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ǎ还是“kǎ”:容易误读的“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utterfly音译词 qiǎ还是“kǎ”:容易误读的“卡”

qiǎ还是“kǎ”:容易误读的“卡”

2023-05-10 0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qiǎ还是“kǎ”:容易误读的“卡”

“卡”的读音向来存在争议。现代口语中常用的“卡口、卡顿、卡粉、卡点”,大部分人习惯把“卡”读成kǎ。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卡”有两个读音,一个是kǎ,另一个是qiǎ。卡“kǎ”,源自外来音译词。只表示读音,没有实际意义。“卡”qiǎ,则是汉语本土词,核心意义是夹住或被夹住,不能活动。因此,有人认为,凡是外来语中的“卡”,才读kǎ;汉语中与核心意义相关的词语,都应该读qiǎ。这一观点值得怀疑。实际上,汉语方言中一直存在kǎ这个读音,汉语本土词也可以读为kǎ。

查阅《汉语方言大词典》,“卡”具有两个读音,kǎ和qiǎ。当读为kǎ时,有进出不得、夹塞、噎住的意思,如东北官话“卡住”,西南官话“卡在牛皮腰带里”,赣语“当心鱼刺卡到”。还有北京官话“卡巴”,意思是分开(两条腿);云南昆明话“卡卡”,就是角落的意思。方言词“卡”kǎ具有多种意义,但与普通话“卡”qiǎ在意义上有关联,都能表示互相牵制,不能活动。从历史来源看,普通话读音qiǎ与方言读音kǎ密切相关。

“卡”字较早见于清代,《字汇补》记载了“卡”的读音和意义。“从纳切,音杂。楚属关隘地方设兵立塘,谓之守卡。”“卡”最初只是方言中的俗字,明清官话中还没有这个用法。直到清朝,太平天国事变,清朝拟定诏令,要求全国各地设立关卡。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续抄》中记载了这一情况。“军兴以来,抽厘佐饷,名其所曰卡。上自诏书,下而章奏,无不有此字。不知在国初时犹与、泵等同为俗字也。”

当时北方方言没有表示“关卡”义的字,于是从其他方言中起用俗字“卡”,表示设兵守卫或设站收税的地点。至于读音,最初可能仍然沿用当时的俗读。清代小学启蒙书《字课图说》:“今厘捐局抽收货厘,皆就要隘处设局,派巡丁以稽察之,故亦谓之卡。俗呼若克矮切。”读音类似于普通话kǎi,与kǎ的读音相当接近。那么,kǎ的读音从何而来呢?

据著名语言学家黄侃考证,“卡”的本字是“”,《说文解字》“”的意思是互相牵制,令不得通行。由于字形生僻,明清时期出现“卡”的俗写形式。“卡”的字音和意义都来源于“”字。中古前期,“”的读音类似于giā。其中,“-i-”作为声母和韵母之间的介音,以后将影响声母的演变。俗字“卡”产生后,读音类似于kiǎ。两字的区别在于,“”声母不送气,“卡”声母送气。从字形上看,“卡”作为会意字,表示上下不通,同样表示互相牵制,不得通行的意思。因此,“”“卡”发音相近,意义相通。

明代以前,汉语声母系统中没有j、q、x,它们部分来源于中古声母g、k、h的演变。这种演变倾向始于明末,北方方言区开始较早,带介音“-i-”的声母g、k、h,发音部位渐渐前移,变成了j、q、x。但是,由于语音演变的不平衡性,现在部分地区的方言中还保留着中古时期的读音。例如,普通话“夹、加、嫁”的声母为j,吴方言仍读为g;“虾、瞎”的声母都为x,吴方言还有h的读音。吴方言“掐”读为入声kia,普通话则读为qiā。

清代后期,qiǎ的读音在北京方言中得以流通。清代由“卡”构成的新词,都读作qiǎ,如关卡、税卡、卡口、卡子。现代汉语产生的新词发卡、卡具、卡壳、卡脖子,继续沿用北京官话的读法。由于近代声母j、q、x的演变只是一种倾向,没有发生语音演变的kiǎ,仍保留在方言中,介音“-i-”逐渐脱落,直接读成kǎ。

由此可见,中古音kiǎ受语音演变的影响,明清时期存在两条发展路径。一是读为qiǎ,由北方方言进入汉语共同语;二是读为kǎ,保留在方言口语中。

外来音译词“卡”则来源于方言读音kǎ。自鸦片战争后,上海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吸收了大量的英语外来词。卡片、卡车的“卡”就是借用上海话kǎ的读音记录的。如果不了解古代语音演变的情况,很可能认为kǎ的读音是现代新造的。后来,音译词“卡”kǎ的读音便从上海话进入汉语普通话。

现代生活中,“卡”qiǎ之所以易错读为kǎ,主要原因是古音kǎ在口语中的保留。相比于qiǎ,kǎ的发音更加省力。kǎ舌位基本不动,开口度大,发音响亮;qiǎ发音更复杂,需要变化舌位,声音较弱,适用于书面语体,不适应现代口语的交流。此外,音译词“卡”促进了kǎ读音的普遍化。音译词“卡”融入现代汉语,日常使用率高,如银行卡、校园卡、打卡、刷卡。“卡”使用时,一般需要配合机器短暂停留,与本土词“卡”qiǎ的意义接近,即遇到外力而行动受阻,逐渐沾染了汉语本土词“卡”的意义。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中“卡”有两个读音,qiǎ和kǎ,其产生和发展与汉语方言密切相关。qiǎ的读音来源于中古音kiǎ的演变,kǎ的读音则是中古音在方言中的遗留。音译词kǎ的读音即来源于上海话。从使用现状看,kǎ的发音难度小于qiǎ,音译词“卡”逐渐沾染了停顿、不能活动的意思。随着“卡”kǎ使用频率的增加,可能取代文读的“卡”qiǎ,其用法只保留在抽象的书面用语中。

作者:张晨伟(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

来源:语言文字周报

编辑:若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