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带来的教育奇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rayola蜡笔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带来的教育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带来的教育奇迹!

2024-05-27 10: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现在答案就摆在了眼前,《第56 号教室的奇迹》讲到了品格教育的六个阶段。原来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是我们父母、老师由于没有认识到教育的根本,反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要知道孩子原本就是可以做到的!

雷夫· 艾斯奎斯真不愧为美国最优秀的老师。他从教25 年,真的领会到了教育的真谛,而且致力于全方位全学科高质量地提供给孩子给养,简直太棒了!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提供了具体实施方法和事例,指导你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值得所有家长和老师借鉴和学习。

2

//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的 //

尹建莉

读《第56 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

惊讶,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悉的东西。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这本书还总让我联想起《窗边的小豆豆》。两本书的作者国籍不同,陈述视角不同,但他们所创造或置身的那个教育场所体现出的内涵和气质却惊人的相似。

所以,这不是一本美国人写美国教育的书,这是一本杰出教师写正确教育的书。它适合美国人看,也同样适合美国人以外的中国人、韩国人、印度人看。

更多的是感动。

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

这本书在讲一个故事,故事梗概就是一位小学教师精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 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 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获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得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所以也是无力者。这一点,只要看一下那些年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甚至著作等身,但班里的孩子们叫苦连天,包括自己的孩子也很成问题的老师,即可得到验证。这样的人,教室于他们只是一个讲课的场地,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所以,40 平方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 平方米。

看一下这位20 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 号教室的雷夫· 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 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雷夫老师是位好老师,也是好家长。当有人问他做家长易还是做老师易时,他坦率地回答做家长更容易。因为作为家长,他可以更好对自己的孩子施与影响;作为教师,他只能在每个孩子受过某种家庭影响后再施与影响。尽管他是站在教师的角色上来写这本书的,但他不是那种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开谈的人,他用他的文字处处提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可分割性。所以我认为这本书也非常适合家长读,让第56 号教室的根基延伸进你的家中。

“第56 号教室”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码,应该得到传播。

我们经常说“学习雷锋好榜样”,这位大鼻子“雷老师”也实在是个好榜样,值得教师和家长向他学习。他用这样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力量;也许,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奇迹。

愿明天更美好!

3

// 教室里的火 //

作者自序

写这本书时我有种奇怪的感觉。我痛苦地认识到自己不是个超人。数以万计的老师都在努力另辟蹊径,我亦如此。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的。

在过去的近1/4 世纪里,我几乎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一间教室里。这间教室又小又破。因为有一点点天赋,还有一点幸运,我的工作受到了一些认可,每天我都生活在大家关注的目光里。

我并未断言自己无所不知,有时会感觉自己似乎没有教出这么多成功的学生。我在这里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认为有用的方法,其中有一些是简单的常识,而其他一些则有点疯狂,但是疯狂中也蕴涵着方法。

我们的文化是一场灾难,我希望曾经有所感悟的家长和老师都能赞同这一点。在一个认为运动员和明星比科研人员和消防员更重要的世界里,培养友善而又聪颖的人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了。

但是我们却在第56 号教室里营造了一片不同的天地。在这里,品格得到培养,努力付出受人尊敬,谦逊得以发扬,而且大家无条件地互相支持。 也许当家长和老师们看到这些,并认为我和我的学生没有什么特别的时候,他们会收获一些方法并恢复信心。

看到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和家长向慢慢侵蚀他们卓越潜能的势力屈服时,我深感悲哀。魔鬼无处不在。对于那些麻木不仁且毫无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政客,过度在意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毫无还手之力。同时,对孩子们的期待又常常是低得令人可笑。种族主义、贫穷和无知经常在学校里占统治地位,再加上毫不领情的学生和教师队伍里素质低的人,即使是最坚强的灵魂也可能被碾碎。每一次失败通常都意味着孩子的真正潜力得不到开发。

我有幸在课堂上遇到一次“荒谬”的机会,它真正照亮了我走出黑暗的路。多年前,因为疲倦和挫败感,我花了几周时间苦苦思索,并做了一件我平时极少做的事——我质问自己教学还值不值得。前面提到的那些魔鬼联手把我击倒了,数到10 秒时我几乎还没有站起来。

但是,当我对自己感到愧疚时,出于某种原因,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留心教室里的一个孩子。我非常喜欢她。在那些最后才被团队青睐的孩子里,她总是其中之一。她是个安静的女孩,看上去好像已经接受了自己永远也不会出人头地。我下定决心让她相信,她这样想是错误的。

当时我在上化学课,学生们因为使用酒精灯变得很兴奋。但是那个女孩找不到灯芯点燃酒精灯。班里其他人想继续做实验,但我让大家等一下。我不想把她落在后面,即使她让我和其他人继续做实验,不要担心她。

一般情况下我不干涉科学项目,因为失败可以是整个学习的一部分。但这只是一个设备故障的问题,和那天上午我们探索的化学原理无关。看来我需要介入一下。女孩的眼里噙着泪,我也为自己想要放弃深感羞愧。突然间,化解她的忧伤成了惟一重要的事情。

运动员常常谈到,在“进场”时,他们忘记了观众,忘记了压力,眼里只有球。同样,在其他领域也会发生这样的事。那一刻,对我来说惟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个女孩应该有一次成功的实验,在她回家时脸上会带着微笑。我弯下腰来,靠近她的酒精灯灯芯。不知是什么原因,灯芯没有它原本应该的那样长——几乎都看不到了。我尽可能地靠近灯芯,试图用一根长长的火柴杆触到它。我距离火柴太近了,甚至都能感受到在试着点燃酒精灯时产生的火焰。我下决心一定要把灯点着。它真的点着了!灯芯着了,我胜利地抬起头,想看看女孩脸上我期待的笑容。

出乎我意料的是,她看了我一眼,突然害怕地尖叫起来。其他孩子也跟着大叫。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都指着我,后来我才意识到,在点灯时,火焰烧到了我的头发。现在头发正在冒烟,孩子们都吓坏了。他们好几个人朝我奔过来,抡起胳膊使劲地打我的头。这真是梦想成真——他们终于打了自己老师的头,嘴里还说他们在试图帮助他。

几分钟后,一切处理妥当,实验继续进行。我感觉(并且看上去)自己像个白痴,可是我觉着当老师棒极了。这可是数周以来的第一次。对于所有一线老师面对的不愉快的事,我不能够置之不理。我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去帮助别人。虽然我做得不是特别的好,但是我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我对自己说,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从那一刻起,我下定决心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

教育界有太多的江湖骗子,他们教上两三年书,然后就想出一些聪明的口号,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巡回讲座。在这个快餐型社会,对复杂问题用简单办法解决,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读这本书的人能够认识到,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雷夫· 艾斯奎斯

4

// 孩子面前被常常被“害怕”控制着 //

某天,有些家长要求我们惩处任教于本校的一名教师,部分家长甚至要求开除他。一位相识多年的母亲把我从教室里找了出去。我听了他们的申诉并试图安抚,也尽力捍卫惹毛他们的老师,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三年级学生艾力克斯的书包很乱,实际上,比“乱”还可怕——十足像个塞满纸张、资料夹,以及糖果的核爆灾区。艾力克斯的老师原本可以把握这次机会对他进行教育,但他却对着艾力克斯大吼大叫,还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在桌上给同学看。接着,他叫学生去他车上拿照相机,把桌上的一片狼藉拍下来,还对艾力克斯说,他会在家长返校夜向所有来宾展示这张照片,让大家知道他有多邋遢。最后,这位老师还做了一件事情:他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如果有垃圾要丢,不要丢到垃圾桶,直接丢到艾力克斯桌上就好了。

现在,艾力克斯的父母就在我的办公室,激动地要我通报校领导。

我费尽口舌才让他们冷静下来,拜托他们把这个情况交给校长处理。尽管听起来,艾力克斯的老师显然残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但我们还是应该给他一个说明的机会。

过了几天,在与校长多次谈话之后,那名年轻的老师涕泪纵横地出现在办公室,一副悔恨无比、垂头丧气的样子。他向我走来,怒气冲冲地自我辩解,“但是我觉得这么做没错,达到效果了啊……艾力克斯的书包现在干净多了。”

此时我明白了:这件事最大的灾难,是老师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他原本可以协助艾力克斯学习整齐的价值,让他变成一个更好的学生,但是他把事情搞砸了,现在反倒成为艾力克斯和全班同学眼中的怪物。这种伤害要好几个月才能弥补,这位老师却不明白自己造成了什么伤害。

这个案例凸显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很多教师为了维持教室秩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近年来,大人对待孩子的做法,多半出自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态。看看现今教师面临的许多棘手情境,再想想,这种做法似乎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我们就诚实一点吧! 这么做可能有效果,但绝对不是好的教学。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了解这些,因为我是过来人,我也曾一脚踏进相同的陷阱。真相很简单: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

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约翰? 列侬在《劳动阶级英雄》(WorkingClass Hero )一曲中道尽了真相。他唱道:“饱受折磨和惊吓……悠悠二十余载。”(tortured and scared...for twenty odd years .)

除了老师和学生,所有教育界人士也活在这个阴影之下。这个是教室管理的问题。

如果一个班级闹哄哄的,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也没有所谓成绩可言,孩子们的读、写、算数都不会进步。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无法提升,品格无从建立,也无法培养良好公民应具备的道德观。

通往成功教室的大道不只一条——从梭罗到墨索里尼的哲学,各种方式都派得上用场。为了在允许墙上满是涂鸦、厕所满地是尿的校园中,对付孩子们令人发狂的行为,25 年来我可说是什么方法都试过了。

访客在参观第56 号教室之后,从未因孩子们的学术能力、我的授课风格,或是墙面装饰的巧思而感到惊喜。他们在离去时赞叹连连是另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班风”。我们班的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但它少了某个东西。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

早年的时候,我也曾计划在开学第一天给孩子来点下马威,让他们清楚我才是老大。有些同事也采取相同的做法,我们曾共享使孩子们守规矩的“成功”果实。看到其他班级吵闹失控,我们愚蠢地恭贺彼此的教室有多安静、孩子们多守秩序、每日课程进行得多么顺利。

直到某一天,我看了一部很棒的电影。片中,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说了一个他儿子和波士顿红袜队的故事。这位教师继承了一颗无价的签名球,上面有传奇的1967 年红袜队全体队员签名。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理所当然地,他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Carl Yastzremski ,Jim Lonborg ,以及1967 年红袜队的其他成员对他儿子来说毫无意义。于是,他没有花时间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可以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表示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他把所有的字都涂掉了。

理所当然,老爸气得想痛打儿子。但他心念一转,便明白儿子根本没做错事。自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我必须痛苦地承认这个事实,班上很多孩子之所以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当然啦,也有不少孩子喜欢他们的班级,而且学到了各种美好事物。但我要的更多。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提高阅读和数学分数,我们催促孩子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难道不也应该帮他们变成更好的人吗? 实际上,在那之后的这么多年来,我发现只要改善班风,各种寻常的挑战就能迎刃而解。打造 无恐惧教室并非易事,可能得花上好多年的时间,但这么做是值得的。

为了在不诉诸恐惧手段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循规蹈矩,并使全班维持优异的学习表现,我做了下列四件事。

1、以信任取代恐惧

开学第一天,在开始上课前的两分钟,我就和孩子们讨论这个议题。多数教室以害怕为基础,我们的教室却以信任为基础。孩子们听到我的话,也欣然接受了。然而口说无凭,我必须让孩子们了解我所说的并非单纯的言教,而是言出必行的身教。

我在开学的第一天和学生们分享了这个例子。多数人都有玩信任练习的经验:有人向后倒,由一名同学接住。这种接人游戏就算连续玩过100 遍,只要有一次朋友开玩笑故意不接住你,你们之间的信任就永远破裂了。不管他怎么道歉,承诺再也不让你摔倒,你就是无法不带一丝怀疑地向后倒了。我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学到了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

没写家庭作业吗? 只要告诉我,我会接受你搞砸的事实。你打破东西了? 这种事是难免的,我们可以好好处理。然而,要是你破坏了我对你的信任,规则也将随之改变。我们之间大致上会维持一定的关系,但这个关系绝对不会和从前一样。当然,孩子们如果不小心破坏信任,也应该有赢回信任的机会,但这要花很长的时间。拥有我的信任让孩子们感到自豪,他们不想失去这份信任。他们几乎不会有这种想法,我也日日反求诸己,维持向他们要求这份信任的资格。

我有问必答。你提出的问题以前有没有人问过不重要,我是否觉得疲累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就算他们听不懂,我也不以为意。在一次访问中,一位学生艾伦告诉记者:“我去年问老师一个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 你根本没在听! ’可是我有听呀! 就是听不懂嘛! 雷夫老师会讲解500 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

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2、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大人常对孩子们说:“表现好的话,有赏。”这种做法大有问题,我会在下一章加以讨论,但更大的问题是:大人言而无信。

我就认识一位广受敬重的老师,她曾在开学第一天告诉全班学生,会在一年结束时带他们出去旅行。但她几乎每天都以取消参加旅行的资格来威胁行为失当的学生,许多学生甚至为了确保参加资格而做了额外的付出。一年结束前的最后一个礼拜,这位老师竟然宣布,由于她将搬离此地,旅行必须取消。我真希望她能在学校多留一阵,听听学生们对她的不满。这种背叛不只把她在一整年里为孩子们做过的所有好事都毁了,更让孩子们对校方和成人大失所望。我们不能怪孩子们这么想。大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孩子们对他的信任破灭。

父母和老师要勇于负责。如果我告诉孩子们在周五会有一项特别的美术活动,就该说到做到,即使必须在凌晨4 点钟跑到24 小时营业的大卖场购买额外的木料和画笔,也在所不惜! 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这是老生常谈,但无可讳言地,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额外的好处是:一旦建立信任,如果发生所承诺的活动有必须推迟的特殊情况,孩子们反而特别能谅解。

3、 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老师必须维持教室里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 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称,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

这些年来,我从孩子们那儿听到最不公平、最不合逻辑的处罚通常是这样的:因为某个孩子在教室里捣蛋,所以老师就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处罚,但私底下却恨死了。大家心想:肯尼抢了银行,为什么蹲监狱的是我? 再举另一个经典的例子:约翰没写数学作业,给他的惩罚是下午不准上美术课,或是下课时间不准离开座位。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关联?

在第56 号教室,我尽可能让课堂内生动、有趣,这么一来,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如果有个孩子在做实验时出现不当行为,我会告诉他:“杰森,因为你使用实验器材的方式不恰当,请你站到旁边去。你可以看大家做实验,但不准参加。你明天还有做实验的机会。”如果某个孩子打棒球的时候很没运动精神,我会罚他坐冷板凳。这样的惩罚是合乎逻辑的,当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打球时,我一定会让他重返球场。

几年前,霍伯特小小莎士比亚们——一群来自不同班级、每天放学后和我一起练习的年轻悲剧演员们——获邀参加洛杉矶某知名表演场地演出。为了这场演出,孩子们要向学校请两个小时假。除了某位老师之外,所有老师都因为孩子们得到这样的机会而兴奋不已。惟一的反对者是那位从不让学生参加管弦乐队或合唱团的老师。这种人你一定遇到过:他认为他带的学生只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当时,学生得到最后的胜利——家长的要求不得以成行——但返校后却要每天罚写一百遍“我以后会为自己做出更负责任的选择”,并且连续写一个星期。不到一个星期,那名老师不合逻辑的行为已经让孩子们厌恶到一整年都听不进他说的话了(即使有些话是值得听的),因为他不公平。

师生间的互动结束,任务却尚未达成。

4、你就是榜样

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如果你要孩子们信任你,就必须持续努力,付出关怀。有些学生会挖苦、嘲笑以前教过他们的某个老师,用最不信任的话来讨论他。某个老师上课老是迟到,根本没发觉已经失去人心了。经常性的迟到等于表示对他而言孩子们一点也不重要,那孩子们又为什么要听他讲课? 他上课的时候,孩子们面带微笑地点着头,心里却想着:“去你的!”

某个老师很爱打电话,就连带孩子们外出时也依然故我,大咧咧地在队伍的最前面对着手机讲个没完。家中发生急事或有特殊状况时,打电话当然是无可厚非,但这位女士是跟男友聊天。她甚至会在孩子们做自然作业时“偷偷”上网购物,以为大家不知道她在做些什么。她大错特错了。

一天下来,老师有数千个可以树立榜样的机会,其中有些机会是特别难得的。年轻的时候,我和那位不当处置学生书包的年轻老师一样,也会发怒、沮丧,只不过行为没那么极端罢了。我错了。当时的我不懂“ 对小事发火,重要议题就得不到处理” 的道理。身为榜样的我们,应该向学生传达好的构想,而不是当个专制的暴君。 年轻时的我曾经扮演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 者,现在我明白,以那样的角色教导孩子到头来只是白忙一场。

不过,这份工作的可贵之处也就在此:你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可以有所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好机缘,让你引领孩子们展翅翱翔,达成的成就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我最近就幸逢这样的机缘。

丽莎是我班上的学生。她很可爱,但是每一科都跟不上进度。她不是聪明过人的那一类人,而她的父亲看到我在她的作业上写着她可以做得更好时,就火冒三丈。

某日,我在教室里收取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以“印第安疯马酋长”为题的简单填字游戏。当天是交作业的截止日期,但丽莎找不到她的作业。当时才刚开学,丽莎迫切想有好表现。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翻着书桌里的几个资料夹。她知道我就站在她身后,所以拼命在找那一份不见了的作业。

雷夫:丽莎?

丽莎:雷夫,等我一会儿。我带了作业我做过了。真的啊!

雷夫(轻声地):丽莎?

丽莎:真的,雷夫。我真的做过家庭作业(还在拼命找)。

雷夫(已经在哼唱了):丽——莎?

丽莎(从徒劳无功的翻找中停了下来,抬头往上看):什么事?

雷夫:我相信你。

丽莎(不发一语,眼神中带着疑惑):……

雷夫:我相信你呀!

丽莎:真的?

雷夫(轻声地,带着微笑):当然啰,丽莎。我相信你已经把作业做好了。可是你知道吗?

丽莎:什么?

雷夫:眼前有个大问题哦——

丽莎(怯生生地,停顿许久):我乱放东西。

雷夫:没错,你得更有条理一点。现在,何不挑两个你信得过的好朋友?

丽莎:露西和乔依丝?

雷夫:很好。今天吃过午餐以后,请她们帮你整理资料夹,好吗?

丽莎(松了一口气):好……

遇到这种机会,老师一定要好好把握。当然,你会感到沮丧,但也可以让原本会往坏处发展的事情朝好处发展。就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我从可能依规定惩罚丽莎的恶人,变成受她信赖的师长和朋友。 而班上的学生在观察我的每个举动之后,也会把我当作一个讲道理的人看待。这种机会就是建立信任的大好时机。

结局是,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丽莎再也不曾忘记带作业了。

这条路的确比较难走。要不,你也可以用来福枪指着学生,他们会照你的话做。可是,你想要的就只是这样吗? 我在过去几年领悟了很多。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这不容易,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赢得你的信任。有些孩子会背叛你对他们的信任。然而,如果我们要求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用行动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优异表现的可能。请尽一切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做个公平的人,做个讲道理的人。身为教师的你将有所成长,而在你所打造的环境里,孩子们也将茁壮成长,展现出让你和他们自己都惊奇的好表现。

5

// 信任 //

雷夫·艾斯奎斯,25年来一直在 美国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高达9成的 学生家庭贫困且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学生的成绩,高居美国标准化测试的前5% 。孩子们每天自愿提前两小时到校。放学了还有人继续留在教室学习。在第56号教室里,孩子们收获了受用一生的技巧 、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而我的学生一说放假立刻收拾书包,风一样的走掉。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他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 害怕。如果一个班级闹哄哄的,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而且老师肯定也会非常头疼。是的,现实中就是这样!所以我想让孩子们听我的话。在自习课保持安静、上课时积极发言、课下又万分活跃。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最好的就是让孩子知道,在班上,我是老大!所有的孩子都要听我的,不听话的就要受到惩罚。看了这才知道,班上有些孩子之所以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现在我明白,以那样的角色教导孩子,到头来也是白忙一场。

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讲究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建立信任的方法,在第6页有介绍 。这一部分这句话我认为很有警示作用:“ 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所以要学着消灭 恐惧,建立信任,做个公平、讲理的人。

6

// 六阶段 //

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雷夫老师用六阶段来教学生,也教自己的孩子。这六个阶段描绘出美丽的路线图,而学生们总能报以热烈回应。

第1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如果我外出时对孩子们说要好好听话,否则我要他们好看。这样孩子们会听话,但他们是因为害怕,而不是因为认为配合老师完成任务是应该做的事。

第2阶段,我想要奖赏。让小孩子守规矩,确实是全世界最难的事情之一。用工作赚取报酬,无可厚非,但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就很危险。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但我现在非常疑惑,我儿子不愿刷牙,我告诉他每天把牙齿刷干净,周末就能得到他想要的蛋糕。他做了我就兑现承诺,但这么做是不是有问题?

第3阶段,我想取悦某人。孩子们慢慢长大,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有时是老师,有时是家长,但雷夫告诉我们,我们要活出自己。我们要为自己所负责,而不是为某个人。

第4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班规:让孩子们一起参与设计,他们会比较愿意遵守。规则非常重要,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生活中我们最敬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因此我们在制定规则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眼光放长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

第5阶段,我能体贴别人。能够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试想着,一个由第5阶段思考者所构成的世界,我们绝对听不到有人很白痴的在公车上对着手机胡扯个没完,开车或买电影票时不会有人突然超车或者是插队,也不会有邻居在凌晨2:00吵闹不休,扰人清梦,那样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啊 。雷夫老师把这样的想法传达给学生,并进行了恰如其分的阐述,孩子们变得非常的善解人意,非常的愿意帮助别人。他们甚至能够在不同的场合自行调节说话的音量。

在56号教室里明确规定不准取笑他人,如果有学生回答不出或答错问题,孩子们不但不会取笑,还会知道他需要帮助,课后会及时帮他解决问题。我想这是体贴别人最美的画面。

第6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雷夫老师用好几个方法,他尝试着帮孩子们从别人身上找出行为准则,在许多卓越的书籍和电影中都找得到达成第6阶段思维的人。 例如通过阅读《独自和解》和《推销员之死》,他试图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看到不同的观点。

“ 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我们有句话流传已久“严师出高徒”,我想就是因为期望高所以才严格要求,也才能出“高徒”吧。

7

// 阅读 //

随着新教育的开展,书香校园的建设,我对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要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首先要培养的是他们对阅读的热爱,然后才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我要作为他们身边阅读的榜样。因为在一间教室里,阅读能力最强的人的老师,如果我不读书,期望着孩子们成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怎么可能?

对于是否喜欢阅读的一个考量,56号教室 孩子们设计的书单,真的非常的贴合实际:

1、 你是否曾因老师教的很无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书而在上课时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书?

2、 你是否曾因边吃饭边看书而被骂?

3、 你是否曾在睡觉时间偷偷躲在棉被下看书?

如果三个问题都回答是的孩子,注定一辈子爱看书。

但阅读的路上也有很多绊脚石。用书中的话说:“ 强大的平庸势力串联起来,让有能力的孩子无法通过学习爱上阅读,这些势力包括电视、电玩、劣质的教学、贫穷破裂的家庭、以及普遍缺乏成人指导。在成人指导方面,家长能给予帮助当然是最好的,但就我们学校的现状,更多的还是依靠老师。

首先教师要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当老师随时随地在读书时他们自会看在眼里。其次可以组织班里的孩子共读一本书。成长营和星星点灯所有共读的书都可以在班上和孩子们一起读,《小鹿斑比》《时代广场的蟋蟀》《绿野仙踪》《柳林风声》等。我们上好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有了交流之后,读的兴趣自然就更高更足了。第三可以针对孩子的爱好,推荐他们喜欢的书目。还有就是文影结合,让孩子先看文学作品,然后再看改编的电影,看完之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原著和改编的异同之处。

需要注意的是,阅读评估可以从标准化的测验分数开始,但我们最终必须用孩子们在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流下多少泪水,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在阅读上打开的另外一扇评定好书的窗。

8

// 数学 //

第5 章加加看,是研究数学的。在开始雷夫老师写道,数字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学生们不是爱他,就是恨他,表示中立的非常少。雷夫老师也阐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的孩子,都在为考试做着准备,他们的测验成绩很好,他们知道每道题的正确答案,但却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不应该是我们教数学的终极目标,我们应该要孩子了解数字的威力,明白数学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趣味无穷。雷夫老师介绍了三项活动:

第1项活动是buzz,像我 们以前玩过的3的倍数的游戏 。比如说,从1~100 数数,遇到3的倍数,或末尾带三的数字,不说话拍桌子,这样的游戏,以前聚会 时经常玩,但在班里还没有尝试过,今后要尝试一下,看看效果。

第2 项心算和数字砖,基本上是同时用到的。老师负责出题,孩子只需要把正确答案的数字砖拿起来就好,避免了答错带来的尴尬和恐惧。老师看下学生的答案,就知道谁已经会了,谁需要帮助。看到这些例子非常贴近生活,真是汗颜,在提出问题上需要多花时间。

第3 项数字砖同时用的题目,我们现在也有。只不过是,我们书上的题目是只有一个,而雷夫老师的例题是给了4个题目同时做,这样的话难度就会增加 。玛西的工具强调数学的乐趣和学无止境的道理。优秀的学生都明白,数学方面的优异表现来自于学习的过程,而非上完每一章时要进行的考试。

9

// 分数 //

虽然雷夫老师认为,目前的教育体系很荒唐,但是,他还是给出了一些学习技巧。父母和老师必须牢记在心: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世界上总是有更会阅读、数学更强,或棒球打得更好的人。我们的目标是开发每一位学生的特质,尽可能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个体。身兼教师和母亲角色的我,也一直在学习和改进当中,我会用自己过去的行为作为标准来衡量我的成功或失败,但从来不拿自己和另一个老师或其他父母相比。

首先要有一个严肃的态度。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必须好好做。其次要注意高效学习,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第三,要明白行动和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若学生在某次测验中表现不佳,只代表他还不了解这个技巧。不要因为某次测验的分数生他们的气,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孩子们安全渡过分数的陷阱。不要去拿一个孩子的分数和另外一个孩子比,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我们现有的体制中,如果学生考得好,那么,我们做阅读、感恩、团队合作、户外等活动都可以成为好成绩的加分项。如果学生的分数一塌糊涂,那么我们做的这些也许就会变成“不务正业”。教书育人,教书是行动,育人为根本 。但遇上好领导还好,运气不佳的话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但雷夫老师告诉我,这样能行!因为他的学生测验可是全美前5%啊,许多好老师都会协助学生了解” 很会考试“ 的重要性。例如选择题的答案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在正确答案以外的其他选项很少是随便填写的,详见76 和77页说明。另外在订正答案时,回答的人必须解释选c的理由,并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不选其他的。这么一来,孩子们被迫要检查考虑分析该考题的所有选项 ,进而增加了得分的筹码。(在这之前,我不知道可以像这样和孩子分析选择题)

10

// 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导孩子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能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之一,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他们都将成功应对。“这就说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至关重要。

无论是什么问题,解决方法都是一样的:理解题目—— 选择合适的策略—— 解题分析。分析什么?我的答案合理吗?这跟我们上数学课引导学生做题的步骤是一样的。把它归纳为第1步读题,第2步计算 ,第3步验证。

当学生们常会在鼓起勇气向老师求助,希望老师帮助解决某个问题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再看一遍” ,这个命令会让学生饱受惊吓,不敢回答老师。其实他们在心里说:“喂, 这位女士!我已经看了12遍了,就是看不懂才问你呀,我需要帮忙啊。” 看完这个,想起之前对班上的一个孩子是多么的粗暴。要做到:不训斥、不发火、提供帮助。哪怕题目的解释需要4遍5遍6遍……

11

// 行万里路 //

在第56号教室,雷 夫会带着孩子们行万里路。 学年结束时,第56号教室的每个学生都能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标示出最少150个国家,谈到美国的历史也能滔滔不绝。从1820年的密苏里协议到1863年的葛底斯堡战役,再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他们都能按照时间先后娓娓道来。他们也能区分老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和小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而现今多数学生连一个罗斯福总统都没听说过!原因是对现状的一个思索:为什么很多考入大学的孩子,却不能顺利毕业?是因为很多孩子根本就不懂得怎么生活。第一次独立生活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不知如何处理金钱,人际关系、寂寞,难相处的人,以及失落感而败下阵来。雷夫就利用四处旅游的机会,教会孩子们未来独立生活时所需要的技能。

旅行前,设定清晰的目标,做好行前准备。他说到行前准备是关键。买一本旅游指南,尽可能多的了解目的地的信息,选择人较少的时段,查询天气状况,有意思的展览,教会孩子们学会怎样乘坐火车、飞机以及使用饭店房间。

关于经济体系的建立也是比较感兴趣的一项内容,让学生有赚钱、存钱的意识并付诸行动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现在还有些不明白。想要学以致用还需要反复读结合实际来做。

12

// 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 //

测验发展至今,变得有多疯狂? 许多来自外校的老师在参观第56 号教室之后,仍与我保持礼节性的联络。今年就有一群曾于本教室受训的老师寄圣诞卡给我,天呀! 里面还附了测验成绩单,我真不敢相信。

我总是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不会有人问他们第56 号教室所重视的议题:“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漠视这些人生重要课题? 或许是因为稍稍提高分数很容易,教导诚信和道德的难度却很高。然而,我们如果想培育非凡的学生,就必须正视这些议题。

我和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亚们在旅行途中的每个小时,都会因为他人的称赞而暂停脚步。有些人认得我们,有些人不认得,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从不问我们测验分数和在校平均成绩。他们之所以拦下我们,是因为孩子们极为得体的举止。人们注意到他们的礼仪、倾听技巧,以及出于对他人的尊重而压低说话音量的行为,这些都是同龄孩子普遍欠缺的。会考试固然好,但更值得称赞的是价值观——我的学生知道许多比SAT 成绩更重要的事情。

几年前,有人把他在俄勒冈州莎翁戏剧节目睹的事情写下来,向《洛杉矶时报》投稿,并获得刊载。信中叙述有辆垃圾车翻了,垃圾满街都是。一群少年越过马路去捡拾垃圾,还帮司机让垃圾车恢复原状,他们仁慈又乐于助人的行为让作者大为感动。今天,这一群孩子已经进入加州大学、西北大学,以及圣母大学就读。他们之所以能进大学,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时很用功,做了比一般学生更大的牺牲,而且考试考得很好;其中一位甚至在SAT 测验中得到满分。 但我更为他们在俄勒冈州帮陌生人捡拾垃圾的行为感到骄傲。在一个课堂中强调“测验分数就代表自己”的年代,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去让孩子们知道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经典句子

1、教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Ⅶ

2、要达到真正地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自序——Ⅻ

3、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P4

4、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P6

5、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修补救。——P6

6、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P7

7、随时为孩子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论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身教确实重于言教。——P8

8、教师可以严格,但不 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P8

9、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P8

10、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P9

11、你可以通过经验、耐心,以及从失败中学到的教训打造一间以信任为基础的教室。孩子们知道你公平待人,可以依靠。孩子们知道只要身边有你,就很安全,而且还能学到事情。以信任为基础、毫无恐惧的教室,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P14

12、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P14

13、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P16

14、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就很危险了。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P17

15、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多少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真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P20

16、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P21

17、仁慈是有感染力的。——P21

18、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P25

19、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P31

20、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学,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P32

21、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P32

22、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P34

23、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队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P35

24、孩子们需要大人经常陪他们一起读书、讨论。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P39

25、乐于阅读的孩子们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P40

26、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P42

27、本班班训中的一条,就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P72

28、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P98

29、我们喜欢好品质的东西,而孩子们必须努力工作、有所牺牲才能挣得好东西,因此他们更懂得爱惜。——P131

30、最好的东西留给懂得等待的人——P132

31、使孩子成为模范人物的最佳办法,就是让他们参与帮助他人的各项活动。——P194

32、这象征着第56号教室永不止息的循环:“工作、娱乐、追求卓越”。——P214

33、话虽如此,信任的基础并非中期目标,也不是最终结果,它只是一个好的开始。这种事我们看太多了:跟着一位好老师的学生表现突出,但某日,老师因病或开会不能来上课,改由其他老师代课,原本运作良好的教室,竟然变成闹哄哄的宠物之家。可悲的是,我还遇到过以此为荣的老师,认为这凸显了他们的教学才华——别人控制不了的孩子,到他们手上全都乖乖听话。最近我听到一位老师这么吹嘘:“我的学生只跟我看电影。他们说,要是我不在,电影就没意思了。”他忘了一件事: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

34、我在过去这些年来尝试过各种方式,希望营造出好的班风,引导学生为“对的理由”循规蹈矩。这个目标本身就是个苛求。要在一个孩子们把厕所地板尿得到处都是尿、在课桌上乱写,甚至根本不想上学的环境里找到培育品德的共同语言,确实很困难。

35、我在教学方面得到的胜利,绝大部分都是长年累月披荆斩棘、痛苦劳动的结果。脑袋像电灯泡一样,突然一道灵光乍现,让我当下就知道该怎么去做的情况,可说是少之又少,而这样的灵光竟然就在某个美好的夜晚从我的脑袋里一闪而过。

关注无书,回复精进即可获得「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mobi 电子书,回复哈佛即可获得「《哈佛书架-100位哈佛大学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回复如何高效学习即可获得《如何高效学习》PDF 电子书。

-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