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何要进行BCR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cr-abl阴性什么意思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何要进行BCR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何要进行BCR

2024-07-09 0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何要进行BCR-ABL检查?

健康中原人

|

2023-11-06 09:42:29

0

2018年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让抗癌神药“格列卫”(Glivec)进入大众视野。

(上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格列卫”通用名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简称TKI),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特效靶向药。

2001年格列卫上市及二代TKI陆续问世后,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CML)5年存活率从30%上升到了90%。TKI类特效靶向药为何如此神奇?

TKI类特效靶向药,作用靶点为BCR-ABL阳性的白血病细胞,以发挥抗白血病作用。

那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什么?为什么使用TKI类特效靶向药和复查都需进行BCR-ABL检查?

河南省癌症基金会“肿瘤防治云百科”项目组邀请了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的郭珍医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BCR-AB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什么病?

(上图来自摄图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白血病的一种。我国慢粒发病率约为0.36/10万人,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

成年人的血细胞主要在骨髓生成,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免疫功能,红细胞携带氧气和其他物质到身体各个组织,血小板则主要是凝块止血。

(上图来自网络,侵删)

CML(慢粒)的特征是粒细胞系(特别是中晚幼粒细胞)过度增生。

正常白细胞帮助身体抵御感染,但慢粒白血病发生时异常白细胞数量增多占领骨髓,红细胞和正常血小板减少,抑制正常造血,引发慢粒症状。

    BCR-ABL是什么?

(上图来自网络,侵删)

CML(慢粒)的病因是患者体内第9号和第22染色体发生断裂易位形成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导致BCR-ABL融合基因产生,导致身体产生过多异常的粒细胞。

BCR-ABL是人体遗传物质9号和22号染色体长臂易位,导致9号染色体长臂(9q34)上的原癌基因ABL和22号染色体(22q11)上的BCR(B-cell receptor)基因重新组合形成的一种融合基因。

BCR-ABL融合基因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可以使细胞过度增殖、扰乱细胞调控。

BCR-ABL是如何检测?

目前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方法主要有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和荧光定量PCR(RT-PCR)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FISH法优点是对单个细胞水平进行直观检测,特异性高,可检测几乎所有断裂形成的融合类型,缺点是敏感性比RT-PCR法低,且费用较高。

RT-PCR法优点是敏感度高,可达到10-5~10-6水平,且可对BCR-ABL基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是诊断慢粒、疗效监测甚至是停药的重要指标之一,缺点是易污染,假阳性高,且引物设计可能不能包含一些少见或未知的BCR-ABL融合类型。

复查时为何还要进行BCR-ABL检测?

每次复查时,进行BCR-ABL检测,主要是用来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诊断时,检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才可以服用TKI类特效靶向药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可以判断治疗效果以及时进行药物调整(减量、停药)。

如果在治疗中出现临床症状无缓解,并且检测到BCR-ABL没有达到治疗目标值,这时需要考虑是否出现ABL基因突变(利用测序技术,对ABL基因序列进行检测,以明确ABL基因是否突变),导致了TKI类药物耐药,这如敌人通过伪装(ABL突变)逃避了靶向药识别,这时需要升级系统,使用专门打击伪装后的敌人(ABL突变位点)的其他靶向药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杨华)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