的点呢?

Bohan:还是回到我之前提过的Mr Porter,我们在任何的交流与宣传中,从不会用到“Fashion”这个词。比如你在酒吧和你的男性朋友聊天,你们之间的对话永远不会是 :“你的衣服真时髦,是什么面料的?”因为这实在是太奇怪了。在中国也一样,男性间的交谈不会直接涉及时尚,因此男性消费者沟通的切入点可能更多的会着重在文化、历史背景等的话题上。举个例子,我今天穿了这套衣服,因为我最近搜索了SergeGainsbourg,就是简单想穿出他曾经的风格,这并不代表我爱上了我身上这套衣服的品牌。更多是一种社会化的属性和意义。我想男性对另一个人的看法经常为: 他看上去非常的棒,他的生活方式很酷,他超级成功,他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是我最爱的某某某……诸如此类,接着便会照着这样的方向去打板自己。

郭濮源: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线下的体验店。店铺给人的感觉应是360度整体化的,让人从内心认同且愿意改变,这些因素都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去一家店,买一件衣服,可能我并不完全觉得这件衣服适合我,但是我还是买了。因为我认同的是这个品牌附加给我的感觉,让我多了一种想象。

Karchun:我觉得作为一个品牌,你必须要真诚谦逊,同时你必须具备一个相应的价值观,这比起设计来更为重要。设计只是一种体现和表达价值观的手段。这不是关于时下的趋势是什么,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说要可持续,但实际上有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可持续时尚,怎么在生活中实践可持续?相比起时下的热门议题,一些小的品牌忠诚地跟随与实践他们所信奉的理念体系,我觉得更有价值。

Bohan:每个品牌都应该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如果我喜欢一个品牌的风格,无论它卖的是蜡烛,是家居,是任何东西,我都会愿意购买。我觉得Ms MIN十年了,不但是从外貌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和构建,连内部运营方式和人员都有股同样的气质……这样的中式精神也能同样运用到男装上面去吗?

Karchun:有些具有某些特殊含义的衣服,你穿上会有一种角色扮演的感觉,尤其是男装。我记得有一次我穿了一件Sankuanz的工装夹克,穿上是真的非常像工人,当我走在路上,很多人会看着我。还有一次我穿了另外一件Junya和Canada Goose合作的外套,全部是黑色的,上面有一些黄色的线标,非常像内地警察制服的夹克,但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接着我又穿着这件夹克去参加爱马仕的活动,在门口保安就把我拦下来,问我 :你想要干什么?我很疑惑的表示: 我只是想进去参加活动。所以当我穿了一件特别的衣服,我就多了一重身份,在别人眼里的我也会有“应该”有的样子。

闻清:从我们过往和女装顾客交谈中得知,其实她们的另一半是愿意穿有中国传统元素的衣服的,尤其他们看到我们如何将中国传统元素和时装很好地结合,所以他们也很期待穿上这样的风格,你们怎么看呢?

Sima:我也有和男性朋友聊到这个话题,他表示会接受这么穿着,但是他需要看到别的人也在这么穿。即使这个风格非常适合他,即使他觉得整个系列非常优雅,他非常欣赏,但他仍然表示他可能不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在想,我们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去传播这种精神,让人们觉得这样的穿着风格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让人们对这样的风格产生渴望。

Ian:这让我想起来Min刚刚开始做服装的情景。她的不止一个朋友都曾今对她说: “我觉得你是在为外国人设计衣服,你被你的老外男朋友影响了,这些衣服适合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老外,但中国人是不会穿的”。中国年轻的女孩都不愿意穿中式的服装。而其实是因为那个时候并没有好看又时髦的中式服装。

Ritchie:Lemaire也有这种东方的风格设计,他们很多夹克和裤子都有体现。本土的设计品牌有素然。还有Dooling,她的设计剪裁都非常传统,即便她设计比如棒球夹克都是典型的西方款式,但都融汇了传统东方的元素。上下目前也是这样的风格。

采访、主持 | 闻清 Youpo Jiang

编辑 | 朱东日 Riri Chu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