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研究之“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7x142竖式 一课研究之“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课研究之“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3-12-12 22: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片段1:

师依次出示加法、减法和除法的竖式。

师:这是我们的老朋友,加法竖式和减法竖式,我们一年级就认识了。

这也是我们的老朋友,除法竖式,二年级就认识了。

师:同学们,竖式是用来干什么的呀?为什么会口算了还要竖式呀?

生:竖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得更快。

生:竖式可以把算的过程写出来。

师:那你说说看,从这个加法竖式中,你怎么看出把过程写下来了。

生:36+23,可以看出6+3=9,表示9个一,所以个位上写9 。30+20=50,表示5个十,所以十位上写5,合起来就是59。

师:那乘法有竖式吗?它会长什么样呢?又是怎么计算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好吗?

依托经验,自主探究

过多的铺垫和材料堆积都会降低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思维的深度,所以在前面的经验的激活下,直接给学生们一个简单的算式,让学生经历自主创造竖式的过程。

片段2:

出示 13×4

师:用竖式试一试,想一想,有没有把计算的过程记录下来。

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有三种不同的算法。说说每个竖式的意思。

生1:3×4=12 10×4=40 12+40=5

生2:三四十二,写2向十位进1,一四得四,4+1=5,所以是51。

生3:三四十二,1+1=2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第一种和第二种是一样,他们都是怎么乘的,都用4乘个位上的3,乘好后还去乘了十位的1,而第三种不同的是4没有去乘十位的1。4要去乘这个1吗?为什么呀?你们能说说道理吗?为了说得更清楚,我们给这个算式先来编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来解释解释其中的道理好吗?

生编:妈妈买了4袋苹果,每袋苹果13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师板书。

师:说道理的时候可以用上图示、表格等方式,找找你说的方法与竖式的关系。

学生独立探究。

生1:方法1:结合点子图,找的10×4=40 3×4=12 40+12=52。

生2:13×4表示的是4个13,13+13+13+13

所以就有4和10和4个3。10×4=40 3×4=12 40+12=52

生3:用表格法也可以看出。 10×4=40 3×4=12 40+12=52

师:是呀,你看,我们又回想起了这些口算的方法,其实竖式和这些口算的方法都是一样的,10×4=40 3×4=12 40+12=52,只不过是记录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师:第三个同学错了,可他还是纳闷了,怎么就和加法不一样?你们能告诉他原因吗?

生:13×4表示的是4个13的和。

13+4,表示的是13个一,加上4个一。意义不一样,方法当然不一样。

师:这两个竖式都是正确的?哪个竖式能很清楚的看出每次乘得的过程呀。

生:第一个:很清晰

第二个:12和40都到哪里去了?

师:这两个竖式都是对的?那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呀?

生:第一个竖式,很清楚的看出了我们是怎么想 的,但是有点繁。

第二个竖式看上去简洁,但是看不出我们的想的过程。

师:那今天是第一节乘法竖式,为了更明白你们的想法,我们先来用第一种写法。

在以往经典的计算课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对学生的各种算法进行对比沟通,从而理解算理的过程。学生在尝试计算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选择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方法,偶尔有一两位同学出现竖式方法,教师拿出进行方法的对比,学生没有学习的驱动力,而是跟着教师设计的步骤往前走。但是在本环节中,学生在其他笔算经验的激活下,激发了尝试乘法竖式的愿望,

辛丑

牛年

SRPING

FESTIVAL

2021

秀米XIUMI

给您拜年啦

玉燕迎春春永驻

金牛降福福长存

@秀米|XIUMI

当呈现多种不同方式的竖式时候,必然要有一个说服的过程,这就是激发说理动机,讲道理必须拿出证据,所以逼迫学生调用以前的计算方法来说明竖式计算的合理性,这就是算法沟通,这样的沟通是自然产生的,在相互方法的沟通中搭建了乘法竖式的模型。

专项练习 巩固新知

练习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指向技能的训练,更应该关注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节课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是基础练习,进一步沟通图、横式、竖式之间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第二个是巩固竖式,呈现了不进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巩固算法,培养计算能力。第三个借助数字谜的形式逆向思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课后反思 总结经验

1. 教材重组,让学生思维从散点走向结构。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难点不应该是进退位问题,无论是不进位还是进位,算理都是一样的。作为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种子课,如何播下种子,促进学生对竖式的理解,应该是重中之重。在教学中,仅仅围绕“竖式把过程记录清楚了吗”,让学生先激活加法、减法、除法竖式表示的经验,再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记录。围绕这一核心进行教材重组,把两三位数不进位和进位打通,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就是用和点子图、表格法等不同的形式来记录计算的过程,其本质是一样的,体会乘法竖式就是分开来乘,把乘积记录下来再相加的过程。因此在这节课中没有出现化简后的算式,而是强化将过程表达出来的竖式的理解。

2.重视沟通,让数学知识形成从割裂走向关联。

学生在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时,已经具备了多种计算的方法,乘法转化为加法,在点子图上圈算、列表等等,在充分理解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去分析:这些方法和竖式的联系,在观察比较、对比分析、讨论交流中,体会到这些方法看起来不同,但是道理都相同。如13×4的计算,无论在哪种方法里都能找到10×4,3×4,40+12这三步,沟通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理解后还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分别去乘呢?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示找到了原因,那就运算的意义的不同,将隔离的知识关联在一起。

3.激发内驱,让课堂探究过程从被动走向主动。

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对学生个体进行数学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往教学的满堂教,满堂问,无疑都是教师在牵引着学生前进。本节课中,只用一个“乘法竖式该怎么写呢?怎样才能计算的过程清楚的记录下来呢?”一个任务的驱动牵引着这节课,记录下后自然而然就是分享交流每个同学的记录方法,有不同的方法后那就需要讲道理了,于是自己旧的激活已有知识来帮助自己说理,有画图,有举例,有表格等等。在说理的时候就沟通了算法之间的关系,在说理的过程中就理解了这样算的原因,整个探究过程从被动别为主动。

5

数学 趣题:谁是e 的亲友?

地铁车厢并排坐着 5 个女孩,a 坐在离 b 和离 c 正好相同距离的位置上,d 坐在离 a 和离 c 正好相同距离的座位上,e 坐在她的亲友之间。谁是 e 的亲友?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审核人: 倪森鹤 朱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