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树名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6米雪松一级树的标准 第三章 古树名木

第三章 古树名木

2024-07-10 19: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青岛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保留了一批古树名木。建国前,对古树名木未作系统调查统计。建国后,组织对崂山景区的部分古树名木采取复壮措施。1991和2001年,青岛市组织两次古树名木调查。2005年,全市有古树名木1244株。

第一节  古树名木成因

青岛地区古树名木成因特点比较明显,古树中以宗教文化活动形成和自然原生的比例大、树龄长;名木中多系青岛建置后从国外引进形成,树龄较短,为珍贵稀有树种。大体成因可分为宗教文化性、原生性和引进性3类。

宗教文化性形成 

青岛地区由宗教文化性形成的古树名木,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是随着道教的盛行和宫殿庙宇的修建、复建而发展起来的。“名山大川、僧道多占”,又与优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宫殿庙宇的选址大多选择在山清水秀、阳光充足、空气流畅和气候温暖的地理位置,为植物长存提供了有利的立地条件。在植物应用上,多选择生命力强、抗病虫害、树干挺拔、枝繁叶茂、树型极美的银杏树种。宋代道士刘若掘重修太清宫时在三官殿二进院内种植的2株雄性银杏,树龄已达1000余年。公元960年(宋初)上清宫落成时,曾种植银杏4株,尚存2株于院门内外,亦生长1000余年。市区庙宇内树龄最长的,当属位于李沧区戴家北山竹子庵外的银杏,据传是东晋年间建庵时种植,树龄已达1600余年。位于城阳区夏庄镇源头村的佛教寺庙法海寺大雄宝殿前的雄雌双株银杏,是宋朝重修时种植,雄株树龄已达1400余年,雌株早年死亡,后来补植的也有200余年生长历史。位于市北区错埠岭于姑庵院内的2株银杏,是明初重建时种植,树龄在500年以上。位于市南区太平路天后宫内的2株银杏,是明代成化3年(1467)建宫时所植,树龄都在530年以上。据2002年调查统计,青岛市有百年以上树龄的银杏共267株(城区127株,农村140株),占古树名木总量的23.26%,数量居首。青岛地区最古老的树木,是位于崂山太清宫的2株圆柏(亦称汉柏),种植于公元前140年(西汉建元元年),终南山道士张廉夫初建三官、三皇茅庵时种植,树龄已达2140余年。其中位于三皇殿殿前的一株圆柏,百年前在其主干下部自然生长出1株藤本植物凌霄生长至顶部,在第一根枝干上又生长出1株盐肤木(俗称五倍子),三树一体,形成古树奇观。

中国宗教名门之间,有通过道士、僧人云游异地交流名贵树木花卉的传统,有明显的宗教文化形成特点。生长于崂山风景名胜区内的800年以上树龄的黄杨,600年以上树龄的耐冬山茶、紫薇,400年以上树龄的木瓜、乌桕、板栗、玉兰及树龄在300~400年间的桂花、牡丹、梅花,大多生长在道观、寺庙内及其周围。位于太清宫三官殿殿前已落败的山茶,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第二次到崂山时从长门岩移植的山茶之一,每年隆冬季节红色花朵怒放,整个树冠像落上一层红色的雪。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到崂山时,触景生情,写下脍炙人口的聊斋故事《香玉》,文中花神“绛雪”就是这株山茶的化身,已于1926年枯死。遂将树龄相同,生长良好,位于三官殿殿前的另一株山茶为“代用绛雪”。建国前后,这株山茶虫害严重,树干蛀成空洞。1978~1986年,连续3次采取复壮措施,使之延长寿命,但处于弱势生长。1997年崂山风管委又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救治、复壮方案,采取各种措施继续抢救并取得一定效果。终因年老体衰,自然环境差,最终于2002年冬季丧失生机。2003年1月17日,经专家鉴定,确定已经死亡。现三官殿内,尚存一株同龄开白花的珍贵山茶品种——“重瓣白雪塔”。

“汉柏凌霄”位于崂山太清宫,因凌霄与古柏共体形成古树奇观。是青岛现存最老的古树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古树。

原生(野生)性形成 

青岛地区自然生长的原生植物,多分布于海岛、乡村田间地头。最为集中的是中国山茶(耐冬)分布在最北端的海岛长门岩山茶群。据1979年市植物园调查,岛上原生植被已不完整,多遭破坏,尚存山茶385丛,637株。植株最高者6米,一般2米~3米;地际直径最大者40厘米,一般20厘米~25厘米;冠幅最大者8.4米×6.5米,一般3米×3.5米。从测定树干年轮分析,树龄在200年以上。2000年,市林业部门调查,山茶存活数量降至495株,树龄在200年~830年间。乡村自然生长的古树多源于灌木丛,最具代表性的是酸枣树,树龄最长的属即墨市移风店镇张家村酸枣树,已生长1500余年,赵家村的2株酸枣树龄也达千年以上。平度市蓼兰镇韩丘村和张舍镇拓埠村各有1株酸枣树,树龄分别为600余年和430余年。生长于崂山华严寺、市区太平山自然生长的麻栎(柞树)、槲树,树龄已达200年左右。

引进性形成 

青岛地区引进性形成古树,始于1891年前后。现中国海洋大学老校区曾是清朝政府的兵营,营区周围种植悬铃木(美桐、英桐)、刺槐、毛白杨等百年以上树龄的有27株,其中的2株刺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德国传教士引进青岛的。青岛市区大量引进国外树种,是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以后,在太平山造林,在会前村一带(今中山公园)建植物试验场,从欧洲引进悬铃木、云杉、加拿大白杨、山楂等;从美洲引进肥皂荚、长柄栎、油榧、车轮梅;从美国引进鹅掌楸、山核桃等;从日本引进厚朴、五针松、辛夷、鹿角桧、樱花、雪松等,以及多品种花草,约170余个品种。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大量引种樱花及雪松、黑松等,成为青岛市密度最大的树种之一。同样,也有一部分因繁殖困难而成为青岛地区稀有或特有珍贵树种,例如日本云杉、日本榧、日本金松、车轮梅、马氏山楂、日本辛夷、日本厚朴、白花藤、次郎柿、富有柿、日本女贞、日本丁香、刺桂、龟甲冬青、小花竹等均属青岛特有的珍贵树种。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农林事务所在原来引植的基础上又相继引入一些新的树木花卉品种,其最成功的是引自神农架的孑遗树种—水杉。水杉是青岛市常用绿化美化树种。近代引入是青岛地区珍稀树木形成的主要原因,现存青岛市区的珍稀树种多属此阶段历史条件形成。虽以其树龄而言,多不够古树标准(一般树龄在65年~90年),但其引入价值却相当高,按照国家规定,属于名木范畴,如落羽松、西洋山楂、沼生栎、刚松、美洲榆、北美鹅掌楸、美洲肥皂荚、欧椴、复瓣紫藤等。

日本五针松位于中山公园会前村遗址园内,树龄100余年,属国家三级保护古木。

第二节  古树名木分布

2005年,青岛市古树名木1244株,其中,古树1077株、名木167株。300年及以上树龄的古树名木423株。主要树种为银杏、圆柏、酸枣、柘树、国槐、流苏、朴树、赤松、广玉兰等,银杏数量最多。

七区五市城区古树名木共647株,100个品种,分属于39科65属,其中银杏127株,数量居首,其次是国槐、龙柏、楸树、雪松等。这些古树名木多分布在崂山风景区237株、中山公园154株、海滨风景区36株。七区五市镇村有古树名木597株,分属于28科36属38种。从科属分布上,银杏、国槐树种居多;从地理分布上,胶南市、即墨市最多,分别是128株和92株。平度市城关街道办事处正涧村古树群一处,主要树种为柿树,古树株数100株。

各区市的具体分布情况是:市南区有古树名木302株,其中一级古树5株、二级古树1株、三级古树166株、名木130株。树种主要有银杏、悬铃木、黑松、雪松、日本五针松、白皮松、山茶、玉兰、龙柏、侧柏、刺槐、柿树、冬青等。主要分布在中山公园、海滨风景区和区内各街道。中山公园是青岛市唯一的综合性公园,为市区内植物最集中、品种最丰富的园林公园。因始建于20世纪初,所以古树年龄大多在百年左右,只有少部分为会前村遗留。中山公园中多见西欧和东亚的珍贵植物,如北美皂角树、日本五针松、白皮松、樱花等。青岛海滨风景区位于市南区沿海一线,园林树木以八大关、鲁迅公园、小青岛和百花园为主要分布区。

市北区有古树名木24株,其中一级古树2株、三级古树12株、名木10株。树种主要有银杏、雪松、白皮松、广玉兰等。域内最著名的是明朝初期重修于姑庵时栽植的两株500年银杏。另外,青岛大学医学院是市北区古树名木最为集中的地方,院内共有5株百年雪松和5株80年的广玉兰。

四方区有古树名木6株,其中一级古树2株、三级古树2株、名木2株,全部为银杏树。最著名的是位于海云庵及阎家山原镇水庵内的两株500年银杏,还有两株300年银杏是清康熙初年小村庄最早的宗庙建成时栽植的。

李沧区有古树名木19株,其中一级古树1株、三级古树10株、名木8株。树种主要有侧柏、龙柏、桂花、银杏、酸枣、梧桐等。辖区内的古树名木大多都与当地人文历史紧密相关,如营子村的500年酸枣树、“清凉寺”和“尼姑庵”的梧桐与银杏、青岛国棉八、九厂的古树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崂山区境域内有古树名木289株(崂山风景区230株、其他区域59株),其中一级古树75株、二级古树43株、三级古树161株、名木10株。树种主要有银杏、黄杨、山茶、麻栎、圆柏、侧柏、木瓜、桂花、流苏、玉兰、赤松、楸树、紫薇、水杉、小叶朴等。

“崂山龙头榆”(糙叶树)位于崂山太清宫逢仙桥旁,因酷似龙头,故名。相传植于唐代,树龄1100余年,属国家一级保护古树。

崂山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其成为古树名木较为集中的地方。较著名的有太清景区内的“汉柏凌霄”(树龄2000余年)、宋朝银杏、元朝耐冬;上清宫景区内的千年银杏、七百年黄杨和百年紫薇、山茶、玉兰;棋盘石景区内的“群柞盟志”(麻栎群,树龄150~250年);“华严迎客松”(华严寺百年赤松);仰口景区内的“双松抱石”(2株赤松,树龄300余年)等。

崂山高家社区白皮松位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办事处。树干有乳白色斑,闪烁斑斓,甚为醒目。树龄400余年,属国家二级保护古树。

崂山太清宫三清殿紫薇,树龄300余年,树干之基虬然如龙盘,古趣盎然,属国家二级保护古树。

白云洞玉兰位于崂山白云洞外,树龄200余年,属国家三级保护古树。

黄岛区有古树25株,其中一级古树6株、三级古树15株、名木4株。树种主要有银杏、国槐、小叶朴、柿树、化香树等。银杏和国槐大都为树龄500年以上的古树,最古老的是位于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周家夼社区的一株700年银杏。柳花泊街道办事处木厂口山里北崖的3株化香树,为青岛地区罕见树种。

城阳区有古树31株,其中一级古树4株、二级古树4株、三级古树23株。树种主要有银杏、国槐、侧柏、毛白杨等,主要分布在法海寺、惜福镇等地。最古老的为法海寺的一株1400年的古银杏树,其胸围已达4.25米,此树也是城阳区内最早的一株古树。

即墨市有古树名木109株,其中一级古树67株、二级古树19株、三级古树23株。树种主要有银杏、侧柏、圆柏、国槐、山茶、柘树、枣树、酸枣、小叶朴等,以鳌山卫、移风店、经济开发区、北安数量最多,约占全市总数的66.3%。分布在鳌山卫大管岛上的野生山茶群,共有34株,树龄皆在600年以上,在中国北方实属罕见。位于龙泉镇后蒲渠店的银杏树为即墨市最粗的一株,胸围达3.7米;位于鳌山孙家白庙的古银杏树为域内最古老的一株,树龄达620年。

胶州市有古树名木59株,其中一级古树11株、二级古树17株、三级古树30株、名木1株。树种主要为银杏、侧柏、国槐、刺槐、龙爪槐等,以侧柏和国槐为主,百年以上的国槐共有20多株。较著名的是胶东镇的两株1300年的“银杏抱桑槐”和被人们誉为“八子绕母”南杜村镇一株1100余年的银杏树。胶州市北关街道办事处李家大院幼儿园院内有百年以上的龙爪槐、国槐、紫薇、黄杨等7株,形成小型古树名木花园。

胶南市共有古树名木138株,其中一级古树42株、二级古树39株、三级古树57株。树种主要有银杏、国槐、圆柏、侧柏、小叶朴、酸枣、柘树等,并以古银杏树居多,多达78株,占总数的61%。辖区内最古老的是位于大珠山镇凤凰村南果园1株800年银杏,该树胸围已达5米,生长旺盛,每年硕果累累。另外,位于灵山岛程口子村环岛路西2株小叶朴也有800年的树龄。大珠山镇峡沟村东部1株400年圆柏见证了当地“隋代峡沟石窟”等古老文化。

“八子绕母银杏”位于胶州市杜村镇寺前村小学院内,由八株子树围绕,故名。树龄1100余年,属国家一级保护古树。

平度市内有古树名木175株,其中一级古树23株、二级古树32株、三级古树120株。树种以国槐、银杏和松柏为主,占古树总量的74%(不含古树群)。最著名的古树当属北台蟠龙松,该树清代即享“一州大景”之美称,有“南京到北京,唯有北台二盘松”之誉。最古老的树是位于博物馆院内的1株2000年的古银杏,因蘖生子株,被称为“汉唐母子树”。另外,城关街道办事处正涧村周围还有100株古柿树群,树龄也有150余年。

莱西市有古树名木67株,其中一级古树9株、二级古树19株、三级古树38株、名木1株。院上镇23株、沽河街道办事处6株、李权庄镇5株、店埠镇5株。树种主要有国槐、银杏、圆柏、侧柏等。其中,国槐34株,占总数50.7%,且大多为明代栽植。河头店埠后村一株银杏树,系明洪武年间建村时所植,距今已有610余年。

第三节  古树名木的调查与保护

1978年,青岛市对太清宫、太平宫部分古老树木进行病虫害防治和建设护栏等复壮措施加以保护;对山茶“绛雪”清除主干空洞腐烂物,补充添加剂封闭支撑主干。1986年5月,市政府拨出专款,用于古树名木保护和研究。当年,经市园林科研所两次救治,山茶“绛雪”逐步恢复正常生长。1989年,组织对太清宫景区内的龙头榆、广玉兰、山茶、紫薇、黄杨及金桂、四季桂等古树名木,实施修剪枯枝、补树干空洞、施肥、培土、建围栏等综合保护复壮。1990年1月8日,市人大常委会发布《青岛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实施古树名木依法管理。

1989年年底至1991年10月,对青岛市区和崂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进行普查。1991年年底,经普查登记、编号、拍照、挂牌建档的共398株。1992年4月,市政府通过《青岛日报》公布首批保护古树名木192株。1994年再次确认公布161株。2002年4月,对各区市城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进行第二次普查建档。同时,对1991年第一次普查建档的398株古树名木进行复查。2002年,青岛市城乡共有古树名木1148株,其中古树967株(一级254株、二级175株、三级538株),名木181株。2005年,市林业局(市城市园林局)在1991、2002年两次普查基础上,对各区市古树名木进行补充整理。补充2002年调查,位于平度市城关办事处正涧村古树群(有柿树100株,平均树龄150年,林分平均高度8.5米)。当年,青岛市有古树名木1244株。

崂山风管委对景区认真执行《青岛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按照《崂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实施纲则》,加大保护力度。1990~2004年,累计投资2100万元,对225株古树名木建立起内容完善、翔实可靠的电子档案。在立地条件差、游人密度大的区域,投入20万元增设防护设施,对70余株古树名木加以保护。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遭受病虫害及处于衰竭状态的古树名木进行有效救治,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网络。

第四节  市树 市花

1984年,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部分市民和社会人士认为,青岛应有自己的市树、市花,作为城市的象征,提出雪松、黑松、悬铃木、银杏为候选市树,樱花、玉兰、月季、菊花、耐冬山茶、仙客来、杜鹃为候选市花。1986年3月,市绿化委员会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评选市树、市花活动的意见》,提出评选市树、市花的原则标准,要求具有观赏性、适应性、广泛性、代表性和具有历史典故。1988年3月12日,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确定,雪松为青岛市市树,耐冬山茶、月季为青岛市市花。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热爱市树、市花,人人动手种植市树、市花”的号召。当年,市区种栽雪松1万余株,月季10万余株;种植、培育耐冬山茶10万苗。多品种月季成为街道游园、绿地、庭院绿化、美化的特色花木。耐冬开始在各公园和新建绿地内广泛种植。

市树

雪松,松科、雪松属,雌雄同株或异株,开花时节不同,原产于阿富汗及印度,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引入青岛。雪松高大挺拔,树形优美,为世界著名常绿观赏树种之一。雪松耐寒冷、干旱,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在青岛培育历史久,资源丰富,且均为实生苗繁殖,树姿格外优美。在青岛市区应用广泛,遍布各公园、游园、风景林地、机关学校、工厂和居住区。个别行道也有应用。北京等北方城市多从青岛引种。雪松人工授粉结籽为青岛首创,1977年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1988年3月12日,青岛市十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确定雪松为市树。图为中山公园雪松,树龄近百年,属国家珍贵保护名木。

市花

月季  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落叶矮小直立灌木。花期长,品种繁多,花色艳丽,香味芬芳,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是中国传统花卉之一。青岛地区栽培历史较长,20年代市郊即有繁育。市区多种植于公园和居民庭院。建国后各公园、游园多有月季花坛,路边花坛也多有种植。盆栽月季大多于居民家中。1988年后,大量月季种植于行道绿地,丰花月季曾风行一时,住宅小区多有种植。成为主要绿化、美化植物。

1988年3月12日,青岛市十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确定耐冬、月季为青岛市市花。图为市花月季。

耐冬  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多产于中国中部和南方,是中国传统花卉之一。耐冬山茶自然分布于长门岩岛、大管岛、小管岛及崂山。早在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在崂山期间,就开始移植于崂山的各殿院落。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以山茶为背景演绎出花仙“绛雪”的美丽传说。建国后,青岛地区耐冬较少,只有个别庭院有所种植。公园温室和爱花市民多以耐冬为砧木移接南方茶花盆栽。1979年,对长门岩山茶生长进行调查时,采集种子10万余粒,在植物园繁殖成功。其叶色常绿而有光泽,种类多、花大色美,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抗海风。每年11月即可观赏早花品种,晚花品种至次年3月盛开,观赏期长达5个月,在青岛有“耐冬”、“耐春”之分,统称耐冬。因其花期正值季节,更为珍贵。

市花耐冬。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