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版猴票,95天完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980年猴票一版80枚可以拍卖么 80版猴票,95天完成!

80版猴票,95天完成!

2023-10-30 06: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新中国第一位邮票总设计师、著名邮票设计家、1980年《庚申年》猴票的设计者邵柏林先生作品展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举行。展览共展出邵柏林先生110余幅作品,囊括其不同阶段创作的邮票、绘画、徽志、摄影等。特别值得说明的是,为纪念本次展览的举办,中国集邮总公司还限量发行纪念封一枚。

  在展览现场,90岁高龄的邵柏林先生依然精神矍铄,向记者讲述了40多年前他与“猴票”之间的难忘故事。

△黄永玉作《庚申年》原画

  深厚情谊

  1973年,黄永玉因为绘画“一眼睁一眼闭”猫头鹰而招祸,1974年被打成“反革命黑画家”。1975年春节,邵伯林和夫人来到黄永玉的家,当时他住在北京站附近的钟声胡同。面对邵伯林的到来,黄永玉感到特别意外,也非常开心。

  邵伯林回忆道:“当时,黄永玉正在他所谓的‘画室’中,专心创作悼念周总理的《荷花图》。这间所谓的“画室”,其实就是天井里的一间小屋,特别小,而且四面无窗。我们当时在小屋里面看到,黄永玉在白墙上画了两扇窗,窗外又画了迎春花盛开着,还挺漂亮的。其实,那就是墙啊!”

  时间又过了很久,到1979年元旦,邵柏林又去看望黄永玉,当时,他想向黄永玉约一组动物邮票图稿。黄永玉豪爽地提议道:“为什么不创作一组生肖邮票呢?12年我都给你们画!”邵柏林也忽然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一周后,当黄永玉画完图稿,邵柏林就立刻将图稿交到邮票发行局。

  “我们等啊等啊,一点消息都没有。”邵柏林回忆道:“两个多月,我心里着急啊,怕错过了春节。”

  1979年11月6日,邵柏林得到消息,当时的邮票发行局建议从1980年开始发行“年票”(指生肖邮票)的报告正式报到邮电部,签发人是时任邮票发行局局长的宋兴民。1979年11月12日,报告上的空白处,有原邮电部值班室(秘书处)的注: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二日部长办公会议审查同意发行。”

△邵柏林作《庚申年》邮票影写版

  攻坚克难

  报告从邮电部批转到邮票发行局时,距离邮票发行只有95天了。“邮票设计、雕刻、印制等一系列工作,必须在95天内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邵柏林回忆道:“当时的猴票印刷是在北京邮票厂从瑞士引进的设备‘唯发机’上完成的。但是,套印后,邮票的红底色总是透过雕刻版线条向上泛红,致使黑的不黑,红的不红。这可把我们难坏了!”

  艺高人胆大,邵柏林和值机师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将特别绘制的猴票印刷影写版,衬于雕刻版之下,这样就相当于进行了‘二次创作’。不仅解决了单色雕刻黑版线条下面泛红的问题,更凸显了原画的质感。”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于北京邮票厂多年没有印刷过雕刻版套影写版的邮票,库存雕刻油墨干结。邮票印版上机后,由于油墨太黏稠,机器走不起来。买新油墨,时间又来不及。于是,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在雕刻墨中加上一种无色透明的混合剂。结果机器是走起来了,印出来的邮票雕刻线条却不黑不立。后来,大家又想了补救办法,就是往雕刻墨中加铅印墨,但铅印墨不是邮票专用快干墨,机器是走起来了,可邮票印出来一下子干不了,上一版邮票就把下一版邮票的背胶粘脏了,这在行内称为“粘连挂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邵柏林和工人师傅们一起赶制了许多类似养蚕架的晾票架,一个架子五六层,一层放上七八摞,一摞20版。晾干后,一检验,不少成品上还有斑斑点点的挂脏墨点。“挂脏”让成品率大打折扣,为了减少损失,工人师傅们又日以继夜地在“挂脏”的版票上将合格的邮票撕下来,再和另外合格的半版加起来,进行“拼版”,终于保证了工期。

  “后来,在鉴定猴票时,这些墨点,也是鉴别真假猴票时的重要参考依据。”邵柏林笑称:“由于成品率低,猴票真正整版票的成品入库数量其实是4431600。这才是《庚申年》邮票的真实发行量!”

  完成《庚申年》邮票任务之后,邵柏林在填写设计单时,很固执地在设计人一栏中把自己名字划掉,改为“设计黄永玉,经办邵柏林”。他说:“这是黄永玉先生的作品,我只不过做了应该做的工作。”

  1980年2月15日,中国首枚生肖邮票《庚申年》正式发行。这张面值8分的金猴邮票,在中国集邮领域内不断书写神话,成为大众竞相收藏的邮票品种。

  天意吾作

  “猴票”经原邮电部批准发行之后,邮票首日封的设计却给邵柏林出了个难题。邵柏林回忆道:“艺术创作最忌重复,邮票上画的是猴子,首日封就不宜再画猴子。”再加上十二生肖干支纪年其实是非常抽象的时间概念,因此,用什么图案来表现庚申年,就成为设计首日封的难题。

  正在此时,邵柏林发现报纸上说1980年2月16日,即当年的农历庚申年正月初一日,就是原定生肖猴票发行的当天,“将发生百年不遇的天象奇观——日全食”。此时,世界上将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科学家跟踪观察,我国在云南瑞丽也设站进行科学观测。邵柏林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实在太高兴了!于是,根据这一难逢的巧合,设计了日全食作为《庚申年》首日封的图案。”

  这枚首日封,不仅荣获了1980年度最佳首日封设计奖,也一直被邵柏林称为“天意吾作”。

△靳尚谊《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小型张

  记者手记

  “哎呀,老朋友啊,你来啦!”在展览现场,著名画家靳尚谊如约而至,快步走向邵柏林,两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邵伯林激动地说:“听说你要来,我特别高兴!”

  在任职原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总设计师期间,邵柏林坚持“敞开大门做设计”的创作思想,著名画家张仃、叶浅予、李可染、吴作人等都曾参与过邮票绘画,为中国邮票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邵伯林曾经约请的众多美术家朋友当中,靳尚谊先生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靳尚谊曾设计过J.133M《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小型张,该邮票曾于1986年11月12日发行,是我国第一枚以油画形式设计的人物邮票,也是靳尚谊专门为该套邮票而创作的,图案名称为“孙中山先生半身像”,曾荣获1986年最佳邮票评选“最佳邮票”和“最佳印刷奖”。

  在展厅里,两位老人站在《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小型张原图前,很久没有说话。随后,靳尚谊翻开画框,仔细观察了一下,因原画不适宜再签名,他接着说道:“可以在画框背面签名。”这一精品画作,在创作35年后,由作者亲笔签上了名字,令人感慨不已……

  邵柏林生于1930年,靳尚谊生于1934年,久未见面的两位老朋友一边观看展品,一边回忆往事。谈起靳尚谊创作《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小型张时的情景,邵柏林讲述了一段故事。

  1985年,也是冬天,邵柏林去位于北京三里屯的靳尚谊家中,向他约稿。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对于邵柏林的邀请,靳尚谊感到很为难。那时,靳尚谊家中只有卧室有一个炉子。

  邵柏林回忆说:“那时,靳尚谊对我说:‘这么冷的天,客厅也没有炉子,我怎么画呀?’我说:‘你在客厅再生个炉子或者想其他办法,画孙中山先生,论油画,非你莫属!’靳尚谊无奈,最后只好‘被迫’同意了约稿。”

  邵柏林紧接着便询问了适合邮票绘画的最大尺寸,然后立刻前往中央美术学院教具组,按照靳尚谊提供的尺寸,定制了适合作画的画布,封装好,给靳尚谊送了过去。就这样,成就了1986年的《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小型张珍品佳作。

  据了解,除《孙中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邮票小型张之外,靳尚谊还创作过2006年发行的2006-25《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第一枚“送别”,2013年发行的2013-30《毛泽东同志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邮票第二枚“北国风光”、第三枚“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邮票原画。此外,1990年,靳尚谊还曾担任第二届邮票评审委员会主任,与中国邮票的渊源颇深。

  记者:付裕

  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