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FX502细纱机 技术

技术

2024-01-28 12: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产量匹配并条机和粗纱机的纺出速度、定量、并合数及牵伸倍数等都影响并条与粗纱的匹配供应,一般以1配2较好,即一台双眼并条,供两台(120锭/台)粗纱,这对生产工艺、设备、运转管理都较方便。

2.2与细纱机的匹配

2.2.1锭距

粗纱锭距与细纱锭距有直接关联。对于吊锭的粗纱架,当细纱锭距是2.625”(66.675mm)时,可采用194mm的粗纱锭距,其对应的粗纱卷装为①135mm×320mm或①135mm×406mm,用4排粗纱的粗纱架;若为216mm或220mm粗纱锭距,其对应的粗纱卷装为中152mm×406mm,采用6排粗纱的粗纱架。

2.2.2粗纱容量

锭距与龙筋动程,决定粗纱的卷装容量。粗纱大容量能提高粗、细两个工序的生产效率,既可质量控制及测试、减少粗纱的落纱次数,又可减少细纱换粗纱的次数.粗纱重了,必需采用自动落纱。但粗纱的大容量,受一定限制,首先要适应细纱锭距,其次是粗纱卷装直径,最外层卷绕直径上的粗纱,受到的离心力是最大的,而此离心力,随卷绕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起着断裂粗纱的作用,为加强粗纱本身的抗断裂强力,不得不加大粗纱捻度,降低生产效率,与卷绕直径增大的效益互相抵消,故不可一味的增大卷装直径,而必需权衡择优;三是龙筋动程的加长,即增加机器高度,过高的机器高度,不适应挡车工的操作,故龙筋动程也不宜太长。一般以①135mm或①152mm×406mm的卷装较合适。

2.2.3牵伸倍数的匹配

末并至细纱的总牵伸倍数由粗纱和细纱分担。如何分担,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纱质量,这要视详情如下而定:一是根据纺纱纤维性质、纺纱号数、细纱牵伸形式及机器状况,估计细纱能承受的牵伸能力.一般地三罗拉双短胶圈,弹簧摇架加压,“A”字头机型,纺纯棉时,牵伸倍数约20倍~30倍,纯棉精梳可达40倍,化纤混纺可稍高,FA系列新机的牵伸能力可大幅度提高,采用依纳(INA)牵伸,总牵伸倍数还可能提高;二是根据上述条件,判断粗纱机的牵伸能力,一般“A”字头三罗拉双短胶圈或长短胶圈牵伸倍数在5倍~7倍,FA系列D型牵伸,牵伸倍数可大至10倍,但少有超过10倍者。

2.2.4粗细纱工艺匹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推行的针织纺纱工艺,至今仍可适用.即粗纱采用较大的捻度,细纱采用较小的后区解捻牵伸和较大的后区罗拉隔距(即“二大一小”)。这与目前推行的大卷装、大捻度、紧卷绕的粗纱工艺是一致的。细纱的后区牵伸工艺,与粗纱工艺常联系一起论述,盖因纺纱时“一脉相承”。

三、后区牵伸与隔距

粗纱机处理的是无并合作用的单根须条,故其牵伸系统应以减小对须条条干的恶化程度为主,不存在改善喂入条条干CV的可能。因为多一道牵伸,除因纤维移距偏差产生的不匀率以外,还会产生相当比例的附加不匀率.所以,粗纱机的后区牵伸,以控制在弹性牵伸或稍大于弹性牵伸的范围内为好,喂入的末并条中,可能还残余有一些前弯钩纤维。后区牵伸不能大,放大罗拉隔距较有利.一则使纤维在弹性牵伸区内有较大的舒展空间,二则使部分纤维的前弯钩获得较多的伸直时间,但过大的罗拉隔距,会引起过多浮游纤维的失控,恶化条干。一般为纤维的品质长度LP+(16~18)mm。

四、前区牵伸

4.1集中牵伸

为减小牵伸对粗纱须条条干的恶化程度,牵伸后区采用稍大于弹性牵伸的牵伸倍数,前区实行集中牵伸,粗纱的集中牵伸.对纺出粗纱的质量至关重要。由于牵伸钳口下的纤维量远大于细纱,故工艺上必需有别于细纱。

4.1.1罗拉隔距

通常认为上下胶圈钳口与牵伸钳口间的距离越小越好,因为那意味着浮游区长度短,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力强。但由于粗纱机胶圈钳口下的纤维量较大,握持钳口的摩擦力界较宽广,过小的罗拉隔距,会使部分纤维束被强行拖出产生硬头。故粗纱主牵伸区隔距,并不是越小越好,控制的尺度,阶梯下销弹性钳口至主牵伸钳口的隔距,稍大于加工须条的品质长度。稍大的数值,视纤维性质、定量而定。

4.1.2集合器

集合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对牵伸区中须条边纤维的控制。粗纱机集中牵伸的前区,有二种形式:一种无集合器。须条经牵伸后再集合输出,如4/4D型牵伸。另一种有集合器,如3/3双短胶圈或长短胶圈牵伸,因集合器接近牵伸钳口,加强并延伸了牵伸钳口对须条的摩擦力界.驱使纤维提前变速,变速点后移,不利于条干均匀,为减小对条干的恶化程度,牵伸区中无集合器优于有集合器。D型牵伸,具有这方面的优势。

4.1.3加压

罗拉加压需视粗纱定量、纤维性质、纺纱速度等而定,一般地重定量,重加压,高速度,重加压。牵伸区中有集合器,重加压;牵伸区中无集合器的D型牵伸,其牵伸罗拉加压可略轻。因D型牵伸钳口下的须丛较宽,显扁平状,不需过大的压力。

4.1.4原始钳口隔距

根据粗纱定量及主牵伸倍数而定,定量较重、主牵伸倍数较低时,胶圈钳口内通过的纤维量大.原始钳口隔距应偏大掌握,反之则偏小掌握。为减小锭间差异,应定期校对加压弹簧的压力差异,尽量选择刚性系数一致的弹簧。

4.2胶辊

4.2.1钳口控制宽度的影响

若钳口宽度较大,则前牵伸钳口在牵伸须条上形成的摩擦力界向后延伸,导致纤维提前变速,变速点后移,恶化条干。若后握持钳口宽度较大,后握持钳口在牵伸须条上的摩擦力界向前扩展,使纤维变速点前移,有利于条干CV值的降低。胶辊控制钳口的宽度,随胶辊直径、胶辊的压缩变形量(硬度)的增大而加宽,随牵伸倍数的提高而减小。

4.2.2胶辊直径和硬度的选择

胶辊直径、硬度应根据钳口控制下纤维的性质、数量而有所不同,由并条至细纱,牵伸钳口下的纤维数量,成多少倍地快速递减,是故胶辊的直径、硬度沿工序呈递减趋势。

4.3胶圈

胶圈主要依靠摩擦传动,中罗拉带动下胶圈,下胶圈通过纤维层与上胶圈接触,带动上胶圈,上胶圈沿中铁辊和上销组成的路径运动。在牵伸区,理论上要求上下胶圈同步运行。事实上,因存在主被动关系,极难做到。使用上要合理选用上下胶圈的摩擦因数,下胶圈内表面与中罗拉(表面滚花)间应有较大的摩擦因数,防止打滑,与下销则应是较小的摩擦因数,以减少在其曲面上滑动的阻力。上下胶圈外表面中部有纤维层,两接触表面应有较大的摩擦因数,以利同步运行,但又不宜过大,否则易产生静电,容易缠绕纤维,增加纱疵,上胶圈内表面与中铁辊问摩擦因数应较大,使上胶圈可方便地带动中铁辊作滚动运动,但与上销曲面间应保持较小的摩擦因数,以减小上胶圈在其曲面上滑动时的阻力。另外还必需定期检验上、下胶圈的周长,周长差异必需在允差范围之内,以减小粗纱锭间质量差异。

五、防细节

粗纱机的筒管卷绕与前罗拉的转速在开停时容易产生差异,造成粗纱张力的过大与过小,这样就很容易形成粗纱的粗细节,出现长片段细纱。一些机型采用电磁离合器控制,但电磁离合器故障频发,让用户颇感不便,现多改用变频电机传动,如代表粗纱机发展前景和方向的青岛环球FA496型粗纱机。此类粗纱机利用变频器可设定开关车加速、减速时间和可控制刹车转矩的功能,能方便地解决细节问题,且故障极少。如采用伺服电机控制,即使电源电压有一些波动,仍能正常工作,稳定性更高。

六、张力微调

粗纱伸长率直接影响粗纱的重量不匀率,粗纱的重量不匀率直接影响成纱的重量不匀率。在粗纱机上,一落纱中粗纱伸长率的变化与张力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故粗纱机上的张力控制,历来都是生产工艺中的关键问题,为弥补粗纱机张力控制机构的不足,现已开发了多种张力微调机构,这里仅就有代表性的三种简述之。

6.1偏心齿轮式

特点是结构简单易操作,但只能是一落纱连续式地调整,会损及某张力合理控制段,直观性差。若起始相位角选择的不好,还会恶化张力控制。

6.2圆盘式

由六个扇面拼成的圆盘,各扇面位置沿圆盘径向可高低调节,直观性强,机构简单,对粗纱张力。可分成六段调节,易操作。但仅适于钢丝绳牵引皮带叉式。

6.3差动靠模板式

通过差动机构与六块靠模板对粗纱张力,实行分段控制,直观性强,但机构较复杂。‘以上所有的微调机构,都必需事先做好皮带在锥轮上起始位置的合理确定和张力齿轮的合理配置,也即是在做好粗纱张力粗调的基础上,方能奏效。

七、假捻器

粗纱机上普遍都使用了假捻器。故安装假捻器以后,增加了粗纱纺纱段的强力,减小了粗纱的伸长率,降低粗纱断头,还可减小前后排粗纱伸长率的差异,对成纱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7.1假捻器的选择

选择假捻器的目的,是加强粗纱纺纱段的强力。试验证明:采用软硬度,与须条有较大摩擦因数的软橡胶假捻器,能使纺纱段实时捻度远大于工艺设计捻度,故以采用软橡胶制的假捻器为好:其次是纺纱时,须条与其表面接触的弧长,接触弧长较长,加捻效果好:第三是较大的内孔直径,能产生较大的摩擦转矩,有利于加捻的形成。

7.2粗纱捻度

粗纱捻系数的大小超过一定值时,对成纱品质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粗纱捻度的设计,是配合细纱条干均匀度的需要,减少细节,故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是根据粗纱卷装直径的大小,采用不同捻系数,卷装直径大者,采用较大的捻系数

(2)根据粗纱重量而定,较重的粗纱,在细纱机上退绕张力较大,应有较大的粗纱强力,也应采用较大的捻系数。但过大的捻系数,一则降低粗纱机的生产效率。二则增加细纱后区解捻牵伸的负担,过大的牵伸力对细纱条干是极其不利的。一般纯棉中支纱,较大的捻系数约在110左右;

(3)根据纤维的长度、细度决定。纤维长而细,选择较小的捻系数;反之则反然;

(4)基于长期生产经验。如涤的捻系数较棉小。若选择了大的捻系数。其结果将出现出硬头、条干恶化等状况,甚至无法纺纱生产。但是对于纤维伸直度、平行度、整齐度均好的纤维如莱赛尔纤维的捻系数则由于纤维表面磨擦系数小、纤维抱合力差,则需要适当加大捻系数。对于精梳粗纱,由于它的纤维伸直度、平行度、整齐度均好、短绒率一般较低、纤维抱合力差。则需要适当加大粗纱捻系数。

7.3等纺纱角

纺纱某些机型为减小前后排差异,采用了前低后高的锭翼,实行等纺纱角纺纱,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前后排锭翼不等高,需有较多的锭翼备件,增加管理上的难度。假捻器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可通过不同的设计参数,在等高锭翼上配用,消除其前后排伸长率的差异,这是极可能的。如是,可减少备件与投资。

八、卷绕成形

粗纱机加捻卷绕系统对粗纱伸长率有调节控制作用。当粗纱定量小或捻系数小时,其调节控制作用的反应极为灵敏;而粗纱定量大或粗纱捻系数较大时,其调节控制作用较迟钝。控制一落纱粗纱伸长率分布,关键是没计较为合理的卷绕成形工艺,调整好小纱张力,使小纱的伸长率较小,就可使粗纱机加捻卷绕系统对粗纱伸长率的调节和控制处于较高的灵敏状态。粗纱伸长率是正是负取决于粗纱在加捻卷绕过程中的伸长程度相对捻缩程度的大小、粗纱强力的大小、加捻三角区的大小。

九、结束语

粗纱工艺决定了粗纱的质量,而粗纱是细纱的半成品,是细纱质量控制的基础。粗纱质量的好坏,对成纱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合理配置粗纱工艺,才能生产出粗纱工序纤维分离、平行、整齐和条干均匀、结构优良的粗纱,才有可能获得优质成纱。

作者:涂定军 黄石市纤维检验局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END

向微信后台发送“行情”,获取最新行情

向微信后台发送“加群”,邀请您加入300个纺织群

向微信后台发送“招聘”,获取招聘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