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究竟是不是科幻?科幻到底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Readers是什么电影 《宇宙探索编辑部》究竟是不是科幻?科幻到底是什么?

《宇宙探索编辑部》究竟是不是科幻?科幻到底是什么?

#《宇宙探索编辑部》究竟是不是科幻?科幻到底是什么?|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表层的荒诞不经下,电影其实有着现实主义的底色。在旁人难以理解的偏执和疯癫背后,唐志军其实也有着自己不幸的人生。

他青年得意进入科幻杂志,在这里肆意挥洒着自己对科学的热爱。然而,人到中年依旧沉迷理想的他却不得不面对妻子离去、女儿逝去、杂志社面临倒闭等一系列现实困境。如果说现实生活给予他的都是苦痛,那么对科学以及外星文明的追寻便成为了他期冀摆脱困境的唯一救命稻草。

然而外星文明存在与否真的能够改变唐志军的现实困境吗?我想每个观众在看到唐志军踏上这趟漫长旅途时,都对这一问题有着清晰无比的答案——并不能。正如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民科”在时代的浪潮下最终化作历史的记忆,唐志军的期望亦只是他个人的一厢情愿。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宇宙探索编辑部》与其说是一部科幻电影,倒不如说它是一部披着科幻元素外衣,探讨“存在”哲学与人类文明如何存续的思想电影。

“我思故我在”,“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本身便充满了荒诞色彩,因为人类只有存在这个世界之上,才有可能去思考自己存在意义究竟是什么。

换句话说,“存在”本身即是“存在”的意义之所在。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持续存在并发展,离不开每个个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人类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逐渐创造起蓬勃兴盛的文明。

和《星际穿越》、《降临》等经典之作一样,《宇宙探索编辑部》最终将故事的落脚点放在了超越理性存在的感性认知上。唐志军这趟孤注一掷的旅途最终让他见识到了前所未有的奇异景象,在人迹罕至的西南群山中,他终于了却了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激动、欢呼、泪水……所有这一切都不足以描摹镜头前的唐志军在意外目睹这一切的心境,然而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唐志军开始真正意识到问题之所在,追寻外星文明并不能让唐志军彻底将现实生活的苦难完全抛之脑后,作为平凡人的他终究需要靠自己来完成自我救赎,并和世界达成自我和解。

影片的结尾,当镜头以俯视视角不断向上拉升,作为故事主角的唐志军化作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看似广袤无际的世界也仅仅是银河系中一颗并不起眼的普通星球,而银河系在更大的维度之下也仅仅是浩瀚无垠星空中不为外人知晓的角落……人类探索宇宙的终极奥义也不过只是为了确认自己并非茫茫星空中无比孤独的一员,浪漫主义的感性认知与宇宙这一客观存在随着影片走向结尾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共振。

虽然在许多观众看来,唐志军因为一些机缘巧合的小道新闻而毅然决然踏上数千公里的追寻之旅让这个本身便荒唐执拗的小人物显得更加荒诞不经。

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风靡一时的“民科”的的确确是凭借这一股子超乎常人的偏执投身于自以为可以改变世界的“科学事业”之中。

而影片中,那个让唐志军毅然决然掏出520块钱的“宇宙功德箱”亦是导演从真实新闻中汲取到的灵感。原型世界便是山东的一位村民自称自己找到了外星人,实际却是自己用硅胶和钢丝制作了一个粗陋无比的“外星人假体”,并将其放在了自家冰柜中。

基于小人物视角对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加上为人津津乐道的”走进科学之探索外星人“主题让《宇宙探索编辑部》从剧情设定上就颇具现实深度,这样的情节设计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类存在于宇宙的意义”这一主题疑问进行了重新解构,赋予了该片独特的本土化气质,并让宏大的议题在小人物看似笨拙不堪的努力面前化作对现实生活和人生困境的反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