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大同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933年中国历史事件概括图 2023年山西省大同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山西省大同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3-04-28 11: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A

.原始农业的兴起

 

B

.原始人群审美意识萌发

 

 

C

.早期猿人的演进

 

D

.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分

 

2

2

分)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光辉的明珠。

从艺术情势上看,反应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点;从文字来看,词兼胡汉,

“天子”

“可汗”

并用。这反应了(

 

A

.民族交融的趋势开始显现

 

 

B

.文学创作受民族交融影响

 

C

.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

 

D

.北方女性具有男子汉气势

 

3

2

分)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

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

,诗中评论的是(

 

A

.隋朝大运河和隋文帝

 

B

.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C

.灵渠和隋文帝

 

D

.灵渠和隋炀帝

 

4

2

分)

1754

年,乾隆皇帝在改建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时,以满、蒙、汉、维、藏五种民

族文字题写门额。后来,又下令将清朝祖陵的石碑也用上述五种民族文字锈刻。其意在

表达(

 

A

.君权至上的思想

 

B

.国家统一的理念

 

 

C

.民族同等的愿望

 

D

.尊奉先人的情感

 

5

2

分)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记载:

(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可以使我们终于乘克服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逼迫中国接受。

”这表明鸦片战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