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耳机(全系列)!2023年小米高性价比真无线蓝牙耳机推荐!(Air3Pro、AirDots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irdots2蓝牙协议 小米耳机(全系列)!2023年小米高性价比真无线蓝牙耳机推荐!(Air3Pro、AirDots2)

小米耳机(全系列)!2023年小米高性价比真无线蓝牙耳机推荐!(Air3Pro、AirDots2)

2023-04-15 18: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简单介绍

小米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品牌,从2010年成立至今,小米的产品都让人觉得性价比满满。

小米的蓝牙耳机自发布以来,也凭借出色的体验,又不贵的价格,备受好评。为了帮助你更好的选择小米的耳机产品,我把小米在售的蓝牙耳机都罗列了出来,根据自己的使用体验给你提供一点选购的建议!

更多耳机产品和科普介绍,请看万赞长文:

2022年蓝牙耳机推荐:有哪些高性价比真无线蓝牙耳机(TWS耳机)推荐!本次分享的耳机如下:小米Redmi Buds3小米Redmi AirDots 2小米Redmi AirDots 3小米Redmi AirDots 3 Pro小米Air2 SE小米Air2s小米Air2 Pro小米Air3 Pro小米蓝牙项圈耳机青春版小米蓝牙耳机Line Free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

小米Redmi Buds3

关注参数

蓝牙版本:5.2音频编码:aptXAdaptive蓝牙芯片:高通QCC3040防水级别:IP54续航时间:单次5小时,总续航20小时

亮点

199元的价格,单看不算亮点。但是这个价格采用蓝牙5.2,高通QCC3040以及aptXAdaptive的音频解码,这个价格半入耳式真无线蓝牙耳机是性价比极高的一款。半入耳式设计,佩戴舒适度高12mm大尺寸复合振膜动圈,音质体验感更好,低音浑厚饱满,层次感较强。还有查找耳机功能

不足

1.延迟95ms,如果是玩吃鸡等射击游戏,延迟略偏高。日常使用毫无问题。

点评:半入耳式真无线蓝牙耳机中,配置是非常高的一款,12mm的大动圈以及aptXAdaptive音频解码,音质体验不错。199元的价格,喜欢佩戴舒适的朋友,非常推荐的一款。

小米Redmi AirDots 2

关注参数

蓝牙版本:5.0音频编码:SBC防水级别:IPX4续航时间:单次4小时,总续航12小时

亮点:

1.价格不足百元,品控做的不错。

2.设计简洁,颜值看起来挺OK。

3.蓝牙5.0版本,在使用过程中连接稳定,速度快,没有出现断连现象。

不足

1.总续航12小时,我觉得还是有点少了。

2.micro-usb充电,相对没Type-C好。

3.按键操作。

点评:配置上总体中规中矩,不到百元的价格,有这样的体验算是出色的那种,也不太好点评太多。性价比是可以的。百元内想要一款品质还不错的,作为入门选择,那小米Redmi AirDots 2完全放心

小米Redmi AirDots 3

关注参数

蓝牙版本:5.2音频编码:SBC、aptXAdaptive防水级别:IPX4蓝牙芯片:高通QCC3040续航时间:单次7小时,总续航30小时

亮点

1.王炸组合,高清aptXAdaptive音频解码+高通QCC3040+蓝牙5.2,这个配置是非常高的,能在199元价格的产品上简单,但是配置就值回票价!

2.采用动圈+动态双单元,音质表现更好。

3.续航单次7小时,总续航30小时,相比上代提升很大。

4.佩戴检测,开盖弹窗连接,耳机体验感更好。

不足

1.非要说不足的话,包装盒看起来有点廉价,哈哈哈

点评:200左右的价格,非常推荐的一款真无线蓝牙耳机,如果是小米手机用户,那这款就更值得推荐了。搭配小米手机,体验感更好。前面也说了,耳机的配置很高,音质和体验同价位段上都非常出色。

Redmi AirDots 3 Pro

关注参数

蓝牙版本:5.2音频编码:SBC、AAC防水级别:IPX4续航时间:单次6小时,总续航28小时

亮点

1.-35dB降噪深度,深度降噪、均衡降噪、轻度降噪三种模式可以选择。AI智能场景切换降噪模式。

2.支持双设备连接,多设备用户使用的福音。

3.支持无线充电

4.延迟低至65ms

不足

1.无风噪模式。不太合适骑车佩戴。

2.耳机小巧,从充电盒拿的时候,总怕掉。

点评:小米AirDots系列的降噪版,说实话,这款耳机是真挺不错的。降噪效果理想,有不同模式可以选择,还可以智能切换降噪模式。其次,延迟低,适合玩游戏的用户。9mm复合振膜动圈,音质还原度是比较好的。

300左右的真无线降噪耳机,Redmi AirDots 3 Pro这款在同价位段的产品中,是真的很不错,性价比高。

小米Air2 SE

关注参数

蓝牙版本:5.0音频编码:SBC、AAC 续航时间:单次5小时,总续航20小时

亮点:

1.半入耳式设计,佩戴舒适,耳机颜值也还不错。

2.双麦克风通话降噪,通话质量更有保障。

3.开盖弹窗,佩戴检测,体验感好。

4.14.2mm大尺寸复合振膜单元,音质更丰满浑厚,还原更多音乐细节。

不足点:

1.虽然是半入耳设计,但耳机头略大一点。

点评:小米air系列的入门款,100多块钱的价格,有这个品质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开盖弹窗,佩戴检测增加使用体验感,14.2mm大动圈单元,音质可圈可点,这也是这款耳机非常大的亮点。百元左右的产品,值得推荐的一款。

小米Air2S

关注参数

蓝牙版本:5.0 音频编码:SBC、AAC、LHDC续航时间:单次5小时,总续航24小时

亮点

1.支持”小爱同学“智能唤醒。

2.采用LHDC蓝牙解码。

3.无线充电。

4.14.2mm大动圈单元,音质可圈可点。低音浑厚,中频自然。

不足

1.采用LHDC蓝牙解码有好有坏,开启之后功耗比较大。

点评:小米Air2S相比上一代有更大的提升,支持“小爱同学”智能唤醒,佩戴检测等。采用14.2mm大动圈单元,支持LHDC编码,音质表现是很不错的,低音饱满,中音自然平顺,高音通透。小米用户更推荐!

小米Air2 Pro

关注参数

蓝牙版本:5.0音频编码:SBC、AAC防水级别:IPX4 续航时间:单次7小时,总续航28小时

点评:小米Air 2 Pro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款降噪耳机,降噪效果还是不错的,混合式数字降噪,支持最大35dB降噪深度,尤其对低频的降噪更好。音质方面,升级固件之后支持LHDC,音质体验可圈可点,在这个价位段上,我觉得还是可以的。交互体验方面,搭配小米手机使用,体验感越来越好。

小米Air3 Pro

关注参数

蓝牙版本:5.2 音频编码:SBC、LHDC防水级别:IP55续航时间:单次6小时,总续航27小时

亮点

1.动态降噪,智能主动调节。实时匹配所在环境噪音,自动匹配降噪模式。

2.三麦克风通话降噪,拾音效果更好,通话质量更高。

3.LHDC4.0音频解码,更好音质体验。

4.空间音频,360°环绕声场,更有现场感。

5.支持双设备连接。

不足:

1.开启降噪模式会有较明显的底噪。

2.部分功能只支持小米特定机型。

点评:小米降噪耳机3Pro总体来说算是挺不错的,耳机的音质是这么多小米真无线蓝牙耳机里表现是最好的一款。降噪效果高频降噪性能一般,中低频效果很好。作为小米的中高端降噪耳机,这款售价699元的产品,还是比较不错的。

小米蓝牙项圈耳机青春版

关注参数

蓝牙版本:4.2音频编码:SBC续航时间:总续航7小时

点评:半入耳式颈挂式蓝牙耳机,还是比较少见的。喜欢半入耳式的朋友,有想要颈挂式耳机还是非常推荐的。这款耳机亮点和不足点都不怎么想说了,半入耳式,颈挂式,入门选择还可以。

小米蓝牙耳机Line Free

关注参数

蓝牙版本:5.0 音频编码:SBC、aptXAdaptive 防水级别:IPX5蓝牙芯片:高通QCC5125 续航时间:总续航9小时

亮点

1.aptX音频编码

2.DSP+CVC通话降噪

3.高通芯片

点评:相比上一代青春版,这款Line Free升级的地方还是蛮多的,首先199元的价格采用aptX音频编码,高通QCC5125,蓝牙5.0。相比青春版就贵50块钱,非常值得。耳机的音质也比较不错,采用同轴双动圈单元,三频均衡,层次分明。总体来说性价比更高,和青春版相比,毫无疑问,这款是更好的 选择。

小米降噪项圈蓝牙耳机

关注参数

蓝牙版本:5音频编码:SBC、sonyLDAC防水级别:IPX4 续航时间:音乐续航20小时

亮点

1.Hybrid混合数字降噪,两档降噪可选,降噪效果更好。

2.大动圈+动铁双单元,低频稳重,高频透亮。

3.Sony LDAC编码

不足

1.虽然配置挺高,但实际音质表现比较一般。

点评:毫不夸张的说,399的价格,能体验到不亚于千元Bose QC35的降噪,这是这款耳机最大的亮点。耳机的音质中规中矩,没有特别突出。如果追求好的降噪效果的耳机,预算又在500元左右,那么小米降噪项圈是最佳选择。

总结推荐

接下来总结一下,到底怎么选,因为小米的耳机,性价比都很不错,但款式又多。

1、300元左右,要想降噪效果好,音质和体验又不错的,推荐:Redmi AirDots 3 Pro

2、单追求降噪效果好的,小米系列中最推荐的还是:小米降噪项圈

3、半入耳式,体验又不错的真无线蓝牙耳机,推荐:小米Air2S

小米系列已经介绍完,别看这么点,整了我好几个晚上。看完觉得有用,欢迎点赞收藏。想看什么系列的,可以留言告诉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