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妇女”到“比基尼女神”,她在健身房里自我突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DMS女子健美冠军 从“家庭妇女”到“比基尼女神”,她在健身房里自我突围!

从“家庭妇女”到“比基尼女神”,她在健身房里自我突围!

#从“家庭妇女”到“比基尼女神”,她在健身房里自我突围!|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出生于1989年的李源,在24岁那年,带着美好的畅想步入了婚姻,为人妻为人母,本是女性一生中最具意义的转折点之一,但对李源来说,这个转折有点“始料未及”,她不得不远离喜欢的工作,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婚姻和家庭中,她越来越感觉“自己是被牺牲掉的那一个”,像“一朵花正在迅速枯萎下去”,她甚至“能闻到自己身上的那股颓废的味道”。

  在婚姻生活中煎熬了6年后,李源渴望“突围”:在世俗生活的挤压下找到一条自我觉醒的通道。她喜欢上健身,专注而持久地投入,为了战胜那个本已打算向生活妥协的自己,她毅然报名参加健身健美全国大赛,数月的魔鬼式训练备赛后,她在比赛中取得了出乎意料的佳绩,站在台上的那一刻,她深信不疑:自己的内心世界被拓展到一个全新的境地。

  李源觉得,她之前的处境也许代表了很多妈妈,在步入婚姻后,她们渐渐失去了自我,将整个寄托依赖于家庭和孩子,“这是不应该的,每个人除了婚姻和家庭,都应该还有一个足以滋养你的精神世界。”而在婚姻两性关系中,“彼此一起变得更好”才是良性的,让人心生愉悦。

  以下是李源的讲述。

  组稿:潘艳刚

  记者:祁海群

  审核:马翔宇

  编辑:胡霈霖

  校对:张建平

  大方工作室

  慢慢工作室

  联合出品

  被慢慢榨干的“全职妈妈”

  10年前,我是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白领丽人。

  我的职业是室内设计师,事业巅峰时做到了公司的设计总监,不管是老板还是客户都非常认可我的能力。薪资待遇也挺好,月收入能达两万多,10年前,这个收入在合肥已经算相当不错的了。

  我是艺术生出身,将生活过得精致优雅有趣味,是我的擅长,也是我的追求,也因此,我对婚姻和家庭有过很多美好的畅想,甚至因为这畅想而满怀欣喜地结了婚。然而,有了孩子后,一切开始变得和我想像的不一样了。

  最大的现实问题是,没有人带孩子。我老家在外地,爸妈年纪大了,想让他们来合肥帮我们带孩子不太现实。我爱人的父母身体也不太好,他父亲脑溢血,经常犯病,加上两位老人一直在给他弟弟家带孩子,我们更指望不上他们。

  我爱人也是做设计的,比我还要忙。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他有着很严重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觉得女人在家带孩子天经地义,不要抛头露面。

  为了不失去工作,我想了很多办法,请过阿姨、找过小饭桌,但最后都解决不了问题,迫不得已,我只好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家庭和孩子身上。

  那几年,我活得特别难受,每天早上送孩子去上学,走在路上,看到和自己同龄的那些女性,把自己收拾得又干净又好看,精神饱满地去上班,而我呢,看上去像一个退休大妈,邋遢,不修边幅,忙忙乱乱。我从她们身上看到了以前光彩照人的自己,同时也从自己身上看到了晦涩乏味的将来。

  我曾经有过很好的生活,事业有成,美丽自信,独立要强,突然之间就变成了“家庭妇女”,而且无力摆脱这种束缚,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深深失落,我才30岁,却感觉生活像块海绵正在榨干我的一切,深陷这种悲观绝望的心态里,我很煎熬,有好几年,我都长时间患有失眠,有轻微的抑郁和焦虑症。

  我曾经向父母吐槽,但他们根本不理解我,在他们看来,女性为家庭而放弃事业,是自然而然的事,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他们也希望我安下心来一头一脑在家带孩子,虽然牺牲了我一个,却成全了大家,这个办法最简单有效,成本也最小。

  为了心里残留的那一点点自我,我一直在挣扎。为了留住工作,同时能补贴家用,我趁照顾孩子的空余时间接些零星的设计的活,一个案子来了,时间紧,只好加班熬夜,有时候难免没顾到家里,孩子父亲又会责怪我,嫌家里乱,嫌饭菜没做好,觉得我没有尽到责任。

  他这样数落我的时候,我其实很想问问他有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比如孩子生病,是我一个人带他去医院,一手抱着他,一手拿着病历,疲于奔命地挤在人堆里,那个时候,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他,又在哪里呢?

  跑步机上的那一个小时特别美好

  我在这种压抑的生活中熬到了2019年。

  那一年,我的状态非常不好,睡眠很差,身材走样,心情更是迷茫,整天心里觉得挺空,没着没落的。

  这个时候,我的身体出了问题,体检时,查出来有乳腺结节,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有可能是乳腺癌。第二天,我一个人坐高铁去了上海,我到上海肿瘤医院,找到最好的专家,挂了他的号,医生检查后说,以他的经验,应该不是乳腺癌,但劝我还是赶紧做手术,然后再做个病理检查。

  我没敢等,当天就做了微创手术。手术前,要做很多化验,要抽血,要做CT,在门诊那,我周围那么多女的,大都是得了乳腺癌的患者,乳房都切除了,我当时人是蒙的,我才30多岁,要是真得了癌,年纪轻轻乳房就切除了,那太可怕了,我不敢再往下想。

  手术很成功,病理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还好,不是癌,就是普通的乳腺结节。

  虽然是一场虚惊,但这个事对我打击很大。在婚后的这些年里,我掉进了生活挖下的“坑”,被日日“鞭打”,也有过想要跳出去的想法和冲动,但日子久了,我变成了温水里的青蛙,渐渐变得麻木,甚至认命。

  这场虚惊,有点当头棒喝的味道,它仿佛在提醒我,人来到这世界上,只有一次机会,而且只有短短几十年,为什么要这么委屈自己?!

  有了这种意识萌动,我开始去做一些一直想做的事,这其中,就有健身。

  我最早走进健身房,是在2017年,在健身房里,我只练过瑜珈,因为我想改善正日益变形的身材。2019年7月的一天,我手术恢复后不久再次走进健身房,不是练瑜珈,而是平生第一次踏上了跑步机。

    我记得很清楚,当我站上跑步机的那一刻,把教练惹笑了,因为我不知道开关在哪里,不知道怎么调速,跑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笨拙,差点摔下来。在教练的指导下,我那次跑了近一个小时,出了很多汗,跑完后,心情特别舒畅。

  我办了一张卡,充了七八千块钱,买了30节课,决定好好来练一下。除了跑步,我还练器械,练力量,包括形体,一周练两到三次,每次一个小时,从没间断。

  这一个小时,特别美好。练的时候,任何事情抛在脑外,专注,自己与自己玩耍,自己与自己交流,特别棒。

  很多人说健身能让人上瘾。其实训练非常苦非常累,为什么坚持?让人上瘾的是那种“从外形到内心都越来越好”的感觉。

  练到2020年底,我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之前因为长期伏案工作而落下的含胸、圆肩、异状肩胛等毛病都得到了改善,我的腿原来不直,通过训练变得笔直,腿型好看了起来。我的身材也变好了,从原来的“路人甲”,变成了“细腰翘臀”,有“直角肩”,有“马甲线”,以前我不敢穿紧身衣服,现在开始尝试很多各种风格的衣服,而且都能轻松驾驭。

  更大的改善是在精神层面。训练的时候我需要高度集中,需要用神经去控制目标肌肉,需要特别专注,不能在练的时候去想着其他的事,那是练不好的。而专注,恰恰能不知不觉中帮你修补和治愈很多精神损耗,我不再像原来那么颓废和抑郁了。

  我想起不知道谁说的一句话:一个强壮的身体,能给你一个强大的内心。

  吃了三个月的水煮鸡胸肉

  第一次听说健身健美比赛,是2021年初,有一次正练着,教练开玩笑说,你的体形和肌肉已经练得很棒了,再练练就能去打比赛了。

  他这句玩笑话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兴趣。

  我有点蠢蠢欲动,又觉得自己的水平离参赛还差得远,可是又特别想去尝试一下,我上网查资料,浏览各类健身健美比赛的信息,然后将目标锁定在一个级别不高的小比赛上。我并没想着要去拿多好的成绩,我就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打比赛。

  2021年3月初,我专门去了武汉,找了一位健美老师,请她做我的备赛教练。因为刚过完年没多久,我的体脂率有点高,老师并不看好我,觉得我的状态不适合比赛,希望我再练两年。从武汉回到合肥后,我考虑来考虑去,还是想比。老师说,那好,那我就来给你做备赛的训练计划和饮食计划。

  简单来说,健美运动员在坚持长期训练下,他每一年的肌肉量都要比上一年大,像一棵小树慢慢长成大树,而在比赛中,肌肉这种经过训练而长大的痕迹,必须要能清晰地展示出来。备赛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器械训练你的肌肉,让肌肉纤维变得更粗,另一方面,通过饮食来控制你的体脂率,保持在最低值。

  训练计划和饮食计划非常苛刻。我每天早晚要各做一次有氧训练,同时要让心律保持在不太高的水平。我爬楼梯,晚上辅导完孩子写完作业,把他哄睡着,11点多了,我换好衣服,从家所在的31层坐电梯下到底层,然后一层层爬上来,每晚爬五趟,加一起155层,爬了整整两个月。每天还要做一个小时的力量训练,强度非常大。

  训练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饮食。

  为了消耗体脂,运动员备赛期间饮食上必须低碳,碳水化合物来源只有土豆和米饭,而且数量少得可怜。我每天吃6顿,隔3小时吃一次。早上进食20克麦片加5个蛋清,练前练后各补充一次碳水化合物,也就是70克土豆,比一只生煎包大不了多少,有一次掉了一小块在地上,我都特别心疼地捡起来吃了。另外3顿只能吃鸡胸肉和蔬菜。能做得好吃点?不可以,到备赛后期,煮鸡胸肉时几乎都不放盐,米饭也完全断掉。

  长期这样吃,人会特别难受,脾气会变坏,莫名暴躁。每天看到好吃的东西,我都要拼命和自己对抗,告诉自己一定要撑下去。很多时候,我和孩子或家人去外面吃饭,周围人都在尽情享受各种美食,我只能眼巴巴看着,要么全程不吃,要么吃自己带去的水煮鸡胸肉。

  备赛三个月,我一次也没有偷吃。

  2021年4月,我训练了一个月,我去武汉见老师,她一愣,说收了这么多学生,从来没见过像我这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练得像是变了一个人,达到了专业运动员的状态。她问我愿不愿意去尝试一个更高级别的比赛——DMS冠军杯赛,我说行啊,那就试试呗。老师说,你回去继续练,训练计划饮食计划不变,就按原来的练。

  从“健身小白”到“比基尼明星”

  “DMS冠军杯”健身健美公开赛,是由DMS国际体育主办的全国性大型健身健美系列赛事,从2017年起在国内7个城市设置赛点,为国内健身运动员及爱好者提供舞台,赛事以健体、健美和比基尼为主要项目,所有比赛都按照国际赛事流程,由资深国际级裁判执裁打分,现场亮分,保证赛事公平公正;赛事舞台由时尚界大咖进行设计,满足观众挑剔的视觉需求。

  临近比赛的前几天,按照训练计划,我还要喝大量的水,每天至少要灌进去三到五升的水,这样肌肉与肌肉间的缝隙会更明显,上台比赛,皮肤涂上深色油彩,体型才会更饱满更立体。

  这种苛刻的训练和饮食计划,对于不是专业出身的我来说,挑战之大,常人是无法想像的。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我严重缺钙,每天晚上睡着后,腿会抽筋,会从剧痛中醒来。当然,我也很享受备赛过程,当看到体脂率低于常人、体型越来越好看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包括运动原理、解剖学、营养学等,我从当初的健身小白,成功跨界成了健身达人。

  我为什么这么能忍?我觉得这是生活的鞭打给了我很强的抗压力,那些经历过的艰难,是这一切的铺垫,让我能吃得了这些苦。

  2021年5月,我终于站在了DMS冠军杯比赛的赛台上。

  这个比赛,对选手的要求很高,不光要形体好看,身材的整体比例要完美,对肌肉的要求更高,要有明显的训练痕迹,该有的肌肉要有,而且还要匀称,脂肪含量必须为零。

  来参加比赛的都是高手,大部分都是专业运动员,我夹在人群里,是初试锋芒的新人。但我一点也不怯场,因为我的对手不是她们,我要战胜的,是我自己。

  我报了两个项目,新秀比基尼、女子比基尼。新秀比基尼的参赛选手年龄偏小,往往都是初次比赛,而女子比基尼竞争更激烈,参赛选手几乎都是专业运动员。

  参赛的选手很多,尤其是参加女子比基尼的选手有近200人,随着比赛进程的推进,30人一组,不停往下刷,让我和老师没想到的是,每刷完一轮,进入下一轮的名单上都有我的名字,刷到最后,我获得了新秀比基尼亚军、女子比基尼第四名。

  这个成绩让我很满意,更让我意外,因为我的对手都是有经验有实力的专业运动员。和她们站在一起竞争,我得到了锻炼,也看到了和别人的差距,和最优秀的选手相比,我的肌肉量和维度都不够。但首次参赛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觉得我太幸运了。

  婚姻不是牺牲自己去成全另一方

  一转眼,我坚持健身已经有三年多,健身像是一位无言的朋友,在我最孤独迷茫的时候陪伴着我,带给我很多正面的能量。

  但是在一些人眼里,健身就是在浪费时间,这些人里,也包括我最亲密的人。以前,孩子父亲希望我可以全职在家带孩子,现在孩子慢慢大了,他又希望我出去工作,理由是经济压力大,要我赚钱补贴家用。

  我的处境也许代表了很多妈妈,只不过很多人不像我这样坚强,能勇于走出来。我接触过一些妈妈们,她们很容易被“男权思想”主导,失去自我,依赖于家庭和孩子,但这是不应该的呀,每个人除了婚姻和家庭,都应该还有一个足以滋养你的精神世界。

  我在社交平台上关注了一个二胎宝妈,她每年都坚持打比赛,爱人非常支持。每次训练,爱人都为她拍视频,精心剪辑后发布在平台,播放量非常高,网友们都说两个孩子的母亲还能活得这么洒脱奔放,特别正能量。

  我也很羡慕她。她的家人这么支持她,有时候还一起健身,这是多么幸福的事。良性的两性关系,是让彼此一起变得更好,而不是牺牲一方让另一方变好。

  从2021年5月打比赛后到现在,我一直在坚持训练。之所以没有继续参赛,是因为我想让自己的状态练得更好,再打比赛,我一定要“干掉”以前的我。同时,我也陆续带了几位学员,和她们一起训练,一起探讨,分享健美的乐趣。

  我现在的饮食基本上还是参照备赛时的饮食计划,一周训练5天,一天吃五到六顿,一成不变的食材,一成不变的克数。健美比赛要求你的体型是沙漏型,要想练出这种体型,就得让肩部更饱满,臀部更有维度,大的形体框架打好了,再在细节上完善,这就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加上科学的饮食,去达成,去巩固。

  曾经,生活将我引向了“相夫教子”的老路,但是我庆幸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健美帮我打开了心灵密室的窗户,让我不再窒息压抑,也让我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我会坚持下去,甚至期待孩子快点长大,等他再大点,我会跟他说:儿子,走,妈妈带你去撸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