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教你读懂肾功能检查常规指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lb正常 1分钟,教你读懂肾功能检查常规指标

1分钟,教你读懂肾功能检查常规指标

#1分钟,教你读懂肾功能检查常规指标|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说起肾脏,人人都知道它与健康息息相关,内分泌、维持体内代谢平衡.....肾脏可以说是人体最“忙碌”的器官之一了。

但就是这么“能干”的肾脏,也很容易悄悄罢工,没错,是悄悄的......就算它受伤了,你也毫无感觉。

而普通人只能通过常规体检里的“肾功能检查”,来了解自己的肾脏健康状况。

今天,小编就来教大家,如何读懂“肾功能检查”的那些常规指标~

血肌酐:结果正常也不能大意

肌酐(Cr)是肌肉代谢的产物,血肌酐几乎全部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

当肾实质损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正常人的3分之一时,血肌酐浓度就会明显上升。因此,血肌酐浓度可以作为肾小球滤过率受损的指标。

【正常值】

全血Cr:88.4—176.8μmol/L;

血浆或血清Cr男性53—106μmol/L;

血浆或血清Cr女性44—97μmol/L。

看到体检报告中血肌酐在正常范围内,很多人会以为肾脏没问题。实际上,若血肌酐接近正常值的最高值时,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尤其是尿常规出现尿蛋白或血尿时,更应当进一步找专科医生检查。

血肌酐浓度变化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导致血肌酐浓度升高;肌肉健壮的人血肌酐浓度可能会偏高,无需担心;老年人、消瘦者或营养不良者血肌酐浓度普遍偏低,一旦偏高,就需要警惕了。

血尿素氮:升高或与蛋白质摄入过多有关

血尿素氮(BUN)是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尿素主要由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和血肌酐浓度一样,一旦尿素氮浓度发生变化,就意味着肾功能已经受损。

【正常值】

成人:3.2—7.1mmol/L;

婴儿、儿童:1.8—6.5mmol/L。

但单纯这一指标的升高,不一定就是肾功能减退,需要医生对照是否有以下症状,结合分析:

急性传染病;高热;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手术和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蛋白饮食。

血尿酸:持续升高易致肾损伤

尿酸(UA)是体内核酸中嘌呤的代谢产物。血中尿酸除小部分被肝脏破坏外,大部分被肾小球过滤。

【正常值】

成人男性:150—416μmol/L;

成人女性:89—357μmol/L。

血尿酸增高主要会有以下原因:

高嘌呤饮食;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遗传性酶缺陷所致的原发性痛风,以及多种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因细胞大量破坏所导致的继发性痛风。

以上第三种患者的肾功能不一定有问题,但尿酸持续升高会导致肾损伤。

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更敏感、可靠的指标

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是一种低分子量非糖化蛋白质,在人类大多数组织能够稳定地表达,在机体产生速率稳定,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且肾小管不分泌亦不重吸收。

因此,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决定,且不受性别、年龄、肿瘤、肌肉活动、饮食摄入等因素影响。

与血肌酐、血尿素氮相比,在判断肾功能早期损伤方面,血清胱抑素C水平更为灵敏。

【正常值】

成人血清:0.6—2.5mg/L。

肾有强大的贮存能力,所以早期肾病变往往没有或极少有症状和体征。

肾功能检查不能完全做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爱肾要从“护肾”入手、要从生活点滴入手,记住以下“三字经”是护肾的第一步。

爱护肾脏“三字经”

1、管住嘴

高蛋白食物摄入不是越多越好,长期如此会使肾脏处于“超负荷”状态。饮食过咸也对肾不利,会导致血压增高,使肾脏血液不能维持正常流量诱发疾病。

2、喝够水

饮水过少可能引起浊毒的滞留,加重肾脏负担。每天应至少喝8大杯开水(注意:不要以饮料代替),以冲淡尿液,预防结石等肾脏病。

3、睡好觉

睡能还精、养气、健脾益胃、坚骨强筋。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纵欲。

4、勿憋尿

憋尿过久会导致膀胱压力升高、膀胱压力反射紊乱和逼尿肌功能下降,或者影响输尿管—膀胱抗反流机制,导致尿液反流,诱发肾盂肾炎,甚至造成肾功能损害。

5、按摩腰

腰部有很多穴位,如命门穴、肾俞穴、腰阳关穴、腰眼穴等,平时可经常按揉或叩击腰骶部,摩擦腰部两侧,活动腰臀部,每天早晚各一次,能温肾阳、利腰脊、通经络。

6、慎用药

是药三分毒,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主要有氨基糖甙类、万古霉素、造影剂、重金属、顺铂、非甾体抗炎药、头孢菌素等,一些中草药如关木通、马兜铃等也可引起肾损害。使用药物时要提高警惕,防止滥用或用药种类过多。

作者:大刘

来源:一键康

一键康,我的公立医院健康管理平台

声明:本文为一键康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更多好玩的体检科普知识,关注我们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