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前,那场在故宫举行的敦煌大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68年前 68年前,那场在故宫举行的敦煌大展

68年前,那场在故宫举行的敦煌大展

2024-05-22 16: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51年4月下旬,正值暮春时节,故宫午门城楼,进进出出的人员正在为一场即将举办的展览忙碌。一位带着宽边黑框眼镜的中年人和一位青春洋气的妙龄少女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一件件地对展品做仔细的检查。

这就是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和他的爱女,刚刚从美国归来的常沙娜——当时只有20岁。

这一年的1月份,远在甘肃的常书鸿接到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的电报,要他将历年完成的全部壁画临摹本带往北京展出。几天前,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决定,要在北京举办一次大型的敦煌艺术展。

这令常书鸿非常兴奋。他迅速收集整理好所有的壁画临摹本,赶往北京。

1930年,正在法国留学的中国画家常书鸿,无意中看到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编撰的《敦煌图录》,被精美烂漫的敦煌壁画深深吸引。1937年回国后,常书鸿任教于北平艺专,不久抗战爆发,他随学校一路南迁至重庆。但是敦煌留在他心灵里的艺术种子也从未沉寂。

1943年,常书鸿带着12岁的常沙娜历经艰辛,来到敦煌,主持筹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在次年出任第一任所长。

(常书鸿临摹 —莫高窟130窟)

此后,父女两代将毕生精力用在了敦煌艺术的整理、发扬、传承上,在苍老的石窟、菩萨的低眉、飞天的群裾中间遨游。常书鸿也被尊称为敦煌的“守护神”。

常沙娜1931年出生于法国里昂,名字“沙娜”即是当地一条河“La Saone”的中文音译。从轻歌曼舞的欧洲大都市,来到中国西北荒凉的戈壁沙漠,虽然物质条件极为艰苦,但丰富的艺术养分迅速滋育了一株“沙漠之花”。敦煌古称“沙州”,这一巧合被常沙娜认为是自己与敦煌早期注定的缘分。

(常沙娜临摹:女供养人——五代61窟,1946年)

在蓝天、黄沙之间,常沙娜度过了自己的青葱岁月。后来,她这样回忆敦煌的日子:“早晨的阳光直射进来,照亮满墙色彩斑斓的画面,有建于五代时期的窟檐斗拱上鲜艳的樑柱花纹,有隋代窟顶的联珠飞马图案,有顾恺之春蚕吐丝般的人物衣纹勾勒,有吴道子般舞带当风的盛唐飞天,还有金碧辉煌的李思训般的用色……”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敦煌令人震撼的绝美,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与悟性,加上父亲的悉心指导,令常沙娜的艺术功底日益深厚。

(回国途中的常沙娜)

1949年9月28日,敦煌解放,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直属政务院文化部文物局领导,常书鸿继续担任所长。为了帮助父亲筹备即将举行的故宫敦煌画展,常沙娜中断了在美国波士顿的学业,返回祖国。

敦煌艺术展览开幕前的一个周末上午,在布展现场的常书鸿突然接到从中南海打来的电话,让他在下午3时准备接待,不要外出。

当天下午,细雨微濛。2点半左右,一辆小轿车穿过端门朝着午门驶来,最后停在午门城楼下。前去迎接的常书鸿激动的发现,从车上走下来的,正是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周恩来说:“七星岗看过你们的敦煌壁画摹本展览,已经五六年了,那次只有20多件展品,这次规模大得多了。”

原来,早在1945年,常书鸿曾在重庆举办了一次小型的敦煌壁画临摹艺术展,时任中共驻重庆代表周恩来曾亲临参观。

时隔6年,在故宫举行的这次展览,有多达1120件历史壁画以及彩塑摹本、实物、摄影资料。当看到常沙娜临摹的敦煌壁画展品时,周恩来对常书鸿说:“你的女儿继承了你的事业,敦煌艺术可有传人了!”

他又鼓励常沙娜:“国家正需要你们这样有学问有才能的年轻人,回来建设新中国很光荣啊!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常沙娜临摹:华盖,五代220窟)

几天后,敦煌艺术展览在故宫午门城楼上正式开幕,来了两位特殊的观众,常沙娜为他们担任导览和讲解。这次邂逅,改变了常沙娜的一生。他们就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常沙娜原本打算随父亲返回敦煌工作。但林徽因看完常沙娜的临摹作品后,极力劝说常沙娜到清华大学营建系。她对常沙娜说,自己计划“要把景泰蓝进行改建,不要老是宫廷式的,要跟现代生活结合,比如把景泰蓝弄成台灯、盘子。”常沙娜在敦煌扎下的艺术根基,将有广阔的发挥空间。

常沙娜被打动了。由于梁、林二人的邀请推介,尚未取得大学文凭的常沙娜破格成为清华大学营建系助教,就此走入工艺美术领域。开始着手将敦煌及其他传统装饰图案用于当代工艺美术品设计的创新改造。

(和平鸽丝巾,1952年)

1952年,亚太和平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决定以景泰蓝大盘和丝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图案定为和平鸽。常沙娜承担了设计任务。

许多人建议常沙娜用毕加索的和平鸽样式,中国邮政当时发生的纪念邮票就以毕加索的和平鸽为图案。但林徽因建议常沙娜,不用毕加索的和平鸽,要从敦煌图案中去提取。

常沙娜想到敦煌壁画中,隋代的造景图案里都是鸽子,她就把里面的鸽子摘出来,整个风格、色调也都用敦煌的,并巧妙地与藻井纹样结合在一起,设计成一款头巾,深受外宾喜爱。

常沙娜后来回忆说:“那一次让我一下子一触即发,把我在敦煌壁画中学到的开始发挥了。”“把敦煌图案应用到生活和现代工艺中,决定了我后半生走设计的道路。”

常沙娜体会到,那些曾经包围着自己的精美的敦煌装饰图案,不应当仅仅存在于洞窟冰冷的墙壁上或者临摹画师的画纸上,它们真正获得生命力的方式是进入到当下人们衣食住行的领域,为人们的生活继续带来美的感受。

(勒杜鹃与蝴蝶,常沙娜)

林徽因的指导和教诲让常沙娜终身难忘。常沙娜说:“父亲给我很多养分,但改变我一生事业命运的却是林徽因先生。先生一生钟爱中国历朝历代陶器、漆画、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认为这些都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下的宝贵遗产,却没人去研究、运用这些美丽的图腾。所以她认为,只有将中国历代元素应用于当代生活,将中国古典的工艺美术以更新颖的方式让国人重新认识、才能彻底翻新中国工艺品造型、功能和装饰设计的美感。”

从故宫午门南边的天安门城楼眺望,西南面就是人民大会堂。很难想象,这座中国最高政治殿堂中的许多设计,都出自一位27岁的年轻设计师之手。

1958年,为了迎接次年的国庆十周年庆典,中央决定启动“首都十大建筑”的设计建设。常沙娜被分配在人民大会堂设计组,参与大会堂宴会厅顶部天花板的设计。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花藻井)

宴会厅天顶空间跨度很大,而方案一方面要体现隆重庄严、体现民族特色,又要充分估计空间布局和功能需求。

常沙娜参考盛唐莫高窟第31窟藻井的莲花样式,反复修订改进,设计出了结合通气孔、照明灯、建筑结构,以及材料、比例等一系列功能需求的天顶图案纹样,雍容典雅。常沙娜还结合敦煌图案,设计了人民大会堂外立柱须弥座、内外门楣、灯饰、窗花等。

此外,常沙娜还参加了民族文化宫、北京展览馆、首都剧场、首都机场、燕京饭店、中国大饭店、共青团团徽等地标性建筑或重要标识的装饰设计和壁画创作。

香港的会展中心门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尊金灿灿的雕塑,在维多利亚港的海风徐徐吹拂下,守望着东方之珠的沧桑变化。作为1997年香港回归时,中央政府赠送给香港的“贺礼”,这尊《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已经成为香港的标志,它同样出自常沙娜之手。

(敦煌飞天斗笠碗)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常沙娜以敦煌飞天为母题,设计创作了“敦煌飞天斗笠碗”。采用了北魏时期的飞天造型。在画面的细节上,飞天身上的飘带用的是西魏的样式,而裙子则采用北魏与盛唐时期的造型。画面中的云彩,是祥云在西魏和唐朝时期的表现形式。该碗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当然,从敦煌汲取艺术营养的远不止常沙娜。以天安门为题材最有名的美术作品,无疑是《开国大典》,这或许也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一幅油画。作者董希文1940年代在重庆看到了常书鸿临摹的敦煌壁画,心驰神往,1943年赶到敦煌,与常书鸿、常沙娜一起在洞窟里临摹了两年。

当1952年常沙娜为亚太和平会议涉及和平鸽丝巾时,董希文则接到了创作《开国大典》的任务。在设色方面,他汲取了敦煌壁画中大色块对比的艺术处理,可画面上的地毯、云彩等造型,也借鉴了敦煌壁画中装饰画的元素,整体的辉煌格调和吉祥意蕴,饱含民族特色。

从1944年至今,敦煌研究院(所)已经走过了75年历程,但却只经历了4任领导。从1944年至1982年,常书鸿一直担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

(1939年常书鸿与妻子陈芝秀、女儿常沙娜)

1982年,段文杰接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任名誉所长;1984年,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段文杰、常书鸿则相应改任院长、名誉院长。1998年4月,樊锦诗任院长。2014年12月,王旭东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四任院长的任期分别是38年、16年、16年、5年。

2019年4月,王旭东前往故宫博物院担任院长。此时,距离1951年在故宫举办的那次规模空前的敦煌大展,过去了68年。

王旭东的前任单霁翔,在7年院长任内,连同故宫的口红、雨伞、皇帝身份证、雍正卖萌图,都成了网红。借助先进科技包装挖掘传统文化,故宫开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创道路,打通了皇家气派与市井气息,以下里巴人的方式将阳春白雪的内容卖到脱销。更重要的是,用一种现代流行的方式,探索出了传统文化IP的活化模式。

(故宫胤禛美人图雨伞)

就像乔布斯之后的库克,弗格森之后的莫耶斯、穆里尼奥一样,一个成功者的光环,常常会成为继任者的阴影。库克接掌苹果后说:“对于继承一个传奇人物衣钵所带来的挑战,我仍然没有做好准备。”

王旭东就职的同时,舆论将他与单霁翔反复比较。

早在2017年,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王旭东曾这样评价故宫文创网红——莫高窟的价值和故宫的价值不一样,我们一定要做基于莫高窟文化价值的文化创意,故宫的成功不能复制到敦煌来,但他们的经验可以借鉴。与生活相关的创意产品,要了解市场,了解民众所需,同时也要引导,而不是公众要什么就给什么。

(敦煌文创产品)

王旭东认为,莫高窟背后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要有不一样的创意……设计师真正地了解敦煌,充分并且深入地理解敦煌文化艺术,这需要时间、耐心和文化积淀。

其实,敦煌多年以来早已超过渗透中国人生活文化方面。就像常沙娜那样,敦煌壁画中璀璨的人物发饰、配饰、服饰、布样、花砖、地毯等各种图案整理、提炼出来,应用到了现代艺术、装饰、建筑中去,让古老的敦煌艺术重新活化。

(花砖-联珠莲花纹)

不过,敦煌有点像壁画里那些拈花一笑、妙心涅槃的佛,虽普洒甘露,却无欲无求。超级IP似乎乃身外之物。

1982年,敦煌研究院的开山功臣常书鸿结束了在敦煌长达39年的“修行”,回到北京定居,担任国家文物局顾问,向更多的人介绍敦煌。

此次,随着王旭东从莫高窟走进紫禁城,敦煌×故宫,或许会调出不一样的光彩。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