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热管理核心公司有哪些?谁是真龙头?(三巨头对比分析) 【热管理】核心公司对比一、热管理的逻辑 1.热管理是高弹性的 新能源车 零部件赛道 热管理是 新能源车 中弹性最高的赛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股未来的三大赛道有哪些 新能源车热管理核心公司有哪些?谁是真龙头?(三巨头对比分析) 【热管理】核心公司对比一、热管理的逻辑 1.热管理是高弹性的 新能源车 零部件赛道 热管理是 新能源车 中弹性最高的赛道... 

新能源车热管理核心公司有哪些?谁是真龙头?(三巨头对比分析) 【热管理】核心公司对比一、热管理的逻辑 1.热管理是高弹性的 新能源车 零部件赛道 热管理是 新能源车 中弹性最高的赛道... 

2024-06-26 09: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搭电梯的人,(https://xueqiu.com/3121068648/160521488)

【热管理】核心公司对比  一、热管理的逻辑 

1.热管理是高弹性的新能源车零部件赛道 

热管理是新能源车中弹性最高的赛道之一,主要是因为电动车热管理相较于传统车是一个从0到1的新增赛道,并且未来单车价值能从从1910元提升至8000元,弹性十分高。 

以2025年电动车20%的渗透率来看,电动车热管理市场在2025年有望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33%。 

2.公司竞争格局 

外资凭借传统车空调的先发优势,占据市场先机,而国内竞争者则从核心零部件出发,从阀类、高压管件等进入壁垒高,外资尚且不集中的赛道切入。 

例如三花智控基于在白电空调等领域的优势,布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泵、阀类产品切入市场,绑定Tesla、大众MEB等主流车企。 

二、国内多家企业切入热管理赛道 

1.切入赛道情况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企业切入了热管理赛道,其中壁垒较高的电动压缩机均为国外核心企业垄断,内资供应商则从阀类、管件等高进入壁垒环节开始突破,目前已经有明确业绩兑现的是三花智控,而银轮股份以往深耕传统燃油车热管理,因此切入也较为顺利,而其他诸如拓普集团等也正在努力进入这个赛道。 

2.毛利率对比 

在已知的热管理板块毛利率中,三花智控盈利能力最强,热管理业务的毛利率达30%以上。这可能是因为三花的热管理产品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导致毛利率较高。 

其他公司的平均利率约在20%-25%左右,在盈利能力方面并未拉出明显差距。 

三、领先企业亮点 

三花智控-电子膨胀阀国内独占 

公司由空调业务起家,目前汽车零部件营收占总比的15%。 

三花在热力膨胀阀和车用电子膨胀阀这两个细分赛道内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热力膨胀阀中,公司市场份额约达15%-20%,名列前茅;

在电子膨胀阀中,三花是行业内第一家研发出该种膨胀阀的公司,而且因为技术、规模优势,上市公司中只有三花一家能够供应。 

此外,三花的电子膨胀阀技术积累与产品性能已经十分接近国际龙头(不二工机、翰昂)。 

因此,可以说三花在电子膨胀阀市场中一枝独秀,目前没有对手。 

目前,三花供应特斯拉、宝马、比亚迪等电动车发展领先的车企,其中深度绑定Tesla热管理零部件及组件,并独家供应电子膨胀阀。 

银轮股份-下半年订单加速释放 

公司是在传统燃油车热交换器领域内的领先企业,销量十多年保持国内第一,后来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领域,2018电池水冷板通过 GM(全球通用)审核,切入国外市场。 

目前,公司核心车企客户有吉利、比亚迪、特斯拉等一线车企,在手订单预估超过30亿元。 

公司已有能力生产的产品涉及热泵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等,约占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价值量的 50%多,其中,电池冷却器的全球市占率约17%。 

公司虽然目前还是以热管理领域的单产品为主,但正在往系统集成件拓展。 

例如,公司的热泵空调已初步具备量产能力。预计2020年下半年将向江铃新能源供货;2021年向吉利 PMA 纯电动平台配套热交换总成产品。 

预计公司 2020 年-2021 年新能源车热管理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 4亿和 7.7亿,分别占2019年营收比重的8%、14%。 

克来机电-布局未来主流热管理技术 

克来机电切入的二氧化碳冷煤是有望成为未来热管理主流的技术路线,该技术目前在大众、戴姆勒等主流欧洲车企内得到应用,未来渗透率有望随着成本下降而提升。 

目前公司二氧化碳高压管路系统(冷媒导管)已通过大众MEB的实验认证,并进入产能建设、筹备量产的阶段。 

根据测算,在MEB平台量产后,CO2热泵在MEB车型渗透率有望达到60%,未来仅大众MEB便可贡献收入15亿元左右。

关注电梯哥,给你带来有价值的深度分析与咨询。

 $三花智控(SZ002050)$   $银轮股份(SZ002126)$   $克来机电(SH60396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