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风云里的中美关系:两国博弈五大阶段,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02年中美关系大事件 外交风云里的中美关系:两国博弈五大阶段,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外交风云里的中美关系:两国博弈五大阶段,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2024-06-26 14: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世纪,美苏摆弄世局,21世纪,中美挥动全球乾坤。双方的复杂关系牵动地球,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强势擦出火花。

中国大步迈向未来,美国全力守住昔日的荣光。如今,两国政策看齐,均视对方为主要竞争者,施政路线清晰——"中国梦"面临的最大挑战,竟是带着"星条旗"的竞争者。

中美关系会走向何方?那要看谁在力量与智慧的秤盘上更占优势。

三个阶段的博弈已尽,中国从防守开始反攻。

未来的几十年,战局会进入两个新的阶段,彼时,才可揭晓最后的胜者。

美国单边主义与全球安全:挑战、博弈与真相之探索

进入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盛行。纵使近40年来局部地区不时风波,但和平与发展始终是全球潮流,是人心所向。

这成为了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但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压力战略已经给全球安全带来威胁。

世界面临两大挑战:经贸科技的“脱钩断链”,和混合代理人战争。这些威胁和平发展的主题,也是美国进行大国博弈的手段。

“脱钩断链”阻碍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却沉醉于以此迟滞中国发展,其增加关税、限制投资、打压高科技企业等做法,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混合代理人战争则威胁世界和平。

美国历史中,代理人战争常作为主要策略。冷战后,美国步入单极超级霸权时代,无视全球挑战。

然而,20年的冲突削弱了美国实力。2014年,美国与北约推出“ROC抵抗行动战略”,借小国对抗大国。乌克兰危机成为其实验场,未来十年,混合代理人战争或将成为消耗对手的主要方式。

中美两强在经贸科技、国际伙伴和国际认知的角场上既角逐又协力,不能只以竞争或冲突来概括。尤其是国际认知——这是力量与心灵的角逐,也是话语权的争夺。

不过,如今我们看到三个怪象:

第一怪象:一个战争无休的国家,竟然把一个40年无战事、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繁荣的国家污名化为“威胁”。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动荡源,竟将亚太地区的和平归功于自己,对此地区国家为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视若无睹,更把中国描绘成“威胁”。

第二怪象:一个频频用强硬手段的国家,指责一个坚持和平共处原则、和平解决争端的国家“外交强硬”。

而自己却违约、制造危机强制别国选边站队,甚至因别国5G技术领先妨碍其全球监控而强行“脱钩”,然后自封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维护者。

第三怪象:一个反复违背承诺、损害他国主权、威胁地区和平稳定的国家,居然自称为“地区和平的维护者”。

在信息泛滥的今日,这些怪象竟能存在,实在让人啼笑皆非。不过,无论谎言多么美化、包装,它仍然是谎言,无法掩盖真相。

谎言的制造者,迟早会因失信而付出代价。

近二十年中美博弈

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时期——接触与遏制阶段

小布什到奥巴马,这段时期的中美关系注定举世瞩目。面对中国综合国力的跃升,美国频繁调整竞争策略。

然而,透过制度性的高层对话和国际合作机制(如G20),两国巧妙地平衡了利益冲突,共享合作的果实。

小布什时期,两国力量悬殊,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虽然布什上台之初挑明了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但反恐和经贸的共同利益,使得他将策略转为“接触”与“制衡”。

而中国,一直坚守和平发展战略。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便提出,争取在21世纪前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提升国际竞争力努力。

为此,中美元首共识了建设性合作关系,中国主动提出建立中美战略对话机制。

自2005年8月的首次会议至2008年12月的最后一次,这一对话机制共进行了六轮。

此对话的宗旨是使美国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聚焦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经济议题。另一方面,美国也因巨额贸易逆差而提出高层经济对话。

两个高层对话机制,是这一时期中美竞争与合作的生动展现,美国更凭借其强大实力,在议题设置上抢得先机。

奥巴马时代,中美关系如巨轮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中国的国力崛起如醍醐灌顶,为美国的领导地位掀起波澜。

2010年,中国稳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奥巴马领导的美国却处于金融危机的阴霾中,双方开始展开一场深度的战略博弈。

奥巴马政府两面行事,一方面,与中国高层交流,强化经贸合作;另一方面,策略性地增强对中国的竞争压力。

他们借力小布什的高层对话机制,进一步加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俗称“2.0版”。

分析中美对话内容,三大特点显现出来。首先,合作正成为主流,议题日增,成果满载,凸显了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秩序,提升综合国力的成果。

其次,竞争烈度和广度也在放大,人权、经贸、知识产权成为焦点,美国防线挺立,中国坚韧不屈。

第三,进入战略竞争阶段,中国力求平等,奥巴马政府更看重竞争,竞争之火燃烧得更加热烈。

2010年后,中国的综合国力飙升,积极主动地平衡中美关系,倡导新型大国关系,呼唤互尊互利。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走在了IMF和WTO等国际机制的改革前列,努力为国际秩序输送新的活力。

如此全面深入的合作与竞争,无疑为中美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更深的挑战。

特朗普政府全面开启遏制战略——战略防御阶段

特朗普政府以“以牙还牙”的策略在中美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相对衰退,使得中美关系进入了更为紧张的对抗阶段。

特朗普,缺乏治理经验,采取强硬手段处理中美关系,加剧了零和博弈。

特朗普掌舵美国时,中美间的国力差距像海浪般逐渐缩小,最终在2017年,中国的GDP如日中天般地超越了美国,撕开了130年长久以来的历史纪录。

这如同一场无声的革命,更迭了全球的力量格局,也开启了一场新的世界秩序的重塑。

而这个转折的背后,自然离不开特朗普的争议性政策。

在他的治国理念下,中美关系仿佛是摆在烈日下的冰雕,被紧张与对抗的烈火逐渐融化,昔日的和谐与友谊变得越来越模糊。高级对话机制,这一中美关系的重要纽带,在特朗普的指挥棒下变得岌岌可危。

2017年,四大高级别对话机制,预期成为新一轮中美交流的桥梁。然而,这一桥梁的命运如同诗中的春天,昙花一现后,便在特朗普的对华战略下消逝。

此外,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引发了美国深深的忧虑。特朗普,作为一位富有争议的政治家,他的策略往往强硬而无畏。

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在经历科技革新的高速发展,然而特朗普毫不犹豫地用强硬的手段来打压中国科技的发展,试图阻止中国的前进步伐。

然而,这是否真能阻止中国的发展,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坚持合作共赢,采取了"主动合作-对等斗争-再次合作"的策略。在贸易战上,中国积极寻求对话,逐步达成了经贸协议。

但即使在签订了第一阶段经贸协定后,美国仍然继续对中国施压。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局势更加复杂。特朗普政府为了转移视线,采取了“脱钩”和对抗的策略。美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进行攻击,退出各种国际组织,甚至挑战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

然而,这种策略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在新冠疫情中,中国凭借其优秀的治理能力,成功控制住了疫情,并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中国也采取反制措施,抵制美国的干涉和“脱钩”行动。

特朗普的遏制和“脱钩”政策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单边、简单化政策感到失望,认为美国在对待国际问题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

拜登政府全面竞争战略——战略相持阶段

2022年春季,美国拜登政府清楚描绘了他们的“中国手册”:全面竞争、有限合作、重点对抗。这一策略继承并强化了前任特朗普的对华压制路线,却给中美关系平添复杂性,走向“奥拜主义”——既利用盟友和国际组织来遏制中国,又在多个议题上施加压力。

中美两巨头的“拳击赛”看似无休无止。

拜登政府犀利地意识到,光靠自家力量是无法“脱钩”和遏制中国的。于是他们开始和盟友手挽手,制衡中国。拜登在文章《为什么美国必须再一次领导》中明言:“我们联手,力量会大出倍数,中国无法承受超过一半全球经济的压力。”

因此,他们开始增强跨大西洋关系,升级“印太战略”,并在南海增设军事存在。

然而,中国并未静止不动,面对压力,中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保护国家经济稳健前行。

同时,中国并未切断与美的沟通线路。

战略阶段的转变

2023年3月25日,卢拉,新上任的巴西总统,因感染肺炎,访华之旅被迫暂缓。但提前到达的巴西商界代表团无心等待,提前震动全球的公告:中巴贸易不再倚赖美元,将以本币结算。

带着240多名商界巨头及政界精英,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本币结算。

三个主要议题召集了他们的智慧:最首要的,以矿产换取基建,进一步深化两国的经济纽带。

巴西是全球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国,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钛、锰等珍贵金属在全球储量中占据了90%。然而,基础设施建设却像脚链,拖累了其经济的步伐。

在全球63个大中型经济体中,巴西的基础设施竞争力仅位列第53,落后于印度。出口大豆的运输成本高达美国和阿根廷的四倍。

这时,基建巨擘中国出现在视线中,与巴西的"矿产换基建"策略几乎是天作之合。

然而,若只是"矿产换基建",这次的中巴合作似乎过于简单。

访谈的第二个焦点:形成人民币-南美共同货币联盟,挑战美元对拉美的金融霸权。

"天堂太远、美国太近",美元在拉丁美洲的独霸历史对其经济造成了重创。巴西和阿根廷提出构建“南美共同货币”以应对美元的潮汐,寻求建立类似欧元区的联盟。

这一构想迅速得到智利、乌拉圭等国的积极响应,给了人民币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巴西此次商谈货币合作的目标远超过本币结算。他们意图以人民币为枢纽,连接南美各国货币,实现整个南美的"去美元化",给美国的"后花园"掷下一枚火种。

第三个看点让中巴合作更加精彩:共同引导俄乌停火,手牵手帮助乌克兰浴火重生。由于俄乌战火,全球面临能源粮食危机,第三世界国家热切期望和平降临。

一年前,卢拉总统提议组建“和平小组”以推动和谈,然而美国冷漠以待,让巴西大失所望。但就在巴西忧心忡忡时,中国以“危机解决方案”站出来,成为巴西的灯塔,两国于是联手组建和平小组。

这个小组的使命何在?乌克兰战后重建的成本已高达4110亿美元,超乌GDP2.6倍,单国力量难以承担。

若能成功调动资源,实现乌克兰重建,必将赢得相关方的尊重,成为和谈的主导。

目前看来,中巴领导的小组最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印度、印尼等大国的加入更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展望中巴合作,更高层次的解读显示,中美博弈正遭遇转折。

对于中美竞争,悲观派观点认为中国对抗美国无疑是卵击石,乐观派则相信中国已有实力挑战美国。

其实这两种情绪,就像当年毛主席面对抗日战争时的社会情绪。

中美竞争也许可以从“持久战”的理论来理解。

自2016年以来,中国一直在“战略防御阶段”,以南海危机的美国撤退为标志,中国赢得了防御战,但接下来美国的一系列动作让中国不得不应对,仿佛是“被动挨打”。

这些不愉快都是“战略防御”的常态。

然而,从2023年开始,“战略防御”正在向“战略相持”过渡,标志事件包括中国推动沙伊和解以及南美“去美元化”,打破了美国对中东的秩序安排和美元霸权。

为何中巴合作重要?答案源自门罗主义——自1823年美国将美洲视为自家后花园,其“唯我独尊”的主权甚至迫使欧洲势力退出拉丁美洲。

然而,现如今,中国已插足拉美,破解美国主导,展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智慧。

这个转变,并非只在拉美发生,欧洲也是战线之一。俄乌战争,实为美国欧洲地缘政治大棋局,中断了欧洲独立之力,使其沦为美国的棋子。

而中国,正是打破这棋局的关键,推动俄乌停火,重振欧洲自主,瓦解美国势力。这既符合国际道义,也是中美博弈的一招。

这场博弈,中美相互施压。虽然我们力量有限,无法完全阻止美国打“台湾牌”、“日韩牌”,但同样,我们可以反制,打出“中东牌”、“南美牌”、“俄乌牌”,形成攻防平衡。

截至目前,中美博弈已处于第三阶段,战略相持的尾声。

这便导致了中美博弈第四个阶段,中美战略反攻阶段,可能在2030年左右开始。

IMF预测到2028年,中国GDP接近美国,此后,美国无法维持全球秩序,局部崩塌,中国将逐步替代美国,主导全球事务。

此后进入第五个阶段,亚太区域和平阶段。

当然,最后胜利,关键在于正义。

毛主席曾说,中国在历史进步时代必胜。

而现今,面对进步的中国,一直与剥削、霸权为伴的美国,其残存时间又有多少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