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丨止戈为武,挥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50年代的佛山 咏春拳丨止戈为武,挥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咏春拳丨止戈为武,挥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2024-06-30 00: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叶问3》剧照,甄子丹与拳王泰森过招

不少国家的特种部队都在练习咏春拳衍生出的格斗术

而咏春拳最早只是一个南派的小拳种

仅在福建、广东两地之间秘密传播

视频中这个大师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

没错,在某热播综艺节目中,董崇华就代表咏春拳在佛山武功系列中首个登场。

木桩被打的咔咔作响,一旁的小猪惊讶不已

董崇华是谁?

董崇华,叶问咏春的第三代传人。1977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龙岩学院体育系。他拜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长子叶准为师,习武20余年,期间先后三次荣获咏春拳世界大赛冠军。

咏春拳属于南派武术,出现于清朝中晚期。咏春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在没有历史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坊间同时存在几种说法。但“佛山赞先生”梁赞作为佛山咏春拳第一代宗师基本上都是众口一词的。目前佛山90%以上咏春拳支脉均为梁赞的传人。

梁赞(1825年~1894年),自小随父学医,主营药材,兼医跌打刀伤。1870年至1890年,他在荣生堂内收徒授拳,享有“咏春拳王”之誉。他将毕生所学重新整理,咏春拳从此闻名,被门人推为咏春一代宗师。

在梁赞之后,佛山有陈华顺、陈汝棉、吴仲素等咏春名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阮奇山、姚才、叶问在佛山被称为“咏春三雄”,名噪一时。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叶问(1893年~1972年)。

叶问

上世纪五十年代,叶问在香港授拳,对咏春拳的授艺方式、拳术用语以及器械进行了改良。用现代用语“180度转身”替换了“两仪、八卦”等语意隐晦的传统拳术用语,并引入了现代力学理论解释拳理,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均能快速理解咏春拳。

叶问把传统埋地式的木人桩改良成适用于现代建筑的横担桩,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他还在香港开宗立派,将原本秘而不传的咏春拳传扬开来。经其弟子、门人孜孜努力,将咏春传至全世界,成为一系名拳。

叶问与李小龙

红遍世界的功夫巨星李小龙也是叶问的弟子之一。他的成名在咏春拳推广普及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据说,李小龙的电影在全球风靡后,当时学习咏春拳的人数激增至千万人。

如今,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佛山武术传承和发展,大力推广咏春拳,成立佛山市咏春拳总会,团结佛山咏春三大宗支及武馆,加强武馆间的学习交流,协力推动咏春拳发展……

佛山咏春拳迎来了发展最为团结兴旺的时期。

无论是习练咏春拳的人数、全市范围内咏春拳馆的数量,还是咏春传人的拳艺水平均有明显的提升。

董崇华的弟子们在练习咏春拳,其中不乏外国面孔

据佛山市咏春拳总会今年统计,全国有注册的咏春拳馆超过150家,其中来自佛山的就有过百家,这一数字相比2014年总会成立之初时统计的30多家,有了飞跃式增长。

而谈到传授武术,董崇华总是反复向习武者强调:“传统武术只有一个宗旨:止戈为武。”

止戈为武:

指不用武力而能化干戈为玉帛,为武术的最高境界

我们学习咏春拳不是为了打架,为了耀武扬威

真正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

为了弘扬中国武术,学习武术精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