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政府信息公开自助查询服务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25左右算近多 益阳市政府信息公开自助查询服务平台

益阳市政府信息公开自助查询服务平台

2024-04-12 07: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银城大地。吴胜琳摄

党的十九大以来,益阳金融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金融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不断提高,在实现经济金融共生共荣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昂首向前,金融发展有大飞跃

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9家(含农商银行5家、村镇银行4家),银行机构营业网点569个,从业人员5807人;共有保险业金融机构41家、证券营业部8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融资担保公司3家,初步形成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为主导,股份制中小银行及5家农村商业银行为主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更加多元,竞争更为充分。

金融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全市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由2017年末的1836.64亿元增长至2022年8月末的2867.7亿元,累计新增1031.06亿元,增长56%。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由2017年末的915.11亿元增长至2022年8月末的2003.81亿元,实现翻番,年内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余额增速自2021年5月以来稳居全省第一。存贷比为69.9%,较2017年末提升20个百分点,银行放贷能力不断提升,有力保障了个人、企业等多方经济主体的信贷资金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金融服务网络不断延伸。近年来,我市金融系统坚定人民立场,为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使命写下了生动注脚。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环境提档升级,真正让更多农村地区群众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全市银行机构设立的县域、乡镇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共5474个,通过农金站、福祥E站、“邮益农”金融服务点建设及信用乡镇(村)评定等多种途径,延伸拓展农村基础性金融服务。益阳农商银行谢林港支行北峰垸村的福祥E站采取与村支部合作共建的模式,除建好基本硬件设施外,还共建了留守老人、儿童活动室、村民阅览室等,以此为平台开办了金融夜校,为村民提供远程服务,提供就业机会。在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的推动下,移动支付正在发起新一轮的猛烈攻势,移动支付在公交、医疗、学校、景区、菜场等重点便民场景得到广泛应用,“云闪付”App、手机银行App已覆盖8.9万小微商户和100多万个人用户,城区1200多台公交上线“云闪付”乘车码,乘客出行更顺畅、生活更智能。为增强消费信心,今年6月至10月,由市商务局和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联合主办的“悦享益阳 品质生活”云闪付百万补贴消费节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依托“云闪付”A pp,将线上线下消费深入融合渗透到百姓的衣食住行中,有效激活受疫情影响抑制的潜在消费需求。

资本市场发展亮点纷呈。体量和质量双升,在服务全市“三高四新”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5月,汉森制药率先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我市其他民营企业紧跟步伐,先后有亚光科技(原太阳鸟)、克明面业、艾华集团、奥士康、宇晶股份、金博股份等6家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全市目前共有7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全省排名第4位。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全市企业上市工作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资本市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惠企增效,产业发展有大支撑

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不少企业面临发展难题。全市相关部门急企业之所急,全面部署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稳企纾困各项工作,为经济复苏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搭建对接平台,畅通融资渠道。建立“1+N”金融政策整合机制、金融机构结对帮扶首问负责制,开展“两进两促”、“千名行长进万企”、“暖春行动”驻银城、“应贷尽贷”助生产等银企对接活动,累计对接企业2万余户,发放贷款700余亿元,有效满足了企业融资需求。全面实施企业“信贷客户”倍增专项行动,促进信贷投放“增量、扩面”。上线“益阳金融”微信公众号,为企业提供金融惠企政策、信贷产品、线上融资申报等“掌上通”便捷融资服务。建设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企业融资服务窗口”,打造“六合一”金融服务平台,不断提升企业获得信贷便利度。

落实政策组合拳,破解融资难题。今年3月,市政府金融办牵头制定《2022年益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纾困增效”若干措施》,指导银行机构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对暂时遇困的市场主体保持其信贷稳定性,视情况给予延期还款、优化信贷流程、降息降费等纾困支持。截至8月末,各银行机构通过无还本续贷为1300余家客户授信11.8亿元。今年4月,首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在我市成功落地,目前已累计为全市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资金889.12万元,撬动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7.33亿元,越来越多的普惠小微企业正享受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政策红利。

引导利率下行,助力降本降负。全市银行机构加强LPR定价应用和政策传导,将LPR内嵌到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通过降低银行贷款资金内部定价,加大银行机构让利力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1-8月,我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分别下降40个、62个基点,为企业减少利息支出近1.8亿元。

解难纾困,保险惠民有大网络

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9年以来,辖内保险机构由36家增加至目前的41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7家,人身险公司24家;保费收入从62.15亿元增至89.62亿元,年均增长13.38%;保费赔(给)付从20.94元增至28.61亿元,年均增长7.91%;保险深度从4.08%提高至4.44%,提升了0.36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从人均1415.07元提高至2341.29元,提高了926.22元。

农业保险产品供给体系增品、提标、扩面。围绕“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立了农业保险多元化产品体系,精准对接市政府农业“百千万”工程、“一县一特一品牌”特色兴农富农政策,大力推进“肉蛋奶禽、茶菌果蔬、种药烟花”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精准对接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探索试点生猪“保险+期货”、油茶、茶叶气象指数保险等创新型业务,实现从“自然风险保障”向“市场风险保障”的拓展。目前,我市农业保险品种达40个。2022年1月至8月,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5.76%。

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从2021年开始,省财政厅将我市纳入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范围,将适度规模经营农户保额提高到1100元/亩,中小农户保额提高到900元/亩,水稻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全市水稻保险投保面积达387.33万亩,保费规模为16915.57万元。

助力振兴,乡村金融有大平台

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机构的历史使命。我市出台《益阳市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集聚,并积极向上级行争取配套政策支持,以支持产业发展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金融支持“一县一特”、金融服务“一行一品”活动,鼓励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邮储银行创新推出“稻虾惠农贷”产品,根据稻虾种养自然规律灵活匹配还款方式,当地财政按贷款利率50%给予贴息,最大限度地降低稻虾生产经营主体成本。兰溪米业作为省级示范区赫山区“一县一特”特色农产品品牌,我市金融机构已累计为该产业发放贷款2.45亿元。在金融的支持下,安化黑茶、南县稻虾、桃江笋竹、兰溪大米、沅江芦笋芦菇等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一批批匠心独具的特色农业品牌走出益阳,享誉全国,一幅幅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美丽银城徐徐展开。截至今年8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928.87亿元,同比增幅20.4%,高出各项贷款增速4.6个百分点,近五年来实现翻番。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对于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信”创建活动,农村征信覆盖面不断扩大,已累计评定信用农户79万余户,19万余户获得贷款,余额250多亿元,创建、评定信用村101个、信用镇2个,有效解决农户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户信贷可获得性明显提高。

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有大前景

绿色金融创新跑出加速度。围绕“双碳”目标积极布局,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形成多层次的绿色金融新格局,已成为我市金融业创新发展需要面对的关键命题。为积极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工作,2021年11月,人民银行益阳市中支出台《金融支持益阳市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意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项目,加大信贷支持,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全市绿色低碳领域贷款余额188亿元,同比增速高出各项贷款增速60.8个百分点。

今年7月,我市召开绿色金融工作推进会,安化县正式启动争创绿色金融示范县工作,我市绿色金融工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全市金融系统将聚焦安化区域特色资源、特色产业,不断开展探索创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努力打造绿色金融创新的“益阳样本”,走出一条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坚守底线,金融生态有大优化

近年来,我市坚持强监管、治乱象、促合规,防范和打击涉众型非法经营活动,持续深化“金融生态城市”创建工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存款保险宣传工作,关乎百姓利益,关系社会民生。近年来,由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和益阳银保监分局牵头,各银行机构广泛参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存款保险“拉网式”“梳头式”的包村宣传,通过开设“金融夜校”“直播课堂”、布设路灯广告牌、运用流动宣传车、组建骑行宣传队等方式,并结合党建、乡村建设以及义工活动等特色项目,深入农村、社区、街道、企业、园区、商圈、学校等开展宣传,成功实现1434个行政村(社区)、23个红色教育基地“两个全覆盖”目标,达到了宣传工作常态化、传播方式多样化、受众对象广泛化的良好效果。

“金融生态益阳”建设稳步推动。2018年1月,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益阳市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方案》,大力开展“金融生态益阳”“金融生态示范园区、乡镇”两级创建活动,沅江市船舶工业园、安化小淹镇被授予金融生态建设“示范园区(乡镇)”,2021年沅江市率先成为益阳市级首个“金融生态示范市”。为进一步深化创建工作,今年初,我市印发《关于深化“金融生态城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金融服务质量更优、社会诚信环境更佳、金融创新产品更全、金融运行更稳健、银企关系更融洽、经济金融共赢共生的“金融生态城市”,全市金融生态环境整体达到省级“金融生态良好城市”创建标准,全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