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卷相机入坑大型科普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agfaphoto相机怎么用 胶卷相机入坑大型科普帖

胶卷相机入坑大型科普帖

2024-07-06 17: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胶卷相机入坑大型科普帖 🏷️ 知乎 摄影 胶片 科普✏️ 2024-04-05 1. 画幅 135 中画幅 2. 可换镜头/固定镜头 镜头焦段 镜头光圈 镀膜、光学结构 知名卡口和螺口 3. 取景方式 眼平 腰平 4. 对焦方式 手动对焦 自动对焦 估焦 & 泛焦 5. 快门 快门结构 快门计时方式 6. 测光/曝光 7. 资料网站

当下年代玩胶片机的意义,更多在于综合体验复古的外观、操作与复古的成像风格。相机既是拍摄的工具,也是被拍的道具。如果只是想体验胶片的色彩风格,现在有许多数码相机拥有效果出色的胶片模拟,甚至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手机+滤镜App也能将知名胶片的色彩还原到五六不离十的程度。

在数码化浪潮的席卷下,整个胶片摄影市场在2010年之后鲜有新机问世,现在购买胶卷相机主要是通过二手交易。一般来说,二手直接买大路货是最省心的。谈到所谓的豆瓣、小红书“神机”,我们先放出“神机”第一定律:

被炒起来的神机注定性价比不高。

不过近年胶片回暖,大路货的需求比较旺盛。因而“神机”也会有两个高性价比的小众机型所不具备的优点:

中文资料更易获取 流通量大,更容易买到合适的成色;玩腻了也更容易找到接盘的下家

我觉得这两个优点对于只为拍照、不想在器材上投入过多精力的新手玩家还是蛮有意义的。当然如果你对器材有更高的要求,或者是一个唯性价比论者,就只能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搜寻资料和蹲守卖家了。

本文完善自2019年的关于入坑胶卷相机的科普,定位是入坑玩家选购前几台胶片相机的一站式科普。将会从画幅、镜头、取景、对焦、快门、曝光六个方面,介绍以各个要素为特色的经典机型(侧重介绍二战以后的型号)。

作为器材导购向的科普,本文对摄影基础知识的介绍基本都是一句带过。对于纯萌新,我也推荐看一看这个2014年的演示文稿,里面用实例直观展示了各种参数对成像的影响,有助于对摄影的基础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1. 画幅

成像面积大小,影响相机的便携性、照片的比例,以及光学放大或者数字化扫描的尺寸上限

135

使用135胶卷。其中全画幅是135绝对的主流,XPAN的特点是电影感强,半格的特点是便宜,但画质与现在的手机相比并没有优势

画面比例 一卷张数 知名系列 全画幅 3:2 36 135的绝对主流 伪宽幅 3:1 36 美能达P'S/理光R1等 宽幅 2~2.7:1 20~27 哈苏XPAN/富士TX系列/Bronica 135W后背/Horizon 半格 3:4 72 奥林巴斯PEN系列

XPAN I = TX1, XPAN II = TX2, 四款机身均由富士生产,哈苏与富士的唯一区别是LOGO与漆面,香槟色的TX1掉漆不像黑色的XPAN那么明显。

有些傻瓜相机(如美能达P'S、理光R1、奥林巴斯μ2等)也拥有类似XPAN比例的“全景模式”。但这种“伪宽幅”是通过物理遮挡实现的,效果相当于后期裁图,实际成像面积仅为XPAN的30%,一卷胶卷一半的成像面积被浪费掉了。如果想低价体验宽幅,更推荐的方案其实是在中画幅相机安装135胶卷。

此外,还有一类更加廉价的真宽幅相机——Horizon,是靠镜头旋转实现的,类似手机的“全景模式”。摇头机由于结构功能简陋,价格非常友好,但拍摄的景物很容易变形,也不太适合拍摄运动的主体。

中画幅

使用120胶卷,也可以通过套件使用135胶卷。

画面比例 一卷张数 知名品牌 645 4:3 16 富士、玛米亚、宾得、Bronica 66 1:1 12 德系哈苏、禄莱、Agfa、,日系Bronica、美能达、Yashica、Mamiya,国产海鸥 67 7:6 10 玛米亚、宾得、富士 69 3:2 8 富士、福伦达 612 2:1 6 Linhof、Horseman 617 17:6 4 Linhof、Fotoman、Panoral、富士

中画幅胶片机以66/645/67画幅为主流,即使是其中最小的645,成像面积也有56mm x 42mm,也要比现在的数码中画幅(44mm x 33mm)大一圈;如果你信奉底大一级压死人,也有6x9的“大徕卡”可以选择。

中画幅相机可以使用135胶卷拍摄类似XPAN的宽幅画面。这通常要求相机是具备横向过片的66、67格式(横向过片的645基础幅面不够宽,拍135意义不大),或者可以更换横向过片的135后背。例如,Bronica ETR/SQ系统使用135W后背可以拍摄52mmx24mm的画面,Mamiya 6MF使用135套件可以拍摄54mmx24mm的画面,Mamiya 7使用135套件可以拍摄69.5mmx24mm的画面。其他没有原装135套件的系统,也可以买一套很便宜的DIY套件自己动手改造。

纵向过片的中画幅相机安装135套件后只能拍摄纵向宽幅,而这类相机往往采用腰平取景,几乎无法满足横向135宽幅构图的取景需求。但支持手动过片的型号仍旧可以用120胶片拍摄横向遮挡的“伪宽幅”,这需要自己动手遮挡画幅与取景器,并且往往要用特定背纸的120胶卷配合红窗计数,才能做到准确过片。

612/617的“真宽幅”中画幅相机通常机身笨重、光圈较小,能手持拍摄对于这类相机来说也已经不再是理所应当,反而会作为一项独特卖点。它们更侧重于风光摄影的大画幅赛道,并不适合大多数新手(如果你真的需要这类相机,相信你也不会在看这篇扫盲贴)。

2. 可换镜头/固定镜头

可换镜头/固定镜头就是字面意思。可换镜头自由度更高,固定镜头集成度更高,紧凑、便携。

镜头焦段

via Understanding Focal Length – Ms. Ahn's Photography Class

镜头的等效焦距决定了照片的视角。胶卷相机常见的35mm等效焦段有:

24mm~28mm 现在主流的手机主摄视角,由于视角和景深与手机的相似性,是最容易被手机+滤镜App替代的 35mm~40mm 万金油焦段,相比28要稍稍突出重点一些,相比50可以拍到更多的周遭环境 50mm~58mm 万金油焦段,视角与虚化平衡,可以拍一些不那么广阔的风景,也刚好可以在不用喊话的距离拍全身或者半身人像。50mm焦段镜头的价格也往往比其他焦段的同规格镜头实惠很多 85mm~90mm 更适合半身人像

对于80%新玩家的第一支镜头,推荐在50mm与35mm之间按需选择。这两个焦段一般500元以上开始出现各方面基本及格的镜头,如果能出到3000元以上,甚至可以有一定的成像特色。按卡口、按需求、按预算个性化选择就好。

至于长焦和变焦,其实不太建议在胶片上玩。上个世纪的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导致复杂镜头很难兼顾成本与画质。

镜头光圈

主要影响暗光拍摄能力,并且与焦距共同影响景深。是区分镜头定位的重要参数,遵循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的规律。

What is aperture? | Clipchamp Blog

镀膜、光学结构

镀膜主要影响镜头的抗眩光能力,用你的手机拍一下天空,构图时把太阳放在画面的边缘,就可以直观地体会眩光的效果。

此外,镀膜与镜头的光学结构会影响一些玄学的因素,如色彩、焦外等。

色彩太玄学,我不好评价。就说焦外,最简单的3片、4片镜头的焦外通常是比较杂乱的风格,6~7片的双高斯结构镜头的焦外会有二线性的风格,二者都与现代镜头所追求的柔和焦外不同。一般认为,这种偏生硬的焦外也是老镜头味道的一个体现。

Planar and Pancolar bokeh battle: Adapted Lens Talk Forum: Digital Photography Review

知名卡口和螺口

可换镜头有螺口、卡口两个大类,其中螺口想实现全开光圈测光会比较困难,还可能出现镜头拧在机身上中线却没有对齐的问题,在70年代左右被卡口淘汰。如果不是为了使用螺口系统的特定镜头,一般更推荐选择卡口系统。以下列表收录二战后部分较为知名的可换镜头系统,并链接到相应的资料网站:

135单反卡口 1958 DKL系统——少有的镜间快门135系统 1958 美能达SR/MC/MD卡口——资料站 1959 尼康F卡口——镜头资料,一直沿用到数码时代 1963 奥林巴斯PEN F——半格单反 1965 柯尼卡AR卡口——中文资料 1970 禄莱QBM 1971 佳能FD卡口 1972 奥林巴斯OM——资料站 1975 宾得K卡口——资料站、镜头资料与点评,一直沿用到数码时代 1975 康泰时/雅西卡——蔡司镜头资料 1985 美能达A卡口——自动对焦,一直沿用到数码时代 1987 佳能EF卡口——自动对焦,一直沿用到数码时代 中画幅单反卡口 1957 哈苏V 1969 宾得67 1970 Mamiya RB67 1975 Mamiya M645 1976 Bronica ETR——645画幅 1980 Bronica SQ——66画幅 1982 Mamiya RZ67 1983 禄莱6000——66画幅 1984 宾得645 旁轴卡口 1932 康泰时旁轴 1947 尼康S 1954 徕卡M 徕卡:机身资料1、机身资料2、镜头资料和评测 Cosina:机身、镜头 Konica旁轴系列 1994 康泰时G 1995 Mamiya 7 螺口 M42——单反螺口,起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德国,兴盛五六十年代,宾得和富士坚持使用到1970年代 L39/M39/LTM/LSM:十分混乱的旁轴螺口,有多种彼此不通用的规格,如确实有意购买,建议提前做好功课

以下关于L39的说明摘自camera-wiki.org:

The most important rangefinder camera bodies using the Leica screw mount are: Leica I / II / III Canon rangefinders Cosina Voigtländer Bessa L/T/R the Soviet Zorki, FED, Leningrad and Drug the British Corfield Periflex and Reid Some manufacturers made cameras and lenses with a 39mm screw mount completely incompatible with the Leica on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film-to-flange distance. Four such systems are: the Braun Paxette early models of the Soviet Zenit 长城 DF 中画幅单反 Soviet half-frame Chajka 2, 3 and 2m models 3. 取景方式

根据取景画面与成像画面是否有视差,可以分为单镜头取景与旁轴取景。根据拍摄者取景的姿势,可以分为眼平取景与腰平取景:

单镜头取景 旁轴取景 眼平取景 135单反 绝对主流120单反 宾得/玛米亚 135旁轴 徕卡/康泰时G/各家PS机120旁轴 富士/玛米亚 腰平取景 135单反 极少120单反 哈苏/Bronica/玛米亚 120双反 禄莱/美能达/雅西卡/海鸥 眼平

非常符合直觉的取景方式,有单反与旁轴两种主流的相机类型,区别是:

单反相机无视差,对焦基线可以根据镜头变化,十分擅长微距摄影、长焦摄影 旁轴相机能观察到主体从取景范围外走进画面的过程,更适合街拍,但取景有视差无法拍近摄题材(旁轴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普遍在0.7~1m,只有固定镜头才能做到0.5m),而且对焦精度受限于固定的基线,很难使用超长焦镜头与超大光圈镜头

简单科普旁轴取景器的一些要素: - 放大倍率是取景器内与裸眼观察事物大小的比值,较低的倍率更适合搭配广角镜头,较高的倍率更适合搭配标准镜头、大光圈镜头 - 框线是取景器预览的对应焦距镜头所拍到的成像范围,决定了构图的精度,镜头与机身的框线最好匹配,否则可能出现”以为在画面边缘拍到了,实际超出边缘没拍到“的尴尬情况 - 基线是黄斑与取景窗的距离,基线与倍率的乘积为有效基线,影响对焦精度,决定了机身是否能使用大光圈、长焦镜头

Leica M6: One of the Best 35mm Film Cameras of All Time | PetaPixel

135手动旁轴退烧的终点是徕卡M,如果预算不够徕卡M系列,那么日系的Cosina(包括Zeiss Ikon、福伦达Bessa R2/R3/R4系列、禄莱35RF=Bessa R2换标)、柯尼卡Hexar RF、徕卡/美能达CL/CLE也都值得一试。以下是我在2018年整理的廉价M口机身列表:

(第一列是2018年采集的闲鱼价格,现在已无参考价值)

美能达/徕卡CLE和巧思RF都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身,设计思路跟徕卡的机身完全不一样。得看个人喜好决定是否纳入备选。另外CLE的基线过短,挂饼干头十分安逸,大光圈就不敢保证对得准焦了。

确善能的Bessa系列网上普遍评价做工不太好、基线偏短。手动曝光的RxM结构更简单,应该会比RxA可靠一点。这个系列的特色是有两款取景器倍率专门为标头(R3m/R3a)和广角(R4m/R4a)优化的型号,至于0.7x倍率的机型(R2m/R2a)就显得不是那么不可替代了,不如买Zeiss Ikon ZM。

对了,确善能还有一个无取景器机身Bessa T,非常适合需要外置取景器的镜头。常常有机身+超广+取景器套出的,折算下来就是买镜头送机身了。

徕卡M6版本很多,除了倍率之外还有大盘小盘的区别,由于价格已经不那么便宜,就不展开介绍了……中文资料很多,有兴趣可以自己细查。

根据镜头选机身懒人版:

28mm、35mm、50mm,其中用28mm更多——M6 0.58x、Hexar RF 28/2.8、35mm、50mm,其中用35mm更多——M6 0.72x、Zeiss Ikon 35mm、50mm、75mm——M6 0.85x、Bessa R2m/R2a 40mm、50mm、75mm——Bessa R3m/R3a 28/2.8、40/2、90/4三饼干——美能达CLE、徕卡CLE 21/4、25/4、28/2、35/2等小体积广角——Bessa R4m/R4a 21mm以下超广——Bessa T 腰平

更复古有范儿的取景方式。十分适合拍低机位。由于缺少五棱镜,腰平取景画面的左右与实际相反,需要适应。主要有双反与单反两种相机类型:

双反相机均为腰平取景,特别提一下玛米亚C330,是极为少见的可换镜头双反。 120单反相机大多默认腰平取景,可以额外安装眼平取景器;也有少量默认眼平取景的135单反相机可以更换腰平取景器,如尼康F。 4. 对焦方式 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是胶卷相机最常见的对焦方式,非常适合更注重轻便的玩家。

单反、双反使用磨砂屏辅助对焦,有些取景器中心有裂像,购买旧机需要注意取景器的亮度是否过暗,以及磨砂屏上是否有划痕:

手动旁轴一般使用黄斑辅助对焦,购买旧机需要注意黄斑是否变淡:

135 120 单反 美能达 SR/MC/MD尼康 F奥林巴斯 PEN F/OM柯尼卡 AR佳能 FD宾得 K康泰时/雅西卡禄莱 QBM柯达/福伦达 DKL 哈苏VBronica SQ/ETRMamiya RB67/RZ67/M645宾得 67/645禄莱 6000 双反 禄莱美能达、Yashica海鸥 旁轴 M口:徕卡M系列、福伦达Bessa R2/R3/R4系列/禄莱35RF、Zeiss Ikon、巧思RF、美能达/徕卡CL系列XPAN:哈苏XPAN/富士TX1/TX2L39:徕卡III、佳能P/7、福伦达Bessa L/R尼康S3固定镜头:30~50年代福伦达、Agfa、柯达皮腔机,70年代日系旁轴“七剑”,80年代Contax T 可换镜头:Mamiya 6MF/7不可换镜头:玛米亚6,福伦达Bessa I/I,富士 GS645/GW670/680/690,富士GF670 = 福伦达 Bessa III 135

135手动单反最出名的是所谓”豆瓣神机“——尼康FM2,佳能AE-1P,奥林巴斯OM-1,美能达X700。其中FM2与OM-1都是不刚需电池的全机械相机,FM2全金属机身,OM-1体积小巧,AE-1P与X700提供一定的电子化功能(例如光圈优先的曝光模式)。这些相机都是没什么硬伤的日系品牌手动单反,保有量大,中文资料多,除了有一定溢价、AE-1P的快门啸叫通病,没有特别明显的其他缺点。玩可换镜头系统,镜头的作用往往比机身更重要,机身的许多参数进步在当年看来或许幅度很大,现在看来其实都意义不大了。在这“四大神机”(以及它们的兄弟姐妹型号)之间做选择时,只需要抓住镜头卡口、自动/手动曝光这两个主要矛盾,其余参数都无需过于纠结。

如果更喜欢德味,则可以关注一下活跃于70、80年代的禄莱QBM系统以及活跃于80、90年代的康泰时/雅西卡CY系统——这两个系统有很多平价蔡司镜头;拥有许多银色福伦达镜头的DKL系统也值得一试——不过DKL主要兴盛于60年代,二手器材的整体成色相比以上两个系统会稍老一些。

135旁轴:XPAN我们在最开始介绍画幅时已经提过,不赘述。全画幅手动旁轴退烧的终点是徕卡M,M系列第一台机身是1954年发布的M3,最新的胶片机身是2014年发布的M-A,最新的数码机身是2022~2023年发布的三个版本的M11。

除去存续了70余年的徕卡M系统、以及后来才出现的XPAN系统、康泰时G系统,其余的可换镜头135旁轴,基本都在上世纪60年代随着单反相机的普及而消亡——但也有少量近30年内新推出的版本:

L39口:Cosina Bessa R (2000) 尼康S口:尼康S3纪念版(2000)、SP纪念版(2005),Cosina Bessa R2S(2005) Contax口:Cosina Bessa R2C(2005)

这些机身并没有采用什么21世纪的新技术,主打复古收藏。这些60年代消亡的旁轴系统一般都存在不是成色过老、就是价格过高的问题,所以说,玩手动旁轴还是建议一步到位选择M口。

如果预算有限,日系品牌的M口镜头与机身的价格会比徕卡友好一些,前面取景器的章节介绍过。

当然,虽说日系品牌的M口“廉价”,其实也要大几千块了。再低的预算,就只剩下不可换镜头的旁轴可选了。德系、美系的皮腔老旁轴(30~50年代的福伦达、Agfa、柯达等品牌)同样有年代过久的问题,60年代~70年代的日系品牌旁轴,成色普遍会比欧美的老古董好一些,比较容易买到工况良好、可以正常使用的,价格也更低,很适合追求性价比的玩家。

Riversky在知乎介绍了7款值得推荐的日系小旁轴:

作者介绍的过程也提到国外社区其实并没有所谓“旁轴七剑”的概念。“旁轴七剑”不代表性价比高,只代表它们规格够用的前提下,中文资料更多、二手市场流通性更高,跟”豆瓣神机“走的是一个路线。

120

66画幅单反以哈苏500系列模块化相机为代表,系列起源于1957年的500C、1970的500C/M,最新型号是1996年的503CW、2006年的503CWD。日系品牌Bronica有一个模仿哈苏的SQ系统,价格更为友好。其实日系品牌的单反更偏爱645与67画幅,代表系统有玛米亚M645、RB67、RZ67(RB/RZ镜头不通用),宾得645、67,Bronica ETR等。其中玛米亚与宾得的645系统后期是有自动对焦化的。

66双反以禄莱为代表,较经典的型号为采用蔡司Planar镜头或者施耐德Xenotar镜头的2.8 C/D/E/F/GX、3.5 C/E/F。禄莱双反的平价替代品包括日系的美能达Autocord、Yashicaflex,国产的海鸥、长城等品牌。

60年代以前的中画幅旁轴大多为不可换镜头的皮腔折叠机,如福伦达Bessa I/II、玛米亚6等。80年代左右开始出现的更接近现代设计的中画幅旁轴,可换镜头旁轴主要有玛米亚6MF与玛米亚7两个系统,固定镜头旁轴则主要由富士生产,最新的型号是富士GF670 (=福伦达 Bessa III),发布于距今较近的2008年,目前市场上依旧有许多成色不错的在流通。当然价格也比较感人。

自动对焦

对小白最友好,不过自动对焦大多见于80、90年代之后的型号,低端型号会有很重的塑料感,高端机型的价格则会比较感人,而且即便当年最先进的型号,对焦能力与现今的微单相比也有很大的落差。

135 120 单反 AF卡口:佳能EOS、美能达A部分AF:尼康F、宾得K 部分AF:宾得645、Mamiya M645 旁轴 可换镜头:康泰时G系列不可换镜:PS机(Point & Shoot) 富士GA645

自动对焦的单反系统有很多,这里列出的都是从胶片时代一直活跃到数码时代的系统(其中A系统、宾得645、玛米亚M645系统的最后一款机身在2015年前后发布,宾得K最后一款机身发布于2018年,而EOS系统、F系统直到2020年仍然有新机发布),这些系统的二手镜头流通性好、比较保值。我曾经短暂双持尼康的胶片机F801S与数码机D90,两者可以很好地共用我当时的50/1.8与70-210两颗自动对焦镜头。

康泰时G系列是唯一一个可换镜头的自动对焦旁轴系统,由两台机身与七颗镜头组成。如果你青睐旁轴+可换镜头+自动对焦的组合,G1、G2是你绕不开的答案。G1有“白标”“绿标”的两种版本,区别是白标在未升级固件的情况下无法使用G35、G21两枚镜头。

其余自动旁轴均为固定镜头的P&S机(Point & Shoot),又名口袋机、傻瓜机。傻瓜机在90年代的胶片市场繁极一时,历史上出现过的型号让人眼花缭乱。现在还能被谈到的,多为当年的中高端P&S机,较知名的有:

等效焦距 基本操控(类富士X100、理光GR定位) 阉割操控(类手机定位) 21mm GR21 24~25mm Fujifilm Natura / Natura SMinolta P'S 27~28mm Minolta TC-1Ricoh GR1/GR1s/GR1vNikon 28TiFujifilm GA645W / GA645WiFujifilm Klasse W Ricoh GR10 35mm Konica Hexar AFNikon 35TiContax T3Fujifilm GA645 / GA645i Yashica T~T5Olympus μ~μ2 38~40mm Leica Minilux / CMContax T2Fuji Klasse = Rollei AFM35Fujifilm Klasse S 变焦 GA645ZiContax TVSMinilux Zoom Fujifilm Natura Classica / Natura NSYashica T Zoom / T4 ZoomOlympus μ2 zoom

简单介绍其中的几个有特色的型号:

美能达TC-1,从The Camera One的命名就能看出,这是一台旗舰定位的精品袖珍机。无论做工还是成像都达到了当时的顶级水准,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自动对焦35mm相机,结构精密,也有娇气易故障的缺点;Contax T3,采用蔡司镜头、造型比较现代的高端小相机,有相对少见的钛黑配色;尼康28Ti/35Ti,钛合金机身,35Ti为香槟色、28Ti为钛黑色,精工(SEIKO)制造的仪表盘很有艺术感,这两台尼康PS机的另一个特色是取景器的框线照明窗位于机身顶部,而不是一般PS机的正前方,夜拍时框线很容易被路灯照亮(但同时,照明窗也很容易被长帽檐或是左手食指遮挡)。 理光GR1,以其独特的快拍理念,成为唯一一个从胶片时代一直延续到数码时代的PS机系列,最大的特色是结合了预对焦与超焦距的Snap模式。 富士Natura,独特的24mm/f1.9大光圈镜头,搭配当年的Natura 1600胶卷,可以获得优秀的夜拍能力,在中文社区有“月光机”的别称;柯尼卡巧思AF的35mm F2.0也算是一台光圈比较大的P&S机,但机身并没有内置闪光灯,因而大光圈的意义更多在于景深,而不是夜拍。 富士的GA645系列,唯一采用现代理念的自动化中画幅旁轴,体积对于中画幅来说相对“小巧”,勉强能塞进大衣口袋,适合随便拍拍又想要大底的玩家。不过这台相机采用的是类似135半格相机的竖向3:4画幅,如果平时拍照主要以横向构图为主,可能不容易习惯。 以上所有变焦P&S机都不太推荐购买,因为上个世纪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不太发达,导致复杂镜头的画质同现代镜头差距较大。

估焦 & 泛焦

超焦距是指当镜头对焦在超焦距点时,从这个超焦距点到相机距离的一半开始,到无限远处,都落在景深范围之内。使用超焦距拍照一般要把光圈收缩到F/11以下,景深跟手机没有太大区别。

固定光圈的泛焦相机现在比较容易买到新机,比如常见的LOMO相机、拍立得。这类相机的结构非常简单,售价主要由品牌溢价组成,性价比不高,除非你特别追求LOMO的效果。

还有一类泛焦是我们主动收缩光圈。最知名的估焦机有禄莱35系列与Minox 35系列。Minox 35后来推出了AF版本,近来也有团队正在复刻禄莱35的AF版本。理光GR系列的Snap Mode也可以当成一种估焦模式。当然,如果你更喜欢估焦的拍摄方式,更推荐入手理光现在的数码GR系列,因为常用的高感胶片通常也只有ISO 400左右,过分收缩光圈会导致这种模式非常吃光线,不理想的光照条件下成片往往要么过暗、要么过糊,可用性很低,除非你特别追求糊掉的风格。

某些没有内置取景器的相机也可以归入超焦距这个范畴中,例如Cosina推出的Bessa L (1999)、Bessa T (2001)、Zeiss Ikon SW (2004),这些相机的定位其实是搭配外置取景器的超广角镜头专用机身,也不需要特别严肃的对焦系统。

5. 快门 快门结构

主要分为焦平面快门/镜间快门,焦平面快门相对更适合体育,镜间快门相对更适合棚拍:

机震&噪音 高速快门 闪光同步速度 焦平面/幕帘 大 低端1/1000~1/2000高端1/4000~1/8000 低端1/125高端1/250 镜间/叶片 小 低端1/300~1/500高端1/1000~1/2000 全速度同步

135可换镜头相机大部分采用焦平面快门,特例是上世纪50~70年代柯达、福伦达等厂商所采用的DKL系统

中画幅相机与135固定镜头相机基本都采用镜间快门,特例是完全采用大135思路的宾得67/645,此外,玛米亚645系统早期以焦平面快门为主,晚期也出现了能使用镜间快门的设备。

快门计时方式

胶卷相机的快门计时方式有两种

电池 快门不准概率 其他故障概率 电子计时 刚需 较低 相对高 机械计时 不刚需 有可能 相对低

这两种计时方式在胶片机时代也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的别称,但这两个概念极易与后来微单时代的“机械快门”、“电子开门”相混淆。

胶片机时代:所有胶片相机快门都带有机械结构,“机械快门”和“电子快门”指的是快门计时的原理。 机械快门:使用机械装置控制快门速度,即曝光时间。 电子快门:使用电子信号控制快门速度,即曝光时间。 微单时代:几乎所有数码相机快门都由电子信号计时,“机械快门”和“电子快门”指的是快门是否具有实体结构。 机械快门:指带有物理叶片的快门,没有果冻效应,更适合高速拍摄。 电子快门:指完全不依赖实体结构的快门,通常用于静音拍摄或视频拍摄。

因此,仅凭“机械快门”或“电子快门”这两个词语无法确定快门的具体类型,需要结合语境进行判断。本文会尽量使用“电子计时”这个词,而不是容易混淆的“电子快门”。

提供光圈优先曝光模式的相机,其快门计时方式必然是电子式的。这类相机操作方便,快门精度高,但必须装电池才能拍照,且部分电池型号现在很难购买。机械计时快门的相机,其快门速度拨盘必然没有光圈优先。这类相机即使装配电池,也只是用于测光,拍照并不依赖电池。然而,机械计时快门更容易因结构老化导致曝光不准。

有人认为机械计时快门的结构简单,因而故障率更低。但笔者亲身体验表明,实际并非如此。笔者曾拥有纯机械的雅西卡FX3和电子计时的康泰时139 Quartz,结果快门小毛病不断的反而是全机械的FX3——机器耐用与否,更主要是看当年出厂定位是否低端,以及出厂后这些年的使用和保养状况,与快门采用哪种计时原理的关系并不大。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电子计时快门虽然曝光更精准,但一旦发生故障,就意味着无法拍摄,且由于年代久远,可能无法找到相应型号的电子元件进行维修。而纯机械相机由于结构简单,故障通常只是曝光不准或者不均匀,不会出现快门完全失效的故障,即使出现故障也比较容易维修。当然,FX3这类低端机型的维修成本是否值得,就要另当别论了。

定位较高端的纯机械相机有尼康F/F2/FM/FM2、佳能F-1(不是new F-1)、奥林巴斯OM-1、宾得K1000/MX等。

6. 测光/曝光

自动对焦的相机普遍标配测光与自动曝光。手动对焦相机按照测光、曝光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不带测光 手动曝光 带测光 手动曝光 自动曝光

带/不带测光一般不会作为影响选购机器的影响因素,因为在手机内安装一个测光表App就可以很方便地解决没有测光的问题。有些百年老古董即使内置测光,也大多已经因元件老化而不准,如果有拍摄反转片的需求,则建议以手机测的结果为准。而如果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机型,相机内置的测光一般仍然是可信的。

机械计时相机都只有手动曝光,自动曝光相机都是电子计时,反过来不一定成立,也有一部分采用电子计时的相机只支持手动曝光。如果不是特别追求纯机械相机的话,一般选择自动曝光的相机就好,当然,购买自动曝光相机前也要稍微做点功课,看看现在还买不买得到对应型号的电池。

7. 资料网站

最后再推荐几个综合性的老相机资料网站:

Camera-wiki.org——相机百科 LENS-DB.COM——镜头资料大全 毒镜头——中文资料站 Antique and Classic Cameras——以旁轴相机与镜头资料为主 Aperturepedia——以单反镜头资料为主 TLR Cemaras Website——双反资料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