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诸神之战:总有人要成功,为什么不能是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i公司指什么 AI大模型诸神之战:总有人要成功,为什么不能是我们?

AI大模型诸神之战:总有人要成功,为什么不能是我们?

2023-04-16 17: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也在朋友圈官宣将筹办新公司,由他本人“亲自筹组”,致力于打造AI 2.0全新平台和AI-first生产力应用。

李开复直言,新公司不仅要做中文版ChatGPT,还更关注基于AI 2.0能力的应用前景。

到了4月,搜狗创始人王小川也宣布开启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创业,新公司被命名为百川智能,目前已经获得了5000万美元启动资金,这些资金均来自王小川与其业内好友的个人支持。

有意思的是,王小川的百川智能和王慧文的光年之外的办公职场还是一对“近邻”,都是位于搜狐网络大厦。

上述的这三位,还仅仅是近期入局AI领域创业者群像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近期有意向亲自下场的“大牛”还包括了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原腾讯副总裁郄小虎、原京东AI业务负责人周伯文、原字节跳动视觉技术负责人王长虎、原阿里云智能计算平台事业部总裁贾扬清、快手前MMU负责人李岩等。

堪称全明星式的参赛阵容,注定了国内AI大模型领域即将迎来的是神仙打架般的市场行情,至于谁能笑到最后,就只能各显神通了。

与巨头公司贴身肉搏

在国内的创业圈里,尤其是涉及到互联网科技领域,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避开与几大互联网巨头的正面对垒,这不仅意味着胜算寥寥,即便有所作为也逃不开被收购或者联合围剿的命运。

一个普通创业者都明白的道理,这些本身就出身大厂的“AI新势力”自然更加清楚,那为何在几大巨头都已经抢先占位的情况下,这些大佬级别的人物依然选择躬身入局呢?

用一位投资人的话来说:“现在大模型缺的其实是既懂产品,又懂技术的人。如果来到产品赛道,其实现在所有人的起点都差不多。”

而这些入局AI创业的顶级创业者,在资金和人脉上基本都不会存在问题,无非是各自备齐粮草,一块打怪升级,至于谁能造出中国最好的大模型,就看谁能跑得更快了。

纵观此前几波声势较大的创业热潮,网约车、共享经济以及社区团购,本质上都没有硬科技打底,骨子里仍然是流量生意,这也就让占据了流量入口的互联网巨头能够成为最后成功摘桃子的人。

而AI产品的技术属性,以及广阔无垠的市场应用空间,注定了其不会成为某几家巨头公司把持的垄断市场,否则做出ChatGPT的应该是微软和谷歌,而非Open AI公司。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轮的AI创业热与十年前很多创业者投身SaaS赛道有些类似,虽然后期也有巨头进场收割,但仍然在很多垂直细分领域跑出了一批优秀的SaaS公司,而且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出现,这些SaaS公司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力。

像王慧文、李开复、王小川这种级别的连续创业者,本身就穿越了多轮的科技互联网周期,且都拿到了不错的结果。在普通人还在等风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认出了风暴,所以才会激动如大海。

诸神之战即将开启

如果用个人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一场AI领域的“诸神之战”,这其实也是王慧文、王小川们的进阶一战,一战可封神,一战也可树立行业地位。

这就好比蔚小理的掌门人们一样,李斌、李想和何小鹏在此前都是成名已久的创业者,虽然有过不俗的成绩,但也仅仅是“知名企业家”。

在下场亲自造车之后,随着各自汽车品牌销量和知名度的增长,这三位就瞬间成为了圈内的“顶流”企业家,咖位明显跃升了一个层级。

不过,这些江湖虚名毕竟只是普通人视角下的揣测和谈资,作为早已财务自由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没有点胸怀宇宙的梦想,又怎么好意思入局人工智能产业。

正如王小川在宣布创立人工智能公司的公开信中所说:人类个体总有消亡的一天,但能够将毕生的知识通过语言记录下来供新生命学习、继承,文明因此延续。

此外,王小川还大发宏愿,“立志往后二十年,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尽一份力,为大众健康做出一点贡献,核心路径是构建生命健康数学模型,并已经付诸行动。”

不过理想归理想,现实终究是现实,创业不是做公益,谈商业就得看利益,即便套上了人工智能的光鲜外壳,但商业化的本质依然没有改变。

无论是新造车的三驾马车,还是早期中国AI的四小龙,无一不被资本追捧,虽然已经不是靠几张PPT就能拿到融资的年代,但过高的关注度总容易使这些企业的决策者们产生一些误判。

到头来,理想依旧无比远大,但回归到当下,又迟迟走不出商业化乏力的困局。

当然,站在更高维度的视角来看,这些奔跑在前沿的创业者们依然值得期待和鼓励,AI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未来全球范围内的大模型市场将诞生无数的产业机会,既然总有企业要成功,那为什么不能是由中国创业者们来创造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