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读丨贾继东教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十大更新要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30年乙肝全球最新消息是什么时候 重磅解读丨贾继东教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十大更新要点

重磅解读丨贾继东教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十大更新要点

2024-06-17 18: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了规范和更新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22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在2023年3月1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病诊治进展--半月谈”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分享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十大更新要点”。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供临床医生参考。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修订工作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牵头,于2022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正式启动,共进行国内专家正式讨论会6次,修改15稿,庄辉院士等多位专家线下反复对指南修订提出宝贵意见后,才得以成形。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正文3.0万字,33条推荐意见,204条文献(更新125篇),共十六个类别,分别是:流行病学和预防、病原学、自然史和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临床诊断、治疗目标、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干扰素-α治疗、其他治疗、慢性HBV感染者的监测和随访管理、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尚待研究和解决的临床问题。   

更新要点

1、扩大筛查并建议采用高灵敏试剂检测HBV DNA

2022更新推荐意见8: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或就医时,应该进行HBsAg、抗-HBc和抗-HBs筛查。对一般人群均应该进行HBsAg筛查,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男男性行为者、静脉药瘾者、HBV感染者的性伴侣和家庭接触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药物治疗者等,以及孕妇和育龄期、备孕期女性(B1)。

2022更新推荐意见9:对HBsAg阳性者,包括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应尽可能采用高灵敏且检测线性范围大的HBV DNA检测方法(定量下限为10-20 IU/ml)(A1)。

在筛查方面,2019版指南中,推荐意见为鼓励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中或就医时,进行HBsAg、抗-HBc和抗-HBs筛查。而2022版指南中,将筛查由“鼓励”调整为“应该”,希望更广范围地筛查HBsAg,基于WHO 2030目标和我国乙肝防治现状,本次指南修订希望传递更积极地筛查理念。同时2022版指南强调采用更灵敏的HBV DNA检测方法进行筛查,该条推荐意见为新增内容。

更新要点

2、自然史分期命名及定义修订

2022版命名参考EASL指南中的定义将4期重新命名,分别是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也称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携带状态)、HBeAg阳性CHB(也称免疫清除期、免疫活动期)、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也称免疫控制期、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HBeAg阴性CHB(也称再活动期)。 

既往命名用免疫学概念描述,但尚缺乏直接免疫学证据支持和免疫学指标界定。采用目前的病毒学、生化及组织学指标难以对所有患者明确分期,并非所有的HBV感染者都会序贯出现这4期。因此,2022版指南采用了新的命名方式。从乙肝5项删减为3个病毒学标志物,同时调整ALT和HBV DNA的相关定义,详见图1。

54351678145804741

图1自然史分期命名对比

这样修改的优势在于更新后“不确定期”患者比例会大幅降低。部分未经治疗者随访1年,按其HBV DNA、ALT水平及组织学均难以明确归于以上4期,在文献中被称为“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约占28%~55%。所谓“不确定期”患者,并非指其处于一个独立的分期,而是指他们难以被明确分期。相较于真正的慢性HBeAg阳性感染者(也称免疫耐受期)或HBeAg阴性HBV感染者(也称非活动期 ),这部分患者疾病进展风险相对较高,因而可能也需要抗病毒治疗。本次指南修订后,所谓“不确定期”患者的比例会大幅度减少,更有利于扩大抗病毒治疗人群。

更新要点

3、再代偿期肝硬化定义更明确

2019年版指南中对再代偿期定义为随着抗病毒药物的进步,许多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过治疗可以逆转为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肝细胞功能改善如白蛋白水平较前升高,PT较前缩短,不再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不需要肝移植也可长期存活。这些现象被称为肝硬化再代偿期,但目前尚无准确定义和统一的诊断标准。  

2022年指南将肝硬化再代偿定义为:在病因消除或控制的基础上,至少1年内不再出现:1)腹水(不用利尿剂);2)肝性脑病(不用乳果糖或利福昔明);3)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伴稳定肝功能改善。我国学者提出稳定肝功能改善的标准为MELD评分35 g/L、INR30岁,建议抗病毒治疗。本次更新将“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HCC家族史”和“年龄>30岁”作为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扩大了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体现了更积极地抗病毒治疗的理念。

2022更新推荐意见12:临床确诊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无论其ALT和HBV DNA水平及HBeAg阳性与否,均建议抗病毒治疗。同时应注意寻找并治疗肝硬化的其他病因(如酒精、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或遗传代谢性肝病等)(B1)。 

2022版更新在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即使HBV DNA阴性,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更新要点

5、NAs治疗--艾米替诺福韦(TMF)加入推荐意见

由侯金林教授牵头的TMF III期临床试验入组TMF组605人,TDF组297人,用药96周。结果显示TMF病毒学应答与TDF相似,TMF生化应答率略高于TDF。

更新要点

6、NAs停药标准更严格

2022版指南推荐意见13:HBeAg阳性CHB患者首选NAs(ETV、TDF、TAF或TMF)治疗(A1)。大多需长期用药,最好至HBsAg消失再停药。如希望停药,治疗1年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且HBsAg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