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B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NBIoT技术报告 基于NB

基于NB

2024-03-08 22: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目前农业物联网技术通常采用ZigBee、Bluetooth、Simplicti及有线等方式,但这些技术均面临通信距离短、功耗大和因通信协议而导致的终端数量饱和问题。基于蜂窝网络的NB-IoT窄带宽物联网技术,在同样带宽频段下,增益超过20 dB,覆盖面积可扩大100倍,形成深覆盖,海量连接的M2M体系,有长达10年的待机时间和良好的功耗控制及数据连接能力,正逐渐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技术的主流[1-3],通过NB-IoT与传感器的连接,将低成本、低功耗的移动终端分布于田野、山林、水下,为农业智能化物联网技术提供良好的保障[4]。

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NB-IoT窄带宽物联网技术的温室温度智能调控系统,应用MSP430F149芯片与传感器技术,采集温室环境信息,通过NB-IoT技术直接实现无网关化,结合用户需求以及作物生长所需环境,采用Grubbs–均值滤波和模糊PID–分级控制方法对温室温度进行智能调控,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1 系统总体架构

依据NB-IoT平台部署模式,基于NB-IoT的温室温度智能调控系统主要由NB-IoT采集终端、NB-IoT控制终端和云端智能调控系统构成(图1)。其中NB-IoT采集终端主要由超低功耗MSP430F149芯片、BC-95模组以及低功耗环境信息采集传感器构成;采集终端所获得的环境数据通过L2TP隧道技术构建与公共互联网完全隔离的虚拟专用网络,直接传输到NB-IoT基站,通过VPDN业务直接与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利用云端智能调控系统对温室系统的控制终端进行远程闭环控制;NB-IoT控制终端主要由三菱FX2N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BC-95模组以及MSP430F149芯片组成。云端智能调控系统主要负责环境数据的处理、存储、管理、分析、决策以及远程自动控制。

图 1 基于NB-IoT的温室环境智能调控系统示意图 Figure 1 The diagram of greenhouse environment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NB-IoT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NB-IoT采集终端硬件设计

采集终端的硬件设计主要分为2个部分:NB-IoT主控板和通信模块的电路设计。主控板负责温室环境信息的采集,通信模块负责与NB-IoT基站的数据交互。

2.1.1 NB-IoT主控板的电路设计

温室所处环境较特殊,高温以及潮湿都对会硬件电路造成信号干扰,为此NB-IoT主控板的电源芯片采用AMS1117,其工作属于完全的负反馈方式,在电源抑制上比开关电源性能更强,尤其在小信号处理电路上能取得不错的的效果,具有快速瞬态响应和良好的噪声抑制能力,且片内集成过热保护和过流保护模块,保证芯片和系统的可靠运行[5-7];使用SHT10、BH1750和MH-Z14分别获取温室环境内的温湿度、光照强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8-9]。主控板的电路设计框图如图2所示。

图 2 主控板设计框图 Figure 2 Design framework of the main control board 2.1.2 通信模块的电路设计

通信模块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通信模块采用NB-IoT系列中的BC95作为射频模组,与专用NB-IoT物联网卡进行数据交互,最后经由800 MHz射频天线将环境数据直接发送到NB-IoT基站。为确保有更好的电源供电性能,在靠近BC95的电源输入端并联有1个低ESR的100 μF钽电容,以及0.1 μF、100 pF、22 pF的滤波电容;在射频天线的电路设计中,对于PCB走线使用专业阻抗模拟计算工具对射频信号线进行50 Ω的阻抗控制,并且预留有π型匹配电路,能够更加方便地调节射频性能,确保了射频信号良好以及可靠。

图 3 通信模块原理图 Figure 3 Elementary diagram of communication module 2.1.3 NB-IoT采集终端的工作流程

采集终端在完成设备初始化后,MSP430F149芯片进入LPM3模式等待定时器唤醒,同时BC95模块在等待一段时间后分别进入IDLE和PSM模式,当定时时间到达后,MSP430F149芯片退出低功耗,采集温室环境信息发送给通信模块,再次进入LPM3模式,通信模块接收到数据后退出PSM模式,通过AT命令集将数据发送给NB-IoT基站。具体工作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 4 采集终端工作流程图 Figure 4 Collect terminal flow chart 2.2 NB-IoT控制终端硬件设计 2.2.1 NB-IoT控制终端硬件设计

在现有成熟稳定的智能温室布局中,大部分采用“有线网络+PLC控制柜”对温室系统进行环境调控,保证温室控制机构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但其操作复杂,成本较高,需要网线或光纤、电缆线、交换机和串口服务器,且响应速度受系统网络影响,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NB+窄带物联网+PLC控制柜”的控制终端,实现低成本、快速响应、无线化的控制终端,使得控制终端的成本降低了75%,平均响应时间基本与TCP/IP方式持平。使用多通道MAX232作为RS-232标准串口设计的单电源电平转换模块,在低功耗关断模式下可将功耗降至5 μW以内,并且该芯片电路设计简单且转换高效,通过串口通信与FX2N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协同控制温室行程机构,实现温室环境的调节[10-11]。TTL信号转232信号电路如图5所示。

图 5 TTL信号转232信号电路 Figure 5 The circuit for transforming TTL signal to 232 signal 2.2.2 NB-IoT控制终端的工作流程

为满足控制机构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控制终端需要周期访问云端智能调控系统,在行程命令处于执行结束或未更新状态下,进入低功耗状态,减少能耗。其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

图 6 控制终端工作流程图 Figure 6 Workflow chart of control terminal 3 数据处理 3.1 传感器异常数据的来源

采集终端在温室内的不同位置,采集的数据存在差异;单一采集终端并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单一的数据来源并不具有代表性;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异常丢包导致异常数据。为此,采用数据帧完整性校验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算法,提高温室数据的准确度。

3.2 数据帧校验

为去除异常丢包导致的异常数据,我们采用自定义数据帧校验方式,如表1所示,A~N的数据格式是16进制,在传输协议中,将数据位的最后1位(N)定义为校验位,通过数据帧前13位之和与0XFF进行与运算,并将运算后的值与校验位N比较是否相等,从而判断数据帧的准确性,若为异常数据,则直接剔除。

表 1 Table 1 表 1 数据帧传输格式 Table 1 Transmission format of data frame 基地 编号 温室 编号 终端 类型 终端 编号 数据 长度 温度 高位 温度 低位 湿度 高位 湿度 低位 光强 高位 光强 低位 CO2高位 CO2低位 校验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表 1 数据帧传输格式 Table 1 Transmission format of data frame 3.3 多传感器融合算法 3.3.1 Grubbs准则

为处理因传感器或设备异常而产生的异常数据,我们采用Grubbs准则,对同类型多传感器异常数据进行剔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12-13]。假设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数据序列为 $\left[ {{\theta _1},{\theta _2},\cdots,{\theta _n}} \right]$ ,并假设此序列已按数值从小到大排序,即 ${\theta _1} \text{≤} {\theta _2} \text{≤} $ $ \cdots \text{≤} {\theta _n}$ , $\sigma '$ 为 $\theta $ 的标准差,则

$\overline \theta = \frac{1}{n}\sum\limits_{i = 1}^n {{\theta _i}} ,$ (1) $\sigma ' = \sqrt {\frac{1}{{n - 1}}\sum\limits_{i = 1}^n {{{({\theta _i} - \overline \theta )}^2}} },$ (2)

根据顺序统计原理找出格罗贝斯统计量(gi)的确切分布:

${g_i} = \frac{{{\theta _i} - \overline \theta }}{{\sigma '}},$ (3)

给定显著水平a后(一般取a=0.05或0.01),用查表法找出格罗贝斯统计量的临界值 ${g_0}(n,a)$ 。 $P[{g_i} \text{≥} $ ${g_0}(n,a)] = a$ 即为小概率事件,在 ${\theta _i}(i = 1,2,3,...,n)$ 服从正态分布时不应出现。若满足 ${g_i} \text{≥} {g_0}(n,a)$ ,则认为统计量gi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对应的 ${\theta _i}$ 含有疏失误差, 即 ${\theta _i}$ 为可疑温度值, 应当剔除;若 ${g_i} < {g_0}(n,a)$ ,则认为对应的 ${\theta _i}$ 没有疏失误差值, 保留 ${\theta _i}$ 。最终得到处理过后的温度数据序列 $\left[ {{\theta _1}',{\theta _2}',...,{\theta _m}'} \right]$ ( $m \text{≤} n$ )。

3.3.2 均值滤波

对温度数据序列 $\left[ {{\theta _1}',{\theta _2}',\cdots,{\theta _m}'} \right]$ 进行均值滤波, 得到融合值(Data):

${\rm Data} = (\sum\limits_{i = 1}^m {{\theta _i}} ')/m\text{。}$ (4)

采集终端在温室的安装位置如图7所示。

图 7 采集终端位置 Figure 7 Location of collected terminal 4 机构控制

在现阶段的温室智能控制中,大多采用常规的PID控制,这种方法控制简单,便于实现,然而温室是一个非线性、时变、时延大、多变量耦合的复杂对象,采用固定参数的常规PID控制这样的对象,参数整定较为困难,且参数不能随系统的变化而变化,很难实现最佳控制[14],并且在现有温室框架中,主流控制设备为风机、湿帘、环流风机、补光灯等,几乎没有控制对象可以接收模拟量的输出控制。为此,本研究结合模糊响应与分级控制,以达到控制温室环境的目的。

4.1 模糊PID控制器

模糊PID在常规的PID控制中采用模糊推理思想,根据设定温度值 ${\theta _{\rm in}}(t)$ 与测量值 $\theta (t)$ 之间的偏差E和偏差变化率Ec的不同,基于前一次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 $K_{\rm p}^{\prime}$ 、 $ K_{\rm i}^{\prime}$ 和 $K_{\rm d}^{\prime}$ ),对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Kp、Ki和Kd)进行在线自整定,结合专家控制经验建立 $ {\varDelta}K_{\rm p}$ 、 ${\varDelta}K_{\rm i}$ 和 $ {\varDelta}K_{\rm d}$ 与E和Ec间的自整定函数关系,使得系统在不同情况下对Kp、Ki和Kd不断地修改和调整,改善了被控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提高其抗干扰能力[15-16],PID控制器的输出如式5所示,模糊PID控制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

$\left\{ \begin{array}{l}{K_{\rm p}} = {K_{\rm p}}' + {\varDelta} {K_{\rm p}}\\{K_{\rm i}} = {K_{\rm i}}' + {\varDelta} {K_{\rm i}}\\{K_{\rm d}} = {K_{\rm d}}' + {\varDelta} {K_{\rm d}}\end{array} \right.\!\!\!\!\text{。}$ (5) 图 8 模糊PID控制结构框图 Figure 8 Stuctural diagram of the fuzzy PID control block θin(t)、θ(t)分别为特定时间的设定温度值和测量值 4.2 模糊化设计

模糊推理输入和输出的都是精确量,而本身是模糊量,这就需要在算法实现过程中实现精确量的模糊化、模糊决策和解模糊化。模糊设计主要包含2个方面:一个是模糊量的个数,另一个是模糊量隶属函数的设计。

本系统选用E和Ec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 ${\varDelta}K_{\rm p}$ 、ΔKi和ΔKd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出变量,根据工程经验将E、Ec、 $ {\varDelta}K_{\rm p}$ 、ΔKi和ΔKd的模糊子集都定义为[NB(负大)、NM(负中)、NS(负小)、Z(零)、PS(正小)、PM(正中)、PB(正大)],其中E和Ec的论域设定为[–6, 6],ΔKp、ΔKi、ΔKd分别为[–0.3, 0.3]、[–0.06, 0.06]、[–3, 3],系统参数的隶属度函数设定如图9所示。

图 9 E或Ec、ΔKi、ΔKp以及ΔKd的隶属度函数 Figure 9 Membership functions of E or Ec, ΔKi, ΔKp and ΔKd NB、NM、NS、Z、PS、PM和PB分别表示程度为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和正大

总结工程设计人员的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以及ΔKp、ΔKi、ΔKd参数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据此建立ΔKp、ΔKi、ΔKd模糊控制规则表,以ΔKp为例,如表2所示,本系统采用平均最大隶属度法进行解模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控制系统通过对模糊逻辑结果的分析、查表、计算等,完成PID参数的自动校正,并进行分级运算控制,工作流程如图10所示。

表 2 Table 2 表 2 ΔKp的模糊控制规则1) Table 2 Fuzzy control rules for ΔKp Ec E NB NM NS Z PS PM PB NB PB PB PM PM PS Z Z NM PB PB PM PM PS Z NS NS PM PM PM PS Z NS NS Z PM PM PS Z NS NM NM PS PS PS Z NS NS NM NM PM NS Z NS NM NM NM NB PB Z Z NM NM NM NB NB  1) NB、NM、NS、Z、PS、PM 和 PB 分别表示程度为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和正大 表 2 ΔKp的模糊控制规则1) Table 2 Fuzzy control rules for ΔKp 图 10 PID参数自校正流程 Figure 10 Procedure of self-correction of PID parameters 4.3 模糊仿真

温室模糊控制系统是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输入变量有当前温度偏差以及温度偏差变化率,输出为△Kp、△Ki和△Kd,根据余欢乐等[17]建立的温室温度控制模型,近似将其看成具有扰动参与的一阶惯性时滞环节,在matlab中搭建模糊PID控制系统和常规的PID控制系统,根据图11仿真曲线对比和分析两者的性能差异。模糊PID比普通PID的超调量减少了74.6%、上升时间增加了53.4%、达到峰值时间增加了31.3%,模糊PID具有超调量小,鲁棒性高的优势。

图 11 模糊PID与传统PID Figure 11 Fuzzy PID and traditional PID 4.4 控制采集软件设计

以安全、稳定的面向对象语言C#作为软件系统设计基础,通过UDP通信协议以及多线程操作机制设计出一套集终端数据存储、曲线展示、报表分析、规则控制、参数设置为一体的云端智能调控系统。软件界面如图12所示。

图 12 控制采集软件界面 Figure 12 Interface of the control and collection software

  用户设定采集终端上传环境信息的周期和室温上下限,通过Grubbs–均值滤波以及模糊PID–分级控制算法智能调节温室内环境,并通过数据曲线以及报表分析判断系统调节性能,利用历史数据对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相关科学性研究。

5 系统测试 5.1 多传感器融合滤波算法的实现

通过Grubbs–均值滤波算法对同温室温度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表3所示的结果。分别以组1以及组4进行数据解析。

表 3 Table 3 表 3 多点温度测量值和融合值 Table 3 Multipoi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nd fusion values ℃ 指标 组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6 组7 组8 测量值[1] 34.40 33.70 33.20 31.10 33.50 32.70 36.31 30.22 测量值[2] 34.40 33.20 33.20 31.10 33.60 32.70 36.33 30.22 测量值[3] 34.60 33.90 33.20 33.40 33.50 32.70 36.35 30.20 测量值[4] 34.40 33.80 33.20 31.10 33.50 32.60 36.34 30.20 测量值[5] 34.50 33.80 33.10 31.10 33.60 32.70 36.33 30.22 融合值 33.46 33.80 33.20 31.10 33.54 32.70 36.33 30.21 JR912数显温度计读数 33.30 33.50 33.10 31.40 33.40 32.40 36.50 30.40 相对误差/% –0.47 0.90 0.30 –0.64 0.95 0.93 0.45 0.62 表 3 多点温度测量值和融合值 Table 3 Multipoi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nd fusion values

组1:Ti=34.46,Vi=[–0.06, –0.06, 0.14, –0.06, 0.04] ,σ1=0.089 44,g0×σ1=0.149 36;

组4:Ti=31.56,Vi=[–0.46, –0.46, 1.84, –0.46, –0.46] ,σ1=1.028 59,g0×σ1=1.717 74,

式中,Ti为算术平均值,Vi为剩余误差,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