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楠:评解放军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88式自行榴弹炮 宋楠:评解放军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宋楠:评解放军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2023-08-19 18: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时我军装备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75mm无后坐力炮、85mm加农炮和56式火箭筒等,都无法有效地击穿苏军装备的T-62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无疑,一旦苏军装甲洪流在珍宝岛战役以及随后遂行对我“三北”地区,采用不计政治后果的大规模装甲突袭,我军装备所有装甲技术兵器和反装甲火器,无法对苏联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遂行有效的反击。这一状况,使得中央军委下决心研发新型主战坦克、多种口径反弹克火炮和反坦克导弹技术。

1967年立项的低膛压120mm反坦克炮计划(仅仅是反弹克火炮,并为包括载具的研发和集成),在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战役后,被认为反装甲能力不足,开始在原计划上进行效能综合提升的再研发。

从1972年至1978年,120mm反坦克炮在火炮身管、高膛压、反坦克弹药的研发有了极大的突破。原计划将120mm口径反坦克炮匹配至122项目的“三液”坦克。但是,“大跃进”式的研发,技术起点高,整体可靠性却不能满足实战环境下的解放军需求。

122计划的“三液“”样车使用了液力传动系统、液压操控系统和可调式液气悬架等先进的技术。该车要求装515千瓦发动机、120mm滑膛炮(反坦克炮)、微光夜视夜瞄装置、复合装甲、三防装置等新型部件。但由于“三液”技术未过关,该车只进行了短期的表演就中止了研制。

122系列“三液”坦克样车提前下马,使得120mm反坦克炮处于“有炮无车”状态。即便120mm反坦克炮完成了技术标定与最终定型,也可能被整体项目裁撤。随即研发项目组,将120mm自行反坦克炮,成功的“集成”至另一款321型通用履带式载具(为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载具)。

最终,拥有近1800m/s初速的高膛压120mm反坦克炮于1990年完成了定型,开始批量生产并成为我人民解放军制式装甲技术兵器。

2、技术标定:

兵器部最终确定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采用321型载具,加装同时期较为先进的“双向稳定”观瞄系统,引入“火力第一”、“机动第二”、“防护第三”技战术策略,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我军装甲部队与主战坦克协同作战。

上图为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结构简图。

动力前置、主动轮前置、驾驶舱位于车体左前侧,占据载具长度一半的战斗舱后置,并顶置炮塔。

上图为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正面技术细节特写。

蓝色箭头:即可作为附加装甲,又可放下作为驻犁的车身稳定系统

红色箭头:侧减速器和主动轮传动组件检修舱盖

白色箭头:首上装甲

白色箭头:前置动力总成散热器(检修舱盖)

位于两侧翼子板前端设定了两组前照灯。

红色箭头:相同尺寸的防空灯和照明灯(园区管理方将玻璃材质灯罩喷涂绿色),另一端灯具则由红外大灯与照明灯构成

黄色箭头:翼子板加强筋

上图为89式自行反坦克炮(炮塔呈战斗状态)前首上装甲板即附件特写。

黄色箭头:由后向前开启(翻到)的主动轮传动机构检查舱盖(具备与首上装甲相同防护能力)

红色箭头:纵向布置的2组动力舱检修舱盖(其中1组呈开启状态)

白色箭头:动力总成散热组件(可向上开启便于检修)

上图为2000年代中期,某平媒放出的现役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常规养护特写。需要注意的是,前部散热舱盖完全开启,下部的散热器也呈开启状。为了给散热舱盖“腾出”开启空间,炮塔向右(副驾驶员一侧)转向2点钟位置。

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匹配的是12150L型柴油机(可输出383kW)。这款解放军装甲部队“明星”发动机,因动力前置省去了主传动轴和纵置减速器。为了容纳到紧凑的动力舱内,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合装厂,对12150L型柴油机进气组件和冷却水道进行了较大改动。

这款321型通用履带载具,已经在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服役5年时间。无论可靠性,还是高海拔、寒带地区可靠性,都获得一线作战部队的认可。

上图为89式自行反坦克炮前首下装甲及驻犁特写。

红色箭头:前部主动轮侧减速器外壳体

黄色箭头:前部驻犁液压支撑杆(4组)

具备一定防护能力的钢制驻犁的截面(黄色箭头),有利于放下后快速固定于战位。

上图为89式自行反坦克炮前首上装甲(红色箭头),侧装甲截面(黄色箭头)细节特写。包括装甲板材质、防护效能等详细数据,不能在文中以数字体现,尽请见谅。

笔者研判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载具首上装甲厚度或为50-60mm。

位于89式自行反坦克炮载具两侧翼子板,布置了2+3组工具箱、储物箱和副燃油箱。上图为驾驶员一侧翼子板后部的副燃油箱(对应一侧还有一组)。

黄色箭头:处于半开启状态杂物箱(可容纳部分维修工具和弹药)

89式自行反坦克炮所有工具箱、储物箱和副燃油箱,全部与车体两侧焊接固定,不能与车身分离使用。

89式自行反坦克炮载具前部为动力舱,后部为战斗舱,炮塔具备全向360度转向并射击能力。

红色箭头:钢制装甲焊机而成的炮塔

黄色箭头:321型载具,为我人民解放军第一款通用履带装备

89式自行反坦克炮载具的后部为战斗舱,并设定了横向开启的舱门。

黄色箭头:冲压而成且向外凸出的后尾门(凸出的设定便于舱门内容纳附件)

白色箭头:焊接在后侧围的后尾门(开启)缓冲胶块

红色箭头:后部牵引钩(2组)

89式自行反坦克炮后部战斗舱,便于乘员以立姿完成炮弹装填和发射动作,并拥有更多的备弹存储空间。相对同时期我人民解放军装备的继承苏式风格的59式、69式主战坦克,狭小的车内战斗空间,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以人为本”的人机工程设定,与美军(北约)装备相近。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载具行走机构,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与6对负重轮和3组托带轮构成。

红色箭头:双销主动轮

黄色箭头:双轮缘挂胶负重轮

蓝色箭头:诱导轮

白色箭头:托带轮

6对负重轮!6对负重轮啊!这一突破性的举措,彻底脱离了困扰我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长达30年的“5对负重轮”的噩梦!

上图为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挂胶履带(接地面)特写。为了便于读者判断履带尺寸,可以用诺基亚9系列个人通讯终端为参照。

黄色箭头:几乎完好无损的锰钢履带板挂胶块

红色箭头:磨损殆尽的锰钢履带刮胶块(与胶块座相同高度)

上图为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锰钢履带内(与负重轮接触)挂胶块特写。

红色箭头:磨损程度适中的内刮胶块

黄色箭头:双轮缘负重轮挂胶磨损严重的特写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原本参加1989年10月的建国40年大阅兵,为了保护天安门广场地面,而换装进口履带用橡胶缓冲块。因为国产匹配的锰钢履带橡胶缓冲块的材质,不能更好降低对柏油地面的伤害。因为1989年10月阅兵仪式取消,89是120mm自行反坦克炮仍然适配国产履带刮胶块。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第1、6对负重轮配置了独立减震器,所有负重轮采用扭杆弹簧半独立悬架。

白色箭头:隐藏在车身焊接内的减震器与支臂连接端

黄色箭头:链接减震器和第1对负重轮支臂

红色箭头:第1对负重轮限位器(被压缩至极限状态)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载具行走机构的悬架,与美式和苏式装甲兵器行走机构并不同。内置的减震器、肘节式减震器,过滤路面颠簸的效能不如外置减震套筒直接作用在扭杆弹簧(肘节臂)上显著。但这种悬架和减震设定,具备更好防护效能,不宜被击伤(隐藏在车身焊接内)。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标配4名乘员,前端设定驾驶员,车长、炮长和装填手全部在“硕大”的炮塔和载具的战斗舱中。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的炮塔为全装甲焊接而成,与之前解放军装备的59式、69式、79式以及80式主战坦克使用苏式铸造炮塔完全不同。但是出于“火力第1”、“机动第2”和“防护第3”的研发策略,89式自行反坦克炮载具和炮塔防护效能并不出众。

作为一种非进攻性武器,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直射射程2000m、有效射程3000m、初速1725m/s、穿甲厚度550mm、高低射界-5度至+18度、火炮全重30t、脱壳尾翼穿甲弹弹重7.33kg。

炮塔首上装甲板或在40mm厚,可防大口径榴弹破片攻击。

黄色箭头:加强防护的炮盾

白色箭头:可从炮塔内手动开启的观察口

红色箭头:炮塔首装甲(大倾角)

蓝色箭头:3发1组的榴弹发射器(炮塔两侧各1组),可发射烟雾弹和杀伤榴弹

上图为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炮盾上的应急观察系统特写。这套应急用观察孔便于战斗人员,在车载观瞄系统故障时使用。可从炮塔内开启并固定。

黄色箭头:为观察孔盖外置合页

89式自行反坦克炮配用的火炮为120mm口径,有效直射射程2000m,可发射以1725m/s的炮口初速发射脱壳尾翼穿甲弹(高膛压),为了降低发射时产生的较大后坐力(提高火炮在3点钟、9点钟发射时的车身稳定性),炮口设置了6组开口的“胡椒瓶”式制退器(黄色箭头)。

在1967年120mm反坦克炮立项时,膛压设定为430Mpa。至1970年代中期,120mm反坦克炮项目进入第二阶段,膛压提升了25%。综合考虑120mm反坦克炮“上车”的需求,必须要在,火炮自重、炮弹体积、穿甲性能进行平衡。

火炮膛压高势必要增加炮管厚度(自重)、炮弹装药体积变大,如果没有合适的载具,或影响其机动性和防护力,甚至直接改变了自行反坦克炮系统的技战术策略。

立足于在1970-1980年中国国土防御作战指导思想,作为防御性反坦克装甲技术兵器,批量生产、自重和机动性被严格限定。要想在“火力第1”、“机动第2”和“防护第3”的研发思想下进行参数平衡。必须限定在合理重量与体积下,提升火炮威力。

最终,第4种技术状态的120mm反坦克炮采用液压自紧技术,根据材料的屈服强度、膛压曲线进行身管的强度设计、强度校核和安全系数,等诸多因素进行合理的平衡。最后120毫米炮自紧压力为近900Mpa,自紧段长度约3000mm,自紧时内膛直径和外径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同时对药室部分的加工要求也予以确定后,经过多轮实战射击标定与审核定型。

上图为号手模型推出的去掉了炮口制退器的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模型

上图为笔者在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官拍摄的由生产厂家(447厂),赠送的量产型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实车。

黄色箭头:12.7mm高射机枪

红色箭头:取消了“胡椒瓶”炮口制退器

批量服役的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经过众多终端客户使用,向研发与生产单位反馈了大梁使用经验和不足。至1994年,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逐步取消了炮口的“胡椒瓶”制退器。因为,在发射全新的某型脱壳尾翼穿甲弹,即便炮塔以3点钟、9点钟发射,对车身稳定性也不会产生不良形象。去掉了炮口制退器,也“挽回”了部分损失的火炮威力。

上图为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炮塔侧向储物架特写。

炮塔两侧共有3组由钢制格栅构成的储物架(红色箭头),即可用于搁置背囊、机枪弹药等备品,又可起到防护RPG(火箭筒)攻击(空心穿甲单)。

黄色箭头:在载具的跑塔座圈外焊接的防护凸圆

全部6组炮塔钢制格栅,通过销钉(黄色箭头)连接固定并可快速拆卸。

位于炮塔尾部安装有自动装弹机补给口(黄色箭头)。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的炮塔几乎占据车长一半尺寸。“个儿大,空间大”,火炮发射时拥有更长的后退缓冲行程,乘员指挥、发射的技术动作更流畅(间接提升作战效能)。

上图为89式去120mm自行反坦克炮炮塔顶盖特写。

黄色箭头:车长观察器材(缺失)

红色箭头:炮长观察器材(下反式)

白色箭头:车长舱盖(可承载1挺12.7mm高射机枪)

绿色箭头:装填手舱盖

蓝色箭头:120mm反坦克炮突出车顶的防护区域

上图为包头北方兵器城展示的89式120mm反坦克炮车长舱盖特写。由于展示的89式反坦克炮为早期定型前后的车型,部分分系统设定与随后10余年量产并装备的车型并不相同(原味儿版)。

上图为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塔(车长一侧)顶部特写。

白色箭头1:炮长(尽管配置自动装弹机,还是配备了装填手)瞄准镜

白色箭头2:双向稳定观瞄系统(火控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基座(观瞄系统被拆除)

黄色箭头:装填手舱盖座圈的观察孔

上图为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官展出的量产版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炮塔正向特写。蓝色箭头、红色箭头、黑色箭头和黄色箭头所指的是完整的车长、炮长用观瞄系统。

不得不提的是,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装备了较完善的火控系统,火炮具备双向稳定系统、与自动装弹机联动,观瞄系统具备双向机械装表瞄准具、激光测距机、弹道计算机等火控系统。较为完善的火控系统,已经超过59式、69式主战坦克的观瞄水品。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炮塔顶端由5组装甲板焊接而成(黄色箭头)。

上图为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炮塔内特写 1。

白色箭头:120mm自行反坦克炮炮室

黄色箭头:装填口(与自动转单机关联或转入手动装填)

蓝色箭头:火炮手动发射机构

红色箭头:火炮后座缓冲桶

紫色箭头:炮塔转向齿圈

黑色箭头:炮塔转向驱动电机

上图为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炮塔内特写 2。

黄色箭头:园区管理方为固定火炮高低角度而加焊

上图为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炮塔内特写 3。

通过炮塔座圈向载具后部战斗舱拍摄,可见黄色箭头所指的6组炮弹支架。可见载具战斗舱铺设的用于乘员立姿作战的防滑钢板。

红色箭头:12.7mm高射机枪弹盒支架(5组500发)

上图为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炮塔后部,容纳自动装弹机内部空间状态。处于保密需求,包头北方兵器园管理方,将这套解放军装甲兵首款装备的箱式自动装弹机实体拆卸。

红色箭头:置于自动装弹机底部的待用炮弹存储区域

黄色箭头:炮塔后部用于炮弹补给的舱口

上图为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炮塔结构简图

红色箭头:可兼容24发脱壳稳定穿甲弹、高爆榴弹自动装弹机

黄色箭头:自动装弹机待用装填备弹(8发)

蓝色箭头:自动装弹机控制面板

3、打击目标:

1990-2000年代的苏俄

研发自1960年代、定型与1990年代的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经过1970年代二次修改的技术标定后,其作战打击目标为苏联红军装备的T-62、T-72系列主战坦克。

89式自行反坦克炮对付BTR-7080系列轮式步兵战车轻而易举。

T-72系列主战坦克,装备了爆炸式反应装甲和可发射炮射导弹的125mm口径坦克炮,这些技术特征,可轻易击穿我军同时期装备的59式、69式、79式和80式系列主战塔克。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装备的120mm口径反坦克炮,利用高膛压高初速和脱壳稳定穿甲单,用速度“怼死”苏修的T-72系列主战坦克。这也是我人民解放军抵御苏军“装甲洪流”最后的传统反击手段。

缺乏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主战坦克,使得人民解放军陆军在1990年代晚期之前,缺乏正面与苏军作战的底气。直到96式、99式系列主战坦克服役,我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彻底拥有了对俄军的装甲技术兵器绝对优势。

2000-2010年代的印度军队

1962年6月爆发,旨在收复被印度非法占据领土的第一次对印作战,我人民解放军作战部队迅速前出越境打击印度军队。此后至今,我解放军现役作战部队、武装警察快速反应部队以及空军和其他支持部队,均在青藏高原对印作战前沿,装备了大量履带式和轮式装甲技术兵器,以保持高压态势。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虽然防护力较96式、99式解放军新锐坦克有所差距,但在占据地理优势的青藏高原,升级后的火炮观瞄系统,对印军装备的苏式“猴版”T-72、T-90主战坦克有着较大优势。对于印军“30年磨一剑还没磨利落”的“阿琼”主战坦克的优势巨大。

89式120mm自行坦克炮适宜在海拔3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在空军支持下、与00型轻型坦克、6轮和8轮坦克突击炮联合遂行,对火力不占优的印度陆军进行跨界突袭作战。

4、辉煌荣誉: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虽然错够了1989年10月的建国40周年阅兵式,却光荣的参加了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年阅兵庆典。

5、后继有人:

曾经起到解放军装甲技术兵器承上(有效弥补59式、69式、79式和80式主战坦克性能不佳、数量不足)启下(在96式、99式最新主战坦克服役之前)作用的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自2008年开始逐步退出现役装备体系。

2010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二次腾飞,解放军装甲技术兵器从以往“重履带、轻轮式”发展策略,转变成“履带、轮式装备并重”。

由长安工业旗下嘉陵集团研发的“山猫”系列8轮轻型载具,延伸的107mm口径自行多管火箭炮、120mm口径自行反坦克迫榴炮、122mm口径自行榴弹炮(具备反装甲效能)系列车载炮

由中国兵器集团研发的122mm全自动自行车载炮。

92步战车族最新改型,100mm口径轮式突击炮。

解放军最新现役装备“,大八轮”105mm口径突击炮。

笔者有话说:

虽然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逐步退出解放军装备体系,但在其服役的XX年中,对其技战术性能的改进始终没有停止。这也为后续都款轮式车载炮的研发、服役以及和技战术拓展,提供最好的验证与实践基础。

从59式主战坦克、63式履带装甲车开始,我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走上了一条“仿制”、“改进”、“引进”、“自主”的研发道路。最终,在吸收东西方不同军事思想和装备技术特点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装甲技术装备发展之路。在汽车工业、重工业、光学、材料等综合领域全向发展,使得我军装备的履带式、轮式以及新能源为动力的装甲技术兵器,始终用对周边潜在的敌对国家具备了完全不对等的巨大优势。

文/电动GO网主编宋楠

欢迎加入宋楠的公众号“换个角度看车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