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研究报告:厉兵秣马,重启增长之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664有多少口味 呷哺呷哺研究报告:厉兵秣马,重启增长之路

呷哺呷哺研究报告:厉兵秣马,重启增长之路

2023-03-25 0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西证券,许光辉)

1.餐饮行业:疫后迎复苏,连锁化、数字化趋势明显

1.1.否极泰来,餐饮业步入复苏通道

近三年来,我国餐饮行业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曲折恢复,大中型餐企表现优于 整体。疫前,我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从 2014 年的 2.8 万亿元逐年增长至 2019 年的 4.7 万亿元,CAGR+10.9%。2020 年疫情 爆发,我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跌破 4 万亿元;2021 年疫情企稳,餐饮业回暖,市场 规模恢复至 2019 年水平;2022 年疫情散点频发,多地餐饮持续受到较大影响,全国 餐饮收入同比-6.3%。在持续三年的疫情影响下,大中型餐饮企业表现出了更强的抗 风险能力,近年来我国百强餐企营收增速持续高于行业整体增速,收入占比从 2019 年的 7.0%提升至 2021 年 7.8%;我们认为一是大中型餐企具备更强的经营能力,二是 疫情下消费者试错意愿下降,更愿意选择大品牌。

疫后我国餐饮行业将恢复稳定增长。短期来看,随着去年 12 月防疫政策松绑、 疫情感染高峰已过,餐饮消费正逐步恢复;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兔年春节期间 重点餐饮企业经营情况调研”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餐饮行业实现了“开门红”,除夕 至正月初六(1 月 21 日- 27 日)受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相比+24.7%。中长期来看, 我国餐饮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一方面,家庭小型化、懒人经济驱动下,外出就餐 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餐饮承载着重要的社交功能,是当下最为重要 的社交场景之一。

火锅是我国餐饮行业中的优质赛道。火锅因食材、锅底与蘸料较为丰富,口味 接受度高,社交属性强,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欢迎,在 2021 年大众点评餐饮行业关键 词搜索排行榜中占据 C 位;同时,由于火锅对烹饪要求不高,与其他菜系相比更易于 标准化经营与规模化扩张。从市场规模来看,火锅也是我国餐饮行业中最宽的细分赛 道,据捞王招股书援引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 年我国火锅市场规模约 5218 亿 元,占全国餐饮收入比重11.1%;2016-2019年,我国火锅市场规模CAGR+9.5%,略高 于餐饮行业整体增速(CAGR+9.3%)。

1.2.餐饮业连锁化、数字化加速

疫情影响下我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加速提升。疫情中餐饮行业面临了巨大的考 验,其中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单体小型餐饮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租金、人工等刚性成 本费用所带来的资金压力),与此同时,实力雄厚的大型餐饮企业则大批量吸纳着单 体餐厅退出市场后空出的位置,从而加速了餐饮行业的连锁化进程。据美团数据显示, 我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从 2018 年的12.8%提升至2019年的13.3%,并在 2020-2021 年加速提升至 15.8%/18.0%,其中,2021 年火锅连锁化率提升至20.4%,高于餐饮行 业整体水平;但相较于美国和日本(2021 年连锁化率分别达 54%和 49%)等成熟市场, 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餐饮线上线下一体化,外卖渗透率持续提升。疫情期间,餐厅堂食因疫情反复 而阶段性受阻,消费者的就餐行为开始由线下向线上迁移。据美团援引的国家信息中 心数据显示,2020-2021 年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16.9%/21.4%, 同比分别提升 4.1pct/4.5pct;其中,即使是强堂食属性的火锅的外卖渗透率也有所 提升,2021 年火锅的美团外卖订单量增长 20%。

餐饮企业纷纷探索后疫情时代餐饮服务场景拓展。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及消费 场景、群体的变化,传统的只依赖堂食消费的经营模式太过被动,不少餐饮企业开始 重视外卖消费场景,或者推出零售预制菜,解除到店的限制,打破场景对餐厅位置的 依赖。在时空维度上,餐饮不再是平面的“门店生意”,经营模式从 4-12 个小时、线 下堂食逐步向 24 小时全时段、堂食+外卖+零售的模式进化,突破餐饮门店的时空半 径,打造新的增长曲线。如海底捞新成立社区营运事业部,专注于堂食服务之外的多 元化餐饮服务创新,持续推出有别于堂食体验的新产品、新套餐,包括海底捞火锅 “青年套餐”以及小龙虾、酸菜鱼、椒麻鱼等预制菜。

2.呷哺呷哺:多重因素交织下,业绩估值双探底

2.1.起于台式小火锅,多品牌多业态驱动发展

公司成立于 1998 年,并由创始人贺光启先生将台式小火锅“一人一锅”的模式 引进大陆,打造出广受欢迎的时尚连锁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2014 年,公司成功登 陆港交所,被业内称为“连锁餐饮第一股”。自上市以来,公司不断多方位扩展业务 形态、多品牌发力布局餐饮产业链,目前公司旗下包含主打“一人一锅”的平价小火 锅品牌呷哺呷哺、主打“火锅+茶憩”的中高端聚会型火锅品牌凑凑、主打“烧肉+酒 茶+欢乐”多元化模式的中高端烧烤品牌趁烧,以及调味食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食品公 司、羊肉制品加工的锡盟工厂等;截至 2022H1,公司共有 810 家呷哺呷哺和 198 家凑 凑。

上市前(1998-2014 年):非典后迎来发展契机,呷哺呷哺快速扩张。呷哺呷哺 首店于 1999 年在北京西单开业,2003 年非典爆发后,“一人一锅”分餐形式的小火 锅大受欢迎,呷哺呷哺也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门店快速扩张,2009 年呷哺 呷哺门店破百,2010 年进驻上海市场,2014 年门店已超 400 家;另一方面,受到诸 多资本的关注,2008 年公司获得英联资本 5000 万美元的战略投资,2012 年美国泛大 西洋资本进驻,进一步助力呷哺呷哺门店扩张。

上市后(2015 年-至今):多品牌布局、多方位扩展业态,打造新的增长极。为 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同时吸引更多年轻群体、扩大目标客群,公司自 2015 年开始 持续朝多元化转型升级。一方面,先后推出中高端餐饮品牌凑凑、in xiabuxiabu (2021 年退出市场)、趁烧,构建覆盖平价、中高端的多品牌矩阵;另一方面,增加 茶饮、冒菜,拓展外卖、食品零售业务等,多业态、多渠道赋能业绩增长。此外,主 品牌呷哺呷哺也在不断升级迭代,2017 年从呷哺 1.0 升级为 2.0 版本,2020 年推出 “LIGHT-POT”新店模型,以做加法的形式提升客户体验和客单价。

创始人控股,股权集中度高。创始人贺光启先生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合计持 股 41.62%,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股权集中度高且较为稳定,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2.2.供应链体系成熟,不断向上游延伸

自产+外采保障食材和底料供应,向上游延伸强化供应能力。羊肉、牛肉及蔬菜 为核心三大食材,公司通过自产+外采的方式来保障稳定的高品质安全食材供应。肉 类供应上,一方面通过直接对接牛羊肉供应商进行大规模采购,另一方面收购伊顺清 真食品公司作为羊肉供应基地,增加自产比例,把控肉类质量及采购成本;蔬菜供应 上,与多个农村合作社及农户直接合作,并根据公司需求向其提供年度种植计划,从 源头保证蔬菜的品质。此外,公司大部分招牌汤底及调料亦由中央食品加工厂根据公 司的专有配方自行制作。

建立三级物流系统,凭借规模优势实现成本控制。公司建立了全国总仓-区域分 仓-运转中心的三级网络架构配送体系,其中全国总仓及华北区域分仓设置在北京, 运转中心直接对接门店,收集并拆分门店订单,根据配送半径、成本、订单需求动态 规划最优配送路径,实现配送成本和效率最优化。随着门店数量的增长,运转中心辐 射能力提升,并在规模优势下实现成本控制。

公司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一方面为门店的全国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呷哺呷哺 和凑凑合计直营门店超 1000 家;另一方面在保证食材品质的同时将成本控制在可控 范围,近年来在牛羊肉批发价格总体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下,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收入 比重总体维持在 37%-39%的水平。公司将继续加大供应链建设投资,在未来三年内, 计划进一步投资 1 亿元用以升级锡盟加工厂的物流、采购及质量控制流程,进一步提 高原材料成本管控能力。

2.3.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几年经营显著承压

疫前持续扩店带动营收稳步增长,疫情下同店下滑+闭店拖累营收增速。2014- 2019 年,公司餐厅总数从 452 家增长至 1124 家(其中呷哺呷哺从 452 家增长至 1022 家),带动公司营收规模从 22.0 亿元增长至 60.3 亿元,CAGR+22.3%。自疫情爆发以 来,呷哺呷哺和凑凑同店呈持续下滑趋势,2020-2022H1,呷哺呷哺同店销售额分别23.9%/-8.3%/-44.1%,凑凑同店销售额分别-9.5%/-0.9%/-24.8%;同时,2021H2 呷 哺呷哺战略性闭店 200 余家,导致 2022H1 公司营收同比-29.2%。 从收入结构来看,餐厅经营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自 2016 年凑凑品牌推出以 来,收入贡献率不断提升,2022H1,呷哺呷哺和凑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 48.7% 和 47.5%。

疫情持续影响+主品牌同店增长乏力+门店经营管理略显粗放,近几年公司盈利 能力呈下滑趋势。2015-2018 年,公司归母净利率稳定在 10%-13%的水平,呷哺呷哺 餐厅层面经营利润率稳定在20%-24%的水平。但2019年以来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2019年-2022H1归母净利率分别为4.8%/0.03%/-4.8%/-13.0%,主要系:1)客单价持续提升等因素影响下呷哺呷哺同店增长乏力,2019 年同比-1.4%;2)疫情持续影响 以及门店经营管理略显粗放导致人工成本、租金及折旧摊销等核心费用占比上升, 2022H1 公司人工成本、租金及折旧摊销费用占收入比重分别达 35.0%和 28.2%。

2.4.股价复盘

2014.12-2015.12:股价累计下滑 30%+,主要系“315 鸭血门事件”影响以及呷 哺呷哺同店增速转负。 2016.01-2018.07:股价大幅提升,累计上涨 450%+,估值也于 2018 年中达到高 点(平均 35x 左右),主要系公司推出新品牌凑凑、外卖业务,并将呷哺呷哺 1.0 升 级为 2.0 版本,对门店装修、菜品、服务等方面进行升级,同店增速转正且持续改善 (2016 年-2018H1 呷哺呷哺同店分别+3.0%/+8.5%/+7.3%)。 2018.08-2020.03:股价累计下滑 60%+,主要系 2018H2-2019 年,呷哺呷哺同店 再次转负,叠加凑凑在整体尚未进入成熟期时快速扩张等因素,导致净利率持续承压 (2019 年公司净利率下滑至 4.8%);而 2020Q1 受疫情影响,全国门店暂停营业。

2020.04-2021.02:股价累计上涨 350%+,主要系疫情逐步企稳,呷哺呷哺翻座 率快速恢复(从 2020H1 的 1.8 次回升至全年的 2.3 次),叠加龙头连锁餐饮企业逆势 扩张,疫后集中度提升逻辑强化。 2021.03-2022.05:股价大幅回调,累计下滑 80%+,主要系 2021 年公司管理层 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原凑凑品牌 CEO 张振纬先生、原集团兼呷哺呷哺品牌 CEO 赵怡女 士分别于 4 月和 6 月相继离职,市场对于公司内部管理及未来发展产生担忧;同时, 2021 年下半年起国内疫情频繁反复、呷哺呷哺出现较大规模闭店调整,公司业绩持 续承压。 2022.06-至今:股价上行,主要系公司管理层架构调整完成,内部管理效率边 际改善;呷哺呷哺关店调整亦接近尾声,凑凑展现出较强的修复韧性且展店提速,以 及 9 月底推出的新品牌趁烧催化。

3.变革之举:人事调整优化管理结构,考核转向利润端

管理架构调整完成,创始人回归掌舵。2021 年4 月原凑凑品牌CEO 张振纬离职, 同年 5 月原集团兼呷哺呷哺品牌 CEO 赵怡被免职,而创始人贺光启回归掌舵,担任集 团 CEO,统筹管理集团事务。据新消费日报公众号消息,贺总上任后,内部择优提拔 两位经验丰富的员工分别担任呷哺呷哺品牌 COO 和凑凑 COO;并对集团资源进行全面 整合,原来两大品牌拥有各自独立的 HR、开发、研发等团队,现在整合为集团统筹, 减少管理层级,组织架构扁平化。

调整后有利于实现资源分配最优化,降低内部摩擦成本。在原来的组织架构下, 赵怡总同时负责集团事务的管理和呷哺呷哺品牌的运营,精力被分散的同时还容易在 一定程度上出现资源的倾斜;而在新的组织架构下,两大品牌 COO 聚集前台运营,而 贺总聚焦中后台管理,统筹集团资源调配,有利于实现资源分配最优化。此外,HR、 开发、研发、会员体系等板块的整合也有利于实现两大品牌间的资源共享,降低内部 摩擦成本,从而发挥最大效能。

KPI 考核向利润端倾斜,启动利润分红机制,促进成本管控精细化。根据 2022H1 公司业绩交流会资料,原来的管理层 KPI 考核指标以收入为主导,导致开店策略较为 激进,2021H2 重新梳理后,考核指标更多向利润端倾斜。此外,公司还启动了利润 分红机制,引导运营人员关注销售的同时持续提升公司利润,刺激人员的积极性,实 现成本的精细化管控。 整合会员系统,实现品牌间资源共享,降低营销成本。呷哺集团会员系统于 2022 年 8 月正式上线,对集团旗下呷哺呷哺、凑凑、茶米茶、趁烧、呷哺食品等品 牌会员进行整合,顾客只需在任一品牌注册 1 次会员,即可实现集团会员权益共享, 积分通积通兑、储值余额共通共用。会员系统的整合不但可以实现品牌间的资源共享、 打通品牌间的引流渠道,还可以积累私域流量来完成精准营销,降低营销成本。

4.未来看点:呷哺经营回升,凑凑加速拓店

4.1.呷哺调整基本完毕,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关闭200余家亏损门店,实现轻装上阵。自上市以来,呷哺门店快速扩张, 2015-2019年保持每年新开100-200家的开店节奏,闭店率维持在3%-6%的水平;2020 年疫情爆发后,呷哺开店速度放缓,2020年-2022H1 分别新开 91/52/6 家,其中 2021 年一次性关闭 229 家门店,主要系前期拓展时部分门店存在严重的选址错误,叠加疫 情影响,从而导致亏损。

回归大众路线,重拾初心。呷哺一路走来经历了数次品牌升级,从最初的呷哺 1.0(定位中低端)升级到呷哺2.0(2017年,定位中端/轻正餐),再升级到呷哺3.0 (LIHGT-POT,2020 年),客单价由 2016 年的 47.7 元持续提升至 2021 年的 62.5 元, 涨幅超过 30%,CAGR+5.6%,而翻座率则呈逐年下降态势,从 2016 年的 3.4 次下降至 2021 年的 2.3 次;呷哺翻台率的下降除了门店扩张导致的分流和疫情因素影响外, 我们认为主要还有两个原因:1)客单价提升,而呷哺的客群价格敏感度较高;2)客 单价 60 元以上价格带的餐饮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目前,呷哺已重回大众消费定位, 并推出价格介于 50-70 元之间的高性价比套餐,内含调料、主食、招牌茶饮等,给予 顾客物超所值的用餐体验。

第二总部落户上海,开启东扩南进战略。自成立以来,呷哺门店选址主要集中 在北方地区,2014-2018 年京津冀地区收入占比均在 70%以上,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 截至 2023 年 3 月初,呷哺在京津冀地区的门店占比仍超过 60%。为平衡门店布局、寻 求新的业绩增长,2022 年 3 月,公司从单一总部模式转向京沪双总部模式,集中力 量开发华南、华东市场;据北京商报消息,2023 年呷哺品牌计划新开 120 家门店, 其中上海计划新开 25 家、广深计划各新开 10 家。

4.2.凑凑进入加速开店期,境内门店仍有翻倍以上提升空间

独特的商业模式+优质的产品服务,打造凑凑品牌竞争力。虽然我国火锅市场仍 保持着扩容态势,也依旧是餐饮第一大赛道,但随着新入局者的持续增加,火锅市场已进入红海期。2016 年推出的凑凑是如何在同质化的火锅赛 道中做出差异化,并赢得消费者认可?1)多维度提升顾客体验和满意度,在经营模 式上,从创新推出“火锅+茶饮”到进一步深化推出“火锅+茶饮+酒饮”,打造全时段 经营,拓展消费者的社交空间;在门店设计上,主张“千店千面”,将当地文化融入门店设计之中,为顾客留下视觉记忆点,同时,成立了设计工程公司,赋能凑凑的门 店设计。2)注重产品质量和新品研发,凑凑主打高品质部位肉食材及生猛海鲜,并 提供免费的鸭血和豆腐,打造自身品牌记忆点;同时,拥有较强的研发团队,寻找本 土化的菜品进行创新性的打造,上新频率高、颜值高,有效增强客户粘性。

疫后凑凑进入加速开店期,一二线城市仍是扩张主战场。自品牌成立以来,凑 凑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健的开店节奏,2017 年-2022H1,分别新开 19/27/54/38/43/15 家门店;收入规模随着门店的扩张不断增长,从 2017 年的 1.17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 的 23.59 亿元,CAGR+112%。从门店选址来看,凑凑目前仍以一二线城市为主,占比 超 90%,其中江浙沪+广东地区门店占比超 50%。随着内部管理结构的优化和疫情影响 逐步退却,凑凑将重新进入加速开店期;据北京商报消息,2023 年凑凑计划新开超 70 家,重点布局北京、上海、江浙、大湾区等市场,一线、省会、新一线城市仍是 扩张主战场。

中长期来看,我们预计中性情况下凑凑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开店空间约601家。考 虑到凑凑选址多在购物中心,我们选取购物中心渗透率作为核心指标对凑凑中国大陆 市场的中长期开店空间进行测算。海底捞作为火锅行业的标杆,目前中国大陆门店数 量已较为稳定(短期暂无大规模开店计划),因此我们以海底捞的购物中心渗透率作 为参考;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 2023 年 3 月 2 日,海底捞在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 城市的门店数量分别为 234/702/414 家 , 对 应 购 物 中 心 渗 透 率 分 别 为 28.6%/26.9%/21.1%。

1)2021 年,凑凑在一线/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渗透率分别为 8.8%/3.8%,参照海 底捞的购物中心渗透率,并考虑到两个品牌在客单价、品牌力等方面的差异,假设在 保守/中性/乐观情况下,凑凑在一线/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渗透率分别达到海底捞的 60%/70%/80%、40%/50%/60%,即购物中心渗透率分别为 17%/20%/23%、11%/13%/16%; 2)2021 年,凑凑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购物中心渗透率仅 0.2%,考虑到凑凑客单 价较高(2021 年为 140.6 元),未来开店仍将以一二线城市为主,因此假设在保守/ 中性/乐观情况下,凑凑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购物中心渗透率分别为 3%/5%/7%; 3)综合以上核心假设,预计在保守/中性/乐观情况下,凑凑在中国大陆市场的 中长期开店空间分别为485/601/742家,较2022年期末门店(据窄门餐眼数据有223 家)仍有 117%-233%的提升空间。

此外,公司对于海外的扩张前景持乐观态度。据北京商报消息,为促进海外市 场的加速布局,公司成立了海外事业部,将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及马来西 亚市场进行品牌布局,加速国际化转型。

4.3.趁烧切入烧烤赛道,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我国烧烤行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5 年之前,处于路边摊、小作坊和 露天大排档阶段,多为“夫妻老婆店”,规模分散,发展缓慢;2005-2013 年,进入 室内烧烤时代,上至精致餐饮,下至巷尾小店;2013 年之后,烧烤随消费升级进入 品牌发展时代,开启连锁化、品牌化、细分化进程。 烧烤赛道千亿市场,目前尚无强势品牌出现。烧烤与火锅相似,具有广泛的民 众基础、社交属性强、易于标准化,近年来增长势头强劲。据中国饭店协会&美团联 合发布的《2022 中国烧烤行业消费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烧烤门店数为 46 万家,据我们估算 2020 年烧烤市场规模约 1496 亿元。

近年来烧烤品类年人均消费支出及频率不断提高, 消费频次从 2017 年的 3.1 次/年提升至 2021 年的 4.5 次/年,年人均烧烤消费支出从 2017 年的 284 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472 元;此外,烧烤餐饮连锁化率提升,从 2019 年 的 8.6%提升至 2021 年的 14.2%,但仍低于餐饮行业平均水平(2021 年连锁化率为 18.0%)。我们认为口味、特色等属性是切入烧烤赛道的重点,而模式的创新、场景的 拓展、供应链的完善以及记忆点的打造则是品牌抢占市场的重要砝码。

新品牌趁烧采用“烧烤+茶酒+欢乐”的多元化业态,未来发展值得期待。2022 年 9 月底,新品牌趁烧首店落地上海,采用“烧烤+酒茶+欢乐”的多元化业态,定位 高端,客单价在 250 元左右。根据线下首店调研,门店营业时间为上午 10 点到凌晨 2 点,菜单包含烤肉、烧烤、茶饮、酒水等,其中和牛为其特色菜品,价格为 2.2- 2.8 元/g(100g 起售),酒水包含精酿(25-48 元/杯)、嗨棒(26-28 元/杯)和瓶装 啤酒(福佳白、科罗娜、1664 等),茶饮 sku 超 20 种。据北京商报消息,2023 年趁 烧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六大城市共计扩张 20 家门店。

5.盈利预测

核心假设:  收入端: 1)呷哺呷哺:翻座率方面,随着 2022 年 12 月国内防疫政策的放开,持续三年 的疫情影响逐渐退却,再加上品牌重回高性价比路线,翻座率有望逐步回升,预计 2022-2024 年分别为 2.0/2.3/2.5 次,恢复至 2019 年的 77%/88%/96%;开店方面,呷 哺与凑凑在开发选址上已进行融合打通,并上线了智能选址系统,再加上京沪双总部 管理,推动品牌东扩南进,预计 2022-2024 年分别净开店-34/100/200 家,对应期末 门店总数分别为 807/907/1107 家。

2)凑凑:翻台率方面,随着疫后居民外出就餐需求持续恢复,翻台率有望逐步 提升,预计 2022-2024 年分别为2.0/2.5/2.7次,恢复至 2019 年的 69%/86%/93%;开 店方面,近年来凑凑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消费体验,已获得消费者认可,疫后将进 入加速开店期,预计 2022-2024 年分别净开店40/70/80 家,对应期末门店总数分别为223/293/373 家。

成本端: 1)毛利率:公司供应链体系较为成熟完善,并不断向上游延伸,未来还将进一 步升级羊肉加工厂的物流、采购及质量控制流程,毛利率有望稳中有升,预计 2022- 2024 年分别为 62.5%/63.5%/64.0%。2)员工成本及租金:员工成本方面,随着疫后门店收入的修复、数字化的推进 以及人效的提升,员工成本占收入比重有望下降,预计 2022-2024 年分别为 30.1%/26.0%/25.4%;物业租金和使用权资产折旧方面,近两年公司关闭了租售比较 高门店、对存量门店租金进行重新谈判、优化新店选址并控制新店租售比,租售比有 望下降,预计 2022-2024 年分别为 16.2%/12.2%/11.7%。 盈 利 预 测:综合以上核心假设,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7.20/72.16/94.2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3.58/6.31 亿元。

相对估值:给予公司 2023 年 25 倍 PE,目标股价为 9.36 港元。选取九毛九、海 底捞、海伦司、奈雪的茶作为可比公司,2023-2024 年可比公司平均 PE 分别为 41.3/22.0 倍,根据我们的盈利预测,2023-2024 年呷哺呷哺的 PE 分别为 17.6/9.9 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系核心管理层变动及呷哺品牌较大规模闭店等因素 叠加下,市场对于公司内部管理及未来发展产生一定担忧。但我们认为,一方面,本 次管理层架构调整完成后,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员工积极性边际改善,另一方面,断 臂止血后呷哺品牌盈利能力回升、凑凑加速开店、新品牌趁烧亦值得期待,未来多品 牌运作,成长逻辑清晰;因此,给予公司 2023 年 25 倍 PE,对应目标股价为 9.36 港 元,较当前收盘价(6.57 港元)仍有 42.4%的增长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