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作的卢飞快”中的“的”到底咋读,从二声变成了四声为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ie拼音怎么读二声 “马作的卢飞快”中的“的”到底咋读,从二声变成了四声为啥?

“马作的卢飞快”中的“的”到底咋读,从二声变成了四声为啥?

2024-06-13 12: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比如,同样都是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同样都是2018年 12月第 1版,但是在 2019年 1月第 1次印刷和 2019年 12月第 2次印刷中,两个版本关于“的卢”的“的”注音就不同。

谓予不信?请看下面的两幅图片.上图为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18年 12月第 1版 2019年 1月第 1次印刷,下图为 2018年 12月第 1版 2019年 12月第 2次印刷。

前一幅图注释的是二声 dí,后一幅图注释的是四声 dì,哪一个是对的呢?您可能会说,哪一个在后哪一个对?

为什么后面的一定就对,前面的一定就不对呢?而且,即使是后面的对,前面的不对,那修改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这才是学习应有的样子。

我们先在网络上用常用的工具书“汉典”查一下。

这里的“的卢”的“的”注音就是四声,而不是二声,那么,是因为汉典中这样注释了,于是部编版的教材就这样修改了吗?显然不足为据。因为网络工具书也有很多时候并不靠谱。

既然是文言中的字,那么,就应该查一查古汉语的工具书中如何说。

在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必备的工具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五版)中,对“的”字的解释如下:

(注:因为原书中这个字正好赶上页码变换,所以我用做图工具把两张合为一张了)

原来,“的”的最初读音是 dì,本义是“鲜明,鲜亮的样子”,比如“朱唇的其若丹”(宋玉《神女赋》),“渠荷的历”(周兴嗣《千字文》等等,鲜亮的色彩都可以用“的”来表示。

至于“的确”的二声,“打的”的一声,乃至助词“的”的轻声,都是后来的读音。但又不能据此就证明“的卢”的“的”必然读“ dì”。

再查其他的工具书,又透露了新的消息。

在商务印书馆更大型一点的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注释:“白色。《周易 ·说卦》:“其于马也,……为的颡。”在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力古汉语字典》中也有这句话的引用。

(注:上图为《古代汉语词典》中关于“的”的解释)

(注:上图为《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关于“的”的解释)

两者的差别在于《古代汉语词典》认为“鲜明”是本义,而“白”是引申义,而王力《古汉语字典》认为“白”是本义,而“鲜明”是引申义。

不过,不管如何,这两天本工具书关于“的”的注释中都透露出来了与“马”有关的信息来了。

再回过头来,查一查“的卢”马到底怎么的一匹马。百度百科中的解说如下(有压缩改编):

“的卢”原为刘表手下降将张武所有,后来张武造反,赵云斩张武夺马,刘备想要将这匹他认为“极其雄骏”的千里马送给刘表作为报答。但刘表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于是刘表又赶紧找借口把这匹马送还刘备。

后来,刘备在遭到蔡瑁陷害,骑着的卢逃跑时,前有宽阔数丈的檀溪,后有追兵,想起来的卢妨主的说法,大叫:“的卢,的卢!今日妨吾!”哪成想,那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后来,刘备把这匹马赠送给庞统,但是庞统却无福消受,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从此后的卢马也失去了踪迹。

除了三国故事中这段神迹,让的卢马名声大噪之外,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也使得的卢马的更加声名远扬。

说完了“的卢”马的传奇故事,回到的卢马的得名上来。

《康熙字典》中关于“的”的注释中说:

又馬名。【易· 說卦】其於馬也爲的顙。【註】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爾雅·釋畜】作馰。

又馬名。【易· 說卦】其於馬也爲的顙。【註】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爾雅·釋畜】作馰。

这与前面“的卢”的故事中关于的卢马的得名相互印证。可见,“的卢”之“的”最初就是“白色”的意思。就是因为这匹马的额头前有白色的毛而得名。

《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伯乐《相马经》曰:“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

《相马经》中的这段说法再次印证了“的卢”马名称的来历,和额前的那撮白毛有关。因为“的卢”马之“的”要解释为白色,所以,其读音也应该是四声 dì,因为只有在这个读音下的义项中“的”才解释为白色。

以上关于“的卢”马的得名与教材中对的卢马的特征的注释完全吻合,教材中的注释应该来自于以上内容。不过,部编版教材在最初注音的时候没有注意到音义结合的问题。

马作为一种常见牲畜,其与先民的关系,比我们今天想象的还要紧密得多得多。我们今天统称为“马”,大多数人充其量还因为古代名人故事,知道了诸如“乌骓”“赤兔”“汗血”等有限的几匹名马的称呼,但实际上在《诗经》中,关于马的不同称呼,就有几十上百种之多,今天带有“马”字旁的字绝大多数与马有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带马字旁的字,也与马有关。

比如:

以毛色命名的马:

骍xīng :赤色的马。

骊lí :纯黑色的马。

骓zhuī :青白杂色的马。

……

还有一个马的某各部位特征命名的马:

骧xiāng :后右蹄白色的马。

馵zhù :后左脚白色的马。

……

除此之外,还有以品种性质,使用功能等等来命名的马。

“的卢”马正是以马的局部特征来命名的。这里的“的”是“白色”,而“卢”通“颅”,就是头颅的“颅”。前面引用《易经》中的“的颡”的“颡”就是“额头”,也与“颅”有关,所以“的颡”就是“的卢”。

可能很多人读到此处,觉得费了这么大的劲儿去弄清楚“的卢”之“的”到底是读二声还是四声,这个事儿不值得。教材上怎么注就怎么读就是了,只要记住了,考试不丢分就行了。再说了,读二声和读四声有啥关系,还不都是刘备骑的那匹马,大家都知道咋回事。

其实不然, 我们对一件事,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语文老师的教学尤其如此,不能只是简单直接地告诉学生一个字读什么,甚至也不能只是告诉他们去查工具书弄清楚某个字读什么,而要引导他们学会正确使用工具书,学会掌握汉字的路径和方法,由此深入体会关于学习一个汉字为什么非要至少做到音、形、义三结合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