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094b核动力潜水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

2024-07-03 19: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鹦鹉螺”号(图)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便开始对于利用核能推进潜艇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1934年,埃利克·费米发表了关于核裂变的论文。6年之后,即于1941年,在埃利克·费米的领导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成了一座实验用核反应堆。从刚刚开始实现核裂变的时候,美国海军的有关方面就如何利用反应堆内链式反应所放出的热能以及如何利用这种新型的动力源开展了研究。

  图纸上的“鹦鹉螺”

  1949年秋季,美国第一艘潜挺反应堆的主要参数已经确定。

  1950年8月,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决定建造第一艘核潜艇的文件。该艇被命名为SSN一571“鹦鹉螺”号(Nau-tilus)。1951年8月20日,电船分公司与美国海军签订了“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建造合同。1952年6月14日,该艇在电船分公司正式开工建造,美国总统哈利·杜鲁门参加了核潜艇的开工典礼。

  就在“鹦鹉螺”号核潜艇处在紧张的建造阶段时,位于阿尔科的STR-I型陆地模式堆的建造工作也在加紧进行。1953年5月31日,STR—I型陆地模式堆达到了临界状态,并且开始产生出相当数量的电力。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耗资达3000万美元的STR-I模式堆是世界上第~座核动力反应堆。当年6月25日,STR—I型陆地模式堆在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功率提升之后终于达到了满功率状态。当S丁R—I型陆地模式堆在满功率状态下运行了24个小时之后,现场的工程师们认为已经能够采集足够的数据了,应该让反应堆停止运行。但是海曼·里科弗却坚持要继续使反应堆满功率地运行下去。他要利用这个反应堆模拟核潜艇横渡大西洋的航行。

  在STR-I型陆地模式堆的控制室里,一幅海图挂在墙上,图上标注着一条从美国东海岸到英国的航线。这就是此次实验中,模拟核潜艇要走的航线。经过连续4个昼夜的运行,海图上的标志终于移动到英国的爱尔兰,这说明“核潜艇”经受住了长时间连续运行的考验,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在这96小时的连续“航行”过程中,STR—I型陆地模式堆从未间断过运行。在这一期间,这艘“核潜艇”总共在水下“航行”了2500海里。

  “鹦鹉螺”诞生

  1954年1月21日,“鹦鹉螺”号核潜艇在格罗顿的电船分公司下水。为了保证一些主要设备能够适合艇内的尺寸要求,在设备装艇之前,建造者们首先在木制模型内进行了试装。经过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努力,核潜艇的建造工作落下了帷幕,1954年9月30日,“鹦鹉螺”号核潜艇终于建成。

  这艘世界上第一艘实体核潜艇的主尺度为98.5×8.5×6.7米,水面轻载排水量为3215吨,水面正常排水量为3582吨,水下排水量为4091吨。从总体上看,“鹦鹉螺”号核潜艇采用的是常规动力潜艇的外形。这种外形的基本特征是艏柱为圆弧型,干舷较低,上甲板呈平直形状。该艇的艏水平舵为可收放结构,不使用时则可折叠收起。在艏水平舵的后面,有一个锚穴,锚就收藏在那里。指挥台围壳位于该艇中间偏靠艇艏的位置上。“鹦鹉螺”号核潜艇的艉部基本上采用了常规动力潜艇的艉部结构形式,艉舵位于螺旋桨的后面,但是艉垂直舵却分成上下两块,与艉水平舵呈十字形布置,有两根推进轴、两个螺旋桨。

  “鹦鹉螺”号核潜艇的耐压艇体内总共分为6个舱室,其布置顺序从艏至艉依次是鱼雷舱、居住舱、作战指挥舱、反应堆舱、主机舱和艉舱。

  鱼雷舱装备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装载着一定数量的鱼雷。居住舱和作战指挥舱均分为三层,居住舱的上层是供10名军官居住的军官舱室和军官会议室。其中,军官会议室的面积比美国海军舰队型潜艇上军官会议室的面积大3倍。中层是烹调室和士兵餐室,一次能够提供46名艇员在此同时进餐,还可布置成为一个小型电影放映厅,可容纳50名观众。另外,餐室里还设有冰激凌机、饮料机、磁带录音机和电视机等。指挥舱的上层是潜望镜室和攻击指挥室。攻击指挥室的后部是无线电通讯室。指挥舱的中层是操纵指挥室,核潜艇上所有舵的操纵都集中在这里。该艇的各种舵采用舵轮和操纵杆方式。操纵指挥室的后部是士兵艇员居住舱。作战指挥舱和居住舱的最下面一层是各种液舱、蓄电池舱、泵室以及仓库等。

  反应堆舱里布置了一台S2W型压水反应堆、热交换器、各种泵以及反应堆用水舱等。反应堆舱的顶部利用铅屏蔽进行了密封,并在其顶部形成了一条屏蔽走廊,成为艇上人员的安全通道。主机舱内布置有两台齿轮传动汽轮机和各种辅机:动力装置的控制台也布置在主机舱内。核潜艇上的两台齿轮传动汽轮机,在反应堆产生的饱和蒸汽的驱动下,可以产生13400轴马力的动力,从而使得“鹦鹉螺”号核潜艇的水面最高航速为20节,水下最高航速为23节。

  位于核潜艇最后部的艉舱是士兵居住舱。艇上的艇员人数编制为93名,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艇员人数往往要超过编制人数。因为“鹦鹉螺”号核潜艇担负着重要的试验任务,因此经常有接受培训l的人员、负有特殊使命的人员以及参加试验的人员随艇航行。因此,艇上的大部分都使用二层或者三层的床铺。每一个铺位的三个壁面采用的都是轻金属围壁,形成一个基本独立的个人支配空间,床铺上装有个人使用的照明灯具。每一个艇员都有一个存放个人用品的专用柜。

  “鹦鹉螺”号核潜艇上没有设置艉鱼雷舱,这一点与美国海军的舰队型潜艇的舱室布置有所区别,而且还增添了一些舰队型潜艇上不曾配备的设施,例如自动洗衣机、干燥机、图书室以及放射性剂量检测室等。此外,“鹦鹉螺”号核潜艇上的大功率空调系统可以使艇内的舱室温度保持在20一22摄氏度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左右。

  核潜艇上总共携带有24枚鱼雷,其中6枚装备在HK一54型水压式鱼雷发射管中,18枚备用。同时,艇上装备的声纳是AN/BQR一2B型艏部声纳。美国海军在1958年对“鹦鹉螺”号核潜艇进行改装之后,又在该艇的前甲板右舷增设了AN/BQR一3A型声纳,以便增强该艇的水下探测能力。

  意义非凡的“航迹”

  1954年12月30日, “鹦鹉螺”号核潜艇上的反应堆开始启堆。经过了4天的系泊试验之后,艇上的反应堆功率逐渐提升至满功率。1955年1月1 7日上午,艇长尤金·P·威尔金森上校站在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的指挥台上发出了解缆的命令。这艘令人瞩目的核潜艇缓缓地驶离了电船分公司的系泊码头。1l时整,当“鹦鹉螺”号核潜艇刚一驶入主航道,艇上的信号兵就用灯光发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号“我艇正在使用核动力航行!”

  作为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的问世,“鹦鹉螺”号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潜艇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潜艇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潜艇战术的发展变化以及反潜战战术及技术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 “鹦鹉螺”号核潜艇指明了实现“真正潜艇”的努力方向,并为实现“真正潜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核反应堆在潜艇上应用,使得核潜艇已经与传统的常规动力潜艇不再处于同一水平。这是迈向“真正潜艇”的巨大一步。

  第二,“鹦鹉螺”号核潜艇彻底地改变了潜艇在军事上的作用。

  以“鹦鹉螺”号核潜艇为代表的核动力推进技术的问世,使得许多先进技术可以在核潜艇上进行更加有效的运用,使潜艇在几十年中徘徊不前的军事作用发生了质的飞跃。

  第三,“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出现,推动了与潜艇相关的各种现代先进技术的变革与发展。“鹦鹉螺”号核潜艇在向军事家们展现了它所具有的巨大魅力之后,潜艇设计师们终于可以把过去许多年来一直受到潜艇瓶颈效应制约的不同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核潜艇上,使得核潜艇的性能在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达到了“脱胎换骨”的高度发达的水平。

  第四,在“鹦鹉螺”号核潜艇所拥有军事潜力的刺激下,反潜战技术获得了迅速的进步和完善。

  第五,“鹦鹉螺”号核潜艇引发了美国海军对潜艇总体设计思想的深刻变化,使潜艇壳体由双壳结构向单双混合结构过渡。

  第六,带动了常规动力潜艇AIP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基本成熟的AIP技术其中包括斯特林发动机系统、燃料电池系统、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自主式水下能源系统以及小型低温低压反应堆系统等。这些AIP系统还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目前,潜艇AIP技术已经展露出令人鼓舞的发展曙光。

  第七, “鹦鹉螺”号核潜艇推动了核动力水面舰艇的迅速发展。

  虽然“鹦鹉螺”号核潜艇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那划时代的影响力将不会磨灭。未来的核潜艇将沿着它的“航迹”继续前行。作者:曹志荣 《海事大观》

转自搜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