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18课《古诗三首》教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4诗词三首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18课《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18课《古诗三首》教案

2023-12-11 01: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美之享受,思之启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三首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千古佳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杜牧的《江南春》中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动人的江南美景图,表达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是借古讽今,咏史怀古,传递出一缕含蓄、深邃的情思,给人以审美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启迪;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借夸张和用典的手法描绘了九曲黄河雄浑神奇的瑰丽之美,表达诗人不畏艰难险阻,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庭院的清幽与洁净以及湖阴先生对山水的深情,衬托庭院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位诗人用优美的诗句,尽展祖国如画江山,尽抒心中热爱之情。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过杜牧的《绝句》、《山行》、《清明》、《江畔独步寻花》;刘禹锡的《望洞庭》;王安石的《元日》等诗歌,对杜牧、王安石、刘禹锡其人和他们的诗歌,尤其是七绝已十分地熟悉,对杜牧俊爽清丽;刘禹锡简捷明快、风情俊爽和王安石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的诗风已有大概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在前五个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借助诗题、注释和查阅资料等方式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情感,因此大大降低了学习本课的难度。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的核心就是语感”。新课标(2022年版)在“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内涵下阐述“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的语感”。诗歌作为充满丰厚的人文底蕴和强烈的情感意蕴的文体,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言语实践来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统整目标和学生学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入情入境,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读中感悟诗词之美。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个人经历和背景资料等方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态度。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借助诗歌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结合背景资料,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江南春》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温故导入,揭示课题 1.“春天”一直是文人墨客赞颂的主题,大家知道那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啊?2.在那么多描写春天的诗歌中,要属《江南春》最有名气,今天我们跟着诗人杜牧去江南一游,学一学这首晓谕大江南北的古诗。(板书课题) 1.生回顾旧知2.生齐读课题 温故导入,从已知走向未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二、诵读吟咏,入情入境 1.学诗要从读诗开始,谁能来读出诗的韵律和节奏?2.古人写诗、读诗有平仄和入声之分,读的时候平声要读得舒缓一些,仄声要读得短一些,入声字则要读得急促一些。3.让我们跟着美美的音乐,按照刚才的读诗方法一起随着杜牧到江南一游吧! 1.生自由读,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2.生按照“平长仄短入急促”的方式读诗3.生配乐读诗 古诗教学中的朗读不仅要做到反复读,更要读出平仄节奏、读出韵味来。反复朗读诗歌,可以为理解诗歌内容、诗歌情感起到铺垫的作用。三、连景成画,感春之美 1.春天,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我们跟随杜牧来到了广袤的江南大地,请你们调动各种感官,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品,你看到了什么?2.《唐诗快》评价这首诗:若将此画作锦屏,恐十二扇铺排不尽。可见诗歌中描绘的画面美不胜收。你认为这幅江南图景还有什么诗人没有写出来,但是会出现在画面中?3.《绘图千家诗注释》:此诗“言江南春色之丽也”。你们认为杜牧这首诗是如何体现“江南春色之丽”呢?4.师小结:这首诗写江南春色,不仅写了自然风光之美,而且写了古代文物之盛。现实和历史;所见和所感;青天和烟雨相映成趣,共同描绘了美好的春天。 1.生抓关键词,描述画面2.生展开想象,自主汇报3.生小组合作,总结概括 诗歌作为一种意蕴丰厚的文本,需要学生调动多重感官,展开想象来理解,同时教师需要提供支架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以诗评为支架,学生自主想象、感悟江南春景的美丽动人。四、“千里”“十里”,悟春之广 1.出示【阅读材料一】提问:“千里”用得好还是“十里”用得好 2.出示【阅读材料二】师小结:“千里”既完美契合“江南春”的立意之广,同时也将整个江南的千里美景写尽写透了,体现出江南美景的广与多。(板书:广、多;喜悦)3.你能读出杜牧的喜悦,读出江南的盛况吗?相机指导朗读 1.生阅读材料一,小组合作,讨论思考。2.生各抒己见,思想碰撞。3.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读诗。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通过出示具有矛盾的诗评,让学生各抒己见、交流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炼字之妙,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五、风摇酒旗,悟春之奇 1.我们谈起春天,最先能想到绿树红花、草长莺飞……但是杜牧诗中有一样景物很特别,是什么景物?2.出示【阅读材料三】提问:他为什么写“酒旗”呢?3.师小结:诗人在扬州的困顿经历使酒旗成为杜牧这首诗中独树一帜的一隅景色,同时我们也能读出“酒旗”背后的苦闷惆怅、郁郁寡欢。(板书:奇;惆怅) 1.生对比阅读,自主思考2.生知人论世,体会情感 学习任何一篇课文时,都要找到其中的独特性来展开教学。显然,“酒旗”这一景物是诗人杜牧描写春天的独特之处,从这个点切入带领学生走进诗人的人生经历、感悟背后的情感是一道捷径。六、读诗说画,悟春之情 1.作者明明是晚唐诗人,为什么在诗中却写“南朝四百八十寺”?2.出示【阅读材料四】出示晚唐寺庙修建微课看完这些材料,你有什么思考?3.师小结:我们在这首诗中既感受到杜牧对春天的喜爱,也感受到了杜牧对唐朝统治者的劝诫和嘲弄。这些理解都是正确的,这就叫做诗无达诂(对诗的理解是因人因时而异,没有一成不变的看法)。4.出示【阅读材料五】拓展阅读。 1.生自主思考2.生借助背景资料深入思考,体会情感3.生拓展阅读杜牧其他借古讽今诗歌 在古诗鉴赏中,知人论世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式。本环节旨在恰当时刻提供背景资料,让学生成功触摸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发挥你的想象力,调动你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将《江南春》改编为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2.预习《浪淘沙》(其一)《书湖阴先生壁》。3.(选做)查找其他描写江南春天的诗句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一】《升庵诗话》: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阅读材料二】《江南春》诗评:(一)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烟雨中也。此诗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名日《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二)这一批解,可谓得诗家三味。诗用千里,而不用十里,更能表现整个广大江南的无边春光,诗人赏春的意兴也更显得神飞意扬,淋漓尽致。【阅读材料三】杜牧曾在扬州过着困顿的生活,那时年少气高的他才华横溢,满腹济国之心,但是由于一直担任文官的掌书记,杜牧的才华不得以展现,心情抑郁。在扬州十年,杜牧是经常出入酒楼,他常常以酒相伴的。所以酒旗成了杜牧对江南景色的一个独特的印象。【阅读材料四】南朝从公元420年至589年,在我国长江以南先后存在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南朝历代皇帝和大官都崇信佛教,修建了许多寺院,祈求神明保佑,永葆江山稳固。但南朝的国家却战争频发,民不聊生,几个王朝先后灭亡,仅存留了很短的时间。【阅读材料五】(一)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①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二)题乌江亭①(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①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三)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第二课时《浪淘沙》(其一)《书湖阴先生壁》对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诗人导入,揭示课题 1.刘禹锡和王安石是我们早已熟知的诗人,同学们,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哪些认识?2.出示刘禹锡和王安石背景资料【阅读材料一】。一位是杀伐果断的宰相,一位是豪放不羁的诗人,他们一同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美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迪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浪淘沙》(其一)《书湖阴先生壁》(板书课题) 1.生回顾旧知2.生齐读课题 诗人导入,从已知走向未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二、诵读吟咏,入情入境 1.学诗要从读诗开始,谁能来读出诗的韵律和节奏?2.古人写诗、读诗有平仄和入声之分,读的时候平声要读得舒缓一些,仄声要读得短一些,入声字则要读得急促一些。3.让我们跟着美美的音乐,按照刚才的读诗方法一起体会波澜壮阔的黄河和清幽洁净的庭院吧! 1.生自由读,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2.生按照“平长仄短入急促”的方式读诗3.生配乐读诗 古诗教学中的朗读不仅要做到反复读,更要读出平仄节奏、读出韵味来。反复朗读诗歌,可以为理解诗歌内容、诗歌情感起到铺垫的作用。三、对比体会,感诗之美 1.在《浪淘沙》(其一)中,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2.面对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呢?3.《书湖阴先生壁》中描绘的是湖阴先生家的庭院。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致?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中,你发现了什么? 1.生抓关键词,描述画面2.生展开想象,自主汇报3.生自主感悟4.生小组合作,总结概括 诗歌作为一种意蕴丰厚的文本,需要学生调动多重感官,展开想象来理解,同时教师需要提供支架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主思考、感悟诗歌之美。四、畅游美景,感悟诗情1.一切景语皆情语。联系背景资料和诗歌内容,从中可以感受到刘禹锡和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2.你能读出刘禹锡的乐观豁达,读出王安石的恬淡悠闲吗?相机指导朗读 1.生阅读【阅读材料一】,小组合作,讨论思考。2.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读诗。 在古诗鉴赏中,知人论世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式。本环节旨在恰当时刻提供背景资料,让学生成功触摸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五、关注表达,思维提升 1.一首诗,能流传千古,必然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唤起人心灵上的共鸣,也必然有表达上的独到之处。《浪淘沙》(其一)《书湖阴先生壁》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点呢?2.师小结:同:都描绘祖国大好河山;都借用典故抒发自己情感;都借景抒情异:①代表性景物不同:前者描绘的是黄河;后者描述的是茅檐、花木、天地、山水②表达方法不同:前者用夸张;后者用拟人、对仗③抒发情感不同:前者抒发豪迈气概;后者歌咏田园生活(相机板书) 1.生对比阅读,自主思考对比是一种更高的思维方式,它训练的是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和整合等各项综合素质。此环节旨在从对比训练这个点切入带领学生走进诗歌本身,走进诗人的情感。六、整体感知,小结延伸 1.两位诗人仅仅用了28个字,便将景和情写得淋漓尽致,言简意隽,耐人寻味。可见表达的无穷魅力,让我们再次诵读这两首诗。2.出示【阅读材料二】拓展阅读。 1.生借助诵读深入思考,体会情感2.生拓展阅读其他诗歌 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1+X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这一环节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加对刘禹锡和王安石两位诗人有更全面的了解。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思维导图:对比阅读《江南春》《浪淘沙》(其一)《书湖阴先生壁》,分析三首古诗的异同。2.背诵默写三首古诗。3.(选做)查找王安石和刘禹锡其他诗歌。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一】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合称“刘白”。因其性格豪放,其诗也大多比较豪迈,故被称为“诗豪”。唐朝安史之乱后,国运开始衰落。刘禹锡因为参与政治革新,数次被贬官,被贬时间长达20余年。这首《浪淘沙》,据考证,是诗人被贬夔州时期所作。王安石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一生奋斗,官至宰相,主持变法革新,史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王安石也被上罢免宰相一职。一年后,再次被起用,不久又再次被罢免,之后退居江宁(今南京),直至去世。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期间结识的一位邻居,也成了他的好友。【阅读材料二】浪淘沙·其三【唐】刘禹锡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浪淘沙·其八【唐】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