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豹105突击炮及战炮甲车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0毫米装甲 云豹105突击炮及战炮甲车发展

云豹105突击炮及战炮甲车发展

2023-09-28 03: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立项

    CM-32装甲车于2001年正式立项,由兵整中心牵头,联勤209厂负责研制与生产。在立项之初,联勤209厂参考美国2002年投产的斯崔克装甲车,决定研制一种8x8多用途底盘的装甲车,可通过更换炮塔实现不同的作战功能。

车体研制与炮塔构想试制

    云豹105战甲炮车是云豹装甲车家族中的一员,根据军备局的原始构想,打算以CM-32的底盘搭配一座封闭式旋转炮塔,成为中口径突击炮车。根据计算机模拟,CM-32能轻易安装瑞士制造的90mm低后座力火炮及炮塔(用于食人鱼系列轮型装甲车),而不用改动车体结构;然而陆军认为90mm火炮的火力不足,因此军备局最后决定使用一门修改后的美制M68 105mm线膛炮。炮塔旋转与炮身俯仰由数位化控制的电动伺服装置驱动,安装双稳,采用半自动装填,观测系统包括整合红外线热图像仪、日间光学观测装置的炮手瞄准仪以及一具车长全周视日间瞄准仪,射控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电脑、数位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整合GPS的定位导航系统以及数位化通讯系统,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与夜间作战能力。依照此种配置,云豹105突击炮将拥有与M48H/M60同级的火力,并以较高的道路机动性能达成现役主战车办不到的快速反应能力,来弥补防护能力的不足。

云豹装甲车三辆样车安装瑞士90mm炮塔的云豹装甲车

    虽然云豹105突击炮车使用炮口制退器和较强的液压驻退机构来缓解105mm高膛压坦克炮的巨大后座力,但主炮后座力对八轮装甲车来说还是过大,发射时炮管不能大角度偏离车体中线,在倾斜地形发射时会有翻车之虞,行进间射击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也无法与稳重的主力战车相提并论。几经研究之后,联勤209厂决定大幅更动CM-32的车体结构,包括降低车高、发动机挪至车尾,以配合105mm炮塔的装设;此外,换装功率更高的发动机,此一项目以台湾另一种保育类动物「黑熊」命名(如今已是2022年,我们已可得知黑熊计划早已流产)。

云豹105突击炮样车 2007年

炮塔整合与主炮研制

    209厂先以现有CM-32的P1原型车底盘搭配一座105mm炮塔作为概念验证车,这辆概念车于2007年上半完成。此车的主炮以M68线膛炮修改而来的M68K1,换用新的炮口制退器与更强力的驻退机,膛压不减,延长后座距离以降低后座力。至于炮塔由联勤202厂研发整合,外观与过去战发中心为63甲轻战车(M41的大规模改良版,换装传动装置)开发的焊接式炮塔类似(神驹专案残留资料,70年代神驹专案意在升级M41火力及发动机等各项设备),主要差别在于炮塔尾部进一步加长,以容纳105mm战车炮较大的后座行程,炮塔顶部靠近炮盾部位也有突出的外型以容纳炮身下压的行程。由于此炮塔是联勤202厂自费进行的先期概念研究,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机电、射控与武器系统的开发整合,因此炮塔壳的制作比较粗糙,表面大量卯钉没有处理,也有不少焊缝。此炮塔全重5500kg,炮塔回旋与炮身俯仰都以电动机构伺服,具备双轴稳定系统,主炮俯仰范围介于-10~+17度,炮塔回旋速率约40度/秒,炮塔尾部的主炮弹舱储存有25发炮弹,以人工方式装填;全车编制四名乘员,包括车长、驾驶、炮手与装填手。炮手瞄准仪位于炮塔右上方,整合有第三代红外线热图像仪、CCD电视摄像机与激光测距仪,炮盾左上有一挺同轴机枪,炮塔上方左侧的舱盖前方则有一挺12.7mm防空机枪,炮塔两侧各装有一组八联装烟幕弹发射器,炮塔上方的横风感测器则看似来自于M60A3坦克的现货。

上文提到的105突击炮原型车

原型车测试

    此辆原型车于2007年6月在宜兰进行了试射;此次试射纯粹是评价CM-32车体对火炮后座力的承受度,总共发射15枚炮弹,前5发装药减半,后10发采用全装药,炮塔的水平方位涵盖每个角度(包括最容易翻复的正左与正右方)。结果此次试射相当成功,原型车并未受到损坏,被认为最可能解体的炮塔环也完好如初,而翻车、炮塔掀翻等原本预计的最坏情况也没有发生,初步证明此一CM-32搭载105mm炮塔的可行性。虽然初步概念测试尚称成功,但随后「黑熊」计划就没有下文(因为当年云豹105团队在测试完成后不久就被解散了)。

2007年测试中的云豹105突击炮原型车

没有被选用的202厂内部测试炮塔

    在2011年8月世贸航天国防展中,军备局又展出一个装备多孔炮口制退器的105mm低后座力炮塔;展出的炮塔并未安置于任何一个底盘上,是先前云豹105突击炮计划的相关测试原型。

云豹105突击炮内测炮塔

    此炮塔全重6.5吨,内部编制三人,采用电力伺服装置,火炮俯仰范围-3~+15度,炮塔尾弹舱内可容纳14发105mm炮弹,采用半自动装填,炮身仍然由M68A1战车炮改装而来的M68K1,次武装包括一挺7.62mm T74同轴机枪、一挺12.7mm车长机枪与炮塔两侧各一组烟幕弹发射器。与2007年展出的CM-32炮车类似,此一炮塔顶部右侧配备类似的炮手席整合光电瞄准仪,但没有独立的全周界车长瞄准仪。此炮塔的正面为楔型,尚考虑了避弹性能,但炮塔侧面与后面的造型仍显单调平直而且十分庞大,很可能参考了巴西MB-3坦克原型车的炮塔。

云豹105突击炮内测炮塔

东山再起

猎豹专案

    在2020年10月18日,「上报」报导军备局从2019年开始编列7亿7884万元,执行新型105mm轮型战炮甲车研制案,称为「猎豹专案」,用来提升陆军防卫作战、快速反应及立即部署战力等。「猎豹专案」规划从2019年至2023年,以5年时间试制两辆105公厘轮型战炮甲车原型车。「上报」称,「猎豹专案」

    全案分为三大部分,首先由军备局202厂作为主合约商、系统整合与测评角,中科院勇虎计划室负责整合战车炮、炮塔与射控系统(总预算额度约3亿新台币),而八轮甲车底盘、抗弹钢板则由军备局209厂负责;105mm轮式战炮甲车的底盘以军备局209厂的云豹2代M2样车为基础,配合105mm战车炮塔的各项性能需求,进行全车设计与研改。根据公开预算书内容,军备局105公厘轮式战炮甲车研制案在2019年度进行武器系统规划、料件获得及专业训练,2020年度进行系统整合与技术指导,2021年度进行整合测试,2022年进行2辆战炮原型车的研发测评,2023年度为初期作战测评。(当然这只是计划而已)

2020年的云豹2代M2样车2019年越野测试时的云豹2代M2样车

主炮竞标

    2020年10月18日「上报」报导称,军备局202厂与中科院-勇虎计划室评价后,选择以商购模式从国外引进适合的105mm主炮设计,并采取「内购内获」(由代理商向原厂购买,再提供给中科院)的商购模式;先由国外厂商在台湾的代理商向中科院投标,中科院方面进行评选,中标后再向美方采购获得。军备局与中科院的评价对象包括比利时CMI防卫公司(CMI Defence)与美国沃特夫利特兵工厂(Watervliet Arsenal)所生产的105mm炮,最后选择了美国沃特夫利特兵工厂M68A2 105mm低后座力线膛炮。在2019年,台湾陆军、军备局202厂与209厂、中科院勇虎计划室相关人员组成访问小组,前往美国纽约州的沃特夫利特兵工厂进行访问。依照日后「上报」报导,中科院采购二门105mm低后座力线膛炮,在2020年7月完成决标。

中科院等人员在沃特夫利特兵工厂查看M68A2火炮生产工作

一波三折

    由于是民间厂商充当代理商,所以美方因手续程序等问题,不能允许民间厂商进入阿伯丁试验场,美方称M68A2 105线膛炮属于二级管制品,应由军方来进行对接,才可销售。中科院方面始终坚持以台湾法令规定的行政法人身份,而美陆军态度也相当强硬,双方沟通陷入分歧。

    2021年在僵持130天后,美陆军选择退让,于是军方在3月派出申请人以及军方人员前往美国,等待6月份阿伯丁试验场的火炮试射。然而,中科院与军备局人员填写军职身份前往阿伯丁测试前往时,却是由民间代理商申请进入军方试验场,违反了军职人员需由该国军方单位申请的规定,导致最后时刻中科院与军备局的人员无法在6月底成行;这项失误使战车炮交付时间再拖延两个月。

    随后美陆军部发函,说明整个商售时间节点,保证一定会出售战车炮,但要符合规范;目前经台美双方协商后同意,在2021年8月中旬再次在阿伯丁试验场安排火炮射击,中科院也同意由国防部驻美采购团人员前往试验场进行履约督导。

    在2021年9月27日,国防邱国正上午在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进行业务报告;立委马文君在质询时披露,「猎豹专案」最重要的「减压炮管」,「现在无法交货,而且要降规(否则美方不愿出售),为什么发生这种事?军方宣称二月已拿到输出许可,如今降规如何能达到当时设定的建军目标?」。军备局长吴庆昌回答询问时坦承,105轮型战车底盘已完成,炮身确实还没交货,「但没有降规」;输出许可是二月取得,而合约期限还没到,时限到9月底。

被迫自研

    2021年12月5日,联合报报导,军方人士透露,对美采购M68A2战车炮炮身至今尚未取得,中科院已研拟控告厂商;军备局已启动「替代方案」,中科院仍按将按原订期程整合出炮塔,再进行炮塔与底盘的整合,希望照原订计划于2023年如期研制出两辆原型车。而对于所谓「替代方案」是否是自制105公厘炮管,官员则透露,「自制是趋势」,但军备局目前的机具不足,短期间无法达成目标。「替代方案」暂无法对外说明。

    2022年3月23日,国防部表示,军备局202厂以M68A1型火炮为基准,研制为XT112 105公厘新式火炮,预订在明年6月起进行小批量炮管试制;105公厘轮型战车的样车研发测试时程上,今年3月完成首辆全车组装测试主6月底前完成研发测试评价,今年8月底前完成第2辆全车整合组装主12月底前完成第2辆车研发测试评价,2023年10月底前完成2辆车的初期作战测评。

   「105公厘轮型战车研制案」是要先完成研制2辆105公厘轮型战车,主要分为底盘载具主火炮炮塔主弹药研发等3项。底盘载具是现役的云豹8轮甲车强化版,火炮炮塔原规划是采购2套美制M68A2火炮,但因承包商一直提不出输出许可,中科院最后与厂商解约,改以符合陆军整体规划书需求的M68A1型火炮为备案,并由中科院主军备局202厂研制XT112 105公厘新式火炮炮塔。

    在弹药研发部分,国防部指出,军备局202厂刻正进行钨心穿甲弹的新型弹药开发,经去年2至4月验证,穿甲性能可由贯穿450毫米均质钢装甲提升至500毫米。

    云豹105突击炮后续如何,就看今年9月份的消息了。

更新咯~~~

2023 /8 /4

更新一下2022年至今关于 云豹105突击炮 的相关信息

2022年6月2日 

(台湾中央社记者 黄雅诗 台北2日电)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今天前往国防部与军备局202厂考察,安排此参访行程的国民党立委江启臣表示,105公厘轮型战车已完成首辆组装整合,今天并在现场展示说明。

云豹105突击炮首台原型车组装完成

2019年某节目中 向外界展示的 新云豹105突击炮 的设计图

《「云豹」装置105公厘战车炮成轮型战车关键在于「高膛压低后座力炮」的自制》2022年7月5日

副标题:中科院测评105公厘战车炮低后座力研改降至20吨

  「猎豹项目」,从2019年到2023年试制两辆105公厘轮型战车案,原规划是由军备局202厂担任合约商与测评,中科院勇虎计划室负责战车炮、炮塔与射控系统,八轮甲车与装甲由209厂负责。

(这里交代负责 猎豹方案 的各台湾单位)

2022年曝光的 云豹105突击炮 的侧视图

  中科院透过商购管道向美采购两门全新的M68A2 105公厘低后座力战车炮,因代理商未在2021年期限内交货,迫使整个计划大转向,先以陆军CM-11勇虎战车的M68A1 105公厘战车炮进行低后座力研改。

( 专栏上文已说到 不知能否获得M68A2,因为当时写的时候是2021年,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2021年此采购火炮的结局)

  2021年8月完成后座力大幅降低40吨(由60吨降为20吨),已由中科院测试合格。中科院依此持续研制炮塔与射控系统。

(火炮后座降至20吨,已经可以搭载上轮式底盘了,说明试制XT112火炮研制成功了)

  军方人士指出,因10多年前202厂曾经研制过「高膛压低后座力」105公厘战车炮,因未获国防部核准而被迫中止计划,主要是202厂在35年前向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购得一套炮管自紧设备机具,加上厂内也有炮管膛线加工机(卧式螺旋拉床机具)等设备,当年该设备主要用于生产76快炮等火炮的炮管。因战车炮炮管所承受的膛压是最高,无论炮管制成的材料与工序都是技术难度最高,各国对战车炮制成技术都采取高规格的管制,因此要研制105公厘战车炮除了生产机具要翻新外,要有验证105公厘战车炮炮管是否合格的自紧压力、热处理温度等标准数据,更重要的是炮管毛胚如何取得。

(这里解释台湾并无105毫米火炮炮管生产技术,仅有对炮管的加工能力,当年202厂于2008年展示的云豹105突击炮的M68K1战车炮就是用M68A1降低后座力至40吨后的版本)

2008年时 云豹105突击炮 之所以没量产,就是因为火炮后座力,车体受不了。

副标题:「猎豹项目」炮管自紧设备机具升级膛线加工机年底抵台

  军备局2021年启动自制105公厘战车炮方案,202厂年底以1亿1千万元预算进行炮管自紧设备机具性能提升,经国内外三家厂商竞标后,意大利厂商中标,202厂也前往访厂确认其技术,全案预定今年底可完成翻新的性能提升的验收工作。至于炮管的来复线(膛线)加工机,经评价原有的设备不符合翻新,采新购案并透过国际招标,有两家欧洲厂商投标,由瑞士厂商中标,新购的炮管膛线加工机预定今年底抵台。

(XT112火炮的炮管自禁技术来自意大利,膛线加工技术来自瑞士)

  但研制战车炮最关键的炮管,军方官员表示,将由国内钢厂提供炮管毛胚,202厂会依美军规范战车炮管承受最大的20万PSI压力(磅每平方英寸:pound per square inch或pound-force per square inch),在炮管自紧设备机具内,以油压30分钟来验证炮管,看看其自紧机压力与热处理等质量数据是否合格;对于验证战车炮的数据,202厂已取得相关数据,通过后才会进行下一步骤的炮管膛线加工等后续制成。

  据指出,制造战车炮管因高膛压,其材料要求较为苛刻,需要加入铬、钼、钒、镍等金属元素,这是为了能够帮助其增强炮管的韧性和强度,冶炼过程何时与何种温度要加入何种金属都是技术。军方人士指出,待明年验测机具完成验收后,才是真正启动试研制105公厘战车炮的开始,预定需要6个月以上时间来验证炮管质量是否有达到标准,再来才是后续的射击验证,最后也要到2023年底才能揭晓研制的105公厘战车炮是否达标。

(此处指 2022年底国外新技术抵台后 再用新技术制造新的 XT112火炮,然后再测试新技术制造的XT112火炮,并于2023年告知测试结果)

2022/10/30 

(记者涂钜旻/台北报导)国防部今日表示,原型车于今年6月完成研发测评,功能与性能均符合陆军整体获得规划书规范,第二辆样车亦依计划节点执行,进度正常。

(云豹105突击炮 一号原型车已经于2022年6月份完成测评,并计划在10月份组装完成第二辆原型车)

  对于「云豹」轮型战车对外采购曾遭遇波折,国军表示,新式炮管外购、承商未如期交货,已依约计罚、停权并于去年2月改采符合陆军需求现役战车炮管。

(这里指2021年时美国拒绝向台湾交付M68A2低膛压炮,导致台湾被迫自研)

原计划出口抵台的 2门M68A2 及其铭文

2023-03-06

 (联合报/记者洪哲政/台北即时报导)国防部军备局以「猎豹项目」项目为名,将在年底前完成两辆105公厘轮式战车原型车,国安会密切关注,希望在蔡总统任内研发完成并量产。但因陆军原型车研发需求中,考察道路桥梁高度限高四公尺,陆军兵监单位装训部在测评时,认为整体获得规划书原订高度太高,应降低高度再研讨规划量产,拒绝今年投产规划。因应陆军装训部的坚持,军备局已先启动将再以基金自行研制第三辆样车,希望能符合陆军需求,续建案执行小批量后续作战测评(FOT),目标在2025年量产。

(截止2023年3月6日时,第二辆原型车还没有完成调试,并且甲方军队对该车要求似乎一变再变,进展缓慢;但政府还是投钱准备建第三辆原型车)

目前已公布的云豹105突击炮 全车模型;炮塔酷似日本 16式机动戰車

  耗资7亿6884万元的105公厘轮型战车研制案,规划在2018年至2023年开发两辆原型车,今(2023)年是最后一个年度,规划完成两辆原型车初期作战测评。据了解,目前105公厘战车炮塔已经安装在云豹二型车底盘上,经过研发测评,已验证射击精准度及稳定性都高于要求标准,国防部高层视导后表示相当满意,全案朝向原型车在今年九月台北国际航天暨国防工业展亮相。

(此处可知道第二辆原型车已经安装上炮塔了,今年2023年9月份将在台北展示原型车)

  

  依照步兵训练指挥部构想,以「轮型105公厘战炮甲车」为名,提出作战需求并函军备局开发,用途是伴随CM32/34装甲车作战,提供火力支援;海军陆战队也有意采购,以取代老旧的CM11装甲车。由于装甲防护不如履带式战车,遂称为「轮型战炮甲车」,最后由装甲兵出身的国防部长,拍板改称「轮式战车」。

(这里是吐槽车辆种类定义,没啥好说的)

上文提到的 CM34 云豹轮式步战车

  而即便军备局、中科院联手研发轮型战车受到国防部高层肯定,希望尽早付诸量产,但军方却传出兵监装甲兵训练部认为原来提出轮型战车样车高度需求太高,测评时发现视觉上太高大,将造成车辆隐避性不足,衍生敌人侦搜及敌火炮攻击面积过大等疑虑,于是与军备局协议设法在量产时降低全车高度,目前军备局已完成3D设计及实体模型,将在近期召集装训部等相关单位研讨确认。

(相关部门吐槽 云豹105突击炮 高度过高)

已公布的 云豹105突击炮 模型

  军备局向本报表示,目前完成测试的两辆105公厘原型车,因为首次开发建案时并没有规划在2023年量产,透过对样车测试,已取得重要的数据,目前计划由第209厂降低全车高度,中科院勇虎计画室重新设计炮塔降低高度及减重,希望达到降低高度的目标,在「猎豹项目」完成两辆样车研发告一段落后,将再自行以基金支付,整合两原型车的测试数据,配合降高需求,进一步研发第三辆原型车(D3),并在2025年完成小批量生产的目标。

(已明确完成了2辆 云豹105突击炮 原型车;但车子太高,因此开始设计新的底盘和炮塔;重新设计后的技术将被应用于第3辆原型车,并计划于2025年小批量投产)

重新设计后的云豹105,相比如今,高度将降低30公分

「云豹」装置105公厘战车炮研制卡关?军方澄清

2023年6月27日

(民视新闻/毕翔、林东铭/台北报导)

  军方研制的「105公厘轮型战车」,已在今年1月完成全部研发测试,射击命中率达到100%,规划今年7月中旬前完成初期作战测评测试,今年10月底前通过初期作战测评验证。

(使用新技术制造的XT112火炮在云豹上射击测试已通过)

  军备局以「猎豹项目」为名,研制2辆105公厘轮型战车原型车,不过传出因战车原型过高,不符合军方预期,将无法投产。国防部反驳,强调这是首次研发,已攻关,还会持续进行。军事专家也强调,这是战术用途上的考察,技术上不是问题。

  军备局获得管理处长游玉堂表示,「我们在今年7月会完成105轮型战车的作战测评,完成之后还会讨论,整个完成报告时间是在10月份。」

游玉堂少将

  军方急上火线澄清,强调还会继续研发,都在进度范围内。有媒体报导,目前研发出来的两辆的轮型战车的原型车,车体、炮塔都过大,车底到炮栏高达180公分,不符合军方需求,而无法进行量产。不过专家也说,这些都不是技术性问题,是要配合军方的战术,来进行最后调整。

(说明云豹计划不会放弃,100%将继续研制,因为投了很多钱)

总结:

云豹105突击炮 从2019年至今,一直按计划进行,从无法获得M68A2低后座高膛压战车炮,到被迫引进国外技术自研XT112战车炮,并于今年火炮测试完毕可用;且2023年今年,果真按计划完成了2辆样车,并且已完成测试(现在8月份,报道出自6月底);今年10月份将会根据新设计的底盘和炮塔研制第3辆样车。今年9月份台北防务展将展出云豹105突击炮原型车,9月份估计会有一堆新闻报道。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